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

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2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

篇1

“吃得是福,着(穿)得是禄”,老百姓是这样理解人生福禄寿之中的“福禄”,奇怪的是,占了人生1/3时间的睡,原来没有它的位置,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福禄观念已被颠覆了,吃得未必是福,“三高”等着你,而穿又穿得几多呢?人的一生约有70%的衣服处于闲置状态。倒是睡眠成了可能用钱都买不到的奢望,最悲惨的就是起得比鸡还要早,睡得比狗还要晚,更悲惨的是身处四方床帐,心在翻江倒海,只有经历过彻夜难眠之痛苦,才知道千金难买睡到自然醒。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住自己的睡眠。有研究表明,人群中失眠的患病率是30%~35%,但是85%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今天我们来一起关注这个问题。

失眠的概念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全身乏力,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表现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

失眠的危害

当人处于睡眠状态时,大脑和身体会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一旦睡眠有了障碍,这样的平衡就会被打破,精神上的压力更加严重,因此,可引发各种精神上的疾病。

引起健忘 失眠引起的危害常见的可能就是健忘了,这是由于失眠使脑功能活动受到影响所致。并且,失眠患者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更容易健忘。

引起衰老 现代研究证明,人的皮肤健美与其睡眠状态密切相关。失眠患者神情黯然,眼圈黑晕,脸色晦暗,面颊有色斑,皮肤松弛皱褶。

引起肥胖 一般人以为睡眠好的人容易发胖,但研究结果恰好相反,每晚多睡一小时有助减肥,而长期睡眠不足者反而令身体变胖的机会大大增加。

还会引发其他疾病 临床资料表明,失眠引起的危害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导致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上升,如心脏病、高血压、老年痴呆、更年期综合症以及抑郁、焦虑障碍等。

失眠的治疗

篇2

中图分类号:R743.33 R25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9-0907-02

脑卒中是危害病人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基底核是常见的脑卒中的好发部位之一,睡眠障碍在临床上常见,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妨碍神经功能的恢复,睡眠障碍增加了血压升高或再出血、再梗死的危险性。现对56例基底核区脑梗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相关因素、治疗及对卒中预后的影响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56例病人均系我院2003年7月-2006年7月门诊或住院病人,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在发病后3 d内经脑CT检查确诊为基底核区脑梗死,并符合以下条件,首次卒中,单侧病灶,卒中前无睡眠障碍、抑郁等精神疾病史,心肝肾功能正常。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35岁~82岁,平均62.7岁;左侧基底核区脑梗死30例,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26例;神经功能轻度缺损者21例,中重度缺损者35例,年龄段分布:<50岁4例,50岁~60岁7例,61岁~70岁21例,>70岁24例。

1.2 睡眠障碍的分类:睡眠障碍有多种分类方法,1979年美国睡眠障碍协会(Ainerican sleep disoder association,ASDA)将睡眠障碍分成4个类型。

1.3 客观指标:睡眠潜伏期延长(>30 nlln),实际睡眠时间减少(<6 h),觉醒时间增多(每夜>30 mtn)。确诊为睡眠障碍的病人(除全天嗜睡者外)晚睡前服用舒乐安定片1 mg~2 mg,2周后评定疗效。无效者加用帕罗西汀10 mg~20 mg,每晚顿服,2周后评定疗效。

1.4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夜间睡眠超过6 h,白天睡眠不足2h;好转,夜间睡眠4 h~6 h,白天睡眠不足6 h;无效:夜间睡眠不足4 h,白天睡眠超过8 h。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睡眠障碍的发生率:56例基底核区脑梗死病人中,有12例出现睡眠障碍,其发生率为21.43%。左侧基底核区脑梗死病人中8例(26.67%)出现睡眠障碍,右侧基底核区脑梗死病人中4例(15.38%)出现睡眠障碍。

2.2 基底核区脑梗死睡眠障碍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神经功能轻度缺损者发生睡眠障碍者2例(9.52%),中重度缺损者发生睡眠障碍10例(28.57%)。

2.3 基底核区脑梗死睡眠障碍与年龄的关系,年龄越大,脑卒中的发病率越高,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越高,但50岁以前发主脑卒中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亦高,可能与病人担任的社会家庭角色有关。<50岁者有1例(1/4),50岁~60岁发生1例(1/7),61岁~70岁发生4例(4/21),>70岁发生6例(6/24)。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基底核区脑梗死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1.43%,其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病人的家庭及社会角色有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年龄越大,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

篇3

        失眠通常指入睡或维持睡眠突发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白天社会功能或生活质量。失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发病率高,在各种睡眠障碍中,以失眠最为常见,全球约30%的人群有睡眠困难,约10%以上存在慢性失眠,我国失眠发病率高达40%以上。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84例,男35例,女49例,年龄在26~68岁之间(44.4±5.8岁),病程2~72个月(49.3±7.8个月)。诊断标准参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现分析如下。

        2  治疗   

        失眠的基本治疗是消除各种可能的外因。

        2.1 非药物治疗  治疗失眠非药物治疗方法有心理治疗,自我调节治疗等。 

        2.1.1 睡眠卫生教育  规律的工作时间,无论前晚何时入睡,早晨都应按时起床,周末和假日也保持通常的上床和起床时间。 安静、舒适和安全的睡眠环境,保证安心入睡。不在床上阅读和看电视。每日适度规律的运动,但不要在睡前2小时内进行。适度运动可缓和交感神经系统,是改善睡眠障碍的良方。晚餐后不饮酒、咖啡和茶,不吸烟,睡前不要过多饮食;选择合适的晚餐食物。晚餐应多吃清淡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睡前喝杯加蜂蜜的牛奶,也有助于安眠。

        2.1.2 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阻断卧床与失眠之间形成的条件反射,学会精神和躯体放松方法。

        睡眠限制疗法:通过缩短卧床时间(但不少于5小时),增强睡眠的欲望,提高睡眠效率。睡眠效率正常值为95%左右。

        刺激控制疗法:包括只在有睡意时才上床;上床后不做睡眠以外的事;出现睡意时再回卧室;定时起床;日间不午睡或小睡。逐步建立规律的睡眠。

        2.2 药物治疗

        2.2.1 苯巴比妥类:镇静催眠疗效不如苯二氮卓类,且安全范围较窄,成瘾性和耐受性均较苯二氮卓类强。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