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儿童护理评估

儿童护理评估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儿童护理评估,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儿童护理评估

篇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由多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性喘息、气促、胸闷等,常常在夜间或者清晨发作或加剧;若诊治不及时,可危及患儿生命。目前,儿童哮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已成为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做好儿童哮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但是儿童哮喘的防治不仅仅只依靠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还应该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居家自我护理水平,改善健康状况,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根本目的。为研究居家自我护理干预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效果,该院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诊治的100例5~14岁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该院就诊进行哮喘治疗的100例5~14岁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属于轻、中度持续哮喘,符合2008年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2]。排除毛细支气管炎、肺结核、气道异物、先天性心血管病等疾病;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7.24±1.32)岁,轻度28例,中度22例,平均病程为3.68年;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7.58±1.46)岁,轻度23例,中度27例,平均病程为3.56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急性发作时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片或特布他林片)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健康教育包括:哮喘危险因素和诱因,饮食原则,用药指导及家庭保健内容等。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居家自我护理干预,由儿科医生、护师进行居家自我护理干预和随访,均受过专业统一的培训,干预时间为3个月。居家自我护理包括:①寻找哮喘患儿诱发因素,且减少诱发和复发次数;②指导患儿正确规律用药,包含用药时间、次数、剂量;③教导患儿有效的自救措施;④教导患儿使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进行自我检测;⑤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和记录,学会自我评估病情;⑥制定运动方案:根据患儿病情及自身情况,制定哮喘患儿运动方案,做每周不少于3 d,每天不少于20 min的有氧运动(慢跑、健身操等);⑦做患儿心理咨询,及时疏导;⑧督促患儿定期复诊,且每月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儿病情变化。

1.3 效果评估

1.3.1 居家自我护理评估 参照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全国哮喘儿童知信行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哮喘儿童居家自我护理行为问卷”表,包括日常行为、处理行为、控制行为和检测行为4个维度20个项目,每个维度包括5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计分为1、2、3、4、5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居家自我护理水平越高,经过该院儿科医师和护师对问卷项目进行评估,内容有效度为95%。治疗后1个月,对患儿进行居家自我护理水平评估。

1.3.2 哮喘控制水平评估 通过观察哮喘患儿进过治疗后1个月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和住院次数等方面进行哮喘控制水平评估。

1.4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录入数据,选择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居家自我护理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干预组在日常行为、处理行为、控制行为、检测行为及总分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水平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1个月,干预组在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水平情况比较(x±s)

篇2

关键词 儿童;小脑幕;肿瘤;手术;显微外科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30

儿童幕下肿瘤占儿童颅内肿瘤的47%~56%[1],我科收治了27例儿童幕下肿瘤患儿采用俯卧位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儿童幕下肿瘤患儿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6个月~15岁,平均年龄6.8岁。其中6个月~3岁4例,4~9岁16例(学龄前及学龄期),10~15岁7例(青春期)例。病程:初诊时间最短1 d,最长3年,平均82 d。主要临床表现有呕吐、头痛、视盘头水肿、共济失调、颈抵抗、嗜睡以及意识障碍、视觉障碍、头围增大和前囟张力增高、眼球震颤、抽搐、智力障碍等。肿瘤位于中线部位24例,位于小脑半球3例。

1.2治疗方法全组病例均在俯卧位下行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25例采用正中-小脑蚓入路,2例采用旁正中入路;手术全切22例,次全切4例,大部切除1例。所有病例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评估做好手术护理评估,包括心理评估和病情评估。病情评估:了解患儿生命体征和营养状况、神经功能评分、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治疗依从性等;阅读实验室报告,了解重要器官的功能和电解质情况有无异常。心理评估:向家属介绍针对患儿所做的手术准备工作,并告知术前注意事项,取得家属配合;与患儿交流,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1.2术前准备常规准备俯卧位软垫、马蹄形头架托或Mayfield-Kees头架、开颅包、电钻、高频电刀、吸引器、束缚带等物品,特殊器械准备显微镜及其托手架、数字视频采集监视器、显微镊、弹簧剪刀、肿瘤钳、双极电凝、止血纱布、骨蜡等。

患儿准备:术前日剃头、更换清洁衣服,术日晨充分清洁手术区域皮肤,术前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准备手术所需的病历、影像学资料。

2.2术中护理

2.2.1常规护理调节并保持手术间温度22~25 ℃,湿度50%~60%。患儿入手术室后平卧,双眼衬垫消毒棉纱,再用贴模黏贴好,以免消毒液接触角膜引起灼伤。建立静脉输液通道2条(颈部中心静脉穿刺1条、肢体浅静脉穿刺1条),协助麻醉医师做好有创操作,导尿并将尿采集袋悬挂于手术床旁。

2.2.2摆放保护气管插管,扶托患儿头颈部,托起患儿肩背部、臀部及下肢,使患儿在同一水平轴向同一方向翻转于俯卧位软垫(软垫长度上端略高于双臂、下端超过耻骨联合处)上,胸腹两侧垫软垫以免胸腔器官和腹腔静脉受压,双上肢适度外展(不超过90°)自然放置于两侧的托手架上,双下肢膝、胫前骨隆突处加软枕,双小腿上翘与大腿成30°角,大腿与背部呈20°角,束缚带固定于腘窝上方8 cm处,患儿头部放置马蹄形头架托固定,眼睛位于头架凹处、勿受压。年长患儿用Mayfield-Kees头架固定。

2.2.3协助显微手术协助手术医师将无菌显微镜薄膜套于显微镜上,用橡皮胶圈固定连接目镜处薄膜旋紧镜盖固定,显微镜托手架用双层消毒辅料包裹,横置于手术者胸前紧靠手术视野,根据手术者要求调节托手架高度以方便手术者操作。将显微镜视频采集器的显示屏放置于明显处,以方便手术者、助手和器械护士了解手术进展。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护理评估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了解手术中患儿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评估神志、生命体征以及手术切口引流情况。

2.3.2护理措施尽量平稳,减少震动,注意保护切口、引流管、输液管,防止滑脱或受到污染。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阻塞,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

3结果

27例儿童幕下肿瘤患儿,采用俯卧位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无手术并发症,均好转出院。

4讨论

儿童幕下肿瘤位于颅后窝,俯卧位手术是颅后窝病变和颈椎等部位手术经常采取的[2,3],优点是手术视野暴露好,缺点是并发症多,特别易造成呼吸循环障碍,但随着手术技巧的改进和麻醉监护手段的提高,俯卧位手术日益增多。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尤为重要:(1)儿童幕下肿瘤多居中线部位、紧邻脑干,手术牵拉与电灼刺激中枢易引起呼吸循环障碍,而且儿童血容量少,对失血敏感[4],术前做好中心静脉及动脉穿刺,既可保持输液通畅又可监测中心静脉压、动脉压,观察患儿胸廓起伏、指端末梢循环、血压、中心静脉压以及尿量,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及时准确反应生命体征的变化。(2)儿童幕下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手术视野范围小,手术时间长[3],手术者易疲劳。将显微镜视频显示屏置于手术者、助手和器械护士易观察处以便了解手术进展,准确传递手术器械,这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显微外科手术时间长,肢置应摆放适当,双上肢适度外展(不超过90°)自然放置于两侧的托手架上,以免损伤臂丛神经,双下肢膝处加软枕,小腿上翘与大腿成30°角,避免腘神经长时间牵拉损伤,是护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大彪,罗世祺,马振宇,等.1267例儿童神经系统肿瘤的流行病学[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1):4-7.

[2]刘亮,郑晓梅,陈礼刚.儿童颅内肿瘤研究现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7,30(6):534-536.

[3]齐巍,王宇,甲戈,等.儿童小脑星形细胞瘤的外科治疗策略和预后[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1):1072-1074.

篇3

当前因为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人们的保健意识在不断增强,不仅希望在医院中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而且还希望提供家庭保健护理工作[1]。对于儿童来说,由于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他们需要更多的保健护理。为了研究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的作用,本文对120例儿童的护理情况进行了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来我院进行保健护理的儿童60例,其中女性28例,男性32例,年龄在0-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岁。另选取未进行保健护理的儿童60例为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在0-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保健护理方法

1.2.1体检评估接受保健护理之前进行全面体检,准确评价儿童的身体发育指标、营养指标。同时采用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对儿童发育商进行测定[2]。

1.2.2阶段性发育状况评估每个月对儿童的头围、体重、身长测量一次,对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同时进行智力测评,按照评估结果给予指导性意见,从营养、心理、早教等方面提出个性化的专业意见。

1.2.3家长育儿指导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家长要了解儿童的不正确饮食习惯,及时纠正;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儿童相处,促使儿童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家长准确掌握儿童的健康标准,了解儿童心理状态。

1.2.4营养指导根据儿童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给予正确的饮食。1-12个月的儿童要重点补充维生素A、D,适当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4-12个月的儿童要补铁,尽量保证母乳喂养,6个月后可以适当添加辅食。

1.2.5健康教育定期开育儿科学培训班,邀请一些育儿专家讲述保健知识,例如如何科学喂养、如何保证正确睡眠、如何防止疾病等等。要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儿童的健康情况。另外,要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儿童心理问题总结归纳后,分析原因,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3]。

1.3观察指标对干预后两组儿童的发育商进行对比,观察营养性疾病发病率和保健护理满意度。发育商分为精细运动、大运动、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五个方面,分数越高表明发育商越高。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当p

2结果

2.1两组儿童发育商对比常规组儿童精细运动95.4分,大运动94.7分,语言95.1分,适应性96.7分,个人社交95.4分;保健组儿童精细运动105.3分,大运动102.4分,语言104.9分,适应性106.7分,个人社交103.3分。保健组儿童的发育商得分要高于常规组(p

2.2两组儿童营养性疾病发病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常规组缺铁性贫血4例,佝偻病4例,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为13.3%;保健组缺铁性贫血1例,佝偻病1例,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为3.3%;常规组儿童和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0.0%,保健组儿童和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8.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因此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儿童保健护理就是要以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为基础,护士和家长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利儿童成长因素的出现。就本组研究结果而言,实施保健护理的儿童,在运动、语言、适应性以及社交能力方面的得分均要高于未实施保健护理的儿童。儿童保健护理的实施还能减少儿童疾病发病率,在本次研究中,采取综合性保健护理组的儿童只出现了缺铁性贫血1例,佝偻病1例,其发病率要远远低于常规组。作为保健护理人员要切实实现保健护理的功效,必须要针对儿童个体制定相关的计划,同时要与家长合作,向家长介绍儿童成长中的常见问题,尤其是对于各种疾病的病因等要详细讲解,在儿童成长中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的出现。总之,儿童保健护理对于儿童成长意义重大,不仅能促进儿童发育商的提高,而且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