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体育活动成果

体育活动成果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5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体育活动成果,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体育活动成果

篇1

数学操作技能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富含动作技能的心智技能。在我们小学教学中有许多有关这方面的教学,如,画平行线、画角、用尺子度量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于这方面的教学大多习惯性这样处理:直接用语言或书面形式传递学生正确的操作步骤,然后学生照步骤操作。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教学中的“用厘米尺量”这一知识点。在以往教学中教师通常直接告诉学生:(1)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2)平放,使物体的边和尺子边重合。(3)看尺子另一端指着几,就是几厘米。这样教学后,学生学得特别被动、生硬、模式化。一到实际测量中,一遇到特殊情况,如:尺子断了,没有了起点或尺子不够长时就犯难,无法灵活地处理这些情况。反思这一传统教法,学生只是“遵命而为”地操作,并没有对步骤产生过程的体验,根本不明白其背后的原理,更难以从整体上去把握其内在联系。操作的过程当然变成了无意义的机械行为,以至于突况无法得到解决。

对策:在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中提高数学素养

难道这种“操作教学”只有刻板、模式化的教学吗?认知心理学指出:人的认知结构是平衡和谐的。一旦出现不平衡和不和谐,就会自动产生一种趋力,力求改变。操作技能也总是一个不断纠错的、调整的、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说,操作技能更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需要一个从内心深处的体验和感悟,而不是简单的1、2、3步骤。如,在“用厘米尺量”这一操作技能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关键放在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和关注为什么会以某种特殊方式行动的原因上,以“为何如此”操作来确定教学思路,把深入透彻认识“厘米尺”作为整课的中心和关键,给学生一个充分认识、体验和探究的空间。首先,充分认识厘米尺。让学生真正明白:两个数字间1格表示1厘米、2格表示2厘米、5格表示5厘米……并配以找厘米环节。如,找尺子上的2厘米、找尺子上的3厘米等,看看能找出几段。其次,充分让学生说厘米。随意并分别以不同格为起点,摆放不同铅笔,让学生说长度,让学生真正明白:占了几格就是几厘米。最后一环节是探究度量方法。由于有了上述两个环节的体验、突破,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真正作为一个学习的主人有序地探究着其测量方法,并在欣赏和评价别人多样的方法中,找到了通常情况下较为便捷的方法:以“0刻度”为起点。经过了这样一系列的体验和探究,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从多样化的方法中接纳了这一测量方法,但又不定势于这一方法。

问题二:经历活动过程=统一定论?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平面图形”,阶段目标就在于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并在折一折、剪一剪等操作中建立认识。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师在教学中都有共同的感触:只有感性认识而没有进行稍微的归纳、总结、提升其特点,不利于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深刻认识。如一味地向中高年级学生灌输那样的定论: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也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是拔高了学段的目标。

对策: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这一“困惑”又该如何解决?体验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实际上是使经验内化为自我感悟,使感悟到的东西成为个性化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而对于“平面图形”,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认识就是最好的途径。当在教学中不好把握深度时、当知识点不好表述时,不如给学生在搭建一个体验的平台,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感悟、去认识。而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最为关键就是要给学生一个主动发现、充分体验、深入感悟的平台。因此,在这一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后,设计一个“分类”的环节。以“分一分”“找一找”“说一说”三环节为载体,把认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抽象的表述变为操作活动后的交流。如,首先,准备8个4种图形(长、正、三、圆各2个),让学生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并说明理由。在这一环节,有意地促进学生主动去观察这4种图形的异同,进一步认识并简单区分这4种图形。其次,把主要以形为主的几种分法集中在一块,让学生观察比较,看看发现了什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有意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其联系与区别,调动其内在潜能,以进一步去挖掘。

问题三:经历活动过程=教师意愿?

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时常会出现学生面无表情、无法产生共鸣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后,多数老师最为简单的方式就是怪罪于学生。对于这一现象,我也困惑过。如,在教学《数豆子》一课,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两种学习材料:小棒和豆子,然后让同桌小朋友分别数出36根小棒或36颗豆子,再想办法怎样摆会让大家看起来比较清楚,而后交流,当由一个数小棒的孩子交流后,教师问:“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好吗?”没想到全班稀稀拉拉,面无表情。甚至埋头自顾自己的摆弄。有一个小朋友竟说:“老师,我数的是豆子啊!我没数小棒。”教师一时愣住了。

对策:关注学习材料保持经历活动过程的兴趣

篇2

l我国老年人口与老年体育人口状况

人口学家指出:21世纪将会成为全世界对付人口老龄化的世纪。1990年,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约为4.88亿,占总人口的9.2%,1991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已超过1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7亿,占总人口的10%左右。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从1950年不足40岁上升到2000年的71.8岁。人口学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一。预测2000—2040年将是中国人口老年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这个阶段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十年提高3.99个百分点;从2000年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由1.37亿增加到2.29亿,占总人口的l5.25%;到2040年,中国人口老年化进入高峰阶段,老年人口将达3.74亿,占总人口的24.28%i2];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增加到4亿,约占人口总数的26%,即4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国现有体育人口4亿左右,占总人数的31.4%。

目前我国老年体育人口已突破5000多万,约占全国1.37亿老年人口的36.50%,有29.8%的老人居住在城市。城镇老年体育人口约1700万,占城镇老年人口的44.55%,我国城市老年体育人口的比例达50.2%Eli。上海市1999年底60岁以上老人23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l8.55%左右;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中51岁以上年龄组体育人口为50.39%;浙江省部分城市5O岁以上年龄组体育人口为48.72%;北京城市社区50岁以上年龄组体育人口为68.17%;山东省部分城市老年体育人口为24.13%;甘肃省部分城市55~60岁的人群中55.5%的人有体育参与行为,西藏自治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占25.2%引,山西中型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占61.06%,偶尔参加的占28.32%;中国老年妇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生活起居有规律的人数占53.5%一引。据观察:江苏部分城市公共体育锻炼场所,早晨、晚上锻炼的人群中,老年人比例最高。从以上的统计数据看出,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和老年体育人口的比例较大,并且呈现出越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老年人口与老年体育人口的比例越高的特点。

2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情况分析

2.1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时段和频度

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每次时间较长,一般在2O~60分钟左右,年均体育锻炼时间已达300小时,锻炼lO年以上的有27.08%,有77.74%的老年人能够坚持体育锻炼J。据观察、访谈江苏部分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以每次3O分钟以上人最多,每周活动4~5次的人数比例最高。山西中型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体育锻炼每次时间3O分钟以下占18.3%。30分钟以上占81.7OJ。有体育健身活动习惯与兴趣的城市老年人每次活动大于1小时者约占78.5%¨。早晨、下午、晚上是城市老年人体育健活活动的主要时段选择,并且以早晨活动人数最多,晚上次之。据资料反映,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时段选择,早晨占78.35%,下午占8.25%,晚上占13.4%‘,广东高校5l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选择早晨体育活动的频率最高;重庆清晨、傍晚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H。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频度表现为长间隔型,每周活动1~3次;短间隔型每周活动4~5次;无间隔型每日活动。

这三种类型以每周活动3次以上的短间隔型人数最高。据资料反映,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每周3次占78.76%,每周2次占17.70%,每周一次占15.04%。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频度较高,体育活动已成为我国城市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时段与频度特点,是由他们的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2.2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

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动机呈现多样化特征,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康复保健、调节精神、人际交往,是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动机。我国城市老年人往往因年老而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生理与心理疾病。体育所具有的强身健体、康复保健、娱乐身心、调节精神、促进人际交往等功能,日益为现代城市老年人所意识到。据资料反映,我国部分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中,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成为首要动机,娱乐身心、寻找精神寄托占65.2%,消除孤独、加强人际交往的占50.5%,防病治病占65.9%,实现自身价值占33.7%,消磨时间占7.69%。西安市6l岁以上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中,休闲娱乐占80.14%,强身健体占90.30%,交际占32.86%,追求时尚占8.23%,提高水平占0,从众占12.6%。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动机中,增强体质占73.68%,疾病康复占14.04%,闲假娱乐占7.02%,人际交往占2.63%,缓解压力占0.88%。江苏部分城市老年人的活动动机与全国其他省、市城市老年人活动动机相似。从以上的数据分析看出,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目的性较强,动机呈现多样化且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

2.3体育健身活动的项目、内容与形式

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内容与形式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同时受到职业、兴趣、习惯、运动能力、体质、性别、区域、气候、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城市老年人选择的活动项目与内容主要有散步、跑步类、气功、太极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门球、保龄球类、自行车类、篮、排、足球类、体操类、舞蹈类、棋类、水冰类,其中散步、跑步类、乒乓球类、羽毛球、气功、太极类、体操类、舞蹈类成为我国城市老年人最前位的选项内容。

据资料统计:现阶段我国老年人体育活动内容中,参加气功、太极类、保健类、跑步类约有3000多万人,舞蹈类、球类、棋类、体操类、水冰类也深受欢迎,老年人人均活动项目达3项之多。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项目选择:散步、跑步64.24%,球类11.18%,交际舞5.59%,武术气功15.84%,游泳、滑冰2.80%。重庆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以门球、气功、太极拳项目和跳扇舞、打腰鼓、扭秧歌民族特点项目为主。广东高校老年高级知识分子以散步、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保龄球、自行车、三大球类、跑步、气功、太极拳、广播操、舞蹈等为选择项目。另外,华北盛行气功、保健,北京市有l0万多老年人练“回春医疗保健操”,东北多练扭秧歌、老年迪斯科、舞蹈类等,华东地区盛行太极拳等。江苏部分城市老人活动内容以散步、跑步、气功、太极拳、太极剑、乒乓球、扇子舞、老年迪斯科、球类、游泳为主。从我国城市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的项目选择看出,他们的选项带有明显价值取向和目的性,具有保健性、健身性、娱乐性、独立性、实用性,富有竞争和审美意识的项目内容普遍受到城市老人的青睐。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内容已不再单调,而是丰富多彩,带有年龄特点,呈现多样化、季节性、地域性的特征。单独活动、与家人一起活动、十几人或数十人群体活动、社区活动,这四种活动形式是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以自发形式进行为主,带有年龄特点,注意发展个性,注意亲缘关系,兼顾感情交流和协调人际关系。

2.4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

家庭院落、公共活动场所、学校场馆、单位体育场馆、马路、空地、公园、收费场馆等,是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据资料反映,广东省高校5l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选择在家庭进行锻炼人数最多,其次是在本校体育场馆Hj。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34.42%在公共体育场,12.14%在学校场所,33.23%在家庭院落,11.18%在公园,5.75%随地进行,1.28%在收费场馆。江苏部分城市老年人在公共免费场所活动人数较多,在收费场馆活动人数较少。城市老年人选择的体育活动场所体现出环境条件好,相对固定,就近、方便、少花钱的特点。

2.5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与获得途径

据资料反映:现阶段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项目人均达3项之多。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选择锻炼项目,长期一种方法占43.42%,阶段固定的占33.22%,不固定占23.36%。锻炼方法来源,凭兴趣占38.46%,靠他人传授占34.32%,学校学习获得占8.28%,有偿培训获得占8.58%,自学体育书籍获得占5.82%。分析资料得出: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选择不再单一,往往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相对固定的特点。季节、气候因素成为绝大部分城市老年人改变活动方法与项目,更换活动场所与环境的主要因素。城市老年人获得活动方法的途径是多样的,感兴趣、靠他人传授、学校获得、有偿培训获得、自学获得等,是城市老年人获得体育活动方法的主要途径。

2.6我国国民体育消费与城市老年人体育消费

中国目前年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偏低,300元/年以上的占8%,200~300元/年占9%,l00~200元/年的占18%,0~l00元/年占37%,无体育消费的28%,其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人均体育消费在l000元/年以上,甘肃省兰州市的人均体育消费水平不足50元/年,重庆市个人年均体育消费为377元,1998年上海市民家庭户均体育消费为566.18元,43.7%市民每月体育消费达l00元以上。广州市民体育消费人均38.7l元/年。北京市有50.4%的人有过体育消费,49.6%人没有过。山东省l998年调查,每年体育消费l00元以上占近1/2,l00~200元的占近1/3,200元以上占20%。广东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消费20元以下最多,其次是2l至50元,每月体育消费50元以上者男性为6.62%,女性为3.11%,男性组有60.29%的人,女性有64.9l%的人无体育消费。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有29.25%的人有过体育消费,70.75%人没有过。湖南城镇50岁以上城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每年300元以上13.42%,l00~300元占23.20%,0~100元占35.25%,无消费28.13%引。江苏部分城市老年人曾有过体育消费的约35%,消费水平以每年不足l00元人数最多。从以上国民与城市老人体育消费统计数据看出,我国目前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偏低,国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与经济、文化、观念、素质等有着直接关系。

2.7体育健身活动的认知态度

据资料反映,我国部分城市老年人中有28.26%的人是在患有疾病之后才加人体育活动的行列,意识到体育的健身作用。山西中型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对体育新闻报道的关心,有31.86%是主动的,12.39%被动,46.02%随意,9.73%不关注;对全民健身的了解程度,有9.73%的人全面了解,38.94%知道,29.20%部分了解,22.12%不知道;对体育法了解程度,有15.45%的人全面了解,32.73%部分了解,l5.82不知道。对健康的理解,有l8.26%的人正确,60.00%的人部分对,21.74%的人错误引。

江苏部分城市绝大多数老年人认为,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有作用,对《体育法》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了解较少,他们从事活动有主动、自觉性。社会科技、经济文化与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体育法》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城市老年人对体育的认知态度有所改变,花钱买补品、花钱治病的观念正逐步被花钱买健康的新观念所替代,但是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认知程度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8体育健身活动的影响因素

人的生理规律导致了人老体衰,城市老年人社会与家庭角色的转变,使身心产生了巨大变化,失落感、孤独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闲暇、自愿、心理满足成为现代城市老年人生活方式的主要特点。吃饭睡觉、家务、看电视、读书看报、教育后代、体育健身活动成为我国城市老人的主要生活组成部分。其中体育健身活动日益成为城市老年人满足身心需求最佳的方法与途径,然而常常因为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了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与普及。体质与健康状况不良、缺乏兴趣、方法与锻炼知识、缺乏组织与技术指导、缺乏健身环境与活动经费等,是影响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

3结论与建议

3.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口、老年体育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目前城市老年体育人口比例达50.2%,而且表现出经济、文化越发达的城市,老年体育人口比例越大的特点。

3.2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每次时间较长,早晨、下午、晚上是其健身活动的主要时段,长间隔型、短间隔型、无间隔型是其活动频度的三种类型;活动动机呈现多样化特征,具有明显价值取向和目的性;活动项目与内容丰富多彩,散步、跑步占居首选位置;活动形式突出发挥个性;活动场所、方法相对固定。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消费水平与我国国民的偏低体育消费水平相适应,同时受到所处省、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对活动的认识态度有所改变,但仍显不足,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了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3.3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有关体育法规制度,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有关体育法规,使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得到落实。

篇3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则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是不会获得好效果的。而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能愉快、主动地去探求它。教师应把这一心理特征应用到教学活动上,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使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职校学生音乐基础、音乐修养参差不齐,音乐课教学为保证其完整性、系统性,首先要把学生统一到共同的兴趣上来。一要创设情境、激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二要利用教具、培养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具的选择不必拘泥于音响、图片、影像等传统模式,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利用其专业特点,创造教具,例如烹饪专业的锅碗瓢盆、餐旅专业的刀叉杯碟,皆可信手拈来。学生熟悉的工具,经过合理组合,成为非凡的乐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能更直观地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二、丰富表现形式,陶冶学生性情

做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单纯的口授,往往会使整个课堂单调、沉闷。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音最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完教学内容,意犹未尽,身心欲动,此时,教师应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心态,采取丰富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同时,还要不断地创新表现形式。创新,才能使教育手段富有新意、不落俗套;创新,才能使受教育者更深刻地体会音乐的魅力。

1、结合年龄特点,丰富表现形式

中职学生多是十八岁左右的青年,个性鲜明,自主性强,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较快,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展示内容。笔者教一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不合群。经了解该生对笙爱不释手,在老师的鼓励、同学们的支持下,一曲《阿细欢歌》令全班同学赞不绝口。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为此曲编排了舞蹈,笙歌与舞蹈的完美组合,丰富了展示内容,该节目多次参加比赛,均获大奖。

该生经过充分的展示,有了极强的荣誉感,性情也变得活泼开朗,成为学校文艺工作的骨干。

2、结合专业特点,培养敬业乐业精神

职业学校专业分布多而广,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欣赏角度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有较高的应变能力和一定的涉外专业知识,,找出共同点,展示音乐的魅力。烹饪是比较苦累的专业,学生学习也比较枯燥,为此,我们把课堂搬到实训车间,精心挑选音高准、音律齐的锅碗瓢盆,让学生分组进行敲打训练,基本动作训练结束后,加以音律演奏。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也同步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乐趣。与其类似的餐旅专业的餐具、机械专业的零部件,皆可登大雅之堂,成为我们职校生演出的乐器。通过一系列的结合专业的音乐活动,学生爱专业、学专业的信念倍增。音乐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美,美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参与社会活动,巩固教学成果

音乐教学是中职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音乐活动展示是中职学校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多年来,我们坚持组织学生巡回演出,展示了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也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校企联合,增加双方友谊

职业学校学生将来多在企业从事技能型工作,学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方式让学生多了解企业、更熟悉专业。音乐活动搞文艺演出,或校企联欢或专场演出,让学生通过轻松愉快的演出,初步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同时让企业通过欣赏文艺演出了解学校、了解学生。在一次演出活动中,某星级宾馆董事长对我校由餐旅专业组成的管乐队赞赏不已,当场录用全队30名学生。此乐队在宾馆的外事接待及喜宴庆典活动中独树一帜,大放光彩,深受社会各界好评。目前我校餐旅专业学生供不应求,不少企业自掏腰包,代交学生学费,委托我校培养学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