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循证医学要素

循证医学要素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15 14:50: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循证医学要素,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循证医学要素

篇1

二、循证医学所倡导的人文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人文关怀是对人生命价值的肯定,对人生存状态的关爱,追求人的完美个性,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现象。循证医学包含的人文因素使其在诞生之时就存在双重意义,不仅是一种治疗技术,而且是一种教育思想。从循证医学的创始人科克伦(ArchiebaldL.Cochrane)将受伤嚎哭的士兵抱在怀里,看着他平静地死去的那一刻开始,循证医学便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作为三大原则之一。“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成为循证医学的根本特征。循证医学特别强调将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病人的价值观整合起来。病人对不同方式治疗方案有不同选择,医生有责任根据研究者提供的证据,将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告知病人,最终的治疗决策应该是医生与病人共同协商的结果。病人了解自己的疾病,并知晓治疗该疾病的各种证据,在治疗之初就可大致预测治疗的结局,有利于病人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主动依从医生,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不但要考虑病人的暂时性治疗效果,还要考虑其终止性治疗效果;不但要考虑病人身体的病痛,还要考虑病人精神的痛苦;不但要考虑病人的经济状况和身体条件,还要考虑治愈后的生存状态。素质教育是尊重生命个体的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循证医学对生命价值的关注,给予大学教育诸多启示。其一,科克伦说:“有效的治疗全部免费”。由此及彼,人们有理由认为,“有效的教育全部免费”。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是社会公益性事业,绝不能将其变为赚取利润的工具。教育市场化虽然在特定的时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但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有目共睹。因此,“有效的教育全部免费”将是中国实现教育人文关怀的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其二,“共同体教学”是循证医学教育实践中探索出的有效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探求真理。从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强烈要求学生广泛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和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与学生一起成为探求真理的合作者,通过探索,发现真理。合作者的身份将给予学生极大鼓舞,创新和不确定性将成为课堂的新特征。大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如何组织和实施“参与”式课堂,是长期以来大学教育非常关注和努力实践的事,“共同体教学”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为大学素质教育提供了借鉴。

篇2

[关键词]

医学影像教学;循证医学理念;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一、循证医学说明

循证医学是一门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当遵守科学依据,将医者的专业知识、研究证据、病人的选择结合在一起,综合分析,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由此可以说明,循证医学的三大要素为:最佳证据,也就是通过临床试验,深入、详细分析试验结果,得到最佳、最有利的医疗证据。专业知识,就是医生通过学习及临床治疗中所得到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病人的选择,就是病人从自身情况及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最适合的诊疗方案。因此,循证医学理念是“循、证”,即对医疗证据进行寻找和证明。

二、医学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与教学改革实践

(一)医学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传统的影像教学的局限性较为明显,原因在于教学活动中只单纯凭借个人和少数临床实践经验、医学基础理论教授和指导学生,这使得教学的说服力不强,对学生未来工作有很大影响。而循证医学的提出,可以改变医学影像教学的现状,促使医学影像教学中树立循证医学理念,注重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1.在知识培训方面,医学影像教学应当注意强化的内容是:(1)对循证医学基础知识的运用。应当在重要的数据库、网络检索、循证医学文献等方面,对基础知识进行正确的评估,确保循证医学基础知识的合理运用,并且使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以便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基础知识的运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2)诊断性实验知识的运用。对于诊断性实验知识的运用,要保证其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包含试验设计思路、设计标准、统计学方法、试验步骤等等。(3)相关影像学知识。学生应当将自主学习所遇到的问题,搬到教学活动中,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寻找证据、评价证据,利用证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在临床实践方面,影像教学需要注意强化的内容是:(1)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2)利用网络资料、相关文献等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证据。(3)正确评价证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合理性。(4)依据证据并结合影像学知识及病人的选择,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执行决策方案。

(二)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医学影像教学的改革实践为了充分说明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使得医学影像发生了变革,笔者引入一个医学案例,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综合以上循证医学理念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从循证医学理念出发,具体分析论证以上案例的内容是:1.提出问题。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如何?2.寻找和发现证据。在循证医学网站、学校图书馆、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查找证据。3.评价证据。按照纳入排除原则及QUAS原则,对所查找的证据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4.解答问题。64层螺旋CT是一种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但因与之相关的文献较少,且文献质量不高,无法准确判定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循证医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可以改革影像教学,使影像教学水平提高。所以,在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今天,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创新和优化影像教学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白芝兰,戚威,张晓娜,等.循证医学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32):163-164.

篇3

对于心理治疗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方兴未艾,虽然批评不断,但更坚定了学者们继续研究的决心。针对各种临床问题的循证心理治疗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应运而生,这场循证运动与20年前的循证医学研究同时出现,倡导将研究数据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来改善研究成果。

1何为循证心理治疗

循证心理治疗被广泛定义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利用研究成果产生的经验证据来说明针对当前的问题,哪种成果是有效的,并将该成果直接用于选择和制定一个针对特定个体实施的全面的治疗方案。这与美国心理协会的主张基本一致,后者将循证心理治疗定义为“依据病人的特征、文化与偏好,将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与治疗者的临床专业技能相整合的过程”。

2循证心理治疗的三要素

循证心理治疗有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a.研究者的最佳研究证据;b.治疗者的临床专业技能;c.病人的特征、文化与偏好,循证心理治疗就是整合这三个要素的过程。

2.1最佳研究证据

许多医学家与心理学家认为最佳研究证据是循证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心理学家有三种方式获得研究证据:作为研究者,可以通过设计、具体实施、分析和报告,直接创造出研究证据;作为评审员,可以帮助研究者定位、评价和量化研究证据;作为治疗者,他们通过使用研究证据,评价其质量与相关性,然后将之整合到实际决策过程中去。在所获得的研究证据中,哪个是最佳研究证据,取决于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研究者要从所获得的各种研究证据中找出最合适最有效的证据来进行研究设计或临床治疗。例如,针对病因或预后的问题,最佳的研究设计是纵向群组研究;如果要考虑治疗的疗效和实效性问题,出现最小偏差或错误的研究设计是随机临床试验。

2.2临床专业技能

这是循证心理治疗中最具争议性的一个要素。临床治疗师在接受训练之初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他们在接受训练之后的能力是否能超过一个明确的阈值水平也尚未可知。美国心理协会在《心理学中的循证实践》一文中将临床专业技能定义为“治疗者在临床过程中进行诊断、评估、干预、决策、预后等实践时所运用的能力。”因此,治疗者临床专业技能的储备与运用,直接关系到临床心理治疗的效果。例如,健康护理专业最重要的临床专业技能就是沟通能力,因此领导机构在基础课程中加入了大量的沟通技巧的教学,比如在临床心理学、社会工作和护理训练中,重点强调关系确立、信任建立、联盟形成等过程中的沟通技巧。

2.3病人的偏好

这是循证心理治疗发展得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但偏偏又是循证心理治疗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其原理是让病人更充分地参与对自己的健康与卫生保健的自我管理当中,治疗者要尊重病人,并帮助病人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与治疗偏好。让病人的偏好变得系统化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在许多心理治疗过程中,病人需要决定他们更喜欢药物治疗还是行为治疗,或者两者皆可;病人如何权衡治疗方案所涉及的风险与收益,甚至有些病人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因此,病人有权知道各种不同的治疗模式及其治疗效果,了解不同治疗的费用及成本-收益状况。最终的临床决策应该是在治疗者的个人经验、最佳研究证据及病人的偏好之间所取得的一种平衡。

3循证心理治疗在特殊群体中的应用

3.1大学生心理咨询

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尚处于摸索经验阶段,心理咨询在大学生中干预的有效性还不太够,需要我们借鉴西方成熟的模式,从高起点开始进行探索,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大学生特点的心理咨询模式。因此,以证据为本的循证心理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特别是在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刚起步的关键阶段。首先,我们要改变大学生心理咨询人员的工作方式,提升心理咨询的科学性,从单纯咨询服务者向临床治疗师+教师+科学研究者三位一体的转变;第二,强调运用有效证据证明的方法,结合大学生的特征、文化与偏好,形成具有中国大学生特色的治疗指导手册;第三,对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工作进行评估,有利于提升心理咨询中心的投资效益。

3.2戒毒人员心理矫治

作为一种科学的戒毒治疗方法,戒毒心理矫治应当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推广使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矫治质量,司法部提出在戒毒领域引进循证实践的理念,开展本土化的“循证戒治”。从循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循证戒治是指“戒治工作者在意识到戒毒人员的生理、心理与社会文化特征的情况下,采取研究人员、管理者制定的经过科学研究证明最为有效的、标准化的戒治手段,结合戒治工作者自己的实践经验所进行的戒治实践”。这就要求戒治工作者要了解循证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与实施步骤,树立戒治过程标准化、科学化、高效化的理念;第二,要以研究者与管理者为主导,结合戒毒民警与戒毒人员及其亲友的配合,通过研究逐渐形成一些本土化的、高效的、标准化的量表、指南、手册与戒治方法,作为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可广泛推广的证据资源;第三,戒毒民警根据研究者提供的证据,将工作经验、管教经验和戒毒人员的主观恶性程度等具体特征(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吸毒原因、社会支持系统等)相结合进行实践;第四,戒治过程中,要考虑戒毒人员的价值观和矫治需求;第五,循证戒治过程要在戒毒机关的统一规划与协调下完成。

现如今,循证心理治疗正在被政策制定者、研究者、病人和一些实践者吹捧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比如医疗保健费用上升的问题、护理质量、从业人员培训和监控、消费者的满意度等。然而,循证心理治疗并不仅仅是以一种既定的方式治疗各种病症,临床判断、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循证心理治疗至关重要的维度,但它们都缺乏像其它心理治疗方法那样的实证分析。这就需要加强研究者与临床医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将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相整合,并在高校和戒毒所等特殊领域中推广,从而造福病人与行业人员。

参考文献:

[1] Martin J La Roche, Terri M Davis, & Eugene D’Angelo.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a Cultural Evidence-Based Psychotherapy in the USA: Suggestions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Australian Psychologist, 2015, 50:95-1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