首页 公文范文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25 15:30:1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今年上半年,市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运行预期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

1、经济总量有增长。元至六月,全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1.18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完成增加值分别为3.93亿元、10.99亿元、6.2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9%、17.3%、和12.5%。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元至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亿元,同比增长20.2%。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共引进内外项目47个,合同引资28.5亿元,同比增长25%。

3、经济运行质量逐渐提高。一是财政收支完成较好。到6月底,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20.7%,地方固定收入完成1.12亿元,同比增长22.4%。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5亿元,同比增长51.2%。二是工业企业效益好转。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61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利润3618万元,同比增长142.6%,亏损面为9%,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三是金融运行平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29.9亿元,比年初增长14.5%;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6亿元,比年初增长4.5%。四是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7元,同比增长26.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91元,同比增长18.1%。

(二)存在的问题

1、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一是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原国营改制企业,受市场风险影响较大。今年上半年的国营改制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如:祥宇化工、国发精细、金叶肥、兴和发纺纱厂、水泥厂等企业。一旦这些企业出现市场波动,则会对我市经济稳定快速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二是受劳动力市场的制约,一些项目开工不足。据调查,我市劳动密集性的企业劳动力逐步供不应求。如兴和发纺纱厂缺少纺纱工100多人;罗圣纺织7月份已开工,需要工人300人,目前招收到的不到100人,原定三班倒生产的,现开一个班生产都难;九天制衣开工较早,满负荷生产,由于受劳动市场冲击,目前走了100多人。市场上劳动力紧缺致使企业难以正常生产,直接影响企业产值对经济增长。三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招商引资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目前情况看,高科技、高税利的大项目不多,部分项目对财政贡献不大。

2、农民增收的后劲不足。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91元,同比增长18.1%。但农资价格上涨较快,虽然农产品价格也有上涨,除猪肉恢复性上涨外,其他的涨幅不大,物化成本的增加导致农民收入减少。据有关部门测算,种植水稻每亩费用提高20元,种植蔬菜每亩费用提高38元。由于农资价格上涨部分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影响到农民的实际增收,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种养的积极性。目前,受天气影响,降雨量同比减少50%,山塘水库畜水量严重不足,12万亩中稻受旱,5万亩晚稻缺水难以播种,上半年农业丰收了,下半年有较大风险。

3、经济发展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还不协调。涉及经济发展环境是多方面的,有大环境、有小环境。过来几年,我市在治理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三乱”现象有所遏制,但有些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发展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执法单位执法不规范,甚至存在严重的执法违法、重复执法、重处重罚、以罚代法行为;少数单位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过多的考虑本部门、本单位利益,巧立名目收费,超标准收费,造成了较坏影响。二是金融信用程度不高。中小企业融资难制约了企业发展。部分企业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管理不规范,银行难以获取企业真实信息,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我市6家金融单位不是没钱贷,而是不敢贷。据反映,个别金融单位的放贷任务拆借给了外地银行,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据说其理由是我们自己的信用程度差。06年大自然食品公司通过商务部门银企洽谈会的平台,争取到贷款*0万元计划,但由于该企业在运转过程中向地下钱庄借款1000多万元,致使讨债人员不断,放贷银行获知情况下,对其偿还能力和信用程度产生怀疑,收回贷款。据银行部门统计我市530名公务员欠贷共计1300多万元,其中公检法的公务员欠贷达600多万元,其他部门公务员达600多万元,欠得多的有70多万。06年政府开展了一次清收行动,收欠26万元,其中国地税、工商等上管单位的有21万,*直属部门单位的只有5万元,上管单位采取的措施是发停职通知书,不还贷不上岗。我市也应采取有力措施,提高金融信用度,经济建设需要的是资金,没有资金什么也做不成,金融扶持在关键时候起很大作用。三是保险行业市场管理混乱。我市目前有8家保险机构,各保险机构为了抢占市场,不断提高业务员的返回比例,目前业务员每推销一份保险,可从中抽取40%的回扣。业务员揽保大部分是在亲戚、朋友中开展,类似于传销性质,难免存在欺骗行为,违背保险工作最初的目的。

(三)几点建议

1、正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失时机地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市经济。我市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够快,经济基础不牢固,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优,要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真正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实事求是地认真分析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机遇和优惠,妥善处理当前经济运行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坚持不懈在项目上做文章。前些年,我市在争取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上错失过一些良机,要吸取教训,要根据*实际,找准立项的事由,及时申报,努力争取国家、省、市重点建设资金,解决我市一些基础设施和基础建设中的重点问题。

2、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要全面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在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上狠下功夫,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强农资价格监督检查力度,稳定农资价格。要进一步科学合理的调度水资源,确保市民生产、生活用水。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加强工业督导和协调服务,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和优化,使之步入新型工业化道路,争取招商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要注意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合理开发,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继续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要继续完善和落实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建立融资平台,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4、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密切关注低收入人群的生存状态,进一步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适当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要加强劳动就业培训工作,继续扩大就业渠道,努力解决“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同时,要清理可就业而不就业,享受低保照顾的人员,进一步落实公共应急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确保大局稳定。要围绕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十件实事狠抓落实,确保惠民政策让人民群众受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1-6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收支情况

1-6月,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4308.2万元,占计划任务66.3%,占目标任务的61.4%,比上年同期增加2458万元,增长20.7%。完成财政支出25402万元,占预算的55.45%,比上年同期增加8603万元,增长51.2%。

(二)主要特点和成绩

1、又好又快地完成半年收入任务。上半年,全市上下将财税收入入库摆到极为重要的位置。市级领导对财税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协调和解决了财税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大了收入入库力度。税务部门依托信息化管理,加大了对鞭炮、矿石资源开采、交运税、房地产税收的征管。财政部门加强了非税收入、契税的征管。各乡镇立足本地税源挖潜力,瞄准边缘税收想办法,全力以赴抓收入,23个乡镇全面过半,黄盖、白羊田、乘风三个乡镇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

2、支出保障较好。到6月底止,全市共完成财政支出25402万元,占预算的51.2%,同比增加8603万元,增长51.2%。在支出安排上,优先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原则,社会保障、重点工程建设、教育、计生、科技、环保等重点支出按预算进度及时拨付到位,支出运转良好。

3、收入质量有较快提升。1-6月地方固定收入中税收收入共完成431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82万元,增长29.5%;税收收入增幅比非税收入增幅快11.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固定收入比重为38.5%,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4、财源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市委、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与督查,招商引资工作实、效果明显,初显成果。工业园元至6月份已完成国、地两税共计92.6万元,建安营业税及其他税收完成83万元。下半年将有新美陶瓷、鲁湘酒精、罗圣纺织、开明科技、山丰科技、冰飞科技等企业的陆续开工投产,预计工业园全年可望完成各类税收1000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完成全年收入计划潜在风险。元-6月份,国、地、财三家虽然超进度完成了过半任务,但下半年收入计划与税源倒挂矛盾依然突出:一是据税源调查国税增收因素与减收因素相抵实际税源缺口约300万元,地税增收因素与减收因素相抵实际税源缺口约1000万元。鞭炮行业年初目标是1000万,国税计划任务124万,完成30万,地税计划任务60万,完成10万,目前任务落实到户难,协调难;二是岳阳市下达的新增目标任务1723万元(国税477万元,地税472万元,财政774万元)压力大;三是乡镇为完成过半任务出现了借钱交税、贷款交税、引税成本的积聚带来的重重困难。因此要完成全年任务,还潜在一定风险。

2、收支矛盾仍然尖锐。收支矛盾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尽管我市财政收入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双过半”,但可用财力增长不多,而各种刚性支出压力很大,如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面、企业退休金调待、城镇居民低保提标和启动农村低保、计生事业费安排标准提高、公务员津补贴发放等方面都增加支出,给预算执行带来了一个一个难题。

3、财政执行环境不优。对收入分配到位要求强烈,对组织收入到位合作精神不强。少数乡镇及部门财政管理比较粗放,财政支出结构不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政府要高度重视,着力协调解决。

(四)几点建议

篇2

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实现工业经济新突破。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壮大园区经济,实现产业集聚,使园区成为提高全市工业集聚水平的着力点、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优化投资环境,营造“赚钱多、麻烦少、身体好”的一流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积极创新招商形式,着力引进大企业大财团,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二、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扩大有效需求。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公路、电网、小水电、水利、环保、工业园区、教育和中心镇等重点工程建设,推动投资持续增长。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积极开拓城乡市场,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壮大外源型经济。

三、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产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和环境创新。以发展大旅游为动力,促进第三产业大发展。培育和壮大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把发展县域经济当作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各县要积极应对激励型财政机制,做大财政“蛋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税增长、后劲增强。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加快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切实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管理体制。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确保粮食安全。

篇3

2、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5亿元,年均增长35.1%。县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区面积达到11.5平方公里,教育体育中心、步行街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或建成。交通建设,全县完成通畅工程1985.5公里,通达工程240.9公里。新改建或完成高速双峰段、S209、S210等干线公路,高速实质性建设正在积极协调中,大道正式列入省级规划。水利建设,累计投入4.64亿元,完成89座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数23.4万人。电力方面,新建或改造了22万伏变、金开11万伏变和城北新区电网等,全面完成了电网低改和城网改造。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得到大幅推广,3G网络实现全覆盖,三网融合全面推进。

3、改革开放逐步深化

县乡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公益服务职能得到加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深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面铺开;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村镇银行正式营业;农村综合改革、户籍一元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对外开放力度加大,2008年我县被列入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先后引进一批知名鞋业企业,初步形成了加工贸易产业集群。2011年底全县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万美元;到位外资3800万美元,天宏不锈钢、100万头生猪加工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我县。

4、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9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071元,分别比年增加1717元和6883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低保人数达1.14万人,农村低保人数达1.26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6.5%。教育优先发展地位进一步巩固,教育累计投入3亿余元,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3万多平方米,消除危房1.5万余平方米,建设合格学校106所。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作进展顺利,扩改建乡镇卫生院16所,县中医院改造正式启动。省级旅游强县创建活动强势推进,,全县共接待游客30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4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文化、广播影视、体育卫生、社会保障、国土管理、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人民武装、统计、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较快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