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4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历史知识点速记,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振动沉管碎石桩早期主要用于挤密砂土地基,随着现代研究和实践的深化,特别是高效能的专用施工机具出现后,其使用范围不断得到扩大、推广。近些年来,我省高等级公路应用振动沉管碎石桩处治软弱地质构造等不良地基已越来越广泛,实践证明,其效果显著,方法可靠,不失为一种经济、快捷的软弱地基处治办法。
一、地质条件及工程概况
沈阳绕城改扩建高速公路路面综合第二合同段桩号K21+500~K28+500,路基全长7km,其中振动沉管碎石桩段落为:K25+120~K25+310(朱尔屯互通区)、K25+310~K26+340、K26+340~K26+520(沈北服务区),该施工段落内存在厚度不均的软土,厚度2~10米,地表为3~4米的粉质土硬壳层。软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层。振动沉管粒料桩设计为:桩长8~14米,桩径0.5米,间距1.5米,工程量共计17889根,总长度177757米。
二、振动沉管碎石桩加固作用原理
由于淤泥质粘土属饱和软土,碎石桩起着置换软土的作用。对于软弱层不太厚的情况,桩端可以直接作用于下部坚硬岩层,此时复合土层中的桩体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应力集中,由于桩体的压缩模量远比软弱土大,故而通过基础传给复合地基的外加压力随着桩、土的等量变形会遂渐集中到桩上去,从而使软土承担的压力相应减少。结果,与原地基相比,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明显提高,压缩性显著降低。如果软弱层厚度较大,桩体也可不贯穿整个软弱土层,软弱土层只有部分厚度转变为复合土层并起着垫层的作用,将荷载引起的应力向四周横向扩散,使应力分布趋于均匀,从而提高地基整体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
在振动沉管过程中,由于振动、挤密、扰动等作用,尽管地基土中会出现较大的附加孔隙水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地基土的结构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孔隙水压力遂渐向桩体转移消散,其结果是有效应力增大,颗粒结构重新排列,形成比较稳定的颗粒接触关系,孔隙数量显著减少,土的结构趋于致密,稳定性增强,强度不断增大。
碎石桩在地基中还起到竖向排水通道和提高土基抗滑能力的作用,大大缩短了孔隙水的水平渗透途径,促进了土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提高了饱和粘性土排水固结的能力,使沉降稳定加快。
三、设计方案
1、填料
根据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所处的地理、经济环境,碎石桩使用填料采用2~5cm的碎石,碎石由岩石或砾石轧制而成,应洁净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其颗粒形状具有棱角,不得掺有软质石和其它杂质,含泥量不得超过3%。计算碎石挤密系数为1.2-1.3,碎石灌入量按0.271m3/m计算。
2、桩的设置(布置)情况
碎石桩采用振动沉管成孔,直径为φ477mm,成桩直径d为φ500mm,布桩形式采用梅花形布置,且在坡脚外缘外打2―3排碎石桩。桩长H为8-14m,桩间距B为1.5m。
3、表层处治
碎石桩施工完毕,桩头50cm左右为松散状,密实程度较小,应进行碾压使其密实。碎石桩顶铺设50cm厚的碎石垫层,在碎石垫层上铺设两层土工格栅。
四、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求
振动沉管碎石桩采用振动沉桩法进行施工。
1、振动沉桩法施工碎石桩工艺流程
2、操作方法
(1)场地准备:清理平整施工场地,清除高空及地面障碍物。
(2)桩位放样:根据设计要求,用白灰定出成桩的孔位。
(3)施工顺序:碎石桩的施工一般采用“由外向里”顺序,或两侧向中间进行。碎石桩间距较大可以逐排、间隔施打。
(4)振动打桩机就位:桩管中心对准桩位中心,校正桩管垂直度≤1.5%;校正桩管长度并符合设计桩长。并在桩管上定出碎石桩的设计桩长及预留长度。提升桩管离地面50,桩靴闭合。
(5)沉桩:开动振动机把沉管沉入土中,边振动边下沉至设计深度。
(6)上料:沉管上留有一注料口,把加好碎石的料斗吊起插入桩管上的注料口位置,向管内注入一定量的碎石,开始第一次投料,要求投满桩管。
(7)注料提管:将注满碎石的桩管,边振动边缓慢提起,桩管底要低于沉入的碎石顶面。启动管前留振1min后,边开桩机振动锤,边均匀缓慢提升桩管,当起拔3~5 m时再加投剩余的投料,边振动边提升。提升速度控制在1.0m/min,每次拔起桩管0.5m,停拔继振20s并反插,直至将桩管提升到孔口。振密拔管过程中应补充投料。
(8)反插桩管:在注入一定碎石后,将沉管沉入到规定的深度,并加以振动使排出的碎石振密,并使碎石再一次挤压周围的土体,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9)投完剩余的投料,在孔口进行反插。
(10)移位,进行下一孔施工。
(11)单位投料量应不小于理论投料量,扩散系数一般按1.15计。启动反插,并及时进行孔口补料至该桩设计碎石用量全部投完为止,孔口加压至前机架抬起,完成一根桩施工。
(12)提升和反插桩管时,速度必须均匀。
(13)将上述工序(7)~(8)重复多次,一直将碎石灌注到规定的高程成为碎石桩。
五、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挖除桩管带出泥土,孔口泥土不得掉入孔中再次灌入碎石于套管内。振动法施工时,应根据沉管和挤密情况,控制填石量,提升高度和速度,挤压次数和时间,电机的工作电流等,以保证挤密均匀和桩身的连续性,参考密实电流暂定为45~50A,留振时间10~15秒。在施工中应选择适宜的桩尖结构,保证顺利的出料和有效的挤密。
2、碎石桩的施工顺序应从或两侧向中间进行,碎石桩间距较大可以逐排、间隔施打,当临近有结构物时宜先从毗邻构造物的一侧开始施打。灌入碎石的含水率应加以控制,对饱和的土层,碎石可采用饱和状态,对于非饱和土或杂填土或能形成直立孔的土层,含水率应加以控制。桩管应徐徐拔出,拔管速度应控制在1.0~1.5mmin,使碎石借助振动留在桩孔中形成密实的碎石桩。
3、碎石桩桩管反插过程中派专人指挥。
4、施工中应有专人记录各项施工参数。施工完毕,整理测量、施工记录。验证设计参数和施工控制的有关参数作为碎石桩施工的控制指标。在碎石桩试桩并通过检验符合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5、成品保护
(1)施工时碎石不得与泥土等杂物混合造成污染等。
(2)碎石桩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后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过以免破坏桩头。
六、碎石桩成桩质量检验
1、试验检测
在碎石桩施工完成两周后,采用重Ⅱ型动力触探仪测试碎石桩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抽检频率5%,N≥7次/10cm,连续灌入;桩间土(等边三角形中心土)采用轻型触探仪或土工试验方法测定,单桩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采用静载试验。具体检测的位置、桩数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
2、工程量验收、计量
施工完成后,认真核实现场及“碎石桩放样图”,对漏打桩位及对进行补打。根据各工作日“记录”结果进行工程量汇总,并报监理工程师进行签认。
七、碎石桩桩顶处治
1、因碎石桩施工中,振动沉管及机械扰动,桩顶表面50cm左右为松散状,密实程度较低,再加上局部存在因拔管过程中泥土带入表层,污染碎石桩顶面,堵塞排水固积通道等问题。在碎石桩验收完毕应清除桩顶已污染部分,补足干净碎石,并对桩顶原地面进行碾压使其密实。
2、碎石桩检验合格,原地表清除干净,并经填前碾压后即可进行碎石垫层、碎石土、土工格栅等工序的施工。
八、质量控制要点
为有效确保碎石桩施工质量,即桩的连续性,密实度,桩长、桩距等要求,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方面
粗骨料应采用粒径为2―5cm级配良好的干净(含泥量不大于5%)碎石。
2、施工方面
(1)、严格按试桩提供的参数及成桩步骤控制拔管高度及拔管速度,否则,易出现断桩或缩颈,不能保证桩身连续性;
(2)、严格控制碎石用量、桩长、桩距,确保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3)、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派驻有责任心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跟班作业。
3、质量检验
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成桩检测及验收,抽检必须具有代表性。
九、监理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控
1、监理控制要点
(3)、审核工程中的碎石桩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情况,及时向碎石桩施工单位传达碎石桩设计变更要求和图纸修改意见,并随时记录在案。
(4)、在下述情况下,监理工程师有权下达停工令:
① 碎石桩施工中出现质量异常情况,如坍孔、灌碎石量不足、留振时间短,斜桩等经提出仍不采取措施者;
② 对已发生质量事故未处理,和未提出有效处理措施而继续作业。
③ 擅自变更碎石桩设计图纸、工艺方法进行施工;
④ 使用不合格的碎石料施工;
⑤ 未经资质审查进入施工现场施工;
(5) 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会议,及时分析通报碎石桩施工中的质量状况, 并协调有关单位间的业务活动。
2、常见质量通病防控
根据场地工程勘察、设计和工程质量的要求,事先分析施工中可能产生的质量隐患,并与设计、施工、业主等有关方面共商对策,分析原因并采取防治措施。
1、 质量通病之一:缩径,桩孔小于设计口径。
原因分析:提管过快,振动电流小。
防治措施: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上拔速率
2、 质量通病二:坍孔。
原因分析:振动电流大,地层太软;
防治措施:根据地层规律,找出合适的施工用电流。在坍孔部位及时填碎石料,并进行反摇作业,以促进碎石的密实,严重的可采取补桩措施。
3、 质量通病之三:个别点位试验未达到设计承载力。
原因分析:碎石桩不密实,局部地区地层较软,近孔隙水压力未消散。
防治措施:严格施工工序的监理,控制桩的上拔速率;施工前详尽分析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进行补勘。间隔一段时间进行复试,补桩。
十、加固效果评价及结论
历史是过去和现在永无止境的对话,历史是已经发生了的、值得记忆和需要记忆的东西。那么,要学好历史,就要进行必不可少的记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历史,记住了多少才算学到了多少,但完全的“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那么,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记得快、记得多、记得牢呢?
一、提纲挈领,快速记忆
提纲挈领这里是指通过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分析、总结,将其归纳成简明扼要的提纲进行快速记忆。我们平常看到的教材目录,则是最精炼的提纲了,它能展示教材的主要脉络,从而帮助学生由点到面对历史知识进行整体记忆。大到教材的一个单元,小至某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列提纲、抓要点去掌握其主要内容。例如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构建文化的圣殿》可列提纲如下:
这个提纲是整个第四单元的“缩写”,记住了它,也就基本掌握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由此及彼,联想记忆
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已知的去联想未知的,把要记忆的内容和大脑中已有的记忆材料建立联系,能收到一叶知秋、快速多容量记忆的效果。例如,阿拉伯帝国在我国史书上称大食,三个哈里发国家分别称为黑衣大食、绿衣大食、白衣大食。同学们靠死记硬背常常弄错。可让学生这样联想记忆:巴格达哈里发国家地处沙漠附近,沙漠地区气候炎热,人们被太阳晒的墨黑,因此称为黑衣大食;开罗哈里发国家地处尼罗河下游的三角洲,土地肥沃,庄稼葱绿,所以称之为绿衣大食;而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家地处大西洋东岸,远眺大海,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故称白衣大食。如此将三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和国家名称一联系,学生很容易记牢了。
三、生动直观,形象记忆
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为了获得生动的形象,在记忆过程中,应多利用图片、幻灯、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帮助记忆。通过光、声、像、色调动学生所有的感觉器官,使学生在高度集中和积极思考中进行学习,这样,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目前的电视节目中像“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栏目以及军事频道等都具有很强的历史知识性,学生不仅在愉快中完成了学习,而且还养成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学习习惯。
四、挖掘本质,比较记忆
比较记忆在历史教学中最常见也最有效,通过比较可以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发掘事件、现象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再理解,分清易混淆的事件和现象,形成知识的立体结构。例如:俄国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1]学生常常混为一谈。其实这两次改革的性质与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封建农奴主的改革,是建立在剥削农奴基础上,使俄国成为一个军事强国而进行的,改革的结果虽也使俄国废除了部分封建陋习,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主要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统治地位,为俄国侵略扩张创造了物质条件;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则属于资产阶级改革,是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农奴制严重危机的产物,其改革自上而下进行,结果废除了农奴制,俄国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把二者放在一起对比,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异同。
五、朗朗上口,歌诀记忆
实验结果证明,诗歌比散文识记时间短,再现的数量多,这表明诗歌的韵律、节奏有助于识记。因此,我们可将一些学习材料通过语言上的加工,赋予其外在的音韵和节奏,不仅能增加记忆的趣味性,而且还能使记忆保持长久。例如科举制的创立可编成歌谣:
科举诞生隋朝时,炀帝最先设进士,
实行“学而优则仕”,公平竞争用考试。
太宗玄宗武则天,完善科举是关键,
太宗重教扩国学,进士第一称状元,
则天“武举”选武士,诗赋考试玄宗时。
教育文艺大发展,科举改善用人制,
此制延续一千三,清朝末年才废止。
由于歌谣的形式简短齐整,语言生动活泼,所以便于记忆。
六、轻松有趣,谐音记忆
利用谐音记忆,可以使枯燥无味的学习材料,变成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愉快地进行记忆。例如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可用谐音法记作:“七叔含烟找围裙” [1]。又如我国五大经济特区是: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深圳市和海南省。可记作:“猪头下深海”(珠海、汕头、厦门、深圳、海南)。再如记忆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时,可归纳成“屋(乌)外有两只鹅(俄)”,即乌克兰、外高加索、白俄罗斯、俄罗斯。” [2]
总之,历史学科的内容丰富多彩,除了以上的记忆方法外,还有多种记忆形式,因此,在学习历史时应该以加深理解为基础,采用多种不同的记忆方法从多角度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中图分类号 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0-0206-01
经对S700K 提速道岔中出现的多机牵引道岔其中某一牵引点无表示故障的总结分析,提出了此类故障的分析及处理方法、以供信号专业工作者探讨交流。
故障现象:道岔表示继电器(或查看微机监测道岔表示灯)1牵引点无表示,其余牵引点表示正常。
1)扳动道岔,故障牵引点1DQJ动作状态,1DQJ吸起后30s后掉下,道岔无表示。(微机监测道岔启动电流曲线为30s)。
查找办法:室外机械故障。室外人员对道岔挤异物、结合部问题、道岔卡阻、缺口不良等问题进行查看;
2)扳动道岔,查看道岔表示继电器状态(或微机监测道岔表示灯)故障牵引点扳至另一位置表示正常,往故障位置扳动正常但无表示,其余牵引点表示正常。
(1)测量分线盘X1-X2(反位X1-X3)表示电压交流110V则是室外故障,若有密贴检查器先检查密贴检查器缺口状态,密贴检查器缺口正常则是X1、X2(反位X3)间整流回路开路故障(启动电路与表示电路非共用部分开路故障),将道岔扳至故障位置室外人员用电压法依次进行查找处理。故障多发于密贴检查器缺口不良或接点组不良;(微机监测道岔启动电流无1DQJ缓放时的“小尾巴”曲线)
(2)测量分线盘X1-X2(反位X1-X3)无交流电压。故障为:2DQJ131-132(反位121-123)接点、1DQJF11-13(反位1DQJF21-23)接点或之间连线开路,利用电压法依次查找处理;(微机监测道岔启动电流正常)
(3)测量分线盘X1-X2(反位X1-X3)交流70V左右。故障为:DBJ(FBJ)1-4线圈开路或之间连线开路依次查找处理;(微机监测道岔启动电流正常)
2)扳动道岔,故障牵引点动作正常,定反位无表示,其他牵引点表示正常;
(1)把道岔扳至故障位置,测量分线盘X1-X2(反位X1-X3)交流110V, X1、X2(反位X3)间整流回路开路,依次进行查找处理。故障为定、反位表示电路共用部分开路故障,多发于整流匣开路故障;(微机监测道岔启动电流无1DQJ缓放时的“小尾巴”曲线)
(2)测量分线盘X1-X2(反位X1-X3)交流30-40V左右,无直流。故障为室外二极管短路;(微机监测道岔启动电流曲线中1DQJ缓放时“小尾巴”增高并且电流来回波动)
(3)测量分线盘X1-X2(反位X1-X3)交流40-50V左右,直流电压12-15V左右,室外整流匣单电阻开路,更换整流匣恢复;(微机监测道岔启动电流曲线中1DQJ缓放时“小尾巴”比平时降低约一半。)
(4)测量分线盘X1-X2(反位X1-X3)表示电压交流无电压。甩开X1量若有110V交流电压,可以判断整流堆部分短路,室外人员利用电压法依次甩线测量找到故障点。(微机监测道岔启动电流曲线中1DQJ缓放时“小尾巴”增高并且电流来回波动);甩开X1测量若无110V交流电压,则为室内定反位表示电路共用部分开路故障。故障为:表示断路器、BD1-7、R1电阻、1DQJ11-13接点、1DQJ21-23接点、2DQJ131接点或之间连线;(微机监测道岔启动电流曲线正常)
4)回扳道岔扳不动,观察1DQJ继电器状态吸起后马上掉下。(故障道岔启动电流曲线:两相为0.6s,另一相电流为0,其余牵引点为2.5s)
处理方法:将道岔扳至故障位置对道岔表示电路进行查找。分线盘测量X1-X2(反位X1-X3),交流70V左右、直流35V左右,X4(反位X5)断线,再测X1-X4(反位X1-X5)交流电压70V左右则为室外X4(反位X5)开路故障,电缆盒测量X1-X4(反位X1-X5)无电压则为X4(反位X5)电缆开路,更换备用电缆恢复,有电压则为电缆盒至转辙机内部X4(反位X5)支路开路,依照图纸依次测量查找;
5)回扳道岔表示正常,再次扳向故障位置时道岔扳不动,观察1DQJ继电器状态吸起后马上掉下。该现象判断为X2(反X3)断线(故障道岔启动电流曲线:两相为0.6s,另一相电流为0,其余牵引点为2.5s)
处理方法:
将道岔扳至表示正常位置,围绕启动电路进行查找。测量分线盘X2-X3(反位X3-X2)表示电压交流60V左右,室内X3(反位X2)启动部分故障。无电则在电缆盒测量X2-X3(反位X3-X2)表示电压交流60V左右,X2(反位X3)电缆开路,更换备用电缆恢复,无电则为电缆盒至转辙机内部X2(反位X3)支路开路,依照图纸依次测量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