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2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煤矿安全责任制内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51-01
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日常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煤矿安全管理能够保障煤矿的正常运行。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不仅影响我国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行,更严重的是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所以煤矿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提高煤矿安全也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关注的问题。我国在煤炭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安全管理中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煤矿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
1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管理意识缺乏
煤炭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比较高,所以全体人员应该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但是从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实际运行中看,安全管理意识缺乏,很多煤炭企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了解安全管理与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虽然在当前国家也对煤矿安全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加强,但是煤矿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对安全管理很多企业说起来重要,但是做起来不重要,管理工作往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不够,没有真正重视安全管理,从而削弱了安全管理效果。
1.2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完整
在近年来,虽然我国对煤矿行业做了进一步的调整,但是煤矿运行管理相对还比较混乱。一些煤矿企业实行以包代管,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很多安全负责人员没有经过正式的手续确认,安全管理落后,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并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另外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安全管理责任目标不明确,也没有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使得煤矿安全管理的实效性不强,最终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给煤炭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1.3 安全检查力度不够
在当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中,安全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煤矿自身的安全监督中当前还使用的是传统安全检查方法,安全检查人员依靠自己的经验、技术以及责任心深入煤矿生产现场进行安全检查,但是这种检查过程中主观性过大,没有很强的量化指标,安全检查人员的素质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一方面,政府部门在进行煤矿安全检查的时候,相关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思想道德存在问题,发现安全隐患没有及时采取处罚措施起到惩戒的作用,而且,导致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给煤矿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1.4 培训实效性不强
煤炭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每年我国煤炭企业花费在员工培训中的费用是非常庞大的,但是职工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却没有本质性的提高,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
2 煤矿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2.1 加强安全培训工作
煤炭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要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法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安全培训中要注意培训内容要全面,在培训过程中要对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等进行明确,同时要对矿工的个人权利和义务进行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最重要的是在安全培训工作中要加强对各种安全操作程序和安全工作方法的培训和教育,帮助职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式,一切活动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另外,在安全培训中还应该加强职工的各种自救能力的培养,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能做到自救,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2.2 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煤炭企业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只有煤炭企业的各级领导和职工对安全生产真正重视起来,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就是相关的领导要各司其职,认真落实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企业的最高领导要对煤炭企业的所有安全负责,他们也是安全责任的第一负责人,各生产班组长要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负第一责任,各岗位职工要对本岗位安全负第一责任,这样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从上而下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从而保证煤矿安全管理的实效性。
2.3 加强安全和技术投入
在煤矿运行过程中各种技术与安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煤矿要加强对技术的投入,什么样的技术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安全状况。煤炭企业在运行的时候要设置专项的技术改善资金,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职工工作创建安全的环境。另外,还要加强安全投入,改善井下工作环境,给职工配备完善的安全保障装备,完善保障职工安全的设施,保证他们在工作中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同时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安全保障设备可以尽量的减轻事故对他们的伤害,从而减少人员伤亡,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2.4 完善煤矿安全监督机制
安全监督人员在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各种安全问题要及时指出,并且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安全监督人员还应该保证公正廉洁,对于舞弊行为要坚决制止。不仅是要加强安全监督人员的工作,也要做好安全监督基础工作,建立有效的安全监督沟通机制,使得安全监督人员能及时的掌握安全状况,同时可以及时发现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另外,在安全监督过程中重点是要保证监督的实效性,在制定各种完善的安全监督制度的基础上,保证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3 结论
对于煤炭这个高危行业来说,工作环境比较差,各种安全隐患比较多,所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更加的突出。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多,煤炭企业要想保证自己的安全运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就需要提高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各种制度规范煤矿日常生产,找出安全管理中的难点,制定针对性措施。
参考文献
[1] 韩培科,王国辉.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和员工的关系[J].科技资讯,2009(32).
[2] 谭斌,曹庆仁,岳文静.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常见组织错误及其防控途径[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4).
1当前煤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体制机制运行不够畅通
在我国煤矿综合管理工作中,企业对于煤矿安全管理的力度还较低,在体制机制的运行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在煤矿企业的改制过程中,还存在监管力度不足与缺乏专业人员等现象,进而导致煤矿企业在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管理弱化、综合管理缺位等现象,最终出现煤矿安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且未能够全面综合的考虑到规划、勘探、开发、建设施工等方面。此外,煤矿企业的一些管理部门在职能上还有交叉现象,进而导致责任权利等方面的不统一、整体管理合力不强以及缺乏政策的决策力与执行力,最终影响整个管理的工作效率。
1.2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全面
目前,在一些煤矿企业中,存在极度缺乏专业化管理人员与技术操作人员的现象,进而导致企业存在专业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与整体素质不全面等现象,最终影响到煤矿的安全生产。同时,煤矿企业中的一些技术人员的待遇低,但责任大,工作强度也较强,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使得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选择其他行业,导致煤矿企业技术力量逐渐削弱,最终造成断层。特别是在基层煤矿企业中,招聘的临时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其素质也不全面,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几乎无法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1.3责任意识不强
对于煤矿事故发生率的高低来说,安全意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就我国目前的一些煤矿企业的发展来说,过分追求产量,企业管理人员主体责任意识没有落实到位,责任意识相对淡化,且一些管理者也不重视对安全生产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同时还过分地依赖政府监管,有些煤矿企业为了应付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还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且也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手段,这些因素都给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行与持续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1.4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不健全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力度,收稿日期:2015-11-06作者简介:张德亮(1965-),男,湖北仙桃人,工程师,现在贵州黔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宝黔煤矿工作。并相继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依旧未形成良性与长效的发展机制,且在具体表现中也缺乏政策的连续性,从而导致以“关”带“管”现象频繁发生。有些企业重视生产管理,忽视安全管理,通过强化劳动,提高机械设备投入等方式,没有发挥出制度管理的连续性作用。同时,管理方面缺少一定的针对性。在具体的管理中,没有形成针对性的监督管理,因此,造成在管理中出现事故发生、整顿管理、复产等恶性循环模式,为企业的综合发展埋下了相应的安全隐患。在一些政策的制定上,也没有结合具体的需要,在制度制定上没有结合煤矿的实际需要,制定的措施不能满足煤矿的实际需要,造成整体管理效率严重低下。
2煤矿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2.1加强安全培训工作
对于煤矿企业的运行与发展,必须在遵循我国安全生产法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全面提高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在进行煤矿企业员工安全培训时,不仅要保证培训内容的全面性,还要明确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并在加大矿工个人权利宣传的前提下,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此外,除了上述措施之外,还要加强对员工各种安全操作程序与安全工作方式的培训与教育,从而保证职工可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但这些活动都必须依据既定的程序进行。
2.2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对于煤矿企业的运行与发展,要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与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只有企业各级领导与职员都重视安全生产,才能够保证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具体来说就是企业相关领导要各司其职,并切实做好自身安全管理工作。此外,煤炭企业最高领导还要全面负责所有活动的安全,是安全责任的第一负责人;各个生产班组长也要对该组人员安全生产工作负第一责任,且各岗位职工也要对其所在岗位工作的安全负第一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落实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并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保证煤矿安全管理的实效性。
2.3加强高新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从目前发展实况来看,因具有高效性、先进性与便捷性优势,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必然的趋势,同时也必定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技术手段。基于此,为了适应煤矿行业的发展趋势,应通过一些煤矿安全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构建一个煤矿井上、井下可靠的安全预警机制与管理决策信息通道,具体如下:①对于煤矿井上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建立一体化管理平台,同时,还要加强对网络的集中管理,从而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还要通过结合各种安全监测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来建立综合性信息网络;②在进行开采工作时,应利用传感技术进行,并利用各种型号的传感器来采集井下的瓦斯含量以及其他各类危险源与生产数据的实时、动态数据,之后通过计算机进行仔细的分析,并做出适当的处理,进而对煤矿的井下动态进行有效的监控,最终实现自动预警的目的;③在煤矿工作现场,一定要安装视频监控装置,进而可以对员工实际状态进行实时了解,并通过规范员工不当行为的方式来降低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此外,通过运用信息化方式对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可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改善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现状。
2.4完善煤矿安全监督机制
对于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监督人员应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心态,及时指出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惩罚措施。同时,安全监督人员还要坚持公正廉洁的工作态度,严禁舞弊行为。这不仅要求安全监督人员要做好安全监督工作,还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沟通机制,从而使其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从而在及时发现管理问题的基础上,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解决。此外,在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时,还要注重监督实效性的保证方面,之后再通过制定各种健全的安全监督制度来保证企业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3结语
现阶段,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所以,必须要提升企业自身安全意识,并加大对煤炭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制定并实行各种制度来规范煤矿日常生产工作,从而在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基础上,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国强.浅论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4,8:226-226.
一、把安全预防落到实处
(1)做好“安全理念”的思想预防。生产过程中,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诸多事故的祸首。只有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预防工作搞好,才能把事故后处理变为处理后无事故,避免企业因预防工作没做到位而造成事故,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2)做好“安全文化”的行为预防。要求在行动上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造成事故隐患。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3)做好“安全管理”的技术预防。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做好预防工作,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技术环节薄弱的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对安全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要敢于加大管理力度,设备有缺陷的要舍得投入资金进行革新改造。从设备质量、人员技术力量上做到预防。
二、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安全管理责任考核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在不断提高安全责任感的前提下,全矿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矿安全办公会具体负责全矿正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代表矿长行使监督权,考核权和处罚权。(2)建立实行管理人员下井现场留名制度。为严格落实管理人员下井现场检查责任,下井检查时,必须将到达现场时间、查出问题、处理情况、离开时间、人员姓名等内容记录在现场专用记录本上。(3)建立五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一是矿井重大隐患。每月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各专业根据现场生产安排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处理措施、落实责任人、完成时间。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二是专业隐患排查。每周对本专现场存在隐患进行排查,将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处理措施,在每周生产例会上通报。三是工区隐患排查。每天由工区对本单位范围内隐患进行排查,对排查的隐患落实责任人,认真处理。(4)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教会他们安全操作技能和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外,还要加强思想素质教育。
三、加大法律管理力度
用法律手段保障煤矿安全,是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强有力的方式。《煤矿安全规程》、《煤炭法》等等法雒的颁布,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有效约束作用。其中对煤矿开采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出明确规定——包括发生事故后处理项目等等。使得从事煤矿行业的劳动人员的切身利益都得到法律保障。
四、落实安全责任
煤矿工作开展之前,一定先要落实好安全责任工作。将责任进行分摊,落实到每一个人员的身上。出现问题直接由相关责任人承担。
五、加强对工序安全的管理
工序安全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煤矿开采的过程是由一个个工作环节组织而成。加强对工序的管理,即管理好每一个开采施工环节。影响工序的因索很多,做好工序管理具体内容包括:及时检查煤矿开采使用机械设备使用状况,监督操作的方法是否正确,施工的环境是否有异常,施工人员身心状态是否正常。安全管理的过程既是使煤矿作业人员将煤矿开采操作规程向安全动机和安全需要进行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将煤矿工作的计划,指挥和组织有效进行和谐统一的过程。
六、重视安全系统工程的运用
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由三方面内容组成,即使用先进的科技技术。高科技技术手段降低煤矿开采对人数量的需求,却相应提高了煤矿开采的效率。规范施工操作,控制开采行为,也是对煤矿安全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在井下作业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五不准”井下作业制度,即不准损坏安全设施,不准在井内或井口拥挤和打闹;不准在井内明火取暖;不准从高处向下投掷物品;不准在电线及电气设备上放任何物品。
加强对员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对幸存人员展开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很差。对他们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是当前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煤矿行业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在井下开展工作,受环境影响很大。与此同时还要对工作人员开展紧急情况下安全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锻炼,在危难时刻让其保持清醒的头脑,勇敢面对危机,急中生智度过危险。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