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腰椎骨折病人护理措施

腰椎骨折病人护理措施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4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腰椎骨折病人护理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腰椎骨折病人护理措施

篇1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3年3月本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21~84岁,平均年龄60.5岁;骨折部位:T11 9例,T12 13例,L1 20例,L2、 10例,L3 、7例,L4 6例,L1~2 5例;骨折类型:爆裂性骨折22例,压缩性骨折48例;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20例,骨折切复内固定术25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25例。1.2结果经过相应的护理措施和药物治疗后,3天内解除便秘28例(自行排便或使用开塞露),6天内解除便秘42例(口服药物或番泻叶、灌肠等),有效率达100%。

2 原因分析

2.1 疾病因素腰椎骨折引起的后腹膜血肿刺激,使肠管蠕动变慢所致。腹膜后存在与消化系有关的神经分布,腰椎骨折后的出血刺激了这些神经,影响其功能,导致胃肠激素分泌的改变。腰椎骨折后的出血,刺激腹膜后与消化系统运动有关的神经,导致胃肠激素分泌的增多,引起了便秘和腹胀。

2.2 心理应激反应患者突然受伤骨折,剧烈疼痛刺激和肢体活动障碍;伤后绝对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经济因素及担心愈后等一系列的状况,易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紧张、恐惧、失望等心理变化。这些心理应激反应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抑制,使胃肠道蠕动减弱,引起腹胀便秘;另外有些患者怕疼痛和担心骨折移位,为了减少排便次数,有意抑制便意,致排便反射减弱,而引起便秘。

2.3 手术因素胸腰椎骨折术后便秘的必生与手术及麻醉相关,手术牵拉,压迫,出血对消化管壁补经丛激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引起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而发生腹胀便秘;胸腰椎手术麻醉阻滞腰骶段副交感神经(骶副交感神经支配结肠、直肠),对肠蠕动的抑制作用较强。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全瘫术后胃肠反射过程中神经肌肉功功能障碍而致便秘。

2.4 活动因素正常人一般习惯于坐姿及蹲姿排便,可利用重力作用和增加腹内压顺畅排便,而胸腰椎骨折后需绝对卧床休息,则大便时需便盆卧姿排便,排便方式发生了改变,患者由于重力作用消失和不习惯这种排便方式,而致排便困难,发生便秘;患者由于疼痛和担心影响骨折愈合,基本处于制动状态,改变次数和活动量减少,致食欲低下,胃肠蠕动减弱而导致便秘

3 护理

3.1 心理支持胸腰椎骨折病人多由突发事件引起,患者多无心理准备,而伤后生活不能自理,担心预后,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护士应理解、关心病人,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诉说,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做好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告知主动抑制便意及负性情绪的危害,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并能积极配合,消除由不良因素造成的便秘。指导应用放松疗法,根据患者的爱好,适当安排娱乐项目,以调节胃肠道功能紊乱。

3.2 改善环境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并要保证充足的排便时间,排便时床边用围帘遮挡,给病人提供隐蔽的环境,以减轻患者怕被人看见的顾虑,便后及时收起围帘,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消除患者的担忧心理。

3.3 饮食护理做好合理的饮食指导可有效预防胸腰椎骨折病人发生腹胀、便秘。因此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荤素搭配,鼓励进食易消化、富营养、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蜂蜜、地瓜、粗粮等;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00-2000ml,以软化大便并刺激胃肠反射促进排便;嘱患者正常进食,不要怕解大便而减少进食,进食时细嚼慢咽,少食多餐,忌食辛辣、油腻及易产气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碳酸饮料及富含淀粉的食物,以免胃内进入过多气体,引起腹胀。

篇2

1 临床资料

从2001~2003年,在我院住院的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胫腓骨骨胸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等几个病种患者共230人。随机分成两组,应用两种方法,实验组进行系统化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即为健康教育组,对照组即为非健康教育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并对他们进行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功能评价。具体方法是:可利用解剖图案、模型、各种资料等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形象化教育。患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胫腓骨骨折、胸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大多需要卧床休息,护士有责任帮助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应教会患者尽早床上活动,以增加舒适程度。对正在搬运中的四肢骨折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时,教会家属在牵引状态下搬运,并讲清其意义在于减轻疼痛,避免加重血管神经损伤。对股骨颈骨折的教育内容除常规的疾病知识外,应体现个体化因素。老年患者应以预防各种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下肢静脉栓塞等为重点,并教会患者和家属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掌握必须的技能,以便出院后可继续得到治疗和护理。对中青年患者而言,重点应如何指导预防肌肉萎缩,加强股四头肌锻炼,使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有信心。同时把上述几个病种手术前后及出院后注意事项和康复计划编印成册发给病人,不能阅读者由护士进行讲解。

2 结果

见表1

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骨折病、心理障碍

统计结果显示:P<0.005,健康教育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功能康复上与非健康教育组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明显优于非健康教育组。

3 讨论

3.1 心理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常被忽略

骨科病人由于发病突然,从一个正常人突然成为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很多患者不能接受现实。所以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急躁、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同时取得家属及亲友的支持,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健康教育在并发症的防治上也起了良好的作用

骨科患者大多需长期卧床,所以针对老年患者,应积极进行预防并发症(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下肢静脉栓塞等)的健康宣教,告知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指导预防并发症所必需掌握的技能,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采用气垫床并在床头挂上防治并发症的小册子,病人随时阅读询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无一例发生褥疮。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68例,年龄20-86岁,其中颈椎骨折3例,腰椎骨折26例,骨盆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7例,便秘出现时间多在伤后3-12天,多伴有腹胀。

1.2 临床表现

1.2.1 引起便秘的心理因素,骨折病人多属意外伤害,发病突然,对预后担心,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损伤疼痛,情绪紧张等应激反应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胃肠蠕动减弱。

1.2.2 患者机体变化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尤其是颈腰椎病人骨折,股骨干骨折病人,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 ,摄入食物和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

1.2.3 饮食与机体功能下降的影响多数病人家属为使病人早日康复,给予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大便干燥,形成硬便,腹部可触及硬快,自诉在直肠部有饱胀感或下坠感,排便费力。

1.2.4 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正常人多采用蹲姿,利用重力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很多病人对床上使用便盆不适应,以致便秘。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护士的言行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有直接影响,向病人解释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增加病人的信心和安全感,指导病人卧床排便,尽情建立床上排便习惯,并按时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规律。

2.2 提供隐蔽性可采用下列方法:(1)拉上屏风 (2)要求访容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3)打开窗户;(4)利用芳香剂除臭。

2.3 饮食指导在饮食中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及粗粮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保证每天1000-2000ml的饮水量,保证肠道内有足够的水分,达到软化大便,肠道,利于排便的目的。

2.4 腹部按摩由护士或病人自己进行按摩,双手重叠,以掌跟着力,顺时针方向反复进行按摩,每日2-3次,每次按摩15分钟,以改善结肠血液循环,增强结肠蠕动能力,利用大便排出。

2.5 床上活动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适当的运动,如做深呼吸收腹和提肛运动等,促进肠蠕动,促使病人自主排便。

2.6 使用缓泻药物对于3天未排便的病人,可服用一些缓泻药物,临床常用番泻叶3-9g浸泡于100-200ml沸水中,代茶引用,一般老年体弱着服用100ml左右,体质较好可服150-200ml,约在服药后4-10h开始排便,可排便2-5次。

2.7 便秘的护理对于大便干硬,有变意者可外用开塞露,达到软化粪便,刺激肠蠕动的作用,超过5天无大便者,可给予灌肠。

综上所述,针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预防和护理,通过各种积极措施应用于临床,有效降低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但各种方法都有它一定的运用范围,护理过程中根据个人情况针对性的实施,以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阴世伟、罗静、段磊等,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原因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5):331-33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