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洪涝灾害预防知识

洪涝灾害预防知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0:5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洪涝灾害预防知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洪涝灾害预防知识

篇1

自然灾害与防治部分的高考试题,一般会选择具体的事件作为案例,以分析某一突发事件的成因设计问题,命题特色明显。解题中考生首先要把握住考查的目标,是什么自然灾害?然后回忆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或危害,推测防御措施。突破方法在于对试题所给信息的准确分析,找出试题中灾害的分布特征、推测其产生的自然与人为原因,说明其可能产生的危害与相应的治理措施。

遇到“自然灾害与防治”类试题,要有正确的分析思路。要把具体的灾害放到中国或世界自然地理背景之中分析,孤立地分析会导致答题不全面。如地面沉降的问题,需要与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状况相联系;城市内涝问题,需要与我国目前的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城市容量相对降低联系;地面塌陷,需要与工程建设不当相联系;煤矿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既需要联系自然特征,又需要联系目前中国能源需求的增加。

二、分类解答

近几年“自然灾害与防治”类的高考地理题常见的设问主要有三种类型:成因(自然、人为)、影响(正面、负面)、措施(生物、工程、技术),其中关于自然灾害成因的考查方式最多。自然灾害就高频考点而言,以下两种题型和考法最多。

(一)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

以某地的地质灾害事件为切入点,考查“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这类考题要从题目给出的材料中挖掘信息,结合具体地区的实际情况,由问题找对策,如采用工程措施或非工程措施。以下是地质灾害问题的分析思路:

1.地震的成因及防御

(1)形成原因: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2)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①震级大,破坏性大;②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③浅源地震;④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⑤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⑥震区交通不便;⑦诱发其他灾害等。

(3)减轻灾害的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和预报体系;③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⑤加强国际合作等。

2.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1)组成山体的岩石是一些古老的岩系,如千枚岩、片麻岩等,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破碎严重,容易发生滑坡。

(2)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山坡方向一致,往往会造成顺岩层滑坡的现象。

(3)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湿坡面物质,使其软化,降低了黏聚力,所以在大雨后的地区和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容易发生滑坡。

此外,风化作用、人为因素和地震等也会促使滑坡发生。

3.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

(1)山坡上有松散的土层和风化物质覆盖,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

(2)陡峻的地形,沟谷上游有一定的汇水面积,下游窄小,沟床纵剖面坡度较陡直。

(3)在中、上游地区有暴雨或冰雪大量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成补给水源。

此外,强烈的地震、植被的严重破坏等都可能引起泥石流的暴发。

例1(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图1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参考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图示地区发生地震,导致岩层破碎,土层疏松;地震后出现了多次降雨,加上该地区地势起伏大,为滑坡和泥石流次生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二)主要水文灾害的成因及防治

我国危害最大的两种水文灾害有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其中洪涝灾害是造成我国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灾害。答题要牢牢把握洪涝灾害的答题思路,即从“天、地、人”三个角度综合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而西高东低的地形地势特点又决定了我国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水文特点,因此东部季风区降水多,且暴雨集中,加上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洪涝灾害严重,而东部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区,乱砍滥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使湖泊对干流的调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越来越严重。我国东部海岸地带同时还受台风带来的风暴潮的影响,这里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又加大了灾情的严重性。以下是洪涝灾害的成因与防御措施的分析思路:

1.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

(1)来水量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2)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

(3)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洪涝治理措施的分析

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对黄河的洪涝治理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的洪涝治理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例2(2012年高考山东文综卷)图2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参考答案】(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解题思路】第(1)题,首先根据图中经纬网判断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于长江流域,再结合我国雨带移动规律判断其气候成因。第(2)题,结合A、B两地的地形、地势特征差异,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等方面,从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差异方面进行分析,可总结得出措施。

三、能力测试

不同区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②灾害强度的差异③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环境中④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①②

2.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抗灾能力强,关于其灾害危害程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

D.很难确定

读“自然灾害与中国奶牛业发展示意图”(图3)。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草场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雪灾、火灾直接损毁草场资源,对奶牛业的发展没有影响

B.草原雪灾、旱灾直接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对草场资源没有影响

C.草原鼠害、虫害通过破坏草场资源,间接影响奶牛业的发展

D.草原病害、酸雨对草场资源和奶牛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影响

4.关于我国奶牛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过度放牧,使奶牛数量增多,促进奶牛业的发展②乱采、乱挖,导致鼠害猖獗,制约奶牛业的发展③奶牛业的过度发展,会加剧草原人为灾害的破坏④影响奶牛业发展的因素有草原灾害、社会化程度、奶牛品质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读长江流域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图4)。据此回答5~6题。

5.从图中看,长江流域1950-1990年间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次是()

A.1954年、1990年B.1989年、1990年

C.1954年、1983年D.1967年、1971年

6.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地区的人为原因是()

①滥伐森林②围湖造田③位于我国经济核心地带④位于季风气候区⑤东部临海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7~8题。

7.洪水前的某湖泊图层与洪灾期的图层相叠加,可以()

A.分析洪水灾害的成因

B.预测洪灾期结束时间

C.了解洪水淹没范围

D.计算洪灾损失

8.在发生地震灾害时,利用GIS可以进行()

A.预测地震灾害发生的时间

B.了解灾情状况

C.分析地震危害

D.计算灾害损失

9.图5为中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分别说明A、B两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成因;C地区为什么多洪涝灾害?

10.图6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2.C

第1题,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灾害强度越高,导致的灾情越大。第2题,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则损失绝对数大,对减灾防灾投入大则抗灾能力强,从而大大降低灾害影响程度。

3.C4.C

第3题,草场自然灾害对草场资源和奶牛业的发展均有影响。第4题,过度放牧会损毁草场资源,从而影响奶牛业的发展;乱采乱挖破坏草场,制约奶牛业的发展。

5.C6.A

第5题,结合图示可知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次是1954年、1983年。第6题,结合选项可知属于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①②③。

7.C8.B

第7题,洪灾期湖泊面积大于洪水前湖泊面积,因此可了解洪水的淹没范围。第8题,GIS的主要功能是空间数据分析,分析地震危害、计算灾害损失并非是GIS空间数据分析的范畴。

9.(1)多分布于第二级地形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篇2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5. 040

[中图分类号] F273;TE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5- 0066- 02

1 企业防汛防洪工作的必要性

洪涝灾害始终是国家的心腹之患,防洪防汛是我国水利事业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998年遭遇洪水灾害之后,水利界对此次洪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充分认识到过去防洪防汛策略的不足,认为人类不可能消灭洪涝灾害,只能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来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对于天然气企业来说,一旦遭受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较其他地区更为严重,防洪防汛工作的效益是巨大的,没有防洪防汛工作,企业的生产及发展就失去了保障。为了保障天然气企业的安全、顺利生产,一定要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滑坡与塌陷对于站场、天然气管道等生产设施的威胁,进行认真的规划,结合企业生产建设发展的总体趋势和过去防洪工作的经验教训,遵循上级防汛部门的防洪规划要求,扎扎实实搞好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2 企业防洪防汛工作的设想与规划

笔者认为,防汛工作要在“防”字上下工夫,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需要采取“亡羊”之前先“补牢”的办法,对发现的安全薄弱环节,不要等、不要靠,及时制订详细的维修计划,排除安全生产中的隐患,对安全隐患问题要有超前整治防范意识,做到安防于未然,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防洪工作要在“洪”字上下功夫,结合以往防洪经验,充分预想、预判当前及未来洪水的危害性及覆盖面,全面监控危险点,将工作提前做充分、做细致,制订周密的防洪防汛应急预案,确定组织机构及相关责任、预防和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和保障措施等,同时,加强人员值班,保证物资充足,尽可能地减少灾害损失。与此同时,防洪工作离不开它的“眼睛”,即准确的气象预报,时刻要与气象部门保证信息畅通,及时、准确地获取雨情和水情,并传达到企业下属各单位。

对于天然气企业防洪防汛工程的建设,本文提出以下规划:

第一,做好安全责任制落实,实行主要领导对防洪防汛工作全面负责、逐级负责、岗位负责的安全负责制。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预防到位”。

第二,对于企业负责的防洪设施及时进行加固, 从根本上提高抗洪能力,有效解除汛期洪水对生产建设的威胁。投入经费并安排专职人员,对防洪设施常年进行整修填土与加强。对于天然气长输管道穿越地面低洼易积水区域、河槽等易受雨水冲刷外漏、受损区域,要进行及时的维护。

第三,加强环境的观测和综合治理,要对安全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山洪、塌方以及泥石流的预防,可以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控,可以埋置地下水位传感器,实时监控地下水位,同时,在有塌方可能的地方建立地下水控制系统,当地下水位传感器探测到水位超标的信号时,即启动该水位控制系统,将地下水抽走排放到地表江河水网中。也可以自山体表面数米到数十米的深度(离山顶近的表面处的排水网不必深入山体中太多,但是离山顶越远的排水网深入山体的距离需要增加,因为山脚山体所受的压力大)开始设置排水网,保证山体中的水即使遇到暴雨,也可以迅速排到外面,不至于积压在山体内部。

第四,对于天然气管道穿越河段方面,在设计时应尽量减少破坏主河槽,限制开挖和扰动宽度,同时尽可能恢复原貌,管道穿越河段时主要应注意做好环境保护,避免水体污染,不影响河道防洪、泄洪。

第五,在管道等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对周围植被的破坏,对防护林、绿化美化用的花木草皮等进行培养与补种,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重点区域内配套建设防洪防汛值班室。

第六,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多种形式开展《水法》宣传活动,组织防汛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水法》知识培训,将《水法》与地方的防汛要求汇编发给企业各单位,实行依法治水,依法管理。

第七,整顿防汛各项基础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建立防汛质量保障体系,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制定经济责任制、工作标准、岗位职责、月周工作计划和质量职能。落实好防汛物资储备及抢险队伍,做到有备无患。针对防洪防汛薄弱环节,进一步细化应急预案,为防洪抢险提供指挥决策依据,并认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防汛抢险能力。

第八,运用新科学、新技术,实现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使防洪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双达标。

3 结束语

防洪工作,事关大局。作为天然气企业,应对防洪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根据洪水特性、灾害成因、防洪要求、生产建设发展、已有的防洪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及管理办法,加上实施规划的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规划。总结过去、抓住今天、着眼将来,防患于未然。从长远考虑,结合总体发展趋势,探索新路,开创切实可行的天然气企业防洪战略,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将生产、建设和防洪相结合,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实现利益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邓洪福.海事、拆船企业携手应对“海上巨无霸”影响防洪防台[J].珠江水运,2012(17):50-51.

[2]冯志国.企业水库《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编制情况及建议[J].电子制作,2013(14):218.

篇3

有害生物防治业(PCO)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从日常的除虫服务到卫生城市和卫生县城的创建,都离不开PCO公司的参与。而地震、泥石流以及洪涝灾害发生后往往更需要在短时间开展有效的卫生防疫工作。2017年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子洲两县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当地3家PCO公司积极参与灾后防疫,发挥资源优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保障灾区居民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1PCO参与救灾的过程

2017年7月25-26日,陕西省榆林市出现区域性特大暴雨,加之上游水库溃坝,绥德、子洲两县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城市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居民财产损失惨重。26日晚,陕西省CDC救灾专家组奉命赶赴灾区,指导当地组织开展灾后防疫工作。在对灾情进行初步的现场考察后,首先组织疾控机构专业人员进行讨论。根据国家《洪涝灾害灾区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与控制方案》(2017版)制定了灾后防疫相关技术方案,将传染病监测、饮用水源监测消毒、灾后病媒生物应急监测、洪涝灾区消毒、杀虫、宣传教育列为灾后防疫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中洪水退去后淹没区的消毒以及灾区杀虫、灭鼠工作则是灾害防疫的关键环节。以绥德县为例,将灾区划分为10个片区13个工作责任区域,抽调各乡镇、医院、各级CDC及其他相关单位的100多名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然后分成13个小组分责任区投入现场消毒和杀虫工作。但是很快就发现了问题:(1)人员问题。临时抽调人员大部分虽然与公卫有关,但基本没有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基本知识,更缺乏现场工作经验。灾后天气转晴,气温上升,天气炎热,加之需要消杀的面积大,抽调人员工作强度大,防疫队伍很快就进入疲惫状态。(2)药品问题。疾控机构储备的消杀药品品种较少、数量有限,有的包装小,不适合大面积应急使用。(3)器械问题。基层疾控机构储备的消杀器械数量大部分都是最简单的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救灾现场大面积消杀的需要。(4)技术问题。尽管对临时抽调的救灾人员提前进行了技术培训,专家们也分布到现场各个区域进行技术指导,但由于消杀人员缺乏现场工作经验,依然在药品配制、器械使用以及现场具体环境处理方面存在问题,由此消杀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造成有的重点消杀场所的遗漏,而非重点场所则过度消杀,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为解决上述问题,决定将PCO公司参与到救灾防疫工作中。榆林市在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爱卫办)登记的PCO公司有5家,经了解其中3家公司在灾害发生后都自发来到灾区,陕西昌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给子洲县捐赠了5万元的消杀药品,陕西科诺华有害生物防制有限公司也派出救灾小分队在子洲县进行消杀,榆林市绥德公卫生物防制有限公司更是将其人员、设备、交通工具都应用到绥德县的救灾中。按照《洪涝灾害灾区传染病暴发疫情调查与控制方案》,重新调整了PCO公司的人员和设备,将不易到达的河道滩涂、各类积水、动物尸体、蚊蝇幼虫及孳生地以及其他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任务交给PCO公司人员去处理。先后使用PCO公司大型喷药车2台,无人机7架,防治车8辆,联络车1辆,车载喷洒机2台,背负式喷药机8台;套装杀虫喷射剂100套,吡丙醚80kg、球形芽孢杆菌100kg、10%氯氟氰菊酯30kg、8%氯氰菊酯40kg、消毒粉200kg。PCO公司有22人参与现场消杀工作,共计工作200个劳动日,其中7人坚持时间最长达20d。

2PCO参与救灾的优势

与疾控机构相比,PCO公司具有较大优势,从人员、药品、器械、车辆以及现场消杀经验等方面均能满足应急消杀要求。他们反应迅速,上面与灾后防疫指挥部协调出谋划策,下面与各消杀点联系开展技术指导,还可独立承担任务,个个突破难点及关键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优势。PCO机构人员大多有现场消杀工作经验,能熟练掌握常用药品、器械的使用技术,吃苦耐劳。而疾控机构的专业消毒杀虫人员很少,各单位抽调来的人员各种专业都有,但基本不懂消毒杀虫工作,更无现场工作经验。

(2)器械优势。PCO公司由于日常工作需要配置适合各类不同场所和环境使用的消杀器械和药品,种类多、状况好,而疾控机构存储的器械多为最基础的手提式或背负式喷雾器,大型设备较少,或者储备的设备长期不使用,状况不清楚,需要时又不会使用。

(3)消杀药品优势。PCO公司储存药品种类多、适应广,而疾控机构储备的药品种类单一,有的小包装不适合应急情况下使用,甚至有过期或即将过期的药品。

(4)认识优势。从观念上看,疾控机构人员大多存在着指导、帮助的想法,而PCO公司人员本身就是操作员,拿起设备即能操作使用。

3PCO公司积极性的体现

首先,应做好参与救灾PCO公司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协会、爱卫办、疾控部门的引导作用,注重PCO公司资源及日常信息收集,在救灾防疫的特殊时期防疫指挥部应通过特殊渠道随时灾情、救灾进展、车辆、器械药品、人员等需求信息,专人负责PCO公司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而进入灾区的PCO公司也要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联系组织或防疫指挥部,消杀工作在防疫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保护PCO公司人员参与救灾防疫活动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各自为战。其次,应合理利用PCO公司的资源,统一调配各PCO公司的车辆、设备、器械、药品、人员等,按照统一区域划分开展工作,特别是难度较大的特殊场所的消杀工作应由不同的公司承担,同时也要发挥PCO公司人员的带头和指导作用。第三,应给予PCO公司适当的经济补偿和精神鼓励,将无偿援助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在发挥PCO公司救灾防疫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以便在今后类似灾害事件发生时他们能继续挺身而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