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个体化健康教育小结

个体化健康教育小结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1:1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小结,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个体化健康教育小结

篇1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 —12月在我科住院 的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 准:(1)年龄在18岁以上。(2)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3)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4)乳腺癌切除术后。排 除标准:(1)患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及其严重并 发症。(2)有严重智力或认知障碍。

1.2 评价标准自行设计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知 晓率调查问卷。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即自我护理 (8个条目)并发症的防护(8个条目)心理健康(3 个条目),共计19个条目。问卷选项包括全部知道、 大部分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四个选项,以选择大 部分知道、全部知道的总例数作为对该项目知晓的 例数,以选择部分知道、不知道的总例数作为对该项 目不知晓的例数,计算出每个条目的知晓率。

1.3 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健康教育项目中,自我护 理知晓率由教育前的54.9%提高到80.9%,并发症 的防护知晓率由52.6%提高到76.3%,心理健康三 个维度各条目的知晓率由44.4%提高到94.1%。

2个体化健康教育措施

    2.1 根据不同患者制订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实 施教育前首先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患者 的生理、心理、年龄、知识与技能、接受能力、态度和 兴趣、社会适应能力及需求,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 健康教育需求,建立护理病历及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路径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教育时间、教育内 容、教育形式、教育人员、教育的主题和方式、教育目 标,满足优势需求,突出重点,并根据实施效果调整 计划,并做到班班交接。

2.2 分阶段实施护理教育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 而不是一次性全灌输给患者。在手术前后、化疗前 后、出院前,分别向患者讲解该阶段需要掌握的相关 健康教育内容,并顾及患者的情绪和身体状况,在其 精神状态最佳的时候实施护理教育,以取得满意的 教育效果。

2.3 举办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1)面对面进行护 理教育,内容包括自我护理、并发症的防护、心理健 康等方面,每周2次,每次1〜2h。(2)发放乳腺疾 病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地讲解健康教育知识。 (3 )播放多媒体视频教材,使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 以满足不同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4 )进行问答形 式的护理教育,以专科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为 基础,兼顾知识层面的专业性及阅读过程的通俗性, 内容涉及乳腺疾病治疗、康复、对症处理、饮食、营养 等,便于患者理解与掌握。(5 )对共性的问题行集体 教育,对个性的问题进行个别床边指导。

2.4 设立心理咨询台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 护士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主要包括支持性心理治 疗、认知重建、放松治疗等。另外,不定期邀请已出 院并恢复良好的患者回到科里与在院的患者进行座 谈,交流战胜疾病的经验,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篇2

高血压患者已经有明显的高血压症状或因某次偶然测血压升高来就诊的患者。

具有高血压易发因素或危险因素的人群对血压未达到国际统一标准,但具有高血压高危因素人群,如高钠/低钾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吸烟、体力活动不足、有慢性疾病遗传家族史等的人群,施以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患者家属对于依从性较差,需要经常监督督促的患者,在健康教育时,邀请家属共同参与,以提高自我监测的效能。

传统教育模式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除了在就诊时与医生护士间的短暂交流外,对如何防控高血压的知识还是非常匮乏的。传统的高血压护理方式对于促进高血压患者病情的好转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仅能从表面上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粗略大致的指导,但对患者思想以及生活习惯难以发挥指导作用。而高血压患者大部分时间需要进行自我血压监测管理,在自我管理中会因多方影响而产生颇多的误区,如听信不良商家广告宣传使用保健商品而不服药等,从而延误病情的治疗。

慢性疾病护士门诊教育模式

基本情况2015年11月1日,明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疾病护士门诊正式开诊,开诊至今接待182人次。其中高血压患者90人次,男性患者41人,女性患者49人,年龄在45~87岁。这些门诊患者中较大一部分患者的服药率、控制率、知晓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一些患者虽参加过健康小组教育、电视网络健康知识讲座等,但在门诊评估时发现,患者还是在自我规范化监测管理的方法上存在很大的误区和缺乏有效的方法。

实施一对一个体化教育方法南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发生,就需终生管理。所以应该重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实施比较系统、完善的健康教育。现在各社区都会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大课堂、小组教育等形式的专题健康教育。虽然集中教育式的授课方式可比较方便地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但是缺少了患者与授课者之间的交流,不利于患者理解和记忆。

有调查显示,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心理及性格特点的人对疾病的认识及健康教育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教育方式的选择,和教育后的效果也有不同。而慢性疾病护士门诊则是针对小同患者、不同健康问题与个体特点进行一对一的施教,详细介绍高血压发病因素、危害性、并发症、治疗方法、保健方式、用药知识等,让患者明白、接受高血压是一种需终生服药的慢性疾病其次,教会患者或家属如何正确规范地定、定部位、定时间、定期测量血压。从而针对患者出现的不控制体重、高钠饮食、饮酒、情绪紧张、吸烟、缺少锻炼、从医行为不良等七大高血压危险行为,制定更适合患者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改善生活方式的个体化健康处方。这种门诊授课方式针对性强,手把手的教育有助于患者理解并记忆授课的内容,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

门诊教育辅助

可通过宣传栏、视频健康教育、电脑触摸屏、掌上云医院、动态血压仪监测、健康e站等形式进行自我管理监测。

门诊流程

患者通过门诊全科医生、各服务站慢性疾病管理医生推荐等途径至慢性疾病护士门诊就诊门诊护士通过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制定个性化控制目标。计划的总目标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目标,将每个层次目标设定为患者可以接受,并通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而前一层次的目标是达到后一层次目标的必需。如对肥胖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以促进其减肥,可推荐下列顺序: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效应1(如知识提高等)-效应2(如何饮食)-效应3(控制体重)-效应4(血压的控制)-效应5(发病率、并发症率、死亡率下降)……这些计划通过患者认可后,发放自找管理监测本,患者居家逐步实施,并进行自我效果评价。如未达到预期目标,门诊复诊分析原因重新制定方案。

跟踪监测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针对门诊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数据库,同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采用门诊就诊、电话随访、掌上云医院、动态血压仪监测等方式远程监控患者血压,并登记在案预约门诊复诊。

篇3

2.缺乏健康教育评估系统和效果评价。患者入院后就直接进行常规宣教,大多仅限于环境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介绍以及疾病基本知识宣教,未关注患者需求和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和喜好的方式,一次性宣教内容过多,患者难以接受和消化,教育方式通常是护士灌输式文字讲解,缺少简单明了的图片资料,未动态评价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

3.未建立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健康教育者仅关注健康教育完成情况(覆盖率),而忽略健康教育有效率,缺乏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和效果追踪评价制度。

4.健康教育资料未体现同质化。缺乏各类疾病的教育处方模板,同一种疾病的教育处方内容不一致,未从患者的角度叙述。

5.健康教育者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够。健康教育者没有接受较系统的培训和教育。

二、JCI标准下健康教育管理临床实践

1.建立跨部门健康教育推动小组,规范健康教育实施流程。建立由护理部主任为组长,护理部、医务科、预防保健科、营养科、康复科、药剂科以及每个医疗单元均有健康教育联络员加入的健康教育推动小组。

2.制定健康教育评估单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系统。健康教育评估包括入院患者一般资料评估(年龄、籍贯、文化程度、主要语言等)、接受健康教育能力评估(阅读能力、书写能力、理解和遵循指令能力)、喜欢接受的健康教育方法评估(口授、宣传册子、图片、示范等)、学习意愿评估、学习障碍评估、健康教育需求对象评估(家属、病人)、教育时机评估、健康教育个体化需求评估(疾病知识、康复活动与锻炼、药物使用、饮食调理、、疼痛护理、设备安全、特殊检查)及其他等。并有评估时间和评估者签名,要求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在班内(8小时内)完成健康教育评估。出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估包括病人出院、转科、转院及其所需交通工具评估(轮椅、平车、救护车、其他或不需要)。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动态评价包括口述理解、会演示、需强化等。

3.制定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

3.1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提供教育资源,支持病人治疗依从性;评估并记录病人的教育需求;评估病人及家属的学习能力、学习愿望;教育和培训有助于满足病人的持续健康需求;实施病人及其家属的教育内容;对病人及其家属的教育方法效果评估;对病人及其家属的教育者应具备素质以及健康教育持续质量改进8个方面共29个条目,以百分制统计。

3.2健康教育质量控制制度。实行院部、病区二级健康教育质量控制制度。病区质量控制组(I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自查1次,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相应的检查、反馈、改进措施的记录;院部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组(II级)由健康教育推动小组成员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2月检查1次,及时整理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在推动小组成员例会上反馈和提出改进措施,体现PDCA健康教育持续质量改进。

4.制定健康教育处方模板并资源共享。各类疾病的教育内容,按入院教育、住院期间教育、出院教育的内容制定出各类疾病的教育模板:风格简洁、通俗易懂;从患者的角度叙述,一般应用第二人称;将目标人群设为小学2~3年级的教育程度;避免使用医学术语或缩写词;避免错别字和含糊的表述;文字大小、字体统一;标题和副标题字体一致;布局合理;图案简洁明了;有制作部门和制作日期;每3年修订1次;侵入性操作的健康教育处方需由相关的医生、护士和有关辅助科室的专家联合制作。由各科室针对不同专业病种拟定,经推动小组成员共同审核后联系后勤总务部门外送印制,不同科室根据需要领取使用,体现健康教育同质化并资源共享。

5.加强对健康教育者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由健康教育推动小组负责组织对健康教育者进行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包括JCI标准下病人家属教育(patientandfamilyeducation—PFE)标准细则解读学习、健康教育程序运用、成年人和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精神疾病患者等)的健康教育技巧培训以及标准化健康教育模板的制作等。

三、JCI标准下健康教育管理实践的效果

21个病区健康教育质量总均分由2013年3月的86.04%提高到2014年1月的96.29%。其中,病人及其家属了解他们参与治疗过程的权利从58.2%提高到95.9%;疼痛管理教育从60.2%提高到96.2%;康复技能训练教育从60.3提高到95.65%;评估患者生理和认知的局限性从65.68%提高到92.8%。侵入性操作由跨部门联合制作的健康教育单从没有到目前的13种。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总均分由2013年3月的85.17%提高到2014年1月的97.80%。

四、讨论

1.跨部门的健康教育团队促进健康教育全面实施。部门配合是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拓展的关键,跨部门合作是解决健康教育执行力、覆盖面较为有效的方式,因其可以获得更为有效的信息和资源,更容易取得成功。医院自成立跨部门的健康教育推动小组以来,患者入院时首先由护士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对有营养、康复或特殊用药教育需求的患者,及时联系营养师、康复师、药剂师等共同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了传统的仅仅是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观念。跨部门的团队合作健康教育,减少或消除了由于职能交叉或职责不清造成的障碍,促进了健康教育措施的全面实施,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

2.系统的健康教育评估和效果评价有利于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的实施。护理评估是一种贴近患者的方式,基于对患者系统性的健康教育评估的信息,提出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问题和需求,制定针对性措施,同时,动态进行效果评价,及时改进措施,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连贯性的健康教育,出院前的再次评估和制定出院健康教育计划,将信息及时传递给患者和家属,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施延续性健康教育,促进疾病康复。

3.持续进行质量控制和督查是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手段。护理质量控制是保证护理质量的主要手段,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质量控制的依据。笔者所在医院按照JCI标准,建立了《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由推动小组负责组织培训,让全体员工都明白具体标准要求并贯彻执行,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督促检查是质量控制的保障,制订了质量管理标准后,关键是抓落实,现代质量管理的特点是重视环节质量,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使健康教育质量得到保证,医院实施科室和院级二级质控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制度,发现问题后,及时分析发生的原因,及时反馈和提出改进措施。健康教育推动小组的全面质量控制和督查及病区护士的自我控制实现了健康教育的全程管理,从而及时发现健康教育中的质量问题及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制定整改措施,保证了健康教育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4.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案促进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患者有老年人、儿童、精神疾病患者等,他们使用不同语言或方言,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或有其他障碍,为了减少不同因素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医院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案,如对有语言或听力障碍的患者,我们为其提供纸笔或使用图片和卡片进行教育,对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引导性阅读教育;出院后需患者或家属自我照护者采用操作示范教育如人工袋的更换、吸入剂使用、单人转移截瘫患者、中风后患者患侧的摆放、以及胰岛素注射等,选择个体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健康教育有效实施。

5.对健康教育者的规范化培训是健康教育同质化的保障。由于没有经过统一的专门培训,实施健康教育的医务人员很可能对共同的治疗目标不够明确或对某一问题说法不统一,这些会导致患者在疾病认识上产生较大的差异,并因此引起概念的混淆,使患者对教育者的信任度和依从性下降。医院由健康教育推动小组负责教育通识知识与技能培训,各部门教育联络员负责专业、专科知识与技能培训,保证教育者传授观念和知识的精准性、全面性和技巧性,确保教育同质化,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