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2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TU757.5文献标识码:A
1.1特点
对于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设计时,第一,必须对高层建筑物的结构整体的内力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梁柱各构件的控制内力来对截面进行优化设计,再对满足荷载效应水平要求的各结构构件的配筋量进行计算分析,最终确定设计结果。设计过程中可能会使原结构的荷载特征与几何特征发生变化,在现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内力分布特征会有所改变,而各控制截面的控制内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优化设计需要依据这种变化进行下一步的设计,因此可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2分类
在我国,高层建筑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数量、高度以及结构体系的多样化、复杂性均处于世界前列。在高度较大的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多的是框架――筒体结构、框架结构、筒中筒结构及多筒结构等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采用梁、柱组成的结构体系作为建筑竖向承重结构,并同时承受水平荷载,适用于多层或高度不大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布置要注意对称均匀和传力途径直接。传统的结构布置采用主次梁的作法为主,逐步向扁梁或无盖梁发展。框架柱是框架结构的主要竖向承重和抗侧力构件,以受压应力为主。
(2)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利用建筑物的墙体作为竖向承重和抵抗侧力的结构体系。剪力墙的间距受楼板构件跨度的限制,一般为3~8米。因而剪力墙结构适用于要求小房间的住宅、旅馆等建筑。剪力墙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可分为全部为现浇的剪力墙,全部用预制墙板装配而成的剪力墙,内墙为现浇、外墙为预制墙板的剪力墙。
(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将框架和剪力墙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结构形式。它既有框架结构平面布局灵活、适用性强的优点,又有较好的承受水平荷载的能力,是高层建筑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
(4)筒体结构。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传统的框架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强度和刚度的要求。筒体体系因其在抵抗水平力方面具有良好的刚度,并能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筒体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发展而成。它是由若干片纵横交接的框架或剪刀墙所围成的筒状封闭骨架。
2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常见的问题
2.1结构平面设计问题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并不适合选择那些不规则的平面设计进行布置。高层建筑的外型应该尽量简单、规则,以便保证其刚度和承载力的均匀分布。根据抗震等级不同的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其平面尺寸和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都在合理范围内,另外,尽量不考虑采用角部重叠的平面图形。
(1)在对结构平面进行布置时,要尽量减少扭转的产生,尤其要考虑到水平地震作用力下的偶然偏心影响问题。对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设计时,应该考虑以下原则;对于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其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应该小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能超过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或者超过A级高度混合结构以及复杂高层建筑,应该小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能超过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2)在对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该尽量调整好高层建筑的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尽量避免设置防震缝。如果必须设置防震缝,那么当框架结构高度不超过15m时,缝宽应该大于100mm,如果高度超过15m时,应该根据烈度和高度的不同,来适当进行加宽。在对防震缝宽度进行确定时,如果缝两侧的建筑高度不同,防震缝的宽度则应该依据较低一侧的高度来确定;
(3)《高规》中,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比的最大值在4~8之间的剪力墙为短肢剪力墙。在实际的高层建筑中短肢剪力墙设置会增加许多限制。所以,工程师在进行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该尽量减少或者不采用短肢剪力墙。
2.2竖向结构设计问题
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设计非常重要,它对建筑的整体质量影响极大。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应该尽量规则、均匀,避免有较大的外挑和内收。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应该以重心稳定为前提,保持上小下大的形状,并且其变化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如果竖向结构不垂直或者不均匀,就需要外加单独的构造设计来满足高层建筑的整个平衡和稳定。从抗震的角度来看,竖向内收型楼层的侧向刚度不应该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也不应该小于其相邻上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其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问受剪承载力应该大于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一定不能低于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其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应该大于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楼层的质量沿着高度应该均匀分布,不能出现楼层间质量相差大太的问题。
2.3梁柱受力主筋设计问题
当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与框架柱的边长相等,或者框架梁的一边与框架柱重合时,框架柱受力主筋和框架梁的受力主筋位置便会产生矛盾。设计时应该遵循强剪弱弯与强柱弱梁的原则,应该首先对框架柱受力主筋的位置加以保证。可以考虑将框架梁主筋从框架柱内侧通过,考虑在框架梁靠近柱一侧的四角增加4根钢筋来作为架立钢筋的方法,来保证框架梁截面的尺寸。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但可以保证框架结构受力构件的受力主筋位置,也方便了工程施工。
2.4墙梁节点钢筋设计问题
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梁或者次梁如果直接设置在核心简墙体暗梁或者过梁上,当框架梁的截面和暗梁或过梁的截面高度相同时,框架梁主筋和核心筒暗梁或者过梁主筋的位置就会产生矛盾。此时的节点设计应该尽量保证暗梁或者过梁箍筋的完整性。设计时,过梁下铁设置分两排布置,框架梁下铁可布置在过梁下铁第一与第二排钢筋之间,框架梁接头位置应该设置在支座附近,并安一定比例错开。框架梁上铁可直接搁置在过梁上铁上,同时框架梁主筋锚固的长度必须符合规范。另外,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主梁与次梁的节点设计非常重要,所以,主次梁钢筋位置的设计也就成为重点。通常情况下,次梁上铁钢筋应该在主梁钢筋之上,次梁主筋在板筋之下,如果主次梁节点的钢筋设计不好,就会使板筋或次梁上铁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对于结构的抗震能力会有一定影响。
2.5抗震等级设计问题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设计必须注意其抗震等级设计的问题,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其结构构件应该根据抗震设防分类、烈度、结构类型以及建筑高度等不同需要来设计不同的抗震等级,设计时应该符合相应计算和构造要求。
3结构计算与分析
随着房屋建筑结构方面新规范的陆续颁布实施,各种计算软件也都更新版本,但在计算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其中既有软件自身不完善的因素,也有使用人对规范理解不正确的原因。因此,如何准确、高效地对工程进行内力分析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处理,是决定工程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
3.1计算模型的选取
对于常规结构,可采用楼板整体平面内无限刚假定模型;对于多塔或错层结构,可采用楼板分块平面内无限刚模型;对于楼板局部开大洞、塔与塔之间上部相连的多塔结构等可采用楼板分块平面内无限刚,并带弹性连接板带模型;而对于楼板开大洞有中庭等共享空间的特殊楼板结构或要求分析精度高的高层结构则可采用弹性楼板模型。
3.2抗震等级的确定
对常规高层建筑,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对于地下室部分,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
3.3振型数目是否足够
振型数的多少与结构的层数有关,文献中对阵型的取值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计算分析阶段根据规范要求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并决定是否要调整振型数目的取值。
3.4非结构构件的计算与设计
在高层建筑中,往往存在一些由于建筑美观或功能要求且非主体承重骨架体系以内的非结构构件。对这部分内容尤其是高层建筑屋顶处的装饰构件进行设计时,由于高层建筑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较大,必须严格按照新规范中增加的非结构构件的处理措施进行设计。
4结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比,具有整体性强、刚度大、位移小和舒适度好的优点。在我国的高层建筑中大多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设计问题也就非常重要。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每个小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建筑出现各种质量问题。结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认真分析、科学计算,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和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空间最大利用为特点的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普遍,但因为建筑类型和功能的愈来愈复杂,结构体系的更加多样化,使得高层建筑设计中具有结构柔和性高、竖向载荷大等难点。2010年的最新的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里对结构设计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如何追求完美的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达到高层建筑安全性与美观性并存的特点,以满足普通百姓住房便捷、安全的要求,成为现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重中之重。笔者将结合多年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经验,谈谈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问题
高层混凝土结构方案选型要根据能高效利用材料效率、清晰传力途径来进行,这对配筋指标等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在方案选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结构坚向与抗侧力传力途径要明确;第二,要形成空间的整体受力,增强结构与构件的材料使用效率;第三,要尽可能提高结构的均匀性与规则性;第四,形成良好的结构整体性与耗能机制。在设计时,结构工程师尽量保证建筑的设计理念,
结构部分要与建筑部分加强合作,减小没有必要的大空间,减少结构转换工作。在结构的抗侧力体系选择时,首先要使得结构抗侧力体系和建筑的高度相适应;其次,结构垂直方向沿高度的变化要平缓、连续,强度等级的变化与混凝土墙的厚度变化要错开;最后尽可能使结构抗侧力构件连接成整体,要保证体系中所选材料与截面类型与施工期相符合。另外,在在重力荷载传力方面,要尽量降低结构的自重,楼板设计时,要综合考虑设备、净高、建筑吊顶的做法等各方面因素,可以运用组合楼板和钢梁的形式来降低自重,以缩短施工工期。如果结构很复杂要注意加强技术的分析工作,选择合理的楼面结构与转换结构,在结构抗侧力体系上要合理设定腰桁架,抗震等级的选择要适当[1-3]。
2 基础的设计选型问题
高层基础设计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部分应该要特别主要的问题,这是由于基础设计的不恰当,会使建筑因承载力不足而造成不均匀沉降,使得建筑物出现开裂或倾斜,引起安全问题;另外,合理的基础设计是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工期有重要作用。在基础设计选型要注意以下条件的分析。第一,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决定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的关键因素,结构设计人员要和勘察人员做好协调,对勘察的地质资料要进行准确分析,进而合理地进行基础选型,同时要在工程的实施状况变化进行合理的修改。第二,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从建筑高度、跨度、荷载大小以及层数等因素进行分析,选择最佳的基础形式。第三,注意上部建筑结构形式的影响。要分析上部框架、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选择刚度适中的基础。第四,要满足构造本身的需求。比如对于箱型基础,要满足结构竖向静荷载重心和基底平面形心相重合、高度与埋深、偏心距等指标的要求。第五,高层建筑基础选型要符合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具体要求。比如要符合地下商场、人防工程、地下车库的要求。第六,考虑高层周围已有建筑物影响。不同的基础形式对周围建筑有很大影响。例如,采用预制桩基础,在打桩就可能造成已有建筑物开裂或建筑上构件坠落等安全隐患。第七,考虑抗震性能的影响,主要是根据当地的地质资料进行合理的抗震等级选型。
3 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延性设计问题
考虑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与安全性,延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延性设计要注意三个原则。第一,强柱弱梁原则,保证框架柱能达到抗弯承载能力的要求, 减少了柱段屈服的可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延性和塑性铰的分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梁中出现塑性铰均匀塑性的梁铰结构和柱中出现塑性铰而形成柱铰结构,两者很难同时实现,由于柱铰机构常常有较大的位移,因此引起了不稳定问题,甚至是结构的倒塌。所以在设计时必须使得非弹性变形只限在梁内, 就是要求在统一节点上梁端极限弯矩总和要小于柱段截面积限弯矩的总和。第二,强剪弱弯原则。为了减少在非弹性变形时发生剪切破坏的可能性,要满足原则。它主要通过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选取、计算设计剪力和一定的构造措施来实现的。实际的计算和抗弯承载力计算类似, 但更为严格, 以增强抗弯承载力。另外,当在非弹性反应趋于发生时,为了减少框架梁柱的剪切破坏危险,梁柱端部构成塑性铰后的极限抗弯强度要与设计剪力相对应。第三,强锚固,强节点原则。
4 结构计算和分析问题
在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和分析是结构设计的重要阶段,高效准确的内力分析,并按照高层钢筋混凝于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是保证高层质量的关键。这方面要注意:第一,选择合理的计算软件。当前结构设计计算软件种类较多各个软件的侧重点不同,设计人员应认识软件的基本假定,根据设计的需要选择可靠的计算软件,并设计计算进行结果分析,从力学概念与工程经验角度出发进行判断,确认软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后,才能投入使用。第二,考虑振型数目是否足够,是否需要进行地震力放大。新规范中增加一个振型参与系数的概念,因此在计算要对此参数进行判断。第三,考虑非结构构件的计算和设计。出于建筑的美观和功能要求,高层建筑往往存在一些非结构构件。对于这部分构件,特别是在设计高层建筑中屋顶的装饰构件时,因为高层的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一般较大,所以,必须根据新规范中的要求,对增加的非结构构件的进行计算、设计。
结语: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它关乎高层建筑的安全使用,任何设计上的疏漏都可能引起工程出现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们广大结构设计者应该不断思考,在实际设计中总结经验,完成我们的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has good entirety, stiffnes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displacement, high-rise buildings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can say is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key and difficult.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the writer's many years experience in architecture design, of a high-rise building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key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high building;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建筑工程在结构设计和技术应用上也趋于多样化。高层建筑在平面布置和体型构造上也越来越复杂化,这对现代高层建筑设计和结构分析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而在对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其中有许多的重点和细节需要加以注意,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建筑设计经验,对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具体探讨。
1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
1.1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原则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过程中,不但需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还应该遵循结构优化设计的原则。在进行优化设计时首先必须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还要尽量简化结构,有效的减少结构构件;另外,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刚度,设计时尤其要注意特殊部分的刚度问题。
1.2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特点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时,首先需要对结构整体的内力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梁柱各构件的控制内力来对截面进行优化设计,再对满足荷载效应水平要求的各结构构件的配筋量进行计算分析,最终确定设计结果。设计过程中可能会使原结构的荷载特征与几何特征发生变化,在现荷载的作用下,结构内力分布特征会有所改变,而各控制截面的控制内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优化设计需要依据这种变化进行下一步的设计,因此可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3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
结构延性与刚度的最佳选择便是剪力墙结构设计,在承载力不变的前提下结构延性对结构影响最大的是变形能力,结构刚度对结构影响最大的是侧向位移和自振周期。因此,可以利用结构的整体侧向位移量。来对结构延性和结构刚度进行调整。结构延性和结构刚度要依据规范按照层间位移量与顶点位移总侧移的限值来进行设计。依据结构优化设计的原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逐步优化设计,不但能够满足结构受力要求,也可以节约成本。
2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问题
2.1结构平面设计问题
通常情况下,除了特殊设计需要,高层建筑不适合选择特别不规则的平面布置。高层建筑的外型应该尽量简单、规则,以便保证其刚度和承载力的均匀分布。根据抗震等级不同的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到其平面尺寸和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都在合理范围内,另外,尽量不考虑采用角部重叠的平面图形。
2.1.1在对结构平面进行布置时,要尽量减少扭转的产生,尤其要考虑到水平地震作用力下的偶然偏心影响问题。对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设计时,应该考虑以下原则;对于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其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应该小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能超过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或者超过A级高度混合结构以及复杂高层建筑,应该小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能超过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
2.1.2在对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该尽量调整好高层建筑的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尽量避免设置防震缝。如果必须设置防震缝,那么当框架结构高度不超过15m时,缝宽应该大于100mm,如果高度超过15m时,应该根据烈度和高度的不同,来适当进行加宽。在对防震缝宽度进行确定时,如果缝两侧的建筑高度不同,防震缝的宽度则应该依据较低一侧的高度来确定;
2.1.3《高规》中,截面厚度小于300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比的最大值在4~8之间的剪力墙为短肢剪力墙。在实际的高层建筑中短肢剪力墙设置会增加许多限制。所以,工程师在进行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该尽量减少或者不采用短肢剪力墙。
2.2竖向结构设计问题
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设计非常重要,它对建筑的整体质量影响极大。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应该尽量规则、均匀,避免有较大的外挑和内收。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应该以重心稳定为前提,保持上小下大的形状,并且其变化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如果竖向结构不垂直或者不均匀,就需要外加单独的构造设计来满足高层建筑的整个平衡和稳定。从抗震的角度来看,竖向内收型楼层的侧向刚度不应该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也不应该小于其相邻上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其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应该大于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一定不能低于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其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应该大于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楼层的质量沿着高度应该均匀分布,不能出现楼层间质量相差大太的问题。
2.3梁柱受力主筋设计问题
当框架梁的截面宽度与框架柱的边长相等,或者框架梁的一边与框架柱重合时,框架柱受力主筋和框架梁的受力主筋位置便会产生矛盾。设计时应该遵循强剪弱弯与强柱弱梁的原则,应该首先对框架柱受力主筋的位置加以保证。可以考虑将框架梁主筋从框架柱内侧通过,考虑在框架梁靠近柱一侧的四角增加4根钢筋来作为架立钢筋的方法,来保证框架梁截面的尺寸。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但可以保证框架结构受力构件的受力主筋位置,也方便了工程施工。
2.4墙梁节点钢筋设计问题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梁或者次梁如果直接设置在核心筒墙体暗梁或者过梁上,当框架梁的截面和暗梁或过梁的截面高度相同时,框架梁主筋和核心筒暗梁或者过梁主筋的位置就会产生矛盾。此时的节点设计应该尽量保证暗梁或者过梁箍筋的完整性。设计时,过梁下铁设置分两排布置,框架梁下铁可布置在过梁下铁第一与第二排钢筋之间,框架梁接头位置应该设置在支座附近,并安一定比例错开。框架梁上铁可直接搁置在过梁上铁上,同时框架梁主筋锚固的长度必须符合规范。另外,在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主梁与次梁的节点设计非常重要,所以,主次梁钢筋位置的设计也就成为重点。通常情况下,次梁上铁钢筋应该在主梁钢筋之上,次梁主筋在板筋之下,如果主次梁节点的钢筋设计不好,就会使板筋或次梁上铁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对于结构的抗震能力会有一定影响。
2.5抗震等级设计问题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设计必须注意其抗震等级设计的问题,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其结构构件应该根据抗震设防分类、烈度、结构类型以及建筑高度等不同需要来设计不同的抗震等级,设计时应该符合相应计算和构造要求。
3结论
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相比,具有整体性强、刚度大、位移小和舒适度好的优点。在我国的高层建筑中大多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设计问题也就非常重要。高层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每个小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建筑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认真分析、科学计算,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和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浩.浅谈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注意的事项[J] .河南建材.2012年第1期.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