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3: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篇1

实验室在教学中的创新与应用

篇2

中图分类号:O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54-01

高校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不但肩负着高素质人才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任,而且也承担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使命[1]。就目前教育状况来看,结合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情况、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的反映来看,高校实验室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实验室基础设施和硬、软件建设陈旧落后;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实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2]。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文中就如何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以及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等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

(一)国内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关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国内高等教育研究者以及高校教学管理者分别就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如,赵永俭[3]等在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着重探讨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设内容以及建设方法,提出了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的四个模式以及关于重点实验室的激励机制。李萍等[4]在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中,分析了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面向社会企业发展需求,建设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特色实验室,基本形成以人才培养兼顾教学、科研以及对外技术服务的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邬锡琴[5]等在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中,探讨了现行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强化实验室建设的主体地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统筹规划,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强化特色实验室建设等措施。

(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搜集调阅文献资料,结合自身院校实验室建设情况,发现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上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具体如综述如下:(1)实验教学主体地位不明确,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和“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方针,致使实验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②资金缺乏,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配套设施不齐全,无法有效发挥其综合效能。③实验室现有管理体制与评估机制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尚未制定科学的统一标准,缺乏规范化管理。④实验室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实验专职教师,无法形成有效的实验技术队伍梯队。⑤实验室管理分散,实验教学资源不能共享,造成实验设备资源浪费,导致实验室利用率偏低[6]。

(三)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采取的策略

1.更新建设理念,加强实验室主体地位

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实验室人才培养功能日益凸显,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应提高认知能力,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建立融知识传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新理念,深刻认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

2.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

在实验室建设中,高校可以采取“立项审批、集中投资、重点建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方针,建立长久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针对特色专业,要提高层次,加大对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对于基础专业,要强化基础实验室建设,拓宽职业口径,突出重点,以确保资金得到有效配置。

3.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就完善实验室管理方面,目前多数高等学校都在不断推进改革,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但就总体而言,在管理体制、创新机制、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另外,要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创新实验室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作用和效益,确保实验室能够高效运行。

4.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推进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鉴于互联网在实验室管理系统方面所具备的技术优势,为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高校首先要搭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性能优越且能与实验室相融合的信息网络平台。可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及专业设置情况,重点引进或自主开发适合适应性强、功能完备以及性能优越的管理软件。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工作,学校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化管理的长效培训机制。

5.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为打造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实验教师队伍,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完善培训制度,制定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教师在学校办学中的地位;②通过定编、设岗、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举措,改善实验教师结构,形成合理梯队;③制定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7];④创新考核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使专业技术评审工作常态化。

6.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实验室资源整合与共享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实验室规模偏小、重复建设、管理分散、职责范围不明、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实验室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等不良现象。为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高校要理顺实验建制,调整实验结构;强化基础,提升层次,增强实验室建设整体实力;统筹规划,充分整合,合理设置;要勇于打破条块分割和资源垄断格局,加强跨学科教研室沟通,实行开放性、协作性管理模式。

(四)结语

实验室是高校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是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与实践,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优势,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4-206.

[2] 苏继来.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

[3] 赵永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05-106.

[4] 李萍,胡文胜.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125-126.

[5] 邬锡琴,胡敏.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154-156.

[6] 白志学,刘淑云,马滨基,等.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95-97.

篇3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7-0140-03

1 引言

随着 “互联网+”在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以来,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各行各业莫能避之。从实质上看,“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在泾渭分明,教育组织与非教育组织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1]

中科院院士冯端曾经说过,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2]现代化的大学就要有现代化的教育,现代教育逻辑支点的核心是不断提升人自身的建设水平,最广泛地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最充分地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克服传统教育管理过程中仅仅把受教育者单纯看成被动接受、说服训诫的“客体”只弊端。[3]我们知道高校实验室是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养成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近年来,随着对口支援我校的高校数量越来越多,自治区对我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加强优势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实验实践教学等被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一些体会,从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经费保障支持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2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人才是破解实验室建设任务难题中最核心的技术要素。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结构设置日趋合理,一大批专业实验室应运而生,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渐凸显:管理人员技术力量不足,甚至严重缺少专业的管理。在实验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等工作方面勉强能够胜任,但在大型精密仪器的操作及功能拓展等方面严重短缺,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样,没有一支素质过硬、技术精湛、基本功扎实的实验技术队伍,影响设备使用率的同时,也会阻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养成。因此,做好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实验室发展的持久性,也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首要任务。

(1)优化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结构

实验教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实战经验。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实验室师资队伍,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可采用专职+兼职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高水平人才,或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采用“老带新、传帮带”的培养模式,克服青黄不接,后劲不足的尴尬局面,保证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齐整完备。充分利用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强等优点,在学生中遴选优秀拔尖人才,作为实验教学的助手,为开放实验服务的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2)加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利用我校对口支援的有利时机,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请援助高校选派实验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到学校进行实验室挂职工作、经验传授。同时,鼓励支持我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到对口高校相关实验室学习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学习实验技术和方法等。[5]加大对新进的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的岗前培训力度,起到“来之能战”的作用。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措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实验技术队伍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热情,不断更新知识、拓宽技术领域、开阔视野。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制度,按照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在职与脱产相结合、长期与短期想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提高实验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彻底改变实验室队伍边缘化的现状。[6]

(3)增加考核评价,提高积极性

目前,我校的实验室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也被认为缺少技术含量,实验技术人员被当做设备器材保管员,甚至缺少专门的职称评审体制机制。加强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要制定并落实好政策,把职称评定、工作业绩奖励等问题解决好,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实验人才队伍建设。

实验室还应该实行工作量化管理、岗位责任制,不定期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提高管理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一些政策和措施,真正让实验技术人员感到自身价值所在,进一步促进实验室建设和发展。

3 整合资源,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

我校有12个二级学院(部),目前,共建成11个学科门类的实验室75个,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高校实验教学中心、1个实训基地和10个自治区高校教学实验室。[5]实验室之间相互独立,实验室管理权限由二级学院自主管理,如信工学院、医学部、教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财经学院等均设有实验中心,负责对本院的实验室进行管理和维护。这种自行管理、分散建设的方式,势必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利用率低下的现象。例如教育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均建有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摄像实验室;财经学院和管理学院均建有ERP实验室;新闻传播学院的演播室只供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使用等。破除这一乱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功能、用好用活现有资源

根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发展方向,我校实验室按照实验教学面向对象的不同分为专业实验室和公共实验室。在实验室建设时,不能简单地按学院划分来建设,应该按照专业的相似性和共同性来建设。例如教育学院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和新闻传播学院的电视制作专业、广告学专业具有专业交叉性特点,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摄像实验室的资源就能实现共享,而不是重复购置。对于相同或相近学科、重复建设、分散独立的实验室进行合理配置和资源整合,实行集约化管理,统筹使用实验教学资源,促进交叉学科的融合与发展。要严把实验建设项目申报关,对于夸大实验项目建设后效益和作用的材料,要加强充分性和必要性的论证,避免造成采购后弃之一隅、无人管理、无人会用的尴尬局面,从而降低设备的使用率,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2)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

我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个资源不能共享的矛盾,也没有设置校级管理部门,仅有教务处一个“实践实验科”负责实验室规划和建设,难堪大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全权由二级学院自行建设管理。建设科学实用的网络信息化平台对于现有资源的利用会大有裨益,对进一步加强全校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平台建设应该覆盖实验室全部的管理功能,比如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人员、仪器设备数量、实验室项目建设等。②平台建设实现全校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全校实验室资源项目,校级资源与二级学院的资源实现互联互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率。[7]③实验教学材料和内容能够使全校学生在校园网终端随时能进行自学、预习和复习,提前了解实验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④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问题,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对所授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进行课后辅导,对学生在平台的问题进行实时答疑解惑,丰富教学手段。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实验室效益

实验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养成。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实验教学。激励教师将科研项目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将教师的创新实验项目纳入工作考核评价范围。对于自主设计与制作完成实验项目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加分,激励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8]同时,学校应该设立相应的经费预算,保证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

(4)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形式上开放,二是内容上开放。形式上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的同时,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发展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内容上增加开放型实验室教学,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实验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内容,除了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外,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学生自主选题,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实验里面来,营造开放型实验环境,彻底摆脱“重理论、轻实践”传统实验教学模式。[9]

4 经费保障

实验室经费是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的物质保障,是正常实验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财力支撑,是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经济基础。高等院校实验室肩负着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为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提供最基本的保证。因此,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水平的高低,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才动手能力有重大的影响,还会决定着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高低,是高等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决定高等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10-11]

实验室建设中的经费保障应该保障以下费用的正确投入。仪器设备费,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仪器设备费是实验室建设经费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投入的多少最直观的表现为硬件设施的档次和水平。实验室维持费,实验室维护费分为实验室维修费和仪器设备维护费,其中维修费较少,仪器设备维护费主要用于实验室购置设备的后期维修、养护等。实验室维持费是保证实验教学环境正常运行基础,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和实验室效益。实验人员培训费,这部分费用是为了提高实验室队伍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开展的各种培训的费用支出,包括外出培训交流、进修学习等。

5 总结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始终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对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锻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在资源整合、实验室开放等方面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切实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实践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EB/OL] http:///20150615/n415018656.shtml,2015-06-15.

[2] 罗联社,周云涛,张原,张双才.强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效益[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145-147.

[3]徐柏才,姚上海.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

[4] 孟庆繁,林相友,孟威,等. 实验室管理育人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 2011(8):80-82.

[5]贺拥军,张兆基,王鹏翔.民族院校实验室管理长效机制思考[J].电脑技术与知识,2015,11(17):109-111.

[6]朱建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81-83.

[7]王为,王春潮,李小昱,孟亮,丁淑芳.关于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272-274.

[8]张玉平,徐洲,林忠钦.新时期一流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64-6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