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0 10:58:1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循环利用的概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0、引言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材料都是国家经济和国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材料工业去得到巨大的发展。而金属行业作为材料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产量更是连续世界第一。金属行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消耗大量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同时,更是由于长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对环境带来了极大地危害。如今我国矿石主要依赖外部进口,随着我国对金属材料需求的进一步加大,这一依赖程度将会进一步加大,这种高程度的依赖进口的产业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受制于它国,影响到了国家的安全稳定。
资源循环利用,简而言之就是将废弃的资源经过一定的技术理出,被人们重新利用的过程。详细来说就是要利用社会已经使用过的产品、或者产品生产过程中剩余的边角料及废料等作为重新的利用资源。事实已经证明,一味的开采矿石,一提高金属材料产量的作法是不明智的,因为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总有被开采完的一天。而如果能够将社会中废弃的资源重新利用,充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且减少矿石开发的同时,更是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
2、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
由于国家的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国防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金属矿石的过度开采、冶炼给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是冶金行业,更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虽然我国的主要金属矿产储量丰富,但人居占有量少。经过长期的开采,部分地区矿产资源已经出现了枯竭现象,如不能解决这一问题,长期来看,将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展金属材料的循环利用已刻不容缓。
3、我国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金属材料循环利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而欧美国家由于经历过工业革命,甚至矿产资源的重要性,道理开发金属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并将其列入国家的战略性高度,因此发展较快,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我国有色金属循环利用技术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是设备及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
3.1社会对有色金属循环利用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
很多民众,还没有认识到有色金属材料的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国家缺乏这方面的宣传工作,这就为其循环利用有关的工作的开展不利。而法律制度这块,可参考发达国家,他们已经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法规。这样我们可避免走弯路。
3.2再生金属企业规模化程度低
我国再生金属企业数量发展迅速,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这些企业绝大部分为小规模的企业,小规模企业注定了在技术和工艺上的相对落后。不利于有色金属材料循环利用的规模化,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落后的工艺设备,影响了其应有的效果。很多企业在循环利用有色金属材料的同时,给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3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
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绝大部分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对金属的利用效率低,且通常为高耗能、高污染。有些只回收容易处理的金属,没有技术对其他金属回收,丧失了资源循环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
3.4科研投资低,力量薄弱
由于企业通常经费有限,长期以来在资源循环方面的投资就严重不足。而全国范围内,这以技术的研究单位少,发展时间短,科研力量薄弱。因此这就成了制约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整个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4、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的好处
传统的有色金属材料生产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需要大量的矿石、消耗大量的能源、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只有采用有色金属循环利用,有色金属行业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具体优点如下:
4.1金属循环利用可减少矿石开采
社会上一方面矿石资源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废弃的金属制品、矿石废料及富含金属的各种物料却越来越多。这些废料的金属含量普遍比原矿更高,如果这部分废弃的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循环利用,不仅经济效益上比冶炼原矿石更高,产生大量社会效益的同时,更能减少矿石的开采。
4.2金属循环利用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对于有色金属工业,产生的大部分的环境污染都是源自矿石本身。原矿石在冶炼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而金属循环利用,一方面其本身即产生相对较少的污染物,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原矿的开采,间接也减少了其带来的污染,从而改善环境。
4.3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可以节约能耗
有色金属行业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一般要想增加产量,增加能耗是必然的,而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单靠采取一些小的措施所取得的效果有限。相对而言,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所耗能相对少很多,因此加大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的力度将有利于降低行业的耗能。
4.4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更安全
相对于传统的有色金属行业,矿石的开采过程中给,难免会出现各种的问题,尤其是在小规模的矿山,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而金属循环利用行业,不用开采矿石,从而可以使得行业生产更安全。
4.5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投资少
因为金属循环利用,不用开设矿山,减少工艺流程的同时,降低了基建投资和生产成本。如生产1 t再生铝比从矿石中生产1 t铝节约投资87?5%,生产费用降低40%~50%,因此发展循环利用大有可为。
4.6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可增加就业
这一行业的收集、拆卸、分类及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工人完成。因此可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是有利的。
5、为促进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举措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讲是有利的,只有全社会都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并参与到其中,将会加快有色金属循环利用行业的发展。
2)国家要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对于这种利国利民又有利于自然环境的行业,国家及各地政府应该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以促进行业发展。
3)加大科研经费。我国有色金属循环利用行业,与西方国家相比,在技术和设备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大科研经费,充分利用废弃的有色金属资源的同时,还可减少其对环境的二次利用,充分体现其发展优势。
4)促进企业规模化。事实证明,小型企业所具有的技术资源有限,这就必然会降低其循环利用的优势。只有建设规模化的企业,才能在技术上加大投入,更能扩大产业规模,充分的发挥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的优势。
6、结语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优势很明显,而我国在这一行业的发展现状令人堪忧。然而我们相信,国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将会促进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实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这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栋栋的高楼大厦平地而起,给现代化城市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但是在看到城市建设新景象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即资源与环境的沉重负荷。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在建筑方面所要消耗的材料资源达到了55亿吨以上,拆掉的废旧楼房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可达45亿吨以上。针对这些问题,目前我国建设部门已采取了积极的行动,着力研究将这些建筑垃圾开发再利用。假如我们的研究取得成功,将这些建筑垃圾能够得到有效的循环再利用,不但能够起到保护环境、减低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还可以减少建筑资金和资源的投入和使用。从建筑材料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工艺角度来分析,拆卸下来旧的建筑材料再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直接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直接再利用指的是拆卸下来的建筑材料经过简单的处理,再使用到新建的建筑物上;建筑废旧材料的再生利用指的是废旧建筑材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后再使用,比如废旧建筑物拆卸下来的钢筋,可经过回炉、锻造后再次作为建筑用材投入到工程建设中。总之,为了能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又不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在现代建筑材料利用方面必须要走可循环利用道路。本文就废旧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1、关于建筑材料砖石的可循环再利用
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中,砖石是使用量比较大的建筑材料,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旧建筑物被拆除。此外在旧建筑物拆除的过程中,一些建设单位为了能够尽快地完成建设任务,甚至采取爆破的方式拆除旧建筑物。这样的做法虽然加快了工程建设的速度,但是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没有考虑到,即爆破后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爆破后的砖石不能够回收再利用,成为了一堆废石、废土。因此,对于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再利用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起来,将废旧的建筑材料给充分地利用起来,一方面可以节约砂石能源,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废弃砖石的处理问题。近几年来,针对建筑材料循环再利用这个问题,我国的建设部门也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比如,在2008年,在对奥运场馆附近的紫云社区的环境改造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就考虑到建筑材料循环再利用这一问题,施工单位将社区路面换下来带有花纹的砖收集起来,用作此社区围墙的建筑砌筑材料,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废旧材料的处理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对围墙建筑所投入的资金。
2、关于建筑材料混凝土的可循环再利用
相对其它建筑材料来讲,混凝土建筑材料的循环再利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不是很快,关于混凝土材料循环再利用技术再很早以前国外都有研究,但是其研究后所产生的价值不高,因为对于混凝土的回收加工后再利用其中间的工艺环节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对此项技术进行研究的国家,近年来德国已致力研究一种叫做 “元素回收”的新型混凝循环再利用技术。此项技术的特点是将旧建筑物的混泥土板材保留,将整块的混凝土板材地应用到新的住宅建筑中。、近年来,从事混凝土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研究的德国建筑专家哈维,经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他的第一个作品,一座位于慕尼黑西南的索腊奇小镇的面积约185平方米的现代欧式建筑诞生。由此证明了此项技术是可行的。虽然目前混凝土循环再利用这项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被广泛推广应用,但是德国的这一先进技术已引得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关注,并都在用统一理念去探索、研究,实现混凝土材料的可循环再利用。就我国而言,虽然我国在混凝土再生利用这方面已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但基于我国对这项技术研究的起步较晚,有好多的核心技术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掌握,目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3、关于建筑材料木材的可循环再利用
木材是建筑领域使用较多的建筑材料之一,树木能有效地调节人类的生存环境,如果大量地砍伐用于建筑领域将破坏人们生存环境,因此,对于木材的可循环再利用这一问题我们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目前,关于旧木材循环利用的方式可分为直接回收利用和用于建筑装修等。对于材质比较好的目前可回收加工成板材制作家具等,此种废旧木材的回收循环利用是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首选的方式;此外,目前对于废旧木材的利用还有更多宽泛的用途,比如将将废旧的木材用在室内装修中,保持木材的原有特征,犹如精美的艺术品向人们展示一种极具亲和力的环保新概念。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危房改造和家具更新淘汰下来可开发利用的废旧木材资源多达三千万立方米,由于没有对废旧木材可循环利用的概念形成一种社会意识,致使长期以来都将废旧木材当作是一种建筑垃圾给处理掉,严重地浪费了宝贵的材料资源。长期以来仅将其处理为一种建筑垃圾,浪费了大量的材料资源。目前,对于建筑废旧木材可循环利用已高度重视起来,并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上给以强化。
4、结语
总之,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发展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是我们目前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
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优
化型的经济形态。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正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
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循环经济方面发展的时间尚短,虽然也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却并没有形成成型的发展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拥有一套成熟的经济指标体系,并且要辅以完善的调查制度,通过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国外发达、成熟发展经验的借鉴,然后通过对自身发展特点进行总结,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发展体系。接下来,本文就以更好的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对我国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主要指的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其要求所有的发展规律都要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需求,同时,也需要满足资源二次和循环利用原则,以此来带动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其具体要求,就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实现所以资源的减量化、无害化和高效化,减少因为经济发展而给自然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向循环发展。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由于西方国家的工业发展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危害,一些观念先进的专业人士,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种状况,便尝试提出了循环经济理念。在循环经济理念提出之处,其只是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降低对环境的危害,避免影响自然和生态环境[1]。因此,在循环经济提出之后,相关人士也主要将发展经历放在资源的无害化上,而没有具体落实到减量化和循环性上。到了八十年代,在循环经济理念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提高资源利用率,也就是通过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对废弃物进行处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于是,循环经济理念开始发生变化,人们逐渐意识到经济发展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性,也开始注重从源头对生产污染问题进行控制,更好的推动了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到了九十年代,伴随着全球资源短缺问题的越来越严重,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便成为全球各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于是,循环经济迎来了真正的发展高峰期,世界各国纷纷重视起经济的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而从循环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不难看出循环经济的主要宗旨,就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减量化、无害化和高效化,进而实现经济的低能耗、高效率和持续循环发展,最大限度降低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使其成为真正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二、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实现经济发展的生态性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便不难看出,所谓循环经济,就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经济,其所具有的最大特征,便是使经济的发展具有了生态性和循环性。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密切联系,只有在二者同时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够确保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2]。而从过去传统经济的发展中不难看出,其传统发展模式已经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其是一种掠夺性和破坏性的发展,不具备循环性和可持续性,只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限制,而不会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循环经济,其很好的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了经济的循环发展,具备比较高的生态性,不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确保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二)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化使用
实现了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是循环经济的另一大特色,其通过对资源的集约化使用,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还能够实现对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的持久性。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对资源的使用寿命,还能够降低对资源的利用速度,将低资源的消耗,为资源和经济的循环发展提供缓冲。
(三)加强了对现代技术的利用,也推动了现代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循环经济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就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支撑,尤其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现代技术。因此,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就加强了对现代技术的利用,与此同时,也更好的推动了现代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环境无害化技术、生物技术以及废弃物处理技术等,在大大提高对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将资源循环和再生提供了更多优势,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3]。
三、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
通常情况下,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分为七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