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9 11:09:3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摘 要:文章以MBA学员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概念“积极教育”,并探讨其与心理资本、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教育机构以及MBA个体研究和决策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心理资本;积极教育;工作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21
基金项目:国家教委基金支持(项目编号:09YJA630115)
收稿日期:2015-04-16
1 研究背景
心理资本(psychology capital)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心理资本的概念是Luthans(2004)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心理资本强调重视人的积极心理力量,具有无限潜力。关于心理资本的结构要素,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Luthans等学者认为心理资本是由自我效能感(confidence or self-efficacy)、希望(hope)、乐观(optimism)和坚韧性(resiliency)这四个维度的积极心理状态构成。
积极教育(positive education)兴起于20世纪末,在积极心理学在西方国家发展迅速时期,一些积极心理学家将自己所取得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教育的概念。陈虹、李益倩(2010)把积极教育定义为传统技能和幸福教育,幸福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传统教育。拉尔森(2000)研究了积极的青少年发展,强调利用学校的结构性活动和非结构性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从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美国心理学家雷扬和狄赛所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对积极教育产生了较大的直接影响作用,这一理论对个体的非动机状态、外在动机状态和完全内部动机状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而为积极教育的核心主张——积极的自我预防提供了最有效的理论基础。
关于工作绩效(work performance)的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给“绩效”下了不同的定义,Borman和Motowidlo(1993)在总结前人及自己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绩效的二维模式,把绩效分为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和周边绩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
积极教育是一个比较全新的概念,关于积极教育与心理资本、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未明确提出。通过对积极教育现有研究,笔者发现积极教育与心理资本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建立模型,将积极教育作为调节变量,影响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的作用。
2 研究模型与假设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理论探讨与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基于图1的研究模型,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假设,包括:
H1:积极教育各维度与心理资本各维度之间显著相关,并对心理资本各维度产生影响;
H2:心理资本各维度与工作绩效各维度之间显著正相关,并对工作绩效各维度产生影响;
H3:积极教育各维度与工作绩效各维度之间显著相关,并对工作绩效各维度产生影响;
H4:积极教育各维度在心理资本影响工作绩效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
本论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分布在上海、深圳、武汉以及其它地方的MBA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主要对象为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职MBA学员。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问卷230份,回收率为85.19%,严格剔除无效问卷24份,有效率为89.57%。
3.2 测量工具和统计方法
心理资本量表取自于《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附录中的中文版PCQ问卷。共24题,其主要反映的是员工心理资本状况。
积极教育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变量,独立的积极教育问卷较少,本文主要采用孔丽萍(2011)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中设计的积极教育问卷,共24题,采用Likert的5点计分方式。
工作绩效量表采用Borman和Modowidlo(1993)所提出的“任务绩效—周边绩效”二维模型,并参考孟晓斌(2004)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中有关工作绩效部分的问卷,该问卷包含9个问项,采用Likert六分等级量表。
4 数据分析
4.1 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研究将采用克伦巴赫(Cronbach)的一致性系数(α系数)来分析问卷信度,检验心理资本、积极教育与工作绩效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在进行问卷效度分析过程中,采用主成因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再进行方差最大旋转处理,以利于共同因子的辨认与命名。
心理资本量表、积极教育量表和工作绩效量表的KMO样本测度值分别为:0.847、0.837和0.844。各变量KMO样本测度值均大于0.7,这表明各变量的样本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
心理资本满意度问卷拥有四个因子,累积方差解释度为56.618%,在修改了影响解释度的相关因子题项后,解释度达到61.342%的方差变异量,与原构思保持一致。
对上述三部分问卷的各个因素的信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Cronbach内部一致性系数ɑ均在0.70~0.91之间,因此该问卷具有较强的信度。从以上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来看,该问卷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是能较好的满足研究需要的。
4.2 模型拟合结果
4.2.1 回归分析
将积极教育三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将心理资本四个维度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表1相关结果。
从表1可以得知,积极教育三个维度对自我效能有着显著的影响,解释了31.6%的自我效能变异量;对希望有着显著的影响,解释了37.9%的希望变异量;对坚韧也有着显著影响,解释了26.1%的坚韧变异量;对乐观具有一定的影响,解释了1.8%的乐观变异量。假设1得到支持与验证。
将心理资本四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将工作绩效两个维度分别作为因变量,放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表2。
从表2获知,心理资本各维度对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具有较为显著影响作用,解释了任务绩效变量的34.5%变异量;解释了周边绩效变量23.4%变异量。假设2得到支持与验证。
将积极教育三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工作绩效两个维度分别作为因变量,放入回归模型中,得到表3。积极教育各维度对任务绩效、周边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三个维度解释了任务绩效27.6%的变异量,解释了周边绩效36.1%的变异量。其中,积极人格品质教育、积极体验对任务绩效、周边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假设3得到支持与验证。
4.2.2 调节作用分析
本研究采用分层回归,在控制了对心理资本、工作绩效有影响的人口统计变量之后,考察积极教育是否会调节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考察积极教育对心理资本与周边绩效的调节作用。第一步放入人口统计变量之后,解释了周边绩效变异量的2.9%。第二步将心理资本四个维度作为第二次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对周边绩效的解释变异量增加了23.9%,而希望与乐观对周边绩效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第三步将积极教育三个维度作为第三次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对周边绩效的解释变异量增加了15.1%,其中,积极人格品质教育与积极体验对周边绩效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第四步,将积极教育与心理资本的乘积项放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对周边绩效的解释力有增加了2.8%,其中,自我效能与自我发展的交叉项(β=0.292,P<0.01)和希望与积极体验的交叉项(β=0.142,P<0.01)两个交互项的作用显著。
5 研究结果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文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积极人格品质教育与心理资本四维度显著正相关。
(2)自我效能、希望、坚韧与任务绩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各维度与周边绩效显著正相关。
(3)积极教育各维度与工作绩效各维度都是显著正相关的。
(4)积极教育在心理资本影响工作绩效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积极教育与心理资本、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关系,并对心理资本、工作绩效部分维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因此教育结构在MBA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引入积极教育概念,把握积极教育的构成,即在开设MBA课程教育中,应加强积极人格品质教育(包括培养学员的正直、感恩、自控能力等)、学员自身发展教育(包括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能力的培养)、注重积极体验教育(培养学员的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等);第二,积极构建MBA群体沟通渠道,促使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MBA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其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第三,培养MBA学员的演讲能力,使其所学到的知识能够顺利传达给企业中的其他人员。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2007年版“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之一的《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已经于2007年秋季使用于高等学校2006级学生的教学。这套教材的出版和发行,凝聚了众多从事理论教学和研究专家的智慧和力量,确是一套高质量的理论教学教材。本人作为一名从事高校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本着使这套教材精益求精的目的,对《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有关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一管之见,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1.“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它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概论》143页)这里的问题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第一阶段即购买阶段执行货币资本职能的货币是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还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如果说是处于商品的流通过程,从表面上来看,或者从形式上来说产业资本家付出货币,购买到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与一般的商品流通过程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由于产业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到的商品并非是一般的商品,因为除了购买到生产资料以外,它还购买到作为劳动力的特殊商品,正是由于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的特殊属性,即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产业资本家才去购买,或者说产业资本家之所以去购买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正是看到它具备生产剩余价值的特殊能力或属性。因而,正是由于作为购买手段的货币购买到的商品的特殊性从而使这一流通过程与一般的商品流通过程区别开来,也就是说,这一流通过程属于形式上的商品流通过程,但从实质上来说它却是资本的流通过程。显而易见,教材中的表述是欠妥的。
2.“社会总产品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在价值上实现补偿,客观上就要求两大部类内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既要保证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更要保证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概论》144页)这里的问题是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否扩大再生产比简单再生产具有更重要的地位,不然的话为什么会有“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既要保证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更要保证扩大再生产的实现”的说法呢?
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原理既适用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同样也适用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根据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的原理,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发展和结果。只有首先满足简单再生产的要求,然后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联系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再生产其特征是扩大的再生产,但是,不管如何,不管在何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扩大再生产依赖于简单再生产,没有简单再生产,就根本谈不上扩大再生产,而不是相反,这是不可移易的客观规律。根据语言学的规定,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那么,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二者之间的关系用修辞结构来表达的话通常来说用并列结构就可以了,原因正如上述,一方面简单再生产比扩大再生产具有优先性,另一方面,在正常的社会条件下,扩大再生产是现代社会再生产的特征,二者各有自身存在的特征和意义,因而不能一般的说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所以,教材中使用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既要保证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更要保证扩大再生产的实现”的“偏正结构”值得推敲。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1-02
一、前言
笔者毕业后一直在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前身)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主攻方向是听力和口译。近10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大学英语的教学。2013年4月,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原先主要承办普通专科教育的学院)改建升格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主要承办普通本科和普通专科教育)。
在英语语言学习听、说、读、写的四大技能中,听力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基本技能。根据W.Rivers和M.S.Temperly 的统计,在交际活动中,“听”所占比例高达45%,且新晋本科院校的学生要进行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听力试题所占的分数在四级、六级考试中的比例较大。显然,原来适应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能生搬硬套地用于本科学生的教学中。因此,研究发现新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本文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为例,分析了新晋本科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新的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旨在为新晋本科院校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学生听力现状分析
本文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听力现状做了调查,并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了分析。经过问卷调查和SPSS软件分析,对于本科学生的听力现状,笔者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首先,区别于高职学生,大部分本科生对于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笔者在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从事高等专科教育时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高考分数低,渐渐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而本科生基础相对较好,高考分数相对较高,听得懂,能配合;再加之升入高校后学习英语的方式多样化,笔者发现,大部分本科生对于学习英语都有浓厚的兴趣。其次,在英语学习的四大技能中,听力仍然是很多学生的“拦路虎”,对于本科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他们不仅要听懂基本的交际用语,还要听懂国际新闻等专业性质的术语与专有词汇,这对于高中刚毕业,刚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只知道做题、背课文的他们来说,真的不知该如何下手。最后,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学习方法知之甚少,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做听力题还需要很多技巧和方法,更不知道只要掌握了这些方法,做起听力题来会事半功倍。而只是按照自己以往的习惯,从头到尾听一遍听力材料,会多少,做多少。长此以往,听力水平得不到提高,在强度大、信息量大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学生会陷入困境,如履薄冰。
三、转变本科学生听力教学策略
1. 教学态度
在高职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基础差,大多数学生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一状况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对教学态度的影响,如保守,不知创新。进入本科阶段,教师应积极备课,注意更新知识体系,促进听力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2. 教学模式
高职阶段的教学模式固定且单一,授课时,一些教师长期遵循讲单词―听材料―做习题―核对答案―老师讲解难点这一模式。在本科阶段,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 教学内容
进入本科阶段,仅仅讲授课本内容,仅仅做听力习题,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在讲课本的同时应该穿插听力技巧的讲解,除此之外,要穿插VOA、BBC、英美原声电影等。
英语听力是英语学习四大技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新晋本科院校,更是一个巨大挑战。在这一特定的转型期,笔者对学生的听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比高职与本科阶段的不同,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对新晋本科院校的听力教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