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1 14:46:1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基本情况
临夏县位于甘肃省中西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交汇地带,是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贫困大县,全县总面积1212.4平方公里,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具有大陆性、季风性山地气候特点,海拔1735-4636米之间,年平均气温6.8℃,无霜期150d左右,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在625mm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属一年一熟农作区。全县现辖19个乡、6个镇,219个行政村,2101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06万人;全县耕地37.55万亩,耕地多为山旱地,有效灌溉面积达19.5万亩。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洋芋、蚕豆、油菜、蔬菜六大类,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5万亩左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8万亩。
二、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生产现状
植物保护(简称植保)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科学和经济的方法,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免受有害生物的危害,提高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作为农业技术措施,它是根据人类社会的需要,按照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技术及管理的可能性,所进行的农事管理活动的一部分。随着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系。由于临夏县自然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病虫草鼠害等有害生物的危害是临夏县粮食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近年来,尤其2012年,在临夏县境内小麦锈病、玉米粘虫、蚕豆象、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危害中度偏重发生,表现出了生物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较重,危害较大的特点,对临夏县粮食生产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对此,县委、县政府对植保和粮食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植保部门把加强以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为主的植物保护作为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措施来抓,同时通过狠抓良种供应、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大力实施良种补贴项目、IFAD农村综合发展项目、旱作农业项目、高产创建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高效农田节水灌溉项目、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植保工程项目等一批农业项目,开展人工高炮防雹和开小麦锈病、玉米粘虫、马铃薯晚疫病、蚕豆象等为主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为主防灾减灾等各项有效措施的落实,有效减轻了病虫草鼠害等有害生物对粮食安全生产的危害,确保了粮食安全,使全县粮食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全县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50.3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39.7万亩,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4.4万吨,比上年粮食总产13.48万吨增加0.92万吨,增长幅度达6.8%。
三、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在植物保护和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一是对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重防治轻预防的现象。二是植保专业人才缺乏,激励机制不健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植物保护检测体系不健全,缺乏及时有效的检测和预报。四是植保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植保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五是在粮食安全生产中灾害性天气发生比较频繁,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六是粮食安全生产中农资价格上涨过快、长幅较大,导致粮食生产投入高、产出低、加之粮食价格低,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粮食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七是近年来,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工资增长幅度较大,存在一些农民因外出搞劳务而弃耕的现象。
四、思路与对策
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加强植物保护来促进粮食安全生产,达到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为此,今后在植物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多种方法,加强国家关于粮食安全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民对政策的知晓度,进一步提高农民对粮食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让广大种粮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加强管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严格控制化肥、农膜、柴油等农资价格,努力解决农资价格上涨过快、涨幅较大而导致粮食生产中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继续实行国家粮食保护价制度,切实解决部分商贩对粮食实行的低价收购、高价出售和欺行霸市的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3.加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管理
引导广大农民合理流转土地,走集约化生产的道路,尽快解决部分农民因外出务工而弃耕的问题。
4.调整结构,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粮播面积;积极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使良种良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新品种、新技术的增产作用,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
5.健全和完善植物保护体系
加强植物保护,强化病虫草鼠害对粮食作物等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及防控工作;认真开展人工高炮防雹等灾害性天气的应对工作和抗旱工作,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粮食安全生产。
6.加大投入
关键词:
园林设计;植物保护;工作要点
正文:
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对园林工程进行设计工作时,要将植物的保护和应用进行强化,而如今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和相关影响,对于植物进行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在对城市园林工程进行设计以及做好植物的保护工作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更好的调整,为城市中的人民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在对园林设计中,要根据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进行相应配置,对植物体现出来的多样化特点进行关注,做好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城市园林工程方方面面的建设,在城市发展中是一道独特的色彩,同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所提升,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对于周围环境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影响和破坏,因此加强对城市园林工程的设计工作至关重要,在园林工程设计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植物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满足人们对于植物和园林的观赏需求,同时也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在对园林工程中的植物进行保护中,从整体上出发,对植物中出现的病虫害情况进行重点治理,将其发病机理和时间掌握清楚,提升应对病虫害的能力,因此可以看到城市园林和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2城市园林设计中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几个问题
2.1缺乏对植物多样性的考虑,降低了植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设计中,不仅要对于人们的需求充分满足,同时保护好植物也是至关重要的找工作内容,当前我国园林设计中对于植物进行配置中,整体设计结构相对比较单一,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植物如果结构单一,那么在应对病虫害时能力就将有所降低,长此以往,病虫害情况将会更加严重,出现大面积植物死亡情况,例如在我国贵阳地区,存在着非常多外来病虫害,如如悬铃木网蝽等等,这些病虫害来势汹汹,传播速度和范围非常广。
2.2盲目引进新物种,影响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中常常会应用到一些外来新物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园林设计起到了增添色彩的目的,从短期效果上来看,对于能够达到的观赏效果有所帮助,但是从植物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各种植物所能够使用的环境是不同的,受到气候以及温度的影响,很多新型物种发生了大量死亡情况,对于经济以及社会效益都会造成危害,例如,产自委内瑞拉的水葫芦被我国许多城市引进,致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葫芦不受控制的疯长,造成了湖泊河道的阻塞,破坏了生态平衡。
3完善城市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工作
3.1利用本地植物,注重多样性
植物类型的不同在对其所需要生长环境也就不同,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发生资源浪费情况,首先要考虑对本地植物的应用,这样能够对当地环境以及其后进行适应,同时生长速度也将会更快,对于病虫害也将拥有更好的地域能力,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势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将光照以及土壤结构等因素充分考虑与其中,将植物配置实现一个协调、相互制约的圈子,这样植物将会呈现出多样性以及稳定性,从而对于减少病虫害也有所帮助。
3.2提高园林植物的自我保护能力
园林设计中所采用的植物是具备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的,而如何将这种技术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就是需要就对植物进行合理设计和搭配,将植物所体现出来的多样性进行关注,通过植物之间自身存在的特性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升相互之间的保护工作,形成稳定的植物群体,同时将不同环境中生长的树木根据其特征,确定出最佳的组合方式,实现植物的多样化,例如在进行园林设计中通过乔木以及灌木等组合进行分配,提升园林植物的自我修复功能,并减少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发生。
3.3注重植物配置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对园林设计中,相关人员要首先了解植物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关系,对其进行认真考虑和分析,对配置植物时不仅要保证具备观赏价值,同时将植物之间所能够存在着的竞争以及特性充分展示出来,这样对于避免发生病虫害也有所帮助,这是进行设计工作时必须要具备的因素,比如,在园林设计中将龙柏、侧柏、翠柏、桧柏等桧柏类树木设置与其中,但是这种树木容易发生梨锈病和苹果锈病,因此在栽种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间距,一般设置在50cm,有效地避免病虫害的隐患。
3.4做好病虫害预防
病虫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在对预防工作中,如何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完成预防工作,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提升植物的成活率,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进行分析,首先需要的对经常发生病虫害的植物进行预防处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消灭,另外采用科学的病虫害处理方式,将人工以及化学方式相互结合,例如在对植物进行搭配种,可以将一些具备驱虫病害的植物应用与其中,降低发生几率,还可以将植物进行分区管理和控制,技术对植物进行修剪和整理,提升提高植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中对于园林工程设计工作需求度不断增加,园林工程设计以及植物保护工作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加,通过园林设计中植物所发挥的作用上来看,更好的保证了人们生活的环境,但是从文章中所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到,其中还存在着一些,因此必须要对植物保护的措施进行进一步强化。
参考文献:
[1]陈琳.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研究[J].现代园艺,2016,08:125.
中图分类号:S6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132050
前言
在逐步落实现代化城市建设目标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与对环境的美化,进而逐渐扩大了园林植物的栽种,但要想充分发挥出园林植物的功能与作用,就需要实现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完善落实。而在长春地区,基于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复杂的植物品种等,相应保护工作的落实则显得更加艰巨,如何将全新的保护理念与科学的保护措施落实到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之中,已成为当前园林植物保护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1 长春园林植物保护综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植物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以园林植物的栽种能够净化城市环境,并通过植物的绿化功能为城市景观设计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与此同时,还能够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而植物保护最初只是针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而言的,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园林植物保护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并引起了相关领域的高度重视。长春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在此背景下,为了打造宜居城市,缓解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园林植物栽种面积逐年扩大。而基于长春市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季候特点,园林植物的种类较多,在实际落实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主客观因素较为复杂,除了基本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外,还需要兼顾园林植物保护的科学性、人文性以及效益性。这就意味着要实现园林植物保护的可持续性,以综合治理的方式来落实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即以相应的保护技术保留一部分能够与植物群和谐共存的病虫害,进而通过生态平衡系统的打造来迎合大自然本身发展的规律性,为真正还城市一片净土奠定基础。
2 长春园林植物保护新理念
园林植物种类较多,尤其在长春市地区,基于自然气候条件的特点,其能够适应很多植物种类的生存,因此整个植物品种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相应的病虫害也呈现出了复杂性的特点,进而给植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大难题与挑战。基于此,针对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呈现出了如下新理念:
2.1 综合治理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所呈现出的生态学习性具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实际落实相应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其虽然与单纯农作物等的保护措施有相同之处,但是,差异性较为显著。具体来讲,比如: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选择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以相应的器械来实现农药的喷洒,简单的防治措施便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对于园林植物来讲,在落实这一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则并不能依照这一方法进行简单的落实。这是基于植物自身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化学药剂的反应是不同的,加上不同植物本身对化学药剂的反应也不同,如果采用这一方法,就有可能发生药害的问题,进而直接对植物造成严重损害。对于城市园林植物的保护来讲,使用大规模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也是行不通的。城市园林植物一般都被种植在公园以及道路两侧等,而不论任何时间段都无法避免行人的来往,如采用药剂喷洒的方式定会对人们的身体与生活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而要想实现对城市园林植物的有效保护,就需要基于单纯农林作物防护措施的基础上,以综合治理这一全新的理念来指导具体保护技术与措施的落实。
2.2 规范保护与全程监管
所谓的规范保护理念指的是在实际落实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植物自身的特点来规范相应管理措施与技术,确保能够落实科学且规范的保护措施。结合园林植物生产环境的特殊性,为了确保在实现对植物有效保护的基础上,避免对人们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就要求要严格把关保护与管理措施的落实。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有害物水平进行衡量,明确其是否达到了危害水平,如果达到需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其次,在落实保护措施的过程中,需要以充分考虑对人群影响这一因素为基础,然后结合植物的种类特点,有针对性的落实保护措施;最后,为了以生物自身的生态系统来确保植物的和谐共生,避免给保护工作带来困扰,要求在栽种时对植物群系统的搭配进行科学设计。而在开展这一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落实全程监管理念,即要通过动态监管来及时发现问题以及时解决,确保各项保护技术与措施的完善落实。
3 长春园林植物保护的技术措施
针对园林植物保护工作,在实际落实相应保护技术措施的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措施为:
3.1 枝干伤口与树洞的救治
针对园林植物枝干伤口问题,由于一旦未及时落实相应的保护技术,就可能会导致伤口逐渐扩大,最终影响到植物的寿命与成长,因此,这就要求要根据植物枝干伤口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病虫害、过冷或者过热天气造成的,进行治理时需要做到:以锋利的刀片将枝干伤口进行清理,确保将伤口周围受损的部位刮干净,并处理平整以形成弧形,以相应的药剂进行消毒处理,要落实相应的监管工作,直到治愈为止。树洞的修补。很多时候,由于园林植物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致使树木伤口因未得到及时处理而无法愈合,在风吹雨淋的过程中导致伤口进一步扩大,最终发生腐烂形成了树洞,久而久之树洞就会持续发展而致使树干内部变空,最终破裂。因此,这就需要给予及时的治疗,治理的技术措施为:开放法、封闭法或者填充法。
3.2 吊枝、顶枝与涂白
通常情况下,针对古树倾斜以及大的枝干下垂等问题,一般采用吊枝或者顶枝的方法,来及时稳定古树树枝、枝干等,避免倾斜与下垂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在实际落实这一技术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金属或者是木桩进行立柱,以实现支撑。而落实园林植物涂白这一措施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保护植物措施,其能够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进而推迟花期或者萌芽,避免受到霜冻害。
4 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长春市地区本身气候的特点,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且产生病虫害的几率较大,因此,为了充分的发挥出园林植物的作用,就需要以全新的治理理念为指导,同时还需要及时落实相应的保护技术与措施。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种技术措施以外,结合综合治理理念,需要构建新的实现室并实现病虫检疫,同时还应构建保护园林植物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切实实现对园林植物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张志梅.城市园林植物保护新理念和技术措施[J].山西林业,2006(04):35-36.
[2]刘延军.北方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园艺,2014(22):93.
[3]郁春雷,耿士均,王波.城市园林植物的养护和保护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2015(02):230-233.
[4]南中益.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学之友,2012(04):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