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8 11:49:3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87―02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0例,胎龄34-41周,日龄14-28天。
2 方法
2.1常规治疗: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纠正缺氧、缺钙、失水、酸中毒,以及使用酶诱导剂(口服鲁米那+2.5%的可拉明),静脉滴注古拉定及血浆、白蛋白等针对原发病的治疗。
2.2 蓝光照射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黄疸继续加重的;经皮测黄疸仪测定胆红素≥12 mg/dl,血清总胆红素达171~239.4 μmol/L(10~14 mg/dl)[1],未成熟儿光疗指征放宽,达171 μmol/L(10 mg/dl)者;产前已经确诊Rh血型不和溶血病[2],出生后一旦出现黄疸的,即可采取蓝光治疗。
2.2.1蓝光照射治疗前的器械准备:蓝光箱是上海制造的蓝鸟8502型,波长为425~475 nm,蓝光灯管上下共12只(20 W/只)。灯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50~70 cm,每只灯管使用时间200 h。将光疗箱温度加热到30 ℃~32 ℃或根据胎儿大小及胎龄大小把箱温调到所需温度(中性温度),相对湿度55%~65%。
2.2.2 光疗前的患儿准备:向患儿家属介绍治疗目的、注意事项及疾病的危害性,消除家属顾虑。给患儿洗澡、称体重,进行脐部护理,剪指甲,用小块尿布遮挡会阴,充分暴露患儿的照射体表面积,并用黑色不透光纸片或黑布制作的眼罩遮挡眼部,为了防止脱落,用胶布固定于两鬓边。
2.3 护理方法
2.3.1 一般护理:将患儿裸放入蓝光床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入窒息。每小时翻身1次,每3 h作一次记录,有变化随时记录,12h后间断1~2h再照射。观察患儿反应,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异常哭闹、呕吐及观察大小便颜色,有无腹胀、皮肤弹性,有无皮疹,黄疸有无减轻、是否出现青铜色。如有上述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作记录。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大小便等污染物。每天温水浴1次,用洁霉素眼药水滴眼,每天3次。对特别烦躁的患儿用鲁米那镇静。
2.3.2 喂养:采用母乳喂养,没有母乳或暂时不能用母乳喂养的患儿,可以使用母乳代用品。足月儿每3h喂奶1次,早产儿用早产儿奶粉每2h喂奶1次,对吮吸无力、厌食、呕吐的新生儿要做到耐心细致喂养;必要时安装胃管喂养。
2.3.3补充水和钙剂[3]:在2次喂奶间加喂适量糖水予以补充水,对每个光疗新生儿均要采用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补液量根据进食量、有无呕吐、腹泻及失水情况而定,适当补充钙剂,避免发生低钙惊厥。
2.3.4体温观察:观察患儿的体温和箱温的变化,以保持适宜的温度。成熟儿的箱温一般控制在30℃~32℃,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为宜。
2.4 光疗后的护理:(1)根据经皮测黄疸仪测胆红素
3 结果
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30例,其中黄疸消退时间最短的为10 h,最长4天(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平均消退时间2.4天。治疗中出现烦躁的28例,呕吐14例(呕吐物为所进奶汁),腹泻24例(绿色稀水便),发热5例(与箱温过高有关),皮疹4例,青铜症0例。所有病例均无抽搐及窒息,无红臀,无皮肤损伤、眼睛损伤,无一例青铜症,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
4 讨论
蓝光治疗的目的是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汗、尿中排出,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目前国内外把蓝光治疗作为快速、有效的降低血清的游离间接胆红素的方法之一,被临床广泛应用。蓝光治疗需要通过护理人员的具体操作,而把握好蓝光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对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光疗别要注意水及钙剂的补充,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钙抽搐。注意箱温温度,防止过高或过低,因箱温过高会引起新生儿体温发热导致水分过多丢失而产生脱水,过低则使新生儿消耗过多热量,易受凉而感染或发生硬肿症。注意眼睛的护理,防止眼罩脱落。用洁霉素眼药滴眼,预防结膜炎。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应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同时油类也会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治疗中出现青铜症、皮肤皮疹,停止光疗后会自行消退。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工作人员为保护自己眼睛,应戴墨镜操作,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参考文献:
病历资料
患儿,男,12天。因生后皮肤黄染12天,于2010年12月21日入我院。查体:T 36.7℃,P 130次/分,R 32次/分。神清,颈软,皮肤巩膜黄染明显,腹软,四肢肌张力高。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246.4μmol/L,直接胆红素10.5μmol/L,间接胆红素235.9μmol/L,谷丙转氨酶15U/L;血常规:白细胞7.33×10【sup】9【/sup】/L,血红蛋白107g/L,血小板263×10【sup】9【/sup】/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17.2%。入院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持续蓝光照射12小时等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患儿于8天后康复出院。
护理要点
光疗前的准备:①心理护理:做好家属心理护理,因患儿是接受蓝光治疗,家属担心光辐射对患儿的影响,担心烫伤、疗效、有无后遗症等,要耐心详细向家属讲解,介绍治疗效果,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以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②光疗箱的准备:检查灯管是否全亮,注意及时调换,有灰尘时应先擦去。光疗箱要预热,并以软棉布铺于箱内,待箱内温度在30~32℃时才放患儿入内。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开始时间,灯管连续使用1000小时需要换新灯管。
光疗时的护理:
⑴光疗前新生儿的护理:光照前测量生命体征,记录哺乳及大小便情况,将患儿喂饱,清洁皮肤。严禁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患儿应放于箱内,剪短指甲或保护性手套,防止抓伤皮肤,全身,使之与蓝光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灯管与患儿正面皮肤距离为35~40cm,以提高疗效。光疗时应使患儿四肢尽量舒展,尿布面积要小,每隔2小时给患儿翻身1次,使其背部皮肤轮流照射。
⑵光疗中新生儿的护理:用黑布遮盖双眼及生殖器,防止损害视网膜及生殖器功能。如患儿呕吐、泪水、出汗、大小便等污染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光疗。光疗下箱内温度应保持在30~32℃,每4小时测体温1次,保持体温在36~37℃,>38℃做降温处理。喂养也可在光疗时进行,由于光疗下的小儿易哭闹、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两倍以上,所以,光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全日总量的15%~20%。患儿黄疸期间常出现吸吮无力、纳差,护理人员应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必要时静脉点滴10%葡萄糖,保证水分和营养的供给,喂奶后要保持侧卧防止误吸。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湿度在50%~60%。对于特别好动,哭闹,烦躁的患儿可遵医嘱肌注苯巴比妥,既可减轻黄疸,又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对于特别瘦小的婴儿,骶骨部可因长时间压迫或摩擦而引起皮肤受损,我们应及时的为患儿翻身按摩。加强巡视,防止眼罩脱落或尿布松散,注意输液部位皮肤局部情况。有抽搐、呼吸暂停及青紫者应及时采取措施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严格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
⑶光疗后新生儿的护理:光疗结束后应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及时给患儿穿好衣服,摘去眼罩时用消毒小毛巾覆盖眼部3~5分钟,以帮助眼睛适应光亮。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皮肤,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严密观察
生命体征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神经系统: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大小便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出院指导
①使家长了解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发现黄疸不要着急,此期间可用些葡萄糖冲水喝,糖水的利尿作用可使胆红素加速排出。吃奶不好及饥饿可能使生理性黄疸加重延长。②各种急慢性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③应注意与迅速出现的严重的病理性黄疸相鉴别,观察黄疸进展情况,出生后黄疸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变化,有无肌张力低下、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热、呕吐等情况。若出现上述表现,切莫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讨 论
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消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1周或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简便、疗效好、见效快的方法,临床应用舒适护理降低了新生儿光疗时不愉,使其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1光疗前的护理
检查设备:兰光箱的使用准备:兰光箱应放置在温度变化较小和空气相对静止的场所,避免阳光直射和远离辐射源,温度大于30摄氏度患儿会出现烦躁,小于18摄氏度达不到设置温度可使患儿出现硬肿。环境温度应维持在26-28摄氏度环境中,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设施。避免环境温度对箱温的影响。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时应及时更换。查阅灯管使用记录如灯管使用时间大于2000小时应予更换,以保证疗效。实验测定[2],2000小时后蓝光能量减少45%。水槽内的水是否在标准线内,箱温是否在32℃~34℃之间,湿度是否为55%~65%.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清洁皮肤防止感染,并用黑色不透光纸片或纯棉布片遮盖两眼及外;向家长介绍治疗目的,注意事项及疾病的危害性,消除家长顾虑。
1.2光疗中的护理
光疗指征总胆红素达204~255μmol/l者;未成熟儿光疗指征放宽,达171μmol/l者;产前已经确诊为rh血型不和溶血病,生后一旦出现黄疸即可光疗;换血前后。方法及注意事项(1)采用双面光疗箱;(2)将患儿裸放于床中间,头歪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
(3)光疗尽量选择患儿安静睡眠状态,若患儿烦躁、哭闹明显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应用镇静剂;(4)光照期间2h应暂停光照,测体温及箱温1次,喂奶1次并及时换尿布,体温控制在36℃~37.5℃,如>38℃应物理降温;(5)光疗下患儿不显性失水增加30%~50%,应增加喂水量,如不能进水,应静脉或鼻饲补液,保持营养、水分供给,并记录出入量;(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30min巡视1次,观察黄疸程度,有无腹胀,皮疹及大小便颜色,患儿神志,有无四肢颤抖、惊厥,皮肤有无发红等,并做记录,如有上述反应及时通知医生;(7)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光疗结束后切断电源,包好患儿后抱出箱外,记录照射时间,并再次检查全身皮肤颜色及有无破损;(8)尽量将皮肤暴露在光疗的光线下,可定时改变婴儿,避免尿布毛毯或绷带阻挡光线,使用尽可能小的尿布。(9)每天检查及记录辐射量,如果想增加辐射量,可用外罩白布,更换灯管。(10)鼓励家属成员探视。(11)危重患儿光疗时,行血氧饱和度监测,一旦出现呼吸暂停低钙惊厥等可及时报警抢救[3]。
注意遮住监测探头免受光线的照射。监测血胆经素水平时要关掉光疗系统,目测及经皮胆红素测量都会不准确。(12)光疗完毕要做好各项记录。(13)保持蓝光箱清洁,每日用无水酒精擦拭蓝光箱、灯管,用0.1%新洁尔灭擦拭箱内,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
2 讨论
胆红素能吸收波长为450~460nm的光线,并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通过胆汁、肾脏排出,蓝光是理想光源。影响光疗效果的因素:(1)皮肤暴露面积;(2)灯管与患儿的距离;(3)患儿是否便秘等。同时,光疗虽然比较安全,但也有副作用,如青铜症:光疗后影响胆管对胆红素的排泄,但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68.4μmol/l或有肝功能损害时,皮肤呈青铜色,就需要护理人员细致观察并及早报告医生停止光疗,因此做好护理工作既能提高光疗效果又能减少并发症。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