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39:4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体验式音乐教学,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2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概念与特征
2.1概念
体验式教学方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策略,合理设置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受和体验,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提升。
2.2特征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具有自身显著特点。首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参与主体,采取相应措施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以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其次,注重组织课堂活动,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对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具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最后,该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为目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正因为具有上述特点,因而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3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大学音乐中的运用意义
3.1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
通过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全面安排,让学生在具体教学情境当中,增加对教学内容了解,有效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有效开展大学音乐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3.2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体验式教学通过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加深对大学音乐知识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大学音乐中的运用对策
4.1寻找歌曲节拍
不同歌曲具有不同节拍,为加深对教学内容了解,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寻找和掌握节拍。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一样,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指导,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任课老师应加强引导,带领学生寻找音乐节拍,在学生掌握节拍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寻找节拍是十分简单的工作,通过该项活动,能增加学生对基本知识了解,然后让学生掌握音乐节拍,从而紧跟节拍开展教学,不会出现乱唱,乱打节拍情况。也增强学生课堂体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全面了解,更好参与课堂活动。
4.2进行录音回播
教学中将学生所唱内容录下来,然后播放给学生听,这时学生能更加明确自己的歌唱情况,知道自己不足,进而改进和完善。然后再次进行录音,重复上述步骤,通过这种反复录音和改进,让学生明确自己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改进对策,增强教学过程的自身体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4.3分析歌曲歌词
通过歌词分析,能增加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更好学习歌曲演唱,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学习校园歌曲时,通过歌词分析,能增强自身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对歌词内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增强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与生活体验,从而更好融入教学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4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进对课堂活动的体验。因而教学中应该注重合理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例如,组织演唱竞赛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演唱比赛,由其他同学做评委,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又如,让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参加学校文艺演唱等。这个过程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还加深学生对教学活动体验,丰富学生阅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224-01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更是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主要方法。下面谈谈我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美
在音乐课堂教学上,低年级学生因受年龄限制,生性好动、好奇、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每次在上课之前,我会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带着微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好玩的音乐游戏,看看谁最先学会!看看谁做得最认真!”这样一来,就把孩子们的兴趣提了起来。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接下来,我并不急于出示课题《春天来了》,而是运用多媒体资源打开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春天到了,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枝头上欢唱,小朋友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看到屏幕上的画面,大家都说:春天到了,好美呀!老师,我们能不能把这一幅漂亮的画面给唱下来呀?”听着孩子们富有童趣的问题,我高兴地说:“当然能了。”“老师,我们一块来表演小朋友春游吧。”更多的孩子已经跟着音乐在模仿小鸟、小鸡的欢叫声、拖拉机的发动声和老牛的哞哞声。我知道,孩子们被画面吸引住了,孩子们内心激起了对音乐的渴求。
二、动静结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把学习内容融入活动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处于“纯乐”阶段,想象力丰富,意志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样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如在学习《音的强和弱》时,我先和学生做游戏,“我弱你强,我强你弱”,训练了学生的听觉和表现能力。然后用一个大鼓和小鼓,让学生上来敲一敲大鼓和小鼓,从中获得实际的感受,知道了物体的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有区别,接着我再提问在同一个物体上要发出强弱音应该怎样获得?通过学生再次感受,懂得用力的不同,音的强弱也不同,最后悟出声音的大小即是音的强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一个个争着上台来尝试,这样学中有动,动中有学,寓学于乐,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应力求动静结合,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三、细心分组,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及合作能力
“学会共处,学会同他人合作”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信息、情感交流反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是音乐课程目标中的重要内容。让学生牢记群体的和谐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我觉得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能融洽人际关系,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共处与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的团结协作能力。音乐活动《铃儿响叮当》,通过按节奏朗读儿歌、演奏打击乐器,准确的休止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及合作精神,同时还可以通过改换儿歌及编排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铃儿响叮当》一课中,我按照活动的需要,细心分成四组:数数、按节奏朗读儿歌、在指定的拍子上演奏打击乐器、表演动作。低年级的孩子,表现能力较弱,一开始进行合作是不可能的。在教学中,在单项集体练习之后,我引导学生,仔细听别的同学数的拍子,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内心听觉能力,使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顺利开展。本文结合我校幼儿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对体验式学习及教学策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音乐 幼儿教育 体验式学习 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出现较大的变化,其教育重心向多元化发展,即从传统的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到重视音乐、绘画、手工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其中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贯穿音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度,而且对幼儿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及其智力等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寻找有效途径,引导幼儿体验式学习
(一)巧用引导性语言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精炼、幽默、富有启发性、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往往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热情,进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验式学习中,以《摇篮曲》的教学为例。
众所周知,《摇篮曲》是一首很美妙的曲子,其旋律起伏缓慢,节奏均衡,带着淡淡的情感,缓缓而至,力度柔软,偶有摇荡感,但依然感觉十分的亲切与温暖。在音乐播放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只是播放音乐,而缺乏必要的语言导入,有些幼儿则可能出现分心的现象,无法真正地投入到音乐的欣赏中,无法领略到音乐的美妙与动听。对此,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示幼儿:“在音乐的梦境中你们看到了什么?那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然后再鼓励幼儿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这美妙的音乐,可以跟着旋律小声地哼唱。在教师的提示与鼓励下,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的欣赏中。当音乐结束后,教师即可让幼儿说出欣赏音乐时的感受。这时候,就是幼儿畅所欲言的时候,“我好像躺在妈妈的怀里,坐在弯弯的月亮上。”“我好像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糖果屋,里面有许多好吃的糖果,还有香甜可口的冰激凌。”“我好像进入了一个奇妙的森林,里面有好多可爱的动物,猴子、兔子、松鼠……我跟他们玩得快乐。”
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每个幼儿都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在这样的体验式学习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幼儿在温馨的音乐环境中陶冶情操,提升音乐的敏感度。
(二)巧用同伴引领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幼儿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个体之间,由于年龄相仿,因此无需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就可以成为好朋友,其默契程度是任务成年人都无法达到的,对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幼儿之间这种难能可贵的默契引领双方进行体验式学习,即运用幼儿群体或者幼儿同伴引领的方式将幼儿带入体验式学习中,以欣赏《迷路的小花鸭》为例。
《迷路的小花鸭》这首儿歌整体节奏比较缓慢,在表现小花鸭迷路的着急心理时则通过快板加强节奏。一般在新歌曲教学开始时,幼儿因为对音乐作品比较生疏,因此容易表现出被动的情绪,这时候教师可以指明几个幼儿进行投入的表演,将小花鸭迷路时所呈现的伤心、害怕的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他幼儿看见前几个幼儿表现得那么好,也纷纷地加入到音乐的表演中,投入到体验式学习中来。
在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同伴引领法,不仅可以将幼儿引入体验式学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幼儿表演能力,提升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巧用情绪调动法
在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幼儿喜欢音乐,除了天性之外,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对音乐表现出喜爱之情,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幼儿对音乐的喜爱,对此,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表现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喜爱,肆意的释放自己的感情,在感情渲染作用下,幼儿慢慢地被美妙音乐的吸引,慢慢地投入到体验式学习中来。以欣赏《小鸟的话》为例。在授课开始,幼儿因为对音乐作品比较生疏,因此容易表现出被动的情绪,这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出非常喜爱的情绪,并利用高昂激情的语句轻声的哼唱,幼儿在这样积极、浓烈的情绪渲染下,慢慢地被音乐吸引,并跟随教师进行体验式学习,使幼儿心灵与音乐作品进行碰撞,提升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营造体验式学习的环境,深化幼儿对音乐的体验
(一)构建适合幼儿、与作品相符的物质环境
在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体验式学习能否顺利的开展,离不开重要的音乐背景,音乐背景的产生需要一定的音乐环境,音乐环境是音乐背景产生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音乐教育之前,应依据即将学习的音乐作品,创设适合幼儿、与音乐作品相符的环境,使幼儿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而达到深化体验的目的,以欣赏《摇篮曲》为例。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依据音乐作品所具备的特征,创设相符的音乐环境,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彩色纸板制作成精美的小屋,小屋内吊饰星星及月亮,使幼儿感觉星星在闪烁,月亮在摇晃。这时候,教师可以扮演妈妈的角色,幼儿则为妈妈怀里的孩子,妈妈轻声哼唱动听的歌曲,幼儿在妈妈的怀里甜甜的入睡。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幼儿慢慢地被感染,慢慢地沉浸在音乐作品温馨、柔美的氛围中。从而形成以景引情与以情带动的体验模式,达到音乐体验中情景交融的良好效果。构建适合幼儿、与作品相符的物质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热情,而且可以深化幼儿的音乐体验吗,提升幼儿音乐欣赏的质量。
(二)构建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