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网络安全入门

网络安全入门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5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网络安全入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网络安全入门

篇1

1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优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威胁也随影而至。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的体系结构更加复杂,任何网络节点的薄弱环节都有可能会是网络攻击者的突破口。近几年,引起广泛关注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PersistentThreat)更是综合了各种可以利用的突破口对目标进行长期踩点,并在适当的时候对目标发动攻击。因此,网络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密码学的理论与技术、掌握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网络编程技术,以及常见的网络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尤其是对Web服务器的深入理解。但无论是信息安全专业还是信息对抗专业的培养方案都在网络路由域交换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等相关课程的设置方面比较薄弱,无法满足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体系的要求。因此,网络工程专业依托其深厚的网络知识体系,更适合建立网络安全管理所需要的理论技术,更适合培养网络安全管理人才。

2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安全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当前社会对于网络和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本校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历经10年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了当前网络工程专业下的三个特色方向:网络技术方向、网络安全方向、网络编程技术方向。无论是网络技术还是网络安全技术都离不开网络编程技术的支撑,缺少相应的编程能力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也注定会是瘸腿的技术,无法满足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管理的需求。因此这三个方向相互融合形成的高级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方向,形成了目前网络工程专业较为稳定的培养目标。次开课,经过十年的建设,目前已经成为本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建有密码学专业实验平台,形成了系统的教学与实践体系。课程设计64学时,其中48学时为理论授课,16学时为实验学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密码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能够利用相应的密码算法研发安全信息系统或者安全通信系统。“PKI体系及应用”与“网络安全协议”是以应用密码学为基础的延伸课程。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密码学的技术研发密码产品的能力。“PKI体系及应用”以证书认证中心为轴心,详细介绍公开密钥基础设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公开密钥基础设施在现代密码产品中的应用研发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从密码应用系统业务逻辑层面的安全分析入手,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协议、网络安全标准和典型的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介绍安全协议设计及其安全性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协议设计方法,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背景设计对应的网络安全协议,研发安全应用系统。网络攻防类课程是在以“应用密码学”等信息安全类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国内网络安全形势的需要而开设的网络维护类课程。其中,“网络攻防技术入门”是在大一新生中开设的新生研讨课,共16学时,分8次上课,以学生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通过安排技术资料研读和课堂讨论,启发学生对网络攻防技术的学习兴趣,掌握基本的网络威胁防护方法。“网络信息对抗”综合讲授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网络渗透技术和网络防护技术。课程共64学时,理论授课32学时,实验32学时,每个理论学时跟着一个实验学时,以边学边练的方式组织教学。实验教学通过专用综合攻防平台进行验证性训练。“计算机取证技术”主要讲述计算机取证的基本方法、基本过程、数据恢复技术、证据提取技术、证据分析技术,以及常见的计算机取证工具的使用方法。“信息安全技术实训”是在四年级上学期开设的实训课程,共计192学时,8个学分。该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实际的项目案例为驱动,训练学生对现代密码理论技术应用能力与程序设计能力,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的网络安全软件系统。第二部分以实际的网络安全案例为驱动,训练学生对于目标系统的渗透能力与网络加固能力、以及对于整个渗透过程的取证分析能力。该实训课程与学生的实习相互结合,部分学生进入网络安全公司进行实习,提交综合实习报告来获得同校内综合实训相当的学分。通过三年的实践,效果良好。

3网络安全方向的人才培养分析

网络安全方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网络安全研究氛围。自发形成了保有数为20人左右的本科生兴趣研究小组,另外,通过每年一届的全校网络安全知识比赛,促进了全校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与人才培养,通过组织参加全省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比赛,选拔优秀本科生进入相关课题研究,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本文对近3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抽班级统计。每年的毕业生中都有近90%的学生从事与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相关的工作,继续考研深造的人数超过10%,其它无业或者情况不明者仅占4%。由此可见本专业基本达到了培养计划所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篇2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站在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建立科技型检察院,运用高科技服务检察工作,更好地打击犯罪,维护司法统一和公正,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积极响应科技强检战略的号召,按照高检察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绝大数基层检察院都已经完成本单位检察内网的建设和实现三级检察专线网络的建设,实现了全国检察机关内部网络的互联,为检察机关内部网络资源共享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平台。

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信息化在带给我们高效率的同时,也给我们网络安全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层检察院在使用内网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一、缺乏网络管理专业人员

检察机关网络安全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网络维护管理专业人才。由于检察机关的准入门槛较高,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信息技术人才若要获得检察官资格还必须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致使技术人才不能也不愿进入检察系统工作,有的检察院虽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但不专业,只懂得电脑维护而不懂得网络维护,面对信息技术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常常束手无策。同时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培训机会较少,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只能在实践中摸索。

二、局域网计算机与互联网计算机混淆使用

检察机关局域网,即检察专线网,是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绝的专用网络,局域网计算机专机专用。由于经费有限,部分检察院没有采取措施做到局域网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部分检察干警安全意识不强,存在用上局域网的计算机私自联互联网的现象,给病毒的侵入种下伏笔,为整个局域网埋下安全隐患。

三、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不规范

造成局域网电脑受病毒感染甚至泛滥传播的最初源头都是从移动存储中带过来的。部分基层检察院存在移动存储介质内外网混用的现象,少数检察干警安全意识不高、保密意识不强,将U盘插在互联网上使用,感染了各种病毒,当这些感染了病毒的U盘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插到局域网的电脑上使用,导致局域网的电脑感染病毒,程序和数据都遭到严重破坏,甚至病毒能攻击局域网中的其它计算机,使整个单位的电脑都感染病毒造成单位网络堵塞和瘫痪。

四、局域网网络设备陈旧,网络安全软件更新速度缓慢

一方面部分基层检察院由于经费紧张,网络设备陈旧简陋,网络技术存在缺陷,导致网络安全问题和故障屡屡发生;另一方面操作系统更新不及时,很多局域网用户当操作系统的新漏洞产生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而技术人员也很难保证每台终端及时全面进行安装。同时网上恶意程序,比如木马和病毒的更新速度远远快于网络安全软件的更新速度,给内网引入了潜在的安全漏洞,严重降低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系数。

网络安全工作是一个单位数据安全工作的核心内容,如何从源头上保障网络安全,一直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不断探索的问题,针对基层检察院内网管理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

1.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适应科技强检发展的需要

检察网络安全至关重要,检察机关必须把保证信息技术人才的开发摆上重要位置。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策,大力引进技术人才,并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技术人员发展的空间,发挥专业人员的技术专长,做到人尽其才,术业有专攻。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的培训,技术工作专业性强,更新快,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尤为重要,同时要避免懂技术的人员不懂法律,构成信息技术在法律应用上的障碍,对其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培训,更好的将技术与工作的实际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2.建章立制,规范安全使用计算机流程

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出台检察内网计算机使用管理办法,真正从制度上规范安全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制定一个计算机使用管理办法能在源头上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起到积极的作用,在管理办法中必须严格规范保密计算机、移动存储器的使用;计算机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断绝和外网的联系;确实需要从外网拷贝数据进来的移动存储器,一定不能携带有检察工作秘密文件出去,应该在使用前格式化清除所有数据,并在接入本院计算机前进行杀毒,养成在资源管理器打开移动存储器的习惯。

3.提高网络应用与管理技术水平,弥补自身缺陷

在当前检察信息网络的安全威胁中,病毒及恶意攻击是网络安全存在危险的最主要的原因。技术部门应该根据本院实际,选购一套合适的企业版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使杀毒软件的杀毒能力时刻保持在最新最强状态。在网络管理中,对操作系统的漏洞应及时的安装安全补丁,并留意微软定期的安全公告,关闭操作系统中并不常用的默认端口,防止为恶意攻击或病毒感染留下漏洞。同时,尽量避免使用来历不明的盗版软件,将软件的选择导向正版化、网络化的轨道。

4.加大对基层院内网设备的投入,及时维护更新设备

基层检察院应本着开源节流,不铺张、不浪费的原则,加大对内网设备的经济投入,积极争取国家技术装备专项拨款,使之得到合理的利用。各基层检察院信息化技术员要及时检修内网设备,及时上报出现的问题,及时修复及时换新。确保检察内网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确保机房的温度、湿度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减慢内网设备的老化损坏速度,同时要确保机房和各部门的内网设备在雷雨天气切断电源,避免被雷电集中,引起火灾或者导致损坏。

检察机关在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工作中,要坚持技术层面的防范和管理并重的原则,全面提高检察机关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确保信息网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琳.计算机网络技术、集成与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民,潘勇,徐荣.宽带城域网.[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

篇3

谈起创办众人科技的初衷,谈剑峰笑称是打游戏打出来的。

“国产化”动态密码第一人

1997年,作为核心创始人之一,谈剑峰创建了当时被称为中国网络安全界“黄埔军校”的民间网络安全技术组织“绿色兵团”。之后他创办过网站,到香港做过投行。2005年,网游“魔兽世界”登陆中国,谈剑峰也和朋友们组队竞技。然而,打游戏的过程中,他发现“账号+静态密码”的安全级别太低,“队员经常玩着玩着人就没了,一问才知道,号被盗了!”

受到国外动态密码技术的启发,谈剑峰决定创业。

像绝大多数的创业公司一样,众人科技初创之路很艰辛。谈剑峰和他的团队窝在一个民宅里没日没夜地开发技术,当产品初具模型之后,后续的资质问题却成了跨不过去的坎儿。

。“当时国内对信息安全的投入和重视都不够。”剑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回忆道。

网络安全密码技术是个特殊的领域,国家有很高的准入门槛,当时众人科技的动态密码技术在国内尚属首家,产品要想进入市场,必须通过层层评审和检测,获得各个主管部门的许可。

谈剑峰带领着他的团队,跑了专家评审会、参加各项答辩,仅有关部门的技术测试,就做过297项。经过整整4年的努力,2010年,谈剑峰终于拿齐所有牌照。

“iKEY多因素动态密码身份认证系统”成为了中国第一代自主研发的动态密码技术和产品,并通过中国科学院科技查新中心评定, 属“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随后,众人科技又成功设计出国内第一款可应用于动态口令产品和挑战应答产品的超低功耗专用安全芯片。

“填补空白”意味着是新技术、新产品,也必然会遭遇市场的质疑,尤其是在重要的金融领域。谈客户时,谈剑峰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们有没有案例?”他当时的回答很无奈:“你们不给我们机会,我们就永远没有案例啊!”

但是,怀着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的信心,谈剑峰选择了坚持。终于,他成功将动态密码技术和产品引入金融等各行业,实现了这一国产新技术从无到有,并最终广泛应用,带动了国产动态密码产业的整体发展。作为动态密码国产化的第一家企业,谈剑峰带领众人科技,牵头制定了该领域的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荣获2014年“国家党政密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并成为国内身份认证领域首个被国际上采用的技术标准。

SOTP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此后,众人科技自主研发了基于云技术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智慧城市公共区域安全网络系统等,均获得业内好评。其中,SOTP移动互联网创新密码技术更是创新地实现了密钥与算法的融合,再次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得国际发明专利,实现了认证安全性与便捷性的平衡。

1994年,中国第一次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自此我国不断加快互联网建设的步伐。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网民已逾7亿,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身份管理体系正是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石。

然而,网络身份管理体系面临着个人信息泄露、身份冒用、账号盗窃等一系列安全问题。据谈剑峰提供的安全检测平台的数据显示,2015年扫描的231.2万个各类网站中,存在安全漏洞的网站有101.5万个,占扫描总数的43.9%;存在高危安全漏洞的网站有30.8万个,占扫描总数的13%。

《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2016年,有37%的网民因收到各类诈骗信息而遭受经济损失,近一年来全国网民因权益被侵犯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均133元,总体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

谈剑峰介绍,在我国网络安全领域,一些重要网络安全产品和技术依然有赖于进口,由于技术不掌握,很难做到安全可控的管理。保障互联网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