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0:4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3)10-1239-02
【关键词】;健康教育;学生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性生理迅猛发育,第二性征更加显著,由此带来了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生社会上、媒体中各种性信息杂呈下,青春躁动期的中学生的性心理、直接影响他们身心健康。为了解中学生的特点,笔者对武汉市某区中学生进行了调查,为开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某区2所普通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38份,回收800份,剔除无效问卷,获有效问卷781份,有效率为97.63%。其中初中男生260名,平均年龄14.31岁;女生229名,平均年龄14.29岁。高中男生118名,平均年龄16.68岁;女生174名,平均年龄16.94岁。
1.2 方法 参照国内外相关的检测方式和调查问卷,结合我国中学生实际情况,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中学生的知晓情况、行为、拥抱、接吻及行为等。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学生自愿参加,调查做到知情同意,并承诺为学生保密。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集中自填,当堂填写,当场回收。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用SAS
9.2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百分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中学生行为51.86%的中学生知道,男生知晓率(62.43%)高于女生(41.94%)。初一、高一、高二男生均表现为“知道”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听说过,不很了解”;而女生为“听说过,不很了解”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知道”,且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调查显示,男生中经常的占4.79%,偶尔的占31.44%;女生经常的占0.33%,偶尔的占7.33%,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23,P
2.2 中学生接吻、拥抱行为 在与异性接吻方面,初中、高中生的发生率均表现为高年级高于低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1,P
2.3 中学生 13名男生和7名女生回答与异性有过,分别占3.44%和1.74%。对“对中学生发生的态度”问题上,37名男生和5名女生赞同,分别占9.79%和1.24%。大多数学生(62.36%)持“不赞同”态度,女生不赞同率(70.47%)明显高于男生(53.70%)。各年级在“赞同”“无所谓”水平上均表 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调查显示,男生的行为明显比女生频繁,与唐晓君等调查结果相似,可见在中学生中发生较为普遍。男生首次的平均年龄为(12.91±1.63)岁,女生为(12.35±1.50)岁,与李宜川等研究结果相似,说明行为低龄化趋势明显。51.86%的中学生知道,且男生知晓率高于女生。39.82%的学生认为行为对身体有害,12.46%认为是不道德的,与余小鸣的研究结果一致。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由于性生理心理发育出现行为是正常现象。而本调查显示,有很多中学生对此缺乏科学的认识,易导致有行为的青少年产生自责、自罪感,甚至出现抑郁、焦虑困惑等心理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中学生适时引导、正确教育,帮助其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这些性生理现象。
[DOI]10.13939/ki.zgsc.2015.41.169
1 引 言
身体自尊是“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评价”,它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身体自尊对研究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当考察有关个人的许多问题,如参与体育活动、竞技表现、肥胖以及伤病和老龄问题时,身体自尊被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身体自尊不仅对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这种身体确认与我们的身体活动的选择以及同参与或回避参加竞技运动、休闲活动、体育锻炼或减体重的策略训练等与健康相关的行为有关[2]。由于它的变化能引起整体自尊水平的同方向变化,因此它在西方锻炼心理学领域已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少年儿童时期是个体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个体所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危机的解决与其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因此,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现状的调查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青海省大通县青林乡9~15岁青少年儿童,其中小学生(9~12岁)73名,中学生(13~15岁)127名。汉族学生83名,土族学生117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心理健康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以及相关身体自尊的有关文章。
2.2.2 问卷调查法
选用由武汉体育学院段艳平编制和检验的《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3],在青林中心学校随机抽取250名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50份,当场回收214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有效率为80%。
2.2.3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回收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18.0软件对问卷所得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知识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男女生身体自尊的性别差异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从整体来看,土族和汉族中小学生在身体自尊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民族差异。而男女生则在身体活动、速度、耐力三个方面表现出了差异(见表1)。这提示传统文化和性别的社会角色定位中小学生有影响,人们倾向于接受[4]“活泼好动的男孩,安静听话的女孩”,因此在身体活动方面,男生较女生更好一些,而进入青春期后,男生由于生理特点表现出了速度和耐力方面明显优于女生。
3.2 中小学生生身体自尊的差异分析
从表2、表3、表4分析来看,小学生和中学生主要在身体吸引力、身体柔韧程度和外貌自尊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①初中生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自尊新比较强,虚荣心也比较强,但过于虚荣和过强的自尊心就导致了缺乏自信,特别是女生。而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没有中学生那么强,因此在身体吸引和外貌自尊方面自我认高于初中生。②儿童的骨质有较好的韧性,而随着年龄增长,原始结缔组织逐渐被板层结构所代替。弹性也会随之减少,所以小学生的身体柔韧比初中生的身体柔韧性好。
3.3 小学生生身体自尊的差异分析
汉族小学生在运动技能、力量、耐力、整体自尊和外貌自尊方面均比土族小学生要高(见表5)。特别是力量和耐力方面有差异极为显著,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汉族和土族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同,汉族更重视小孩子的身体活动、社会交往、外表行为等因素,造成了汉族小学生身体自尊更好一些,特别是对自己力量和耐力的认识上倾向好评。
通过表6分析来看,小学男生和女生在速度认识上存在差异。男生的速度比女生要高。这和男女性别生理方面的特点有关。同时由于男生比女生更爱运动,所以小学男生比女生对自身速度的认识方面要好于女生。
3.4 初中学生生身体自尊的差异分析
初中生从民族角度来看,土族和汉族学生在身体自尊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差异,而从性别方面看(见表7),初中男生在身体活动、速度、耐力方面都明显高于女生。初中生都处于青春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别不同,男性的雄激素明显的促进肌肉组织发育的功能,而雌激素促进脂肪沉积,所以,男生的肌肉增长比女生多。而男生喜欢活动导致心肺功能也强于女生。身体活动、速度、耐力是青春期男女最具差异的特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整体来看青海省大通县青林乡的学生,男生在身体自尊上要略好于女生,主要表现在身体活动、速度和耐力方面。这跟男女的发育特点和社会角色认知对学生的影响有关。
(2)由于受到青春期发育的特征的影响,初中生的身体自尊不如小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初中生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个人活动范围、人际关系发展以及社会评价等环境的影响,都会被学生纳入到身体自尊概念中,以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自己身体的各个方面加以评价,因而对自己身体的要求更高,导致其对自己身体不满意的程度加大。
(3)土族小学学生的身体自尊要比汉族的低,但初中生土、汉两族学生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在生活习惯上,教育理念上土族和汉族还是有不同之处。小学阶段,孩子对自身的认知更多受家庭教育影响,因而表现出了差异,而初中阶段,孩子对自身的认识更多依赖与学校和同伴,所以这一学段土、汉两族学生身体自尊没有表现出民族之间的差异。
4.2 建议
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青春期,当遇到性问题而得不到诠释时,就容易产生困惑、忧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而引发性烦恼。对初中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关爱生命、呵护青春、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了解初中生性健康认知度及在成长过程中产生性烦恼的相关因素,为探讨初中生性健康教育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长春市8所全日制初级中学,每所初中选取三年级各1个班,发放调查问卷共460份,收回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为87%。调查问卷采用自行编制的《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社会人口学特征;(2)性健康知识认知度及获取途径;(3)性烦恼及程度。学生独立填写问卷,不记名,当场收回问卷,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初中生社会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的初中生均为三年级学生,其中男生186名,女生214名,平均年龄15.71岁。调查的女生均有月经来潮,平均初潮年龄为12.24岁,最早者11岁,最晚者13岁。男生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为13.36岁,最早者为12岁,最晚者为15岁,均有遗精体验。女生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年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初中生性健康知识认知度现状与获取途径
参加调查的400名初中生性健康知识及格率仅为32.75%,此结果显著低于研究者2010年以高中生为对象所作的调查中性健康知识及格率58.8%,说明初中生的性健康知识认知度偏低。性健康知识及格率在不同学校之间、男女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性健康知识获取途径多选项目中,由多到少分别为通过书本获取(62%)、通过同伴获取(61%)、通过网络获取(41%)、通过影视获取(27.5%)、通过父母获取(18.5%),而通过学校获取性健康知识的学生仅占13.0%。46.5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未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无性健康教材、无性健康主讲教师”。61%的初中生认为有必要在初中阶段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而74.5%的初中生迫切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学习有关性解剖生理、性心理和等方面的知识。
2.3 性烦恼相关因素
性心理项目中,在性别取向上“不喜欢自己性别”的男生占男生总数的11.82%,而“不喜欢自己性别”的女生占女生总数的24.29%,说明“不喜欢自己性别”的女生明显多于男生(P
3 讨论与建议
3.1 初中生青春期性烦恼分析
3.1.1 性别取向异常引起的性烦恼大多数“不喜欢自己性别”的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因性健康知识认知度低,不清楚“我是谁”、不明白“我将走向何方”等基本的性别属性和自我概念问题,导致其性心理发育出现偏差并滞后于性生理发育。加之社会上的封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不得当,使其在学习、生活当中遇到自认为不公正性别待遇时,感到压抑、忧郁、苦闷等,引发自卑心理或孤僻个性,甚至表现出强烈的嫉妒或反叛心理,陷入性烦恼泥潭之中而难以自拔。
3.1.2 异往引起的性烦恼随着青春期的发展,初中生不仅在身体发育发生明显生理变化,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对性的好奇、困惑、尝试和对异性向往等性心理活动。但是,既往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初中生性健康教育的不足和缺乏,造成初中生对自身的性和异性了解甚少,不清楚性别角色、性别关系,弄不清性生理发育与性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在异往过程中因产生困惑而迷茫,当遇到挫折时就不知所措,愿望和现实之间的矛盾超过心理承受力时就会产生压抑、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引发程度不同的性烦恼。
3.1.3 带来的性烦恼近半数初中生由于性健康知识缺乏造成的对问题的无知和不理解,不知道是自然而然的、自由自在的释放性能量的。更不清楚的害处并不是在于本身,而在于对的自责、犯罪感和恐惧心理。再加上家庭、学校没有及时对初中生进行问题的解释和指导,造成初中生对的误解和负罪感,当日积月累达到一定程度又得不到正确解决时,就会片面相信“有害论”,认为是很不光彩的行为,逐渐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强迫、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而引发性烦恼。
3.2 初中生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