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循环利用的含义

循环利用的含义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2-21 14:46:1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循环利用的含义,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循环利用的含义

篇1

循环经济的概念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工业化国家出现,它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形态,代表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其基本含义是指:通过废弃物或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发展经济,其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

一、 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2.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3.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还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4.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5.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提倡物质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1)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动力。从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成功的企业看,基本上都能够通过循环利用本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迫使一批企业不得不考虑减少污染排放,以便减少污染排放费用支出,降低成本压力。(3)资源的短缺和市场相对价格变化,迫使企业为了确保利润,开始寻求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和循环利用资源,替代原始资源进行生产,以规避企业的环境风险。(4)政府对企业循环利用资源给予一定的财政或税收优惠和直接或间接的补贴,对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的技术主体要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工业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因此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打造企业内部循环链条,实施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工业企业应从实施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全面推进清洁生产。重点抓好企业主体治理工程。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

路径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重点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的适用技术,探索行业发展模式。

路径二: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

路径三: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

路径四: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的发展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是提高和资源利用率的竞争。面对当今环境变化和资源短缺的现状,必须将循环经济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展循环经济,会更加有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进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篇2

绿色建筑与色施工

推进“绿色建筑”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修及拆除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能源和资源(土地、水、材料)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其含义有二:

第一,从效果特征上看,绿色建筑对于使用者来说,应该是舒适、健康和安全的;

第二,从运行特征上看,绿色建筑对于社会来说,应该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

“建筑施工”是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建筑企业组织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使用一定的机具和物料,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将图纸上的“建筑”进行物质实现的生产过程。“绿色施工”实质上是以保持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目标,对工程项目施工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并严格实施,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和高效、产品质量严格受控的方式方法;具体的说,就是在保证施工过程安全文明高效优质的条件下,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所以,“绿色施工”不再只是传统施工过程所要求的质量优良、安全保障、施工文明、CI形象等,也不再是被动的去适应传统施工技术的要求,而是要从生产的全过程出发,依据“四节一保”的理念,去统筹规划施工全过程,改革传统施工工艺,改进传统管理思路,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降耗、增效和环保效果的最大化”。

当前绿色施工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材料替代。将高资源消耗、高能耗材料替换为更为绿色的工程材料和施工材料;

二是加强循环。模板、施工用水,通过更过循环次数使用,减少了施工资源消耗;

三是用新施工技术、施工工具代替老技术、老工艺。减少工程材料损耗与浪费,如:NZ高分子内置管模;

四是资源利用。如:地源热泵。

其他类似方法较多,不一而足。以上方法都是用较传统的方法在做绿色建造,存在几点不足:

一是某些方法成本较高,一次性投入较大(上海东盟项目地源热泵总造价为1.2亿),往往只存在于示范工程在用,难于推广;

二是绿色建造很大的一个突破口未予以重视,即通过信息化技术改善整个施工建造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类似于制造业的精细化施工,从而减少更多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排放,这样的一个策略,可以获得比以往传统方法更好的效率。

二、BIM在LEED中的实证分析

下面将采取层次分析法来进行分析,以实现绿色施工为目标,绿色施工做法作为操作层,LEED评分准则为基准层论证建立层次模型(见下页)。

根据《LEED-NC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2.2版(适用于新建和重大改建工程)中工程检查表中:可持续性场址(SS)-14分,节水(WE)-5分,能源和大气(EA)-17分,材料与资源(MR)-13分,室内环境(IEQ)-15分,创新设计(IDP)-5分。建立判断矩阵如下:

层次分析模型:

表一 基准层判断矩阵

可持续性场址 节水 能源循环 材料与资源 室内环境 创新设计

可持续性场址 1.00 2.80 0.82 1.08 0.93 2.80

节水 0.36 1.00 0.29 0.38 0.33 1.00

能源循环 1.21 3.40 1.00 1.31 1.13 3.40

材料与资源 0.93 2.60 0.76 1.00 0.87 2.60

室内环境 1.07 3.00 0.88 1.15 1.00 3.00

创新设计 0.36 1.00 0.29 0.38 0.33 1.00

采用和积法计算最大特征值 λmax=5.91,最大特征向量为Wi =(0.2,0.07,0.25,0.19,0.22,0.07)T ;

C.I.=(λmax-n)/(n-1)=(5.91-6)/5=-0.018,

RI查相关表,n=6时RI=1.24,

C.R.=|C.I.|/R.I=0.018/1.24=0.015

再进一步评价上述5中绿色施工方法在不同指标下的优劣评价顺序,用LEED工程检查表中6个评分指标按其影响程度分别构建判断矩阵。具体见表二、表三、表四、表五、表六和表七。

表二 可持续性场址(SS)的层次单排序

SS 材料替代 循环利用 新技术、新工艺 资源利用 BIM

材料替代 1.00 1.00 0.50 0.50 0.25

循环利用 1.00 1.00 0.50 0.50 0.25

新技术、新工艺 2.00 2.00 1.00 1.00 0.50

资源利用 2.00 2.00 1.00 1.00 0.50

BIM 4.00 4.00 2.00 2.00 1.00

最大特征值向量 WSS=(0.1,0.1,0.2,0.2,0.4)T ;

λmax=5,C.I.=0,CR=0

表三 节水(WE)的层次单排序

WE 材料替代 循环利用 新技术、新工艺 资源利用 BIM

材料替代 1.00 0.25 0.50 0.50 0.33

循环利用 4.00 1.00 2.00 2.00 1.33

新技术、新工艺 2.00 0.50 1.00 1.00 0.67

资源利用 2.00 0.50 1.00 1.00 0.67

BIM 3.00 0.75 1.50 1.50 1.00

最大特征值向量 WWE=(0.08,0.33,0.17,0.17,0.25)T ;

λmax=5.01,C.I.=-0.001,CR=0.001

表四 能源和大气(EA)的层次单排序

EA 材料替代 循环利用 新技术、新工艺 资源利用 BIM

材料替代 1.00 0.20 0.50 1.00 0.33

循环利用 5.00 1.00 2.50 5.00 1.67

新技术、新工艺 2.00 0.40 1.00 2.00 0.67

资源利用 1.00 0.20 0.50 1.00 0.33

BIM 3.00 0.60 1.50 3.00 1.00

最大特征值向量 WEA=(0.08,0.42,0.17,0.08,0.25)T ;

λmax=5.01,C.I.=-0.001,CR=0.001

表五 材料和资源(MR)的层次单排序

MR 材料替代 循环利用 新技术、新工艺 资源利用 BIM

材料替代 1.00 1.00 0.25 0.50 0.50

循环利用 1.00 1.00 0.25 0.50 0.50

新技术、新工艺 4.00 4.00 1.00 2.00 2.00

资源利用 2.00 2.00 0.50 1.00 1.00

BIM 2.00 2.00 0.50 1.00 1.00

最大特征值向量 WMR=(0.1,0.1,0.4,0.2,0.2)T ;

λmax=5.0,C.I.=0,CR=0

表六 室内环境(IEQ)的层次单排序

IEQ 材料替代 循环利用 新技术、新工艺 资源利用 BIM

材料替代 1.00 2.00 0.50 1.00 1.00

循环利用 0.50 1.00 0.25 0.50 0.50

新技术、新工艺 2.00 4.00 1.00 2.00 2.00

资源利用 1.00 2.00 0.50 1.00 1.00

BIM 1.00 2.00 0.50 1.00 1.00

最大特征值向量 WIEQ=(0.18,0.09,0.36,0.18,0.18)T ;

λmax=5.0,C.I.=0,CR=0

表七 创新设计(IDP)的层次单排序

IDP 材料替代 循环利用 新技术、新工艺 资源利用 BIM

材料替代 1.00 2.00 0.50 1.00 1.00

循环利用 0.50 1.00 0.25 0.50 0.50

新技术、新工艺 2.00 4.00 1.00 2.00 2.00

资源利用 1.00 2.00 0.50 1.00 1.00

BIM 1.00 2.00 0.50 1.00 1.00

最大特征值向量 WIDP=(0.08,0.17,0.17,0.17,0.42)T ;

λmax=5.0,C.I.=0,CR=0

表八 综合评分表

SS WE EA MR IEQ IPD 综合评分

材料替代 0.10 0.08 0.08 0.10 0.18 0.08 0.128

循环利用 0.10 0.33 0.42 0.10 0.09 0.17 0.088

新技术、新工艺 0.20 0.17 0.17 0.40 0.36 0.17 0.361

资源利用 0.20 0.17 0.08 0.20 0.18 0.17 0.188

BIM 0.40 0.25 0.25 0.20 0.18 0.42 0.369

(备注:上表造表依据为各指标层次单排序的最大特征值,综合评分为上述举证与基准层判断矩阵Wi相乘得出。)

综上所述,在LEED体系中各方法得分为:BIM > 新技术、新工艺 > 资源利用 > 材料代替 > 循环利用。故采用BIM技术使用最小投入产生最大效益,不失为绿色施工的有效保证。

三、结论

综上所述,BIM在绿色施工时代潮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符合国家建筑业十二五规划关于企业信息化的相关要求。将算量过程中建好的BIM为项目管理全过程创造巨大价值,为进一步深化ERP打好基础,BIM技术将为建企总部改进项目体管理模式,提高建企总部利润率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杨宝明.信息化是绿色建造一大突破点.鲁班咨询.2011(1)

耿跃云.李勤.朱洲江.BIM在建筑环境领域的综合应用.建筑技艺杂志.2011(3)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国建设报.2011(27)

篇3

Abstract: discusses the cycle of industrial water and use, is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remedy, because both water reuse, or high quality water supply, this a series of cycle of means and measures in a certain extent, easing the strain of industrial water, for enterprise's normal production and provide a guarante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ater resources recycling econom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water and the classification, found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Key word: industrial water recycling

中图分类号:[F28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目前已经在轻工业、重工业,等各个方面上形成了综合性极强的工业结构,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各行各业间相对独立、互无关联、粗放浪费,已经造成了许多严重的问题, 如工业中水资源的浪费、污染及其利用率低等问题,更加剧了工业生产中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显得格外重要,更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为此,本文对循环利用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1.循环经济和水资源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内,在资源投放、企业生产、产品消费机器废物排放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逐渐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新型经济类型。其目的地是通过资源高效与循环的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和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与经济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大力倡导循环型经济,而且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水资源的循环与利用式发展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从水资源的目前状态出发,以循环经济为理论基础,包括两方面含义:1是节约用水,达到水资源消耗的量和污水排放量的最小化,最大程度上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2是要遵循水资源的循环规律,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储备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水资源的大量开发,水资源的保护工作越来越艰难。我国也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年水资源总量为2.8万多吨,居世界第六位,人居水量不足24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域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功能。最重要的是,水资源浪费有很严重,我国工业产品用水量一般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发达国家水的重复利用率一般在70%以上,而我国只有20%-30%;缺水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循环利用工业水势在必行。

3我国工业用水的分类和特点

3.1分类

(1)直接用于工业生产的水,叫做生产用水。生产用水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锅炉用水。.

(2)间接冷却水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为保证生产设备能在正常温度下工作,用来吸收或转移生产设备的多余热量,所使用的冷却水(此冷却用水与被冷介质之间由热交换器壁或设备隔开),称为间接冷却水。

(3)工艺用水 在工业生产中,用来制造、加工产品以及与制造、加工工艺过程有关的用水称为工艺用水。工艺用水中包括产品用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和其他水。

(4)产品用水 在生产过程中,做为产品的生产原料的水称为产品用水(此水或为产品的组成部分,或参加化学反应)。

(5)洗涤用水 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物料、半成品进行洗涤处理的水称为洗涤用水。

(6)直接冷却水 在生产过程中,为满足工艺过程需要,使产品或半成品冷却所用与之直接接触的冷却水(包括调温、调湿使用的直流喷雾水)称为直接冷却水。

(7)其他工艺用水 产品用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之外的其他工艺用水,称为其他工艺用水。

(8)锅炉用水 为工艺或采暖、发电需要产汽的锅炉用水及锅炉水处理用水统称为锅炉用水。锅炉用水包括锅炉给水、锅炉水处理用水。

(9)锅炉给水 直接用于产生工业蒸气进入锅炉的水称为锅炉给水。锅炉给水由两部分水组成:一部分是回收由蒸气冷却得到的冷凝水,另一部分是补充的软化水。

(10)锅炉水处理用水 为锅炉制备软化水时,所需要的再生、冲洗等项目用水称为锅炉水处理用水。

(11)生活用水厂区和车间内职工生活用水及其他用途的杂用水统称为生活用水。

3.2特点

(1)用水量大。目前我国工业取水量占全国总取水量的20%。

(2)大量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是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3)工业上用水效率总体水平较低。

(4)工业用水相对集中。

4. 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

4.1水循环利用的概述

水的循环可分为水的自然循环和水的社会循环。在自然循环中最重要的是淡水的自然循环。城市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实现社会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4.2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的对策

(1)工业污水处理

工业污水处理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夹杂着工业生产的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产生的污染物。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速猛增,对水体的污染也逐渐扩大。在污水严重地带建污水处理厂,使污水被处理后回收利用,视乎按键和解决污水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同时也解决了缺水这一大问题。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并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工业污水污水的直接利用已成为可能,使用污水源热泵系统对城市原生污水进行利用。

(2)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的最大用户是工业,城市中的70%是工业用水,工业用中80%有事用水质量要求不高的冷却用水,冷却用水量大,且不受季节的影响。所以工业用水应该以城市污水再生为主,中水回用工程规划阶段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工业用户。

(3)工业冷却水的处理

工业用水是占城市供水的主导因素,工业用水存在太多的浪费。应对工业冷却水进行处理,把直流冷却水改为循环冷却水。钢铁工业中循环冷却水用量最大,对水的质量要求也不苛刻因此,可以将处理过的钢铁废水回收利用做循环冷却水。

5.工业水循环利用的建议

若要较为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水资源供求关系,应该多只综合评价法来反映多个因素综合印象下的地区水资源供求关系。各地区也应该根据不同的缺水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缺水地区和严重缺水地区应该采取调水、雨水的利用、污水处理和更加严格的节水方案,用来缓解日益加剧的水资源供求的矛盾;各地区应该根据不同的缺水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如水资源型缺水区除了做好节水工作外,应该调整产业结构,避免建设好水量大的工业项目;工程性缺水区则应该加强水利基本建设和配套的工程建设,增强水资源的掉空能力。脆弱区则应该加强水资源保护并采取适当的节约水资源的方案,应强调持续利用,以防止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怎加尔带来的缺水问题;水资源丰富区则可以通过转让水权、向外调水等志愿缺水地区的经济建设。

结束语:

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的实现可以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多方面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井盖加大力度推动和实施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系统工程,全社会共同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进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周鑫根。浙江省城乡—体化供排水体系研究【M】。北京:化工出版社,2005:75-76

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水资源公报【R】。2007

赵勇,裴源生,陈一鸣。我国城市缺水研究【J】。水利进展,2006(3);389-394.

FALKENMARK.M。全球粮食危机的竿见因素—水缺乏【J】。人类环境杂志,1998,27(2);148-154.

王晓青。中国水资源短缺地域差异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6):516-5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