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28 11:49:3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2(a)-0139-02

The influence 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gynecological tumor rehabilitation after surgery

YANG Hong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Surger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gpi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Xingping 713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gynecological tumor rehabilitation after surgery. Methods 7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tumor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 37) and control group (n = 34),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rehabilitation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AS, SDS, PSQI and QLQ-C30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discharge were (41.9±7.1), (42.4±7.3), (10.8±3.4) and (42.6±21.4) scores,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admiss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exhaust time and time into the solid food were (32.17±10.42) h and (50.28±8.54) h, and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32.56±12.34)h, (57.36±9.23)h] (P < 0.05). Conclusion The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tumors can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e rehabilitation after surgery.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Tumor; Rehabilitation

我国妇科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患病后生理变化、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睡眠障碍及家庭与社会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影响[1]。随着医学模式不断转变与日臻完善,护理工作亦从配合治疗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因此,如何促进肿瘤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2]。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4月于我院妇科收治的肿瘤患者71例,年龄42~68岁,平均(53.6±5.8)岁。其中,子宫肌瘤37例(52.11%),子宫内膜癌5例(7.04%),宫颈癌8例(11.27%),卵巢囊腺瘤14例(19.72%),卵巢癌畸胎瘤1例(1.41%)及卵巢癌6例(8.45%)。患者预计生存期均>6个月,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无语言和智力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将7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 = 37)和对照组(n = 34),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措施

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前阴道冲洗、备皮及留置导尿管等,术后监测体温、呼吸、心电、脉搏及血压等,并记录尿量及各引流管液量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①由责任护士接待新入院者,不宜直呼其姓名或床号,应以“大姐”、“阿姨”等亲切称呼,以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减轻其陌生感和恐惧感。②将新入院者和已康复者安排在同一病房,向其介绍病房的环境和同室的病友,并让病友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③护士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耐心地讲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其负性情绪与睡眠障碍对术后康复的影响(对于不知情的恶性肿瘤患者,应予以隐瞒真实病情),并耐心地倾听患者诉说,细致解释疑问,指导患者保持稳定的心态,应减少较强烈的情绪变化,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教会患者自我放松心理的方法,同时与患者家属或亲友沟通以取得他们对患者的支持,以消除其心理压力、减轻精神负担。④告知患者哪些行为可导致或加重睡眠障碍,采取松弛治疗、睡眠限制治疗及刺激控制治疗等干预疗法改善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⑤术前向患者讲解术后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术后帮助患者捆腹带,协助翻身,嘱其采取半卧位。⑥术后尽早鼓励、指导和帮助患者床上翻身、肢体活动,促进尽早排气,并指导患者饮食、定时排便,避免便秘。⑦向患者耐心说明留置导尿管的重要性及留置时间,避免活动造成脱落,并嘱患者多饮水,定期检查和消毒尿管、更换尿袋等。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及出院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3-4]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AS、SDS、PSQI及QLQ-C30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SAS、SDS、PSQI及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出院前上述各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 < 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 > 0.05),且出院前两组上述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出院前SAS、SDS、PSQI及QLQ-C30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无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和进固体食物时间为(32.17±10.42)h和(50.28±8.54)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26±12.34)h和(57.36±9.23)h(P < 0.05)。

3 讨论

妇科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而绝大多数手术需切除子宫或卵巢,子宫、卵巢对女性具有特殊意义。因此,肿瘤患者不仅承受着生理上的损害,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年轻女性;加之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知识了解甚少,术前患者多存在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这些不良情绪记忆导致睡眠障碍,而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睡眠障碍等又可导致生理节律的紊乱,最终影响术后康复[5-6]。

患者对病房环境陌生、住院期间生活规律以发生了变化、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各种检查造成的不适以及对治疗知识了解甚少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7]。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出院前SAS、SDS、PSQI评分较入院时和对照组显著减低(P < 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而QLQ-C30评分较入院时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5),提示消除了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术后康复。而且观察组术后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亦进行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82%(3/34),术后排气时间和进固体食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观察组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影响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因素多种多样的,各因素间互相影响,针对各种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费娜,徐友环,蒋广军.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1-3.

[2] 王灵宣.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2):379-380.

[3] 张明星.焦虑对妇科良性肿瘤术后康复的影响与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24):35-36.

[4] 李妙红.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5(12):83-84.

[5] 张素花.妇科肿瘤病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4):191,194.

篇2

结果:实验组患儿均不同程度缩短了住院天数2.35天(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系统的健康知识宣教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缩短手足口病的病程,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 病程 复发率 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32-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A16和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和呼吸道传播,5岁以下儿童多见,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节多见。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手掌、足底和口腔粘膜发生散在的水泡、丘疹或斑疹,数目不等,直径2mm—4mm,膝盖也可出现若干皮疹,口腔损害表现为咽峡、舌、腭等处水泡,溃疡,有的患儿兼有口臭,流口水,厌食拒食,烦躁和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心力衰竭,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有通过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对症治疗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卫生宣教从而有效缩短手足口病的病程,降低复发率[1]。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选取我科自2010年3月01日—2011年02月28日共收治手足口病病人826例,其中:男489例,女337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8岁。其中4-5岁153例,3岁以下635例,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413例,对照组413例即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平均住院6.6天,实验组平均住院4.25天,其中3例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儿均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半年内复发76例,复发率18.04%;一年内复发58例,复发率14.04%;实验组半年内复发21例,复发率5.08%;一年内复发11例,复发率2.66%。两组病例在年龄,知识结构,城乡地域及治疗方法方面均无差异。

1.2 方法。随机对病人分组后,分别对对照组病人实行一般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之外采取系统的健康知识宣教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即:在刚入院时,就针对患儿及家属对手足口病及其药物治疗的认识程度、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评估。制订出科学的、个体化护理计划,并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措施

1.3 结果。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对比,表明系统的健康知识宣教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縮短手足口病的病程,降低复发率。实验组较对照组平均縮短病程2.35天,半年内复发率降低了12.96%,一年内复发率降低了11.30%见表1、表2。

2 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2.1 护理干预措施。

2.1.1 发热护理。手足口病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护理措施: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嘱患儿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给患儿穿宽松的衣服,鼓励患儿多饮温开水,洗温水浴,如果体温超过38.5℃,可行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和头部冷敷及大血管经过的浅表部位置冰袋,1小时更换一次。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遵医嘱给予锌布颗粒布洛酚口服、小儿退热栓塞肛等处理;遵医嘱给予0.9%NS5ml+注射用头孢噻钠1.0g静脉滴注及利巴韦林抗病毒等治疗;患儿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鼓励患儿多饮水或选择喜欢喝的饮料;每4个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要随时测量并记录),对持续高热的患儿要补足液体量,喝一些淡盐凉开水。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做好预防措施。指导患儿家属识别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注意有无头痛、脉率加快、烦躁不安,及时观察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以免惊厥抽搐发生。

2.1.2 皮肤护理。给患儿选择棉质的衣服和被褥,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做到随脏随换,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为患儿修剪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抗生素软膏;臀部有皮疹时,便后用温水清洗并保持臀部干燥。

2.1.3 口腔护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鼓励患儿多饮水,早晚各行口腔护理一次,每次进食前后,助患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可给予康复新液或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口腔涂药后,嘱患儿闭口10min,半小时后方可漱口及饮水或进食以保证疗效,减轻疼痛,促进溃疡面愈合。

篇3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46-01

慢性分裂症患者病程迁延,长期的住院生活,使他们的社会功能明显减退[1],淡漠、退缩、被动、懒散等阴性症状突出,生活自理能力日趋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残疾”,很难重返社会。除疾病本身的因素外,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由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影响,导致住院依赖更为明显,使他们的退缩行为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这些患者经常被排斥在正常人之外,社交技能的缺陷未能得到恢复,从而限制了病人真正重返社会的机会和能力。单纯的药物治疗又往往难以纠正,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的精神残疾,本文初步探讨了院内综合康复措施干预对慢性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入组40例患者均符合CCMD-3慢性分裂症诊断标准,连续住院2年以上,病情稳定,无严重躯体疾患及严重锥体外系反应。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38.47±5.40岁,病程15.82±6.34年。

1.2 方法 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院内综合康复干预,院内综合康复措施包括:1)开放与封闭管理相结合,集体组织病人或分组组织病人外出活动;2)生活行为的康复训练:训练他们每天整理好个人卫生(包括床铺、衣着、洗漱等)及集体卫生(包括病室内外卫生、卫生保持等);3)学习行为的训练:每周举行1次多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如时事、科普、卫生常识等教育;4)社交技能的训练:采用行为矫正疗法提高患者的人际交往技能;5)娱乐活动:每天坚持让病人看电视、听音乐、学唱歌、下棋、打麻将等,调节患者情绪,增加对生活的兴趣;6)体育锻炼:定时组织患者跑步、散步、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强化组织纪律,改善患者松散、懒惰情况;7)院内职业或工作康复:包括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及工作技术学习或训练,让病人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角色职能,使他们参与社会劳动;8)心理治疗,每周组织两次集体心理治疗,针对患者的共同问题给予解释,分析,指导,鼓励患者参加讨论,让患者明白应该努力解决那些问题,同时针对患者的具体问题给予个别心理治疗,以解决患者心理上的忧愁,焦虑和负担;9)个性化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礼待人,以情教人,以爱心感人,让患者感受到生活在充满爱心的大家庭中[2]。

1.3 疗效评定 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3]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项版本[4]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评定,评定者为2名高年资护师,在评定前进行统一训练,可信度检验一致性相关系数r=0.861。

1.4 统计学分析 院内综合康复干预前后量表评分变化采用t检验。

2 结果 院内综合康复干预前后IPROS和NOSIE的比较:康复干预后IPROS总分,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关心和兴趣等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1;康复干预后NOSIE消极因素分明显降低、积极因素分明显增高,与康复干预前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NOSIE-30项评分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慢性分裂症患者病程较长,情感淡漠,缺乏主诉能力,呆坐或卧床,生活懒散,他们的饮食、睡眠、卫生和安全需护理人员协助照顾,此类病人又往往因残留症状、意志缺乏、社会退缩等原因需长期住院。抗精神病药物虽能有效控制阳性症状群,但对慢性分裂人症的阴性症状群及社会功能缺损,认知症障碍无明显疗效。

目前,医务工作者,包括病人家属在内,常常只重视其“病人角色”而忽视其他角色,要求病人服从家人或医护人员的管束,无条件地接受各种治疗。其后果是在不同程度上免除了病人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主动行为减少而不合群;用药物无助于改变上述情况,使医护人员及家属不抱有治愈的希望而放弃治疗。精神康复的含义是对精神疾病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康复不仅是指训练残疾人使其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指调整残疾人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的目的,不在于治愈某种疾病,而是提高病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是提高他们的社会角色水平[5]。

通过来研究,我们体会到采取院内综合康复干预,通过讲解、典型示范、督促、培养和强化训练,模仿学习,增强自理能力,并采取相互检查、评比、奖励等措施给予鼓励,对提高慢性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能力、,生活能力、社会兴趣是有效的;另外,通过综合康复干预,患者的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也有改善。可见,对慢性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是必要的,它能积极调动患者的精神活动,激起患者的生活兴趣,树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密切与周围人的关系,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改变患者精神活动日益贫乏的状况,逐渐恢复患者的独立生活功能与社会功能,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正确评估自己的工作和劳动能力,为患者回归社会提供了机会。

参考文献

[1] 王善澄主编.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8.

[2] 李红英,王端文,钟声等.院内综合康复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70-67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