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1: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多层建筑消防设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已于2006年12月1日开始实施,该规范与前一版本相比改动较大、更全面,能更好的解决设计中碰到的问题。笔者是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在设计中遇到的几个疑问在该规范中还是没能找到答案,现提出来请各同行帮忙解决一下。
1消防泵合用
规范8.4.2条第4点“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宜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管网分开设置;当合用消防泵时,供水管路应在报警阀前分开设置。”虽然该条说明中明确只有确实困难的情况下,消火栓系统才能与自喷系统合用消防泵,但已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第10.2.1条“系统应设独立的供水泵,并应按一运一备或二运一备比例设置备用泵”矛盾。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根本不敢违背任何一条规范,也就不可能采用合用消防泵的做法,而实际工程中消防部门也不同意合用。笔者也认为不应该鼓励建筑设计为了增加其它使用面积而压缩水泵房的面积,因此建议《建规》该条规定取消。
2消防泵设置
规范8.4.3条第8点“高层厂房(仓库)和高位消防水箱静压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的其他建筑,应在每个室内消火栓处设置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并应有保护设施”。一个消火栓达到充实水柱7m(最低要求)时,栓口压力需要20m左右,即使水箱设在建筑最高处,其静压也绝对满足不了消火栓压力要求。而根据该条规范,就应该设置启动水泵的按钮,即所有多层建筑均应该设置消防水泵了?
而其条文说明“对于多层民用建筑要尽可能利用市政管道水压设计消防给水系统,为确保市政供水压力达到扑救必需的水枪充实水柱,应按建筑物层高和水枪的倾角进行核算。”多层住宅层高一般在3m左右,计算得扑救必需的充实水柱约2.8m,水枪喷嘴要造成该长度的充实水柱需要4m压力(规范规定该类建筑充实水柱不宜小于7m,则需要9m压力)其它多层建筑层高可能略高,其需要压力会高一点)。多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高程约23m,加上水带、管道阻力,市政给水管道压力28m(若按充实水柱7m计算,则需34m)就能满足消火栓灭火要求,而现在市政给水管道一般都在30m以上。据此,多层住宅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基本能满足消防压力要求,不必设消防水泵。
但规范同时规定层数超过4层的厂房(仓库)充实水柱不应小于10m,则市政给水管道压力需38m以上,这是不现实的,从而又需要设消防水泵。
从上可以看到,该条文和条文说明可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而在以往多层建筑设计中,消火栓系统基本由市网――消防水箱供水,不必设消防水泵。因此建议规范对该条文加以明确,而且多层建筑以消防车扑救为主,设消防水泵大可不必。
3双阀双口消火栓
规范8.4.3条第1点“单元式、塔式住宅的消火栓宜设置在楼梯间的首层和各层楼层休息平台上,当设2根消防竖管确有困难时,可设1根消防竖管,但必须采用双口双阀型消火栓。”据笔者所知,多层住宅楼梯间均只设1根消防竖管,则多层住宅均需要设双口双阀型消火栓?
再看其条文说明“布置消火栓时,应保证相邻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其保护范围内的室内任何部位”,据此有设计人员认为如果消火栓设置在楼层休息平台上,当某层起火时,相邻平台上消火栓均可参加灭火,能满足灭火要求,因而设单口消火栓即可。但该观点并不完全正确,若最高层起火,则将只有1个消火栓可用,显然违反规范。而且结构设计时通常楼面梁延伸至楼梯间外墙,此时休息平台上无法暗装消火栓箱,从而消火栓一般设置在住户入户门旁墙上。
根据该条规范,笔者认为多层住宅均需采用双口双阀型消火栓,只是另有疑问:多层建筑以消防车扑救为主,设置双口双阀型消火栓既占地方又增加造价,有必要吗?
4消防水箱
规范对水箱容量规定比较明确,但笔者看到很多文章对容量有不同理解,存在10min消防用水量到底是消火栓还是自喷系统抑或两者相加的理解。笔者认为规范中措辞“消防用水量”已经明确告知是消火栓系统和自喷系统等一切消防系统用水量之和了。
规范8.4.4条第1点:“重力自流的消防水箱应设置在建筑的最高部位”,没有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要求,这给设计人员更大自由,但也造成一定的疑惑。消防水箱的作用是提供扑灭初期火灾10min用水,自然需要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压力要求。根据上面计算,静水压力至少需要5m才能达到灭火要求,考虑到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统一,建议多层建筑也要求消防水箱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7m要求。
5消防软管卷盘
规范8.3.3条“设有室内消火栓的人员密集公共建筑以及低于本规范第8.3.1条规定规模的其他公共建筑宜设置消防软管卷盘;建筑面积大于200m2的商业服务网点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其条文说明“消防软管卷盘和轻便消防水龙也是控制建筑物内固体可燃物初期火灾的有效灭火设备,且用水量小、配备方便,在设置消火栓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可考虑配置这类灭火设备和建筑灭火器。”
据此,笔者认为不符合规范第8.3.1条规定规模的多层建筑可以不设消火栓系统,而为了安全起见,应设消防软管卷盘。
目前底层带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很普遍,其消防要求比较难满足,笔者曾遇到过消防部门要求设置自喷系统的例子,而浙江省公安厅消防局印发的《国家消防技术规范实际应用若干问题专家论证会议纪要》中,有“当住宅底层商业网点内设置室内消火栓有困难时,可采用室内消火栓移设于建筑外墙上或采用增设室外消火栓的方法来弥补”的要求。现在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让设计人员有了设计依据。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对于城市高层建筑来说,良好的防排烟消防系统是保障整个建筑安全性能的关键环节,也是体现建筑设计科学性的重要部分,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建筑火宅当中,对人们伤害最大的往往不是明火,而是不能及时排出的大量烟雾,因为在大火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浓烟,这些浓烟会造成人们呼吸困难,进而导致窒息死亡,其伤害力远远比火要大得多,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十分重视防排烟消防的合理设计,这样才能通过有效的预防减少火宅的出现,对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对建筑防排烟消防设计的主要方式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探析建筑防排烟消防设计的主要方式
防排烟消防系统是建筑整体设计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防烟系统,另一个则是排烟系统,要想升级建筑的防排烟系统,就应该在这两个方面结合实际操作,多进行创新设计,以达到最终的安防目标。
(一)合理规划建筑防烟系统的分区
一般情况下,在建筑火宅刚发生的初期,主要是对烟气进行一定范围的控制并及时扩散,从而缩小烟气的范围,减少烟气对困在建筑火宅区域内人们的生命安全影响。为了有效规避这个问题,建筑企业在防排烟消防的前期规划设计中,就应该结合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周边自然环境等因素,有效将防烟区域进行分割。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建筑企业在布置防烟分区规划的过程中,错误地以为防烟分区面积越小效果越好,所以工程设计师在大型商场等空间规模很大的情况下,他们经常会将防烟分区分割成小块区域,而在设计地下车库排烟系统时,也会把突出楼板下高度超过500mm的结构梁当做挡烟垂壁,划分出数量众多的防烟分区,这样不但没有达到排烟消防效果,过小的储烟仓根本就不能容纳火灾产生的烟气量,更会使烟气不断向其他地方蔓延,这种情况下,挡烟垂壁就已经失去了防烟分区的作用。之后,从便于工程设计角度考虑,可以按常规条件计算出常用功能区域排烟量,将其规定为最小排烟量,根据最小排烟量套用单位地板面积排烟量指标反过来确定最小排烟分区面积,与此同时,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一般不超过500m2,防烟分区不应跨防火分区[1]。
(二)采用科学的建筑防排烟消防系统设计方式
与防烟系统不同,排烟系统的种类非常多,因此其设计方式也有众多选择,在工序上也相对较为复杂。就我国建筑防排烟消防设计系统的发展条件而言,目前建筑施工中采用得较多的还是自然排烟以及机械排烟这两种方式。
1.自然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方式是利用温度气压、外界的风力等自然条件作用力,使室内外空气之间形成有效的对流的原理,从而将烟气自然排出室外的方式进行设计。一个良好的自然排烟系统设计通常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设计师应该根据建筑室内的环境,对可能发生火宅中的最大烟气量进行精密的估算;其次,我国建筑消防对于室内最大安全烟气量有一定的标准,因此,设计师应该严格按照这个明确的规定和火灾中室内最大的烟气量等,计算出室内所要求的最大排烟量;最后,在明确了最大排烟量之后,设计师还要对室内排烟口的位置和大小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2.机械排烟方式
机械排烟方式在高层建筑中运用得最多,在设计上也相对复杂和繁琐,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在机械排烟系统的设计中,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操作:在进行机械排烟系统设计之前,要对建筑容纳人数、风机压力值、开启门的数量和面积等主要参数进行统计与确定;排烟区域不同部位风量不同,建筑企业应该通过查表和计算两种方法确定送风量;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应设置1台或多台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且隔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5h;根据室内环境设置加压系统,这种系统只会在紧急情况下运行,预防系统超压的泄压装置不可或缺,这样才能在减小压力的同时保证机械送风的有效性[2]。
二、探析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防排烟消防系统设计的不同之处
(一)防烟系统不同
由于高层建筑在立体空间上有很大的占用面积,防烟系统显得非常重要,基本上每个高层建筑都会根据建筑形态设置一个标准防烟系统。多层建筑内部面较多,对于小面积多层建筑来说,不设置防烟系统也没有太大影响,而对于大面积多层建筑来说,一般会采用挡烟隔墙作为防烟系统。
(二)排烟方式不同
在排烟方式上,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之处,高层建筑通常会根据建筑形态来选择排烟方式,具体来说,有敞开阳台或者呈现凹廊型的高层建筑,自然排烟方式使用得较为广泛;如果是超过50米的公共建筑或者超过100米的其他建筑,都应该在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设计机械排烟系统,多层建筑就相对简单,一般都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三)设计原理不同
除了防烟系统和排烟方式,对于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而言,其排烟系统设计的原理也是不同的。高层建筑排烟系统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建筑纵向的空间,而多层建筑主要考虑建筑的是横向面积大小,这是系统选择的基础,也是最大的差别。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防排烟消防系统是整个建筑的生命线,也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因此,建筑企业在充分考虑建筑形态、结合基础条件的前提下,应该多加重视防排烟系统的科学设计方式,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加以总结,对防排烟消防的设计细节做足工作,从整体上保证建筑安防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The Design of Water Supply for Fire System of Residential Quarters
方
案
一 方
案
二 高位
水箱间
数量 高层建筑
(每间按45m2计算) 6 1 多层建筑
(每间按20m2计算) 20 0 高位
水箱
数量 高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