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影像医学要求

影像医学要求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0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影像医学要求,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影像医学要求

篇1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4.013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4-0050-04

Effects of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on Blood Cells and Immunoglobulin in Model Rabbits JIA Cui-na1, LI Lei-yong2, TIAN Yue-feng1, QIU Qiao1, WANG Ju1 (1.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College,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yuan 030619, China; 2. 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on blood cells and immunoglobulin in immunosuppressive rabbits; To study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quantity-effect difference. Methods Immunosuppressive rabbi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cyclophosphamid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lank group, model group,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3 Zhuang group, 5 Zhuang group, 7 Zhuang group. Liuwei Dihuang Decoction was used to make herbal-cake, and was put on Shenque (RN8), Guanyuan (RN4), and other acupoints, once for every other day, 10 times in total. Venous blood was taken on the next day after finishing treatment, and the contents of blood cells series and IgG, IgM, complement C3 and complement C4 were detec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blank group, the levels of WBC, NEU, RBC, HGB, HCT, PLT, IgG, IgM, and complement C3 of model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the levels of LYM and MON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Key words: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different quantities of moxibustion; cyclophosphamide; blood cells; immunoglobulin; rabbits

隔药饼灸是将艾灸、药物、穴位三者有机结合,将药饼放于穴位上进行艾灸,药物和艾绒的药性通过穴位、经络输布渗透并深入体内,发挥药物归经的效能。从古代医家对灸量的沿革、应用、施灸规律、量效关系[1-3],到现代研究者总结不同灸量对不同系统疾病的影响,以及灸量如何准确控制等,都关注到艾灸量这一重要的变化因素在艾灸疗效中的关键作用[4-5]。本研究从量效角度出发,观察免疫抑制模型兔在施以隔药饼不同艾灸量后血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变化,分析不同灸量所产生效果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新西兰兔50只,3月龄,体质量(2.5±0.3)kg,雌雄不限,太原市小店区丰泽园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动物合格证号SCXK(晋)2015-0003。饲养于温度20~25 ℃、相对湿度50%~70%环境。

1.2 药物、艾条和仪器

注射用环磷酰胺,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40312;0.9%NaCl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批号20140521;艾条,南阳卧龙汉医艾绒厂。血细胞检测仪(美国雅培),体液免疫检测仪(美国贝克曼)。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将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隔药饼灸3壮组、5壮组、7壮组,每组10只。

2.2 造模

参照文献[6]方法。经过前期预实验,对给药剂量和时间略作调整。实验动物适应性饲养7 d,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每日上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环磷酰胺60 mg/kg,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7 d。

2.3 药饼及艾柱制备

将六味地黄汤药物按组方8∶4∶4∶3∶3∶3的比例混匀,打碎成粉末,过120目筛备用。临用前用75%乙醇调匀,软硬适中,制成直径1 cm、厚0.3 cm的药饼。取艾条中艾绒,制成底径0.8 cm、高0.5 cm的圆锥形艾炷备用。

2.4 艾灸

选取神阙、关元、足三里(双)、脾俞(双)、肾俞(双)8个穴位。穴位定位参照《实验针灸学》[7]。造模完成2 d后,将穴位处的毛剪去,施灸时先将动物固定于兔台,药饼置于穴位上,艾炷置于药饼上,线香点燃,燃尽更换,3个治疗组根据不同分组每穴分别连灸3、5、7壮,隔日1次,共灸10次。

2.5 指标检测

治疗结束后次日,将动物麻醉,腹腔静脉采血,观察外周血细胞变化,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和补体C3、C4。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8.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4 结果

4.1 隔药饼不同灸量对模型兔血细胞的影响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显著降低,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O)显著升高(P

4.2 隔药饼不同灸量对模型兔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影响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gG、IgM和补体C3显著降低(P

5 讨论

隔药饼灸较单纯艾灸增加了药物的作用,使艾绒在燃烧时产生温热,促进机体对药物的吸收,通过经络的渗透输布,发挥药性归经的效能,从而作用于机体各脏腑组织,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六味地黄汤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疾病,为经典的滋阴补肾方。研究发现,该方能提高正常小鼠脾脏巨噬细胞的功能,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对淋巴细胞免疫有增强作用,从多方面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还可明显增强体液免疫功能[8]。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隔药饼灸不同年龄人群对血细胞有显著调节作用,可增强红细胞CD58的高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力[7]。动物实验也表明,隔药饼灸较单纯艾灸更有效调节外周血细胞、CD4和CD8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9]。

灸量是影响灸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古至今灸量都是中医家关注的重点,古代医家注重辨证施灸,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年龄和施灸部位等不同因素,对患者施以不同的艾灸量。《外台秘要》卷三十九:“灸风者,宜从少以至多也;灸寒者,宜从多以至少也;寒湿者,宜从多以至少也。”较全面认识到施灸用量的规律和施灸足量的判定方法,同时阐述了不同施灸用量的适应症和不同施灸方法的用量特点[2]。现代学者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总结了不同灸量对不同系统疾病的影响,提倡加强对灸量的研究和创新,促使灸量的应用更加客观化和标准化,为临床应用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4]。

灸效的产生必定需要一定量的积累,但并非灸量越大效果越好。这可能与机体自身机制相关,机体的耐受程度是一定的,对艾灸产生热力的吸收有一定限度,当未达到或刚好达到自身机体的阈值时,产生的效果就会随着灸量增大而增加。有研究表明,隔药饼灸不同灸量治疗寒凝型原发性痛经,灸量越大所取得的效果越好[10];不同灸量艾灸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取得效果与使用灸量成正相关[11]。当超出机体自身耐受的阈值时,其敏感度下降,所取得的效果就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有研究发现,不同灸量悬灸哮喘大鼠模型,结果悬灸15、30、60 min的效果呈递增趋势,而悬灸2 h与悬灸1 h的效果相当[12]。另有实验观察,对克罗恩病大鼠模型施以不同灸量发现,艾灸15 min和25 min的效果均好于艾灸5 min,并且两组的效果相当[13]。由此看出,灸效并未一直随灸量的加大而增强,合适灸量就可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另外,临床上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体质、部位等因素,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灸量,以获取较佳治疗效果,避免灸量过度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WBC、NEU、RBC、HGB、HCT、PLT、IgG、IgM、补体C3较空白组显著降低,LYM、MONO显著升高,提示免疫抑制动物造模成功。不同灸量隔药饼灸的3个治疗组对免疫抑制兔的血细胞和免疫分子均有调节作用,由于灸量的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有所差异。隔药饼灸3壮组虽然提高了免疫抑制兔的免疫功能,但其效果总体上与隔药饼灸5壮组和隔药饼灸7壮组相差较多。隔药饼灸5壮组和隔药饼灸7壮组效果相当,血细胞分析中隔药饼灸7壮组的效果优于隔药饼灸5壮组,而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系统检测显示隔药饼灸5壮组的效果较好。适度的灸量可以获得较佳的效果,而效应持续的时间将是我们后期实验探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绍华,符文彬.《备急千金要方》灸法灸量应用浅探[J].中医杂志, 2011,52(9):803-804.

[2] 白桦.基于古代文献的艾灸灸量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3] 王巍,洁.从古今文献探析透灸法的原理及适应症[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3):195-197.

[4] 口锁堂,吴焕淦,刘慧荣,等.灸量的认识及意义[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26(5):935-937.

[5] 蒋国庆.浅淡温和灸的灸量[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1):37.

[6] 张敏,李旭廷,曾富强,等.当归补血汤对环磷酰胺所致家兔血细胞减少的影响[J].四川畜牧兽医,2012,39(12):19-23.

[7] 郭义,方剑乔.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407-408.

[8] 徐瑶,马健,樊巧玲,等.六味地黄汤对大鼠烫伤后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6(2):31-34.

[9] 田岳凤,李雷勇,王军,等.隔药饼灸对不同年龄健康人红细胞CD58表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0,30(11):933-935.

[10] 姬乐,陈日兰,周丽晶,等.隔药灸不同灸量对寒凝型痛经的IL-4、IL-10和IFN-γ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9):4-7.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14-02

“十七大”医改方案推出后,全面医保成为是国内卫生医疗系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目标。随着覆盖人群不断扩大,政府支出增加,药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会进一步扩大。比起其他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率高是医药院校的普遍现象,但是毕业生从事的大多是低水平、低层次的一般销售,而且“就业易,发展难”。企业需要的能从事市场策划、市场管理以及具有市场洞察力和快速市场反应能力的中高端营销人才还是十分稀缺的[1]。高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剪刀差”,就业质量是目前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最主要的矛盾[2]。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医药市场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与医药院校不断调整的培养目标是吻合的。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专业涉及医学、药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要求学生熟悉医药卫生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营销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市场营销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医药市场的发展态势和市场营销专业内在的学科发展特性,要求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做进一步思考。

笔者分别对潍坊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泰山医学院三所医药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师生进行访谈,结果发现从就业需求角度来看,影响教学质量最突出的因素为师资、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

1 教师授课要实现与企业营销实践活动的有效对接

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指导者,医药类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不但需要完整前沿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楚了解医药市场现状,对市场现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思考。

目前医药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师资主要是来自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与企业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对教学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有市场实践经验的双素质人才在教学中一般以外聘的形式出现,但其本职工作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的精力和时间比较少,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只能是杯水车薪。究其原因,这类人才是社会的稀缺资源,市场工作所给予的高薪、职业生涯前景和工作环境是医药类本科院校难以比拟的;另有一小部分师资由市场营销人员转型而来,但往往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及运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也不再精准。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学科交叉性强,应用性强,师资要求必然高。目前专业教师最欠缺的,是理论指导实践后,实践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丰富。专业教师如果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素质,座谈中所反映的课程设计滞后、课堂形式单一乏味、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都可以在教师备课过程中的课堂设计环节得到相应解决。

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有三项具体措施。1)学校用专业教师挂职锻炼、跟班式学习等方式联合企业,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合作是解决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师资问题至关重要的途径。一方面,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直接深入市场,参与产品市场运作,了解消费者特征,掌握医药市场实际状况,专业理论得到实践的验证与丰富;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高校师资,进行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提升职工素质。医药企业和学校甚至可以在营销活动设计和科研创新中实现共赢。2)改革学校的人才评价体系、职称晋升制度、福利待遇等,吸引既有丰富实践背景又有深厚理论积淀的营销人才向高校流动。3)学校与培训公司联合,实现师资共享。另外,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各种教学媒介,如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某一专题的讲解视频、各种媒体教学包等。

2 营销实践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

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实践教学和训练。合格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必须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了解医药市场营销的实际操作流程,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3]。在访谈过程中发现,三所学校都在一定程度上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这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营销实践教育工作,可以从课堂实践设计、课余实践调查、模拟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4个方面入手。

2.1 课堂实践设计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强,在课堂教学中建议尽量设计案例教学、专题研讨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市场实际,培养其创新思维。在案例教学中,要紧扣市场实际,对所用案例谨慎甄选。小案例可以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某一环节或某一层次的认识;大案例可以给学生以启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专题研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行业现状,科学遴选和设计选题,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掌握和获取知识,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2.2 课余实践调查

市场调查是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起点,是企业市场营销决策科学化的前提。调查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建议教师课余准备调查专题,带领学生深入市场开展调查并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做好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使学生专业知识和思想更加牢固。同时,调查得出的结论可以帮助医药企业了解消费者特性和偏好,指导市场营销活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调查能力,加深学生学科思考的有效方式。

2.3 模拟实验室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的建立和使用有利于学生体会和理解营销活动的整个流程,把握和体会营销过程中的各环节。实验软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通用性,能较好地弥补案例教学中动态决策能力培养的不足。利用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物流等教学软件,模拟医药市场情境,提升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现实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复杂问题的素质,减少学生在工作中的适应期。建议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开展模拟实验室中角色模拟的实战演练。实验前阶段可以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实验过程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专业素质。实验演练还可以作为教学效果的反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设计。不单是市场部、企划部、综合办公室、接待室等各个部门的角色模拟,模拟药房、药品陈列室等形式的模拟教学也是实验室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2.4 实习基地

就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实习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医药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普遍要求马上适应工作及有相关工作经验。医药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实践性很强,实习基地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支撑点,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4]。实习进行的是真实市场环境中的综合性教育与训练,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的作用是教师教学和模拟实验室无法比拟的。在访谈中也发现,三所医药类院校都非常重视市场营销学生的实习,实习基地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性模式在各个高校也得到普遍接受。但实际运作中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由于商业秘密问题的存在,比较多的学生反映在医药企业对核心事务无法接触。在这个问题上,建议学校在实习期间选择固定的实习基地,与医药企业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或者联系有招聘意向的企业,在对学生加强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学生与医药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双方义务、权益、责任,使学生真正深入市场营销工作中。依托学校专业,开办特色企业也是拓宽加深学生实习渠道的方式,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厂。

3 有效科学的考核机制才能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考核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目前,面对医药市场发展和学生就业现状,三所医药类院校的大多数课程都设置了实践成绩的计分部分,但仍以期末闭卷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实践成绩所占比例不高,基本都在30%以下,以20%居多。这种成绩计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轻视,影响了教学效果。学校应改革创新本专业考核方式,在强调主干课程理论知识重要性的前提下,提高实践教学成绩比重。鼓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选择考核方式,如果学科特性允许,实践环节设计科学合理,甚至可以直接以本次实践活动的成绩作为某一课程的最终成绩。

参考文献

[1]文卫.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创新设计探索[J].教育科学,2010(11):129-131.

篇3

1 循证医学对影像医学教学的影响

循证医学是在临床科研方法学的发展和完善、最佳证据数据库的产生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形成的,是道德准则和公理在医学上的体现,是先进的临床医学模式和临床实践的方法论,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健康的需要[1]。循证医学对影像医学教学有深远影响:促进临床疾病医疗决策科学化和学科发展;提高临床医生业务素质;培养医生发现临床难题、关注科学发展水平的能力;加强临床与临床流行病学科学研究;改进临床教学培训水平,为培训一支素养良好的医学影像教师提供有力保障;为影像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实现卫生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方便病人进行自身信息检索,监督医疗,保障自身权益。因此,将循证医学应用于影像医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影像学生树立以证据为基础的科学医学观,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考察学生对影像医学和循证医学基本原则、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循证医学知识,独立解决学习或医疗实习中碰到问题的能力,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2 循证医学对医学影像教学的要求

2.1 循证医学对放射科医生自身素质的要求

由于应用信息技术和逻辑方法的查证、评估以及运用最新原始文献的技能是循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实践过程中,医生自身素质非常重要。放射科医生应把国际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创始人SACKETT对实践循证医学者的四项要求贯穿于影像医学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早期接触和熟悉这方面的内容,可为他们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全面准确掌握病人病情,避免盲目、教条使用最佳证据,结合国情与病情实现影像诊疗的个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循证医学尊重权威与专家的宝贵经验,但不把它们视为临床实践的惟一主要依据。循证医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对病人准确的诊断,没有正确的诊断,治疗就无从谈起,再好的证据也没有价值。这就要求放射科医生必须经过严格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循证医学和影像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真实可靠、临床价值高、适用性强的诊疗证据,以指导自己今后的医疗实践。同时要求放射科医学生必须进行踏实的临床基本训练,正确收集病史、查体和检查结果,掌握病人的真实情况,善于发现临床问题;注重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更新,与时俱进,以提高影像诊疗的准确性。

2.2 成立以医院为中心的多单位合作的学术机构

目前全国各学术机构意识到循证医学教学的必要性。1999 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循证医学机构“循证医学中心”。2000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与美国合作开展循证医学项目研究[2]。由于循证医学涉及面广,对研究内容常需要动态追踪。因此循证医学研究项目的顺利开展,往往需要临床医生与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医学情报专业及统计学专业的人员共同参与,也要求科研管理工作者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3]。因此,成立以医院为中心的多单位合作的学术机构,能促进多学科的渗透、交流和发展。

2.3 加强影像医学教师专业培训

循证医学是以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生物)统计学、信息技术、最佳证据信息源(数据库)作为学科支撑和技术支撑的临床医学模式。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掌握相关学科和技术所涉及的知识和技术。为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选派中青年影像医学教师到专门学术机构或国外学习。只有在影像医学教师对循证医学整套理论和方法熟稔的基础上,才能将循证医学的“三原则”和实践循证医学的“五程式”[1]融于医学影像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高质量科学研究,并从论证强度高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诊断措施中获得最佳证据,使学生充分领会循证医学理念,达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目的。

3 影像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影像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观点,建立适应现代医学教学的新模式,对提高当前影像学生临床思考和诊疗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放射科医生对循证医学概念的融会贯通,能改变以个人临床经验和推论为基础的认知方式、以病理生理学等实验或临床指标为评估标准的临床实验、以小范围或小规模临床研究为制定临床指导原则的传统医学模式,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并能在传统医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临床实践应以科学证据为依据,强调根据证据做出医疗决策,而证据就是当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医学影像教学中同样要求将医生的个人专业与来自系统研究的科学证据相结合。

循证医学要求放射科医生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尊重病人的意愿,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方案。

所以医学影像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是病人自身价值和愿望实现的要求,是培养具有从群体宏观水平研究医疗决策证据能力,以及能用科学的最佳证据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医生的要求。

医学影像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也是最优化个体诊疗原则对现代医生的要求。最优化个体治疗原则是循证医学的最大特点,即强调诊断治疗方案是最适合于个人的,近期或远期治疗效果是最好的,干预措施产生的效益远大于其危险性和成本[4]。

4 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1 循证医学在影像医学教学方法改进中的应用

影像医学是影像学生的必修课。随着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技术)在20世纪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单纯的放射诊断科室发展成为当今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大型临床医学影像科室。CT、MRI、DSA、CR、DR、PET、SPECT以及超声等先进影像设备用于临床并深刻地改变着原有影像技术教育的内涵。先进的影像设备和技术对专业人员素质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促进高科技技术人才以及影像医学生与高精尖设备的有机结合,形成医学影像学先进技术与现代化医学影像教育管理相互配合的优势,是当前医学影像技术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循证医学和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不同,它是在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将这些理论和方法寓于医学影像教学中,能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到发现问题并寻找最佳科学证据以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实验课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我们增加对学生自学的引导性教育和讨论性教学。并建立适应开放实验教学的“创新实验室”,开放的时间空间、开放的实验内容、开放的软件资源和开放的实验指导可激励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独立实验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的目的[5~7]。

所以,在实践医学影像教学中,运用循证医学理念,实现实验室开放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而且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循证医学在数字化教学中的应用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重要环节。它能使学生以自主学习和远程交互式学习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在理论课和见习课授课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训练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医学图像可同时与解剖图谱、临床病史体征、实验室资料、超声结果、手术所见及病理图片对照。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授课模式,能启发学生的横向思维活动,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其养成科学的临床辩证思维习惯[8,9]。所以,PACS诊断工作实际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类同于循证医学实践的过程,即提出临床问题、寻找证据、结果分析、系统评价后的结果再服务于临床的全过程。

总之,循证医学为影像医学教育改革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是放射科医生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循证医学教学使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增强,并能运用所学得循证医学知识客观评价原始文献,大大改善他们对待影像医学专业杂志文献的态度。为进一步提高影像医学教学水平和质量,为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放射科教师,要求医生熟练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理念融于相关教学中,加强同国外同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多方位地促进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泰相,刘关键. 关于循证医学的问题与思考[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5,5(8):636640.

[2]李富军,袁军,姚战鹏,等. 关于临床科研管理引入循证医学思维的探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5,12(2):182.

[3]陈进,李幼平,李静. 从考试改革探索循证医学教学方法[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5,5(7):511514.

[4]刘学礼. 循证医学的发展及其伦理思考[J]. 医学与社会, 2005,18(12):4951.

[5]王境生,袁力,袁聿德,等. 国内影像医学(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21(9):987990.

[6]袁荣涛,李宁毅. 循证医学——21世纪的临床医学[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3,39(1):1191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