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4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定投投资理财,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贴息资金是指由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含国债项目资金)安排的,用于符合条件、使用了中长期银行贷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贴息的资金。
第二章贴息资金安排的适用范围和标准
第三条贴息资金主要适用于需要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的竞争性、经营性项目。主要包括:
(一)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项目;
(三)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
(四)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其他项目。
第四条贴息资金贴补率不得超过当期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贴息资金总额根据符合贴息条件的项目银行贷款总额、当年贴补率和贴息年限计算确定,不得超过项目建设期实际支付的银行中长期贷款利息总额。
第五条贴息资金可根据项目建设实施进度和贷款的实际发生额一次或分次安排。
第三章贴息资金预算管理
第六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贴息资金的预算管理,实行“先审核,后下达预算”的办法,严把预算下达审核关。并按照预算管理程序要求,下达项目贴息资金预算。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财政部门可以暂缓或停止下达预算:
(一)投资计划不符合国务院确定的投资安排范围和重点,不符合贴息资金使用范围和国家有关规定;
(二)投资计划相应的项目贴息资金超过应付银行中长期贷款利息总额;
(三)已申请其他贴息资金;
(四)项目单位银行贷款未落实;
(五)需要地方财政部门承诺有关事项,没有承诺的;
(六)项目建成后,需同级财政部门安排运营经费而同级财政部门没有出具意见的;
(七)需要地方财政部门财力配套,地方财政部门未出具意见的;
(八)审计部门、财政监督机构和评审机构发现项目单位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
(九)项目单位违法违规受到举报的;
(十)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八条贴息资金预算下达后,必须严格执行,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得调整。对确需调整的项目,应严格按照调整预算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中央对地方项目贴息资金要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管理。
第四章贴息资金的资金拨付和财务管理
第十条财政部门要坚持按照贴息资金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规定、基本建设程序等要求拨付资金。
第十一条财政部门拨付贴息资金,要根据项目单位的申请,按照贴息资金预算,综合考虑项目建设进度、贷款到位情况以及实际利息发生额等因素。
第十二条对中央项目的贴息资金,由财政部拨付到主管部门(含中央企业),各主管部门应及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单位;对地方项目的贴息资金,通过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部门,由地方财政部门拨付到项目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项目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财政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要核减、停止拨付或收回贴息资金: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贴息资金的;
(二)转移、侵占或者挪用贴息资金的;
(三)银行贷款为流动资金贷款的;
(四)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存在超概算、超规模、超标准等情况的;
(五)项目单位违法违规受到举报的;
(六)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十四条项目单位收到贴息资金后,必须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分别按以下情况进行财务处理:在建项目冲减工程成本;竣工项目冲减财务费用。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级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贴息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检查,每年要不定期组成检查组或委托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等机构抽查使用贴息资金的项目单位,确保贴息资金按规定安排使用。使用贴息资金的项目单位,应在每年年底前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贴息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十六条各单位要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审核,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出检查结论,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依法移送,并将相关情况上报财政部。对于应缴回资金,由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负责以“其他收入”科目就地监缴入库。
(一)核定项目是否按规定实施,项目单位是否按规定使用贴息资金。对项目单位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或未按规定安排使用贴息资金的,要将拨付的贴息资金收缴国库。
(二)贴息资金是否按规定进行财务处理。对未按规定处理的,要及时予以纠正。
基金新人May: 就是隔壁办公室的小梅和小芳咯,差不多都是前年年初入市的,结果小
梅都已经翻倍还多了,小芳才赚了那么一点点,你说这不是运气问题是什么?
基金达人Moon:运气是有一点,不过呢,运气绝不是主要原因。
…
同在一间办公室的小梅和小芳两个女孩子,从2006年3月起,同时开始投资基金。小梅希望自己在5年内攒够购房的首付款,因而选择了投资回报较高的股票型基金,由于投资集中,投资绩效相当不错,两年资产已经升值超过150%;而小芳则没有什么明确的理财目标,在大牛市的环境下,完全跟风操作――听到这一季热卖的基金是XX股票型基金,便跟风买了20000元;听到XX混合型基金绩效表现不错,于是又花10000元申购了这只基金;在听到推荐货币市场基金后,小芳更是毫不犹豫的申购了50000元;前前后后,不到10万元的本钱,一共买了5只基金,类型囊括股票型、混合型以及货币市场基金三种类型。同样是两年后,小芳的资产仅仅增值不到50%。1
差不多的成本,相同的投资期限,为什么小芳与小梅的投资结果相差这么大?
理财目标是否清晰,就是造成两位MM理财结果巨大差别的原因。
虽然每个人投资基金功力都各有不同,但投资成功首先需要明晰自己的理财目标,具体来说,比如我想5年内买一套房子,2年内买一辆车,又或者是20年为孩子积攒教育金。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才容易根据这个目标制定适宜的理财规划,挑选适当的理财产品。
或许会有投资者说,投资不就是为了赚钱,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可以买,设不设立理财目标有什么关系?请大家仔细看看上面提到的案例,其实现实中有很多投资者,都像小芳一样,由于目标不明确,在投资过程中令资金过于分散,从而降低了投资回报。因此只有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获取更多回报,但需要说明的是,投资者承受的风险也相应增加。下面就用简单的几步让您迅速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
透视步骤一:达成目标的迫切性。比如说,小芳想在3年内买房子,而小梅则打算6年采购买房子,那么小芳比小梅更迫切希望达成目标。全面一点,这还包括投资成本(有多少钱可供投资)、期限(投资期限能有多长,或者说短期投资目标是什么,长期投资目标又是什么),以及可以承受的风险程度(跌5%就想赎回,还是可以忍到跌20%才出场)。
一、引言
目前,人们对于各种理财投资方式有着极大的热情,家庭是维系社会成员关系的重要环节,社会成员依托家庭进行物质生活、文化生活。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氏族绵延的家庭观念广播深种于中国人的思想内核,在中国传统人际关系方面、政府财政税务方面、社会运行方面,家庭往往作为构成社会运转不同系统的基础单元,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是理财活动的细胞。
二、回归分析
(一)决定机制
投资行为是家庭主要成员对外界信息的不同接受态度和行为的集合,是长期养成的不同行为习惯的实践反应,而且一旦做出决定,就存在着长时间的存续期,一般存在着路径依赖,长时间难以改变。本文通过研究家庭的个体现实特征,行为的偏好性和对经济的预期看法对不同理财产品的影响来试图刻画家庭理财投资行为的决定机制,为以后的家庭理财行为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的实证部分选择如下多元选择Logit回归模型
本文对研究对象客观特征(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资产上升时的消费倾向、是否自有住房)和主观特征(对经济形势的看法、物价预期、房价预期和消费行为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分析。使用eviews进行多元logit回归分析,并由此得出结论。解释变量x1表示受教育年限,x2表示婚姻状况,x3表示资产上升时消费倾向,x4表示对经济形势的看法,x5表示物价预期,x6表示房价预期,x7表示消费行为的差异,x8表示是否自有住房。
(二)回归分析
通过实际数据分析结果,B1(2)系数=-0.014552<0,z统计量=-1.377746,表明受教育年限越长,与低风险相比受访者越愿意选择无风险的理财方式。B2(2)系数=-0.010099<0,z统计量=-1.801883表明,表明受教育年限越长,与高风险相比受访者越愿意选择无风险的理财方式。综上说明人群在回避风险,但如果其愿意承担风险以获取收益,那么人们还是愿意冒更大的风险获取更高的收益。
B1(3)系数=0.408864>0,z统计量=1.796672,表明未婚人群与无风险理财方式相比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的理财方式。已婚人群对于风险更加规避,容易选择无风险的理财方式。B2(3)系数=0.231243,z统计量=1.300099表明未婚人群更倾向于选择高风险的理财方式。B1(3)系数>B2(3)系数,说明未婚人群比已婚人群更加偏好风险,但还是保守的偏向低风险理财方式。
B1(4)系数=-0.438818<0,z统计量=-4.702380表明资产价值上升更愿意消费的家庭,与无风险理财方式相比与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的理财方式。B2(4)系数=-0.482066<0,z统计量=-7.236350表明资产价值上升更愿意消费的家庭,与无风险理财方式相比更倾向于选择高风险的理财方式。B1(4)z统计量>B2(4)z统计量表明资产价值上升更愿意消费的家庭更与低风险理财方式相比倾向于选择高风险的理财方式。表明资产价值升值后,人们更愿意承担风险获取收益。
B1(5)系数=0.167237>0,z统计量=1.713380表明对经济形势越看好与无风险理财方式相比越会选择低风险的理财方式。B2(5)系数=0.496531>0,z统计量=7.012175表明对经济形势越看好与无风险理财方式相比越会选择高风险的理财方式。由z统计量可明显看出经济形势乐观对于居民选择高风险的理财方式有着显著地正相关。
B1(6)系数=-0.134927<0,z统计量=-1.175404表明对物价预期认为物价上行的人会选择无风险方式,下行的人會选择低风险。B2(6)系数=-0.101165<0,z统计量=-1.305302表明对物价预期认为上行的人会选择无风险方式,认为下行的会选择高风险的方式。B1(6)z统计量<B2z统计量,表明认为物价上行的人与选择高风险相比会选择低风险的理财方式。说明在物价上行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保守的理财投资方式,不愿意冒险。
B1(7)系数=0.152804>0,z统计量=1.617525表明对房价预期认为上行的人会选择低风险方式,认为下行的会选择无风险的方式。B2(7)系数=0.366405>0,z统计量=5.430636表明对房价预期认为上行的人会选择高风险方式,认为下行的会选择无风险的方式。B1(7)z统计量<B2(7)z统计量,认为经济上行的与低风险投资方式相比更倾向于高风险。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本文利用eviews进行多元选择模型logit回归分析,考察1693户家庭的特征对其理财投资方式选择的影响,资产上升时消费倾向、房价预期、消费行为的差异对家庭选择理财方式有显著地影响。基于本文所做分析,对于金融机构推出理财方式,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二)建议
1.对银行业的建议
银行业缺乏有效竞争,存款利率水平常常超不过通胀率,人们选择存款更多的是对其他理财方式的不信任,考虑人口代际更替将改变居民的储蓄倾向,银行业存款类经营风险将加大,收益将缩小。政府应放开对银行业的政策性托底,同时批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扩大竞争格局,以优化银行业机构对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存款利率水平以鼓励居民的存款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