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电力发展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2、随着蓄电池技术的发展,电动车的运用在19世纪的下半叶在欧美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
全区发电装机总容量由2000年的901万千瓦,增加到2006年的3019万千瓦;发电量由2000年的439亿千瓦时,增加到2006年的1413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由2000年的254.7亿千瓦时,增加到2006年的878.12亿千瓦时。全区百万千瓦装机以上电厂达到9座,分别是:大唐托克托发电厂(8×60万千瓦);达拉特发电厂(6×33+1×60万千瓦);元宝山发电厂(1×30+2×60万千瓦);海渤湾发电厂(2×10万千瓦+2×20万千瓦+2×33万千瓦);丰镇发电厂(6×20万千瓦);华能伊敏发电厂(2×50万千瓦);岱海发电厂(2×60万千瓦);上都发电厂(2×60万千瓦)。
电网主网架由220千伏向500千伏过渡;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供电可靠率和电力技术档次都有了关键性的提高;自治区电网形成了向西延伸至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向东经由兴安盟扎赉特旗、扎兰屯市、海拉尔市,连接到满洲里市,实现了自治区东西联网。内蒙古已经建成的向区外送电通道主要有七条:丰镇至万全至顺义500千伏线路、托克托至安定500千伏线路、岱海至万全500千伏线路、元宝山至辽宁500千伏线路、通辽至吉林220千伏线路、伊敏至黑龙江500千伏线路、锡盟上都至河北500千伏线路。
自治区电力工业已经开始步入布局较为合理、产业衔接比较有序、速度明显加快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将电力工业作为第一优势产业来抓的正确决策;得益于自治区实施的产权重组战略、市场开放战略和产业延伸战略;得益于自治区电力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勇于改革、加快发展的机遇意识和真抓实干、力求实效的工作干劲。
二、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进入“十一五”规划这一新的历史阶段,充分发挥自治区电力工业的优势,保持“十五”时期电力工业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做强做大内蒙古电力工业,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其它省区,特别是毗邻省区相比,内蒙古电力工业的发展优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区位优势
位于祖国北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个大的区域,与京津冀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毗邻,输电距离较近,输电成本较之运煤成本有较大优势。例如:元宝山发电厂、通辽发电厂、伊敏发电厂、达拉特发电厂、丰镇发电厂、托克托发电厂、岱海发电厂和上都发电厂,这些发电厂的建设和不断扩建,主要得益于其区位优势,其所发电量的60%以上、有的甚至是全部向区外送电。加之京津冀、辽宁、吉林等省份煤炭资源原来并不是特别丰富,而建国后随着开采强度的逐年加大,其后续资源已经日渐枯竭。但是这些地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其经济发展中心的地位越来越明显,经济总量和用电量均呈逐年增大态势,其中很大一部分新增用电量将主要靠外部供给。这就进一步巩固了自治区境内火力发电厂的区位优势。随着国家特高压输电技术(750千伏至1000千伏交流或直流输电技术)的不断成熟,输电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自治区发电企业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显现。
二是资源优势
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预测储量达1.23万亿吨,占全国的22%,仅次于新疆,位居全国第二位。保有储量达2300亿吨,占全国的22%,仅次于山西,位居全国第二位。
2006年,内蒙古生产原煤2.98亿吨。原煤产量仅次于山西省,位居全国第二位。内蒙古原煤产量6年增长了2.5倍。
自治区煤炭工业的发展,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蒙古风能资源丰富,风能总蕴藏量达10.1亿千瓦,可开发利用量1.01亿千瓦,位居全国之首。截至2006年底,内蒙古风力发电场总装机容量50.89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列全国第一位。
内蒙古土地资源广阔,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占4.4%,建设火力发电厂地价相对低廉,建厂条件比较好。
三是行业优势
内蒙古电力行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史。近些年的高速发展,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发展建设经验,推动了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培养了大批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为“十一五”时期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电力工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内蒙古向区外送电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内蒙古电力工业的壮大不仅有力地支持了东北、华北地区毗邻省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同时也与毗邻省份建立起了长期友好的协作关系,为内蒙古电力工业的继续发展构建了稳固的区外用电市场。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的支持鼓励配套政策,各级政府服务意识的增强,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将继续有力地促进自治区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还必须看到,加快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外送电和区内的用电电价仍然偏低。煤炭价格和排污收费的不断快速上涨与电价的小幅较慢上涨,使得发、供电企业收益减少过多,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二是水资源日渐缺乏严重制约着火力发电的发展。尽管采取了空冷节水新技术,但是火力发电机组的耗水量依然偏大,火力发电的继续发展将受到水资源缺乏的严重制约。
三是区内电力市场及后续产业的开发不足。由于电力行业的这种发、供、用电同时完成的特点,使得用电市场及用电结构对发电和供电企业的生产和效益影响很大。培育用电市场、改善用电结构、开发后续产业,已经显得愈来愈迫切。
三、对策建议
(一)深化改革,加强协调,促进区域电力市场形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源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
改变目前电价偏低现状的可靠办法,是依靠市场。自治区向区外送电的电价普遍偏低,而送电目的地的电价却较高,大部分收益流向了区外。区域电力市场的形成,将使各方面收益趋于合理。
首先,由于煤炭资源的丰富以及煤炭运输距离较近等因素,自治区境内电厂具有明显的竞价上网优势。这样将使发电厂的机组年利用小时数以及上网电价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发电厂收益也会得到较好的保障。
其次,区域电力市场的形成,将进一步理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资源的稀缺性将得到充分体现。内蒙古是资源输出大区,资源价格的逐步提升,将使包括电力企业在内的资源产品生产企业普遍受益。
第三,区域电力市场的形成,将使风力发电上网电价高于火力发电上网电价差额的分摊范围,由区内扩大到东北区域和华北区域,减轻内蒙古电力公司和工业用电大户的分摊压力。
(二)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用水结构,节约用水,充分发挥自治区现有水资源的作用
一是新建、改建火力发电机组均应采用空冷节水新技术,努力降低火力发电机组度电耗水量,使现有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是充分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保障居民和其它更加重要的企业、事业单位的用水。
三是提高地表水的利用效率,多次循环利用,使得火力发电厂在现有水资源不增加的情况下,更多地发出电能。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好自治区电力工业的优势,延伸产业链,做强做大内蒙古电力工业
第一,要由目前的以推进新建、改建电力项目为重点向搞好现有发电厂经营管理、提高效益转变,促进自治区电力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电网的“瓶颈效应”还没有解决。
电源建设步伐比较慢,电网的配套工程上不去,有的企业虽然已接入系统,但由于变电站早已满负载或超负荷运行,使企业无法正常生产。上述“瓶颈效应”使部分新的用户无法及时用上电,也使一部分的老用户有电用却用不足,其结果不仅影响投资环境,也直接影响了电力的营销量。
2.国家宏观调控和出口退税政策对高载能产品利润影响。
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高耗能产品供需矛盾突出,供大于求严重。电石生产用户销售资金回收困难。用户流动资金短缺,经营运转困难。在结算电费时,付款方式绝大部分为承兑汇票,不可避免增加了电费回收的难度,这也是影响电力销售量增加的因素之一。
3.农村用电存在管理混乱、电价偏高现象。
农村电价偏高,制约了农民的用电量,究其原因主要有:
(1)设备陈旧,线路老化、失修漏电严重,一部分电量白白地流失掉。
(2)管理混乱,私人承包电费使少数人在用电上占便宜,其负担转嫁到村民身上。
(3)“搭车收费”项目多,擅自提价政策多。
(4)窃电严重,往往是电价越高的窃电越严重。
上述种种现象直接影响着电力市场销售量的增加。所以说,在电力市场供需矛盾的情况下,用电部门应认真分析、研究影响电力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制定保护、扶持电力市场的措施、办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用户都能满意地用足电,这正是电力营销部门值得注意和必须认真改善的地方,也是电力营销部门可挖的营销潜力所在。
二、电力营销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薛家湾供电局实际,用电营销部门应考虑采取以下对策。
1.加快电网建设,消除“瓶颈效应”。
做好电力营销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使电网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但要认真改善原有电网,消除“瓶颈效应”,而且要按照发展的需要做好电网的发展规划。电网建设涉及征用土地和建设资金问题,但关键还是资金问题。目前电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有两条,一是电力建设资金用以电网建设为主,二是向银行贷款筹资建设电网。
2.坚持“扶大扶优扶强”和“保大顾小”的原则。
对一些优质用户要力保。根据薛家湾供电局实际,内蒙古众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三联化工)应放在保护的第一位。内蒙古亚矿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在解决好电费回收的情况下,也应保证其用电。对环保符合要求、交电费及时、2台炉生产的企业也要想方设法保证其连续正常用电。
3.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工作。
我们在优质服务方面将做细、做实、做到位,开展工业园区现场服务方式,部门领导和检修人员开始24小时值班,随时随地了解客户运行情况,为客户提供及时、主动、跟踪服务,不分节假日和周休日,组织周期巡视和特巡,对发现的缺陷和异常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因故障而导致客户停产。安全监察、检修班继续进行客户用电服务工作,延伸服务范围,抓客户设备治理、无功补偿管理、谐波治理工作,对客户电工进行全面安全技能培训。同时,增强客户设备监督、检查、试验力度,经常性深入现场,确保用户设备运行正常,减少事故损失。服务人员应经常性帮助用户分析产品单耗情况,降低非生产成本支出。结合“蒙电服务进万家”活动,全面作好各类用户的优质服务工作,塑造“蒙电”服务品牌。
4.争取政府支持。
现准旗沙屹堵开发区国税局已经为区内高耗能用户退税纳税金额的20%,由环保局办理,用于环保设施改造,虽然我局营业区内用户环保已经合格,大部分不需要改造,我局也应积极争取政策,为生产和准备生产的用户退税,为环保设施提供运行费用,同时为准备生产的用户提供了启动资金。同时争取政府在交通、运管等方面为高耗能用户放宽政策,增加再生产的信心。
5.加强用电管理,加速电网改造。
对暂时无法由用电营销部门“直管”用户和农村用电,电力企业要加强对电费的监督管理。开展用电普查,禁止乱收费和“搭车收费”,严肃查处窃电行为,保障国家的电费回收和用户的利益。对陈旧的城区电网和农村电网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改造以减低损耗。资金不足可采用集资或贷款的办法解决。
6.加快用户工程进度,做好用电售后服务。
所有申请用电的用户都希望能早日用上电,所有已用电的用户都希望所用的电能质量是优质的和连续不断的(即不停电),这正与用电营销部门企盼增加营销电量的愿望一致。因此,用电营销部门可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用电手续的办理和工程建设的速度,使用户早日用上电。同时,保证所有已建立供需关系的用户用电的安全和可靠,加强对设备线路的巡查维护。发现故障及时处理,以减少每一环节的停电时间,使用户满意。
7.利用经济手段调控电力市场。
长期以来,对电力的供需矛盾都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进行调控的。电力不足了,就对用户进行电量的分配和限制;电富余了,就对发电厂的发电量进行计划安排和限定。这种安排总显得不合理。当然,电力是公共事业,用电营销部门要按一定比例的计划成份配以一定比例的竞争成份无疑对电力的发展和平衡是有利的。可考虑在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按照省调分配电力指标,对用户相应地实行配以一定的电量指标。超用分配电量的用户实行减扣分配电量一半的办法,鼓励多用电,但在用电高峰的情况下,不能超出分配电力指标。用这种手段不仅可以增加市场对电力的需求,同时也可使各用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超级秘书网
用上述市场经济手段调控电力市场,使电力体现了高来高去,低来低去的商品价格规律,在电力宽松时刺激市场需量的增加,在电力紧缺时自动调控市场的需量。从而达到发电和用电不断趋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