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对商业文化的理解

对商业文化的理解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14:43:2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对商业文化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对商业文化的理解

篇1

美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最大特点是非常强调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银行鼓励冒险和创新,并在冒险、创新与风险效益的统一中,有效地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美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所体现的平等关系和纪律原则。在美国的商业银行中,自由平等的人性化思想贯穿银行经营的各方面,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设置,既给个人价值实现提供了空间,又保证了纪律的严明。

日本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点充分体现在它的团队精神上。以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为核心的团队精神是日本银行的经营法宝。这种企业文化易形成家族式的亲和力和归属感,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集体智慧和力量。配合这种企业文化,日本银行同时采用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来培养员工责任感。

英国人素以谨慎的绅士风范而著称,而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各项业务开展中,银行都是凭客户资源和资信两方面的共同表现决定交易是否成交。此外,银行还非常注重信誉,多数银行都允许发放大量不需抵押的信用贷款。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对企业文化认识有限。在我们的商业银行中,许多员工乃至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都停留在看电影、文艺演出、旅游等形式化的层面,认识不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其结果就是导致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走形式,更谈不上员工主动将银行文化融于全行各项活动之中了。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足,使得银行的管理层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商业银行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从调研、分析、分工、实施、考核等各个环节都没有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企业文化建设表现出随意性、形式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篇2

1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1.1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指在银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银行领导层倡导、全体员工的认同、社会各界认知和理解的,经过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理念、行为准则、产品服务、特色经营、管理风格的集合体系。它既有一般企业文化的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它不仅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更有其独特的责任文化、风险文化和合规文化,这些共同形成了商业银行文化体系。

1.2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作用

一是提高商业银行的凝聚力。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对商业银行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进而对商业银行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其“主人翁”意识。它就像一种强有力的粘合剂,可以把全体员工凝聚成一股合力,使之同心同德,自觉、自愿地共谋商业银行的发展,真正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当成一种追求来完成。

二是调动干部员工积极性。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一种无形的驱动作用,使员工懂得了他所在银行存在的社会意义,看到其作为银行一员的意义和自己生活的意义,使他们产生一种崇高的使命感,自觉地为银行勤奋地工作。

三是提高银行风险防控能力。企业文化尤其是包含风险管理文化,有利于提升银行员工的整体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有利于推动银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提升银行的经营效率。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保证上令下达、下情上传,保持良好的信息传输渠道,推动各个层面办公效率、运营效率的提高,进而保证各项工作都能有效落到实处,进而推动整个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2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2.1 思想认识肤浅

一些商业银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比较模糊,误以为将一些标语、格言、口号、制度规章等张贴在企业内部的墙上,搞一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想当然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员工的娱乐文化。而不知道企业文化是一种传统、一种习惯,是在员工行为中的潜移默化。这种形式是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发展割裂开来,显然是很不妥当的。

2.2 缺乏长效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经营效益好时就想起来搞一点文化活动,效益差时就少搞,甚至不搞,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

2.3 特色不够突出

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现实中不少商业银行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银行行业特色、缺乏商业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

2.4 人文关怀不够

一些银行没有把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轻视对员工教育培训,不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上还做的不够,没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5 客户至上欠缺

有些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都在提“服务第一,客户至上”的理念,但缺乏“客户至上”的具体行动,相关的行为准则并没有落到实处,服务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

3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

商业银行领导者的言行举止、领导风格、思维模式、道德偏好和价值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扎实抓好推动落实,并采取有力的协调措施,为企业文化建设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证。

3.2 完善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企业文化工作格局。把企业文化转化为管理,让管理体现出企业文化,形成一个长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

3.3 突出个性特色

各家商业银行的产品、服务等呈现出很多的同质性,如果想在竞争中胜出,就要体现出不同于他行的个性。因此,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在共性基础上突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专有品牌,着力塑造不同的产品文化、营销文化、服务文化、风险文化、合规文化等企业文化体系。

3.4 坚持以人为本

商业银行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千方百计调动员工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员工职业培训力度,加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积极搭建员工成长的平台,为员工提供充分的成长和深造的空间。只有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地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到人格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应用的敬业精神,银行才能真正被员工所热爱。

3.5 做到客户至上

商业银行要真正做到客户至上,让客户满意,要有一个良好的服务态度。不管是在储蓄窗口为客户办理业务的柜员,或是大堂经理,在仪表、举止、言谈、神情等方面都应当尽力让客户产生好的印象,感到满意,愿意建立长久的往来关系。客户对银行员工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商业银行服务效能的反应,同时也是商业银行金融企业文化的气息和魅力的展示。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企业文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现代商业银行企业文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篇3

二、公司商业合同中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以及存在价值

在如今这个世界经济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处处都蕴藏着商业契机,同时也对人才有了更新的定义,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也被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上,单纯的科目性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时代下只有加快适应生存环境的速度才是唯一的办法。

在国际贸易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随着时代的需要正变得越来越紧俏,或者说是越来越吃香,因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被这群人牢牢盯紧着,他们不放过一丝一毫赚钱的机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这项职业,对赚取外汇时刻充满动力和热情。可是,就算是一切准备事项就绪,双方在签订商业合同的时候还是会发现信息上的不对称而导致的交流障碍,这种阻碍合同签约的客观因素。

一个恰到好处的英语合同翻译工作者可以为公司作出很大的贡献,这种贡献不是那种能够立即表露在外的经济层面上的价值意义,而是自身公司与合作公司之间的信用默契程度。因为对于外国公司而言,尤其是那些发展完善的国际性大公司,他们的发展对象中除了要考察对方公司的硬性指标,还要关注对方公司在历届合作中的成功率,以至于自身亲自尝试合作后,会得出直观全面的公司评价,这种评价的背后就是由公司的软件做后盾,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合同签订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而这绝对少不了一个合格的英语翻译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这样无形中的贡献能够造就公司与另一合作公司之间的默契,更加能够提升一个公司的内在软件实力。在如今这些拥有英语专业背景的人士看来,公司商业合同中英语翻译对于词汇的精准性和语气基调的延展性都要求甚高,虽然他们自身的英语功底不浅,但是一些常见的翻译错误依旧是时常困扰他们的“心病”。拥有灵活的英语翻译技巧和扎实的翻译能力是每个对外贸易公司热切追求的不二选择。

三、商业合同产生的英语错误原因探索

1.翻译者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同

有很多商业合同的英语翻译工作者,对合同的英语翻译出现过或大或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几乎都由于缺乏先天的知识基础,继而导致了在对商业合同进行英语翻译的时候显得捉襟见肘。因为商业合同中的英语翻译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需要翻译工作者拥有厚实的英语基础做铺垫,能够对词汇意思和句段排列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甚至是对英语词汇的多种搭配方案都弄得清清楚楚。如果从事公司商业合同英语翻译的工作者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做后盾,在处理英语翻译过程中的细枝末节时就难免出错误。要顺利进行商业合同英语翻译工作,一方面是翻译工作者要有英语的专业背景,而另一方面是需要翻译工作者接受过一定的专业基础培训,强化英语翻译工作者在经济以及法律理论的知识,这一点往往被很多翻译工作者无意识地忽略了,自认为商业合同的英语翻译也就不过是英语翻译的一种形式而已,事实上,商业合同中的法律条文和基础经济知识在一般性的英语专业知识中很少涉及,就算有所涉猎,也不过是片面而粗浅的点到为止,举一个常见的英语翻译错误,翻译“出口退税政策”时,有些人会。要兼顾英语背景和经济法律知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顾此失彼的后果则是在无形中增加公司的对外贸易运作风险。

2.翻译者的自身经历影响

每个翻译者作为人的独立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自身成长经历,有自幼长大的学习经历,也有出身社会的就业经历,但无论是什么样子的经历都会对其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从这个方面看起来好像是对商业合同中的英语翻译工作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客观来说,这种经历带来的辐射效应会延续到人的很多个方面,如果一个翻译工作者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内陆地区,受到的传统观念就会比较浓厚深远,以至于在英语翻译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对一些词汇的理解和运用相对保守。在西方社会和美国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相对开放和热烈,社会对人民也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对自由的渴望导致了国家和人民都不拘一格,倡导人性的彻底释放,所以,对于翻译的理解和词汇的运用就很灵活和多样。

3.因词义多样化而混淆意义

公司的商业合同,一般而言,都具有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显著特点。合同中的任何条款细节和文字修饰都是按照公司的需求严格部署的,没有任何累赘。很多的翻译都没有基于原文,这就造成了一个最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曲解文义,这可以直接导致公司的商业合同破绽重重,对公司的经济利益造成了不小的威胁。曲解原文不是因为翻译者没有正确运用词汇导致的,而是翻译者对于词汇的意义层次感拿捏不到位,造成了翻译出来的结果不能完整准确,有误导阅读的嫌疑,尤其是对于公司的商业合同而言,词义的模棱两可可能会成为制约两家公司合作的绊脚石。在英语的词汇意义中,很多词汇都不单单是纯粹的既定意义,比如green这个单词,就不是单单的绿色那么简单,在完整的词语解释中,它还有幼稚的意思在里面,这不是一个常用的概念,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混淆,或者让人产生歧义,对于公司商业合同的制定来说,无疑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漏洞。

四、公司商业合同中英文翻译错误的应对策略

1.尽量还原合同原文的真实性

在一个商业合同英语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直观全面地将合同中的内容用英语呈现在另一张纸上,“不夸大、不捏造、不篡改原文”可以说是英语翻译的核心思想了。对于翻译这个过程而言,要做到忠于原文就必须对现有文字进行充分地阅读和彻头彻尾地理解吸收,只有对已有的内容有了一个全方位地掌握,才有可能在接下来的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思想感情以及语气基调,乃至于细节条款的陈述方式做到有理可依。

2.适当增加白话文的使用范围

在商业合同的英语翻译中,有一些条款或许很难只用单纯的英语词汇去拼凑和组合来表达,尤其是在涉及到一些中国特有的文化词句时,而合同中的英语翻译在面临这种问题是,往往会习惯性地将学校模板或者好词好句型的作文模板拿来拼凑,以显得才华洋溢,可事实上,这和商业合同所需要的已经有所出入了,商业合同要求的是实用的文字叙述和清楚明了的逻辑顺序,而不是用花哨的英语句段和生僻歧义的英语词汇。词义固定的单词和词组可以诠释意义相对稳定的句子,而平铺直叙的翻译风格虽然老套,但是可以和原文如出一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将商业合同中英语翻译成白话文不仅仅能够扩宽读者的理解范围,而且可以增加双方的意见沟通流畅程度。而据有关调查的信息反馈,最理想的状态是,白话文的翻译所占比例大概接近翻译全文的一半,这样的翻译比例结构被认为是最方便阅读和理解的。

3.加强对法律专业术语的使用规范性

在一些常见的商业合同中,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任何条款都有相应的国家法律做支撑,没有凭空臆想或是值得修改的余地,一旦在合同翻译过程中对原有的法律意义有所撬动,就有可能会造成公司间因信息互通障碍所导致的法律纠纷。要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就要求在对商业合同翻译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针对其中的法律条款进行专业词汇的对换,即将法律条款的翻译做到一词不漏,用英语中常用的、适用性强的、既定意义的专业词汇,可以减少在翻译过程中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4.注意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商业翻译歧义

在公司的对外贸易活动中,有很多外国公司都是与中国的文化风俗迥然不同的,从他们的说话语气和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有些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一时之间无法适应,但面对这样的有着文化差异的商业合作伙伴公司,在充分尊重双方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的基础上开展互利双赢才是最佳的方案。而在这样的商业合作背景中,翻译者应该尤其注意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词汇歧义影响,比如在中国人惯有的传统观念里,数字4谐音“死”字,寓意不吉利和霉运,连选楼层都尽量避开4楼的标示,而在西方人的眼中,4这个数字只不过是千百个寻常数字代号中的一个而已,真正令他们感到恐惧和不详的是数字13,这是因为大部分的西方人都有自己的基督宗教信仰,讨厌数字13是因为基督教中耶稣和其十二个门下弟子吃最后的晚餐的时候一共有13个人。像数字4和数字13这样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感受差异,使得中外人在信息的交流和互通上产生了一定的先天障碍,这种障碍让翻译者在进行商业合同翻译时必须将双方的文化背景都有一个充分透彻的了解和对比,注意翻译结果中可能出现的理解歧义。另外,不得不说的是,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也是制衡双方理解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比如,“龙”这个概念,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龙的出现似乎永远都是伴随着不可一世的慑人气势,象征着无上的荣耀和吉祥如意。在西方人所接受的文化观念里,龙是一种十恶不赦的邪恶怪兽,称得上是十足的罪恶之物,相对于龙而言,西方人认为老虎是象征威猛和霸气的动物,更是健康与活力的代名词,在对一些带有褒奖色彩的事物进行比拟的时候,通常会使用tiger,比如在对“亚洲四小龙”这个当年经济发展迅速而猛烈的群体进行比喻的时候,就会是“Four Asian Tigers”,但是依据中国人习惯性的依样画葫芦式的翻译就会变成“Four Asian Dragons”。类似于这样的文化差异如果只是出现在一般性的交谈和玩笑中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出现在公司之间的商业合同中的英语翻译的话,就有可能导致意义错乱、张冠李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