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0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治疗呼吸科有效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秋冬季节更容易发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衰竭是COPD晚期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往常采用抗炎、祛痰、平喘以及激素等进行常规治疗,该治疗方法的起效较慢,治疗时间较长,效果常不理想,死亡率很高[1]。我科于2007年12月-2009年12月通过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5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为我院呼吸科于2007年12月-2009年12月间收住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于2002年制定的《COPD诊断指南》[1]。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为(64±13.2)岁;在进行治疗前,所有患者的PaCO2> 50 mmHg,,并且PaO2< 60mmHg,均符合Ⅱ型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指标的诊断标准[2]。将该组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以及病情等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平喘以及祛痰,并且给予呼吸兴奋剂、激素以及低浓度的氧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BiPAPHarmony S/T的无创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进行鼻罩或者面罩的正压通气治疗,通气的模式为S/T模式,呼吸机的设置参数为呼吸频率为12~18次/min,氧流量为1~3L/min,吸气压力(IPAP)为8cmH2O~24cmH2O,从低水平逐渐调至高水平;呼气压力(EPAP)为4 cmH2O~8 cmH2O。在30分钟内将参数调定到稳定水平。通气时间为每天12-24小时。
1.3 疗效判断标准 有效:指在治疗后患者的神志比较清晰,发绀及气促症状减轻,辅助呼吸肌运动减轻,呼吸频率及心率减慢,肺部肺部干湿性啰音减少80%,SaO2及PaO2增加;无效:指患者意识障碍症状无改善神志加重,发绀及呼吸困难症状加重,呼吸频率及心率加快。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数据均以(x- ±s)表示,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中,有效例数为20例,占76.92%,无效例数为6例,占23.08%;对照组中,有效例数为12例,占46.15%,无效例数为14例,占53.8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2.2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呼吸以及动脉血气变化的比较
结果显示,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呼吸、心率及其动脉血气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呼吸、心率以及动脉血气的变化
注:治疗组在治疗后3h,24h的呼吸、心率、pH、PaCO2以及PaO2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COPD)主要病理改变为小气道的不可逆性阻力升高,导致肺泡的弹性纤维功能减退和破坏,使其有效通气量减少,引起肺组织的过度充气,功能残气量升高,进而使肺组织的呼吸做功增大,氧耗量增加,长期可导致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50mm Hg)的发生[2]。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传统的方法为抗感染、祛痰、平喘以及给予呼吸兴奋剂等的对症治疗以及低流量吸氧疗法,其疗效欠佳。原因可能为COPD的患者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其呼吸机也因此会处于疲劳状态,因此常规的治疗方法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有创机械通气疗法,由于其不可避免的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其经济负担,严重时甚至会使患者难以脱机,因此,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有创通气疗法。
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有效的避免有创机械通气会引起的损伤,包括肺部感染、气管损伤以及气管分泌物增多等。无创机械通气疗法在患者进行吸气时,呼吸机会同步的吸气正压,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克服阻力,减少患者的呼吸做功,从而可以有效的改善其通气功能;在患者进行呼气时,呼吸机可以提供较低的呼气正压,减少或者抵消患者的呼吸机的内源性做功,从而可以有力的减轻患者呼吸机的疲劳程度。
相关研究显示,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早期的无创机械通气疗法可以有效降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率[3]。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6.92%,显著高于对照组(46.15%)(p
(p
参 考 文 献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病症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1]。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儿86例,A组53例,男34例,女19名,年龄3.6~9.1岁,病程6~13个月;B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1~8.5岁,病程1.3~2.5年。
研究方法:①A组(治疗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静滴,>6岁儿童:2次/日,18mg/次。<6岁儿童:3次/日,8mg/次。<2岁儿童:2次/日,7.9mg/次[2]。因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每天用药总量以婴儿体重计算30mg/kg,分4次给药。应使用注射泵给药,静脉输注时间≥5分钟。②B组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布地奈德药物治疗。<6岁:180~310μg/日,分2~4次使用[3];>6岁儿童:230~750μg/日,分2~4次使用。以2周1疗程,坚持使用3个疗程。
疗效判断方法:①显效: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病情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5%;②有效:患者病症有一定程度改善,接近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10%;③无效:患者病症无改善,病情无恢复。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对86例患者进行为期9~14个月跟踪随访,患者恢复较好,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经第2次治疗,恢复良好,无复发状况。经统计,A组5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37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8.1%,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9%;B组3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有效率81.8%,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2例,心跳絮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1%。见表1。
讨 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一般为气管或肺部病变所引起,病情较轻患者病症主要为咳嗽、胸闷等,病情较重患者[4],则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危险。在城市的死亡率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
盐酸氨溴索是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能有效的清楚呼吸道黏痰,促进分泌物溶解[5],从而使呼吸系统顺畅,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从而起到治疗患儿呼吸系统疾病,促进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恢复的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并以传统布地奈德药物治疗为对照,患者咳嗽、喘息等病症恢复较快,病情改善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有效率98.1%,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5.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病症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1]。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儿86例,A组53例,男34例,女19名,年龄3.6~9.1岁,病程6~13个月;B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1~8.5岁,病程1.3~2.5年。
研究方法:①A组(治疗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静滴,>6岁儿童:2次/日,18mg/次。<6岁儿童:3次/日,8mg/次。<2岁儿童:2次/日,7.9mg/次[2]。因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每天用药总量以婴儿体重计算30mg/kg,分4次给药。应使用注射泵给药,静脉输注时间≥5分钟。②B组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布地奈德药物治疗。<6岁:180~310μg/日,分2~4次使用[3];>6岁儿童:230~750μg/日,分2~4次使用。以2周1疗程,坚持使用3个疗程。
疗效判断方法:①显效: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病情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5%;②有效:患者病症有一定程度改善,接近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10%;③无效:患者病症无改善,病情无恢复。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对86例患者进行为期9~14个月跟踪随访,患者恢复较好,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经第2次治疗,恢复良好,无复发状况。经统计,A组5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37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8.1%,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9%;B组3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有效率81.8%,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2例,心跳絮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1%。见表1。
讨 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一般为气管或肺部病变所引起,病情较轻患者病症主要为咳嗽、胸闷等,病情较重患者[4],则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危险。在城市的死亡率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
盐酸氨溴索是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能有效的清楚呼吸道黏痰,促进分泌物溶解[5],从而使呼吸系统顺畅,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从而起到治疗患儿呼吸系统疾病,促进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恢复的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并以传统布地奈德药物治疗为对照,患者咳嗽、喘息等病症恢复较快,病情改善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有效率98.1%,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5.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