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开展法律培训的意义

开展法律培训的意义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3:1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开展法律培训的意义,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开展法律培训的意义

篇1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参加临床实习的2013年、2014年全日制专科护生454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名、女449名,年龄21-23岁、平均22岁,均未参加过临床实践。将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两组,2014年实习护生为观察组254名,2013年实习护生为对照组200名,两组护生年龄、受教育程度、临床实践经验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护生岗前培训时没有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培训,观察组护生在岗前培训中增加护理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观察比较两组护生在实习期间的差错发生率。

1.2实习护生安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1.2.1护理安全教育的步骤:统一制定培训方案,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为4周,其中考核时间为1周,考核合格后进入临床实习。

1.2.2护理安全教育的方式: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演示、案例讨论、情境模拟、现场实践等方式。教学中由临床医院护理部专家和医院质控管理人员讲授护理法律法规知识,护理安全知识,风险防范知识,医疗护理可能发生的差错等,并通过临床护理管理、案例分析、实景体验让护生明确护理工作的风险性、重要性,增强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职业安全意识。

1.2.3安全教育的内容:①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护理专业相关的法律等。首先向护生介绍医疗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2];其次,请医院护理部主任重点介绍本医院护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嘱护生在岗实习要做到按章办事,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遇到问题应认真思考并积极提出解决办法。培训中要求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护患关系,并设置护理工作情境让护生形成感性认识,掌握临床学习要点。②例举往年临床实习护生差错案例,分析差错原因。请实习医院护理部专家总结历届护生在实习中所发生的护理差错,分析研讨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并指出在工作中遇到差错事故时,应立即向带教老师或护士长汇报,以便采取补救措施。③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化的护理文书是评价治疗效果的依据,同时也是发生医疗事故和进行纠纷处理时的重要法律依据。因此,在临床实习岗前培训中,带教老师应重点培训护生如何规范书写护理文书、如何防止在临床护理记录中出现差错,让护生做到规范、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填写护理记录,并要妥善保管,不能丢失、涂改、隐匿、伪造或销毁护理记录[3]。④加强护生职业风险教育,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请实习医院有关专家结合本专业的工作特点和临床案例对护生进行教育,并要求护生通过培训交流,提高对职业风险的认识,处理好护患关系。⑤利用情境教育,提高感性认识,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组织护生到临床实践场所感受实际,提高对做好护理工作的认识,并结合情境实际,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3年实习护生(对照组)差错发生率为4.00%(8/200),2014年实习护生(观察组)差错发生率为0.78%(2/254),2014年实习护生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2013年实习护生(P<0.05)。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实习前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可明显降低护生的差错率;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观察组护生在工作中精神状态良好,能熟练掌握护理工作岗位的安全要求,得心应手地开展护理实习工作。因此提示,护理安全教育是护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实习护生强化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融合。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前,要了解和掌握护生对临床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临床护理相关规章制度的知晓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很多实习护生由于刚进临床实习,没有临床经验,临床护理实践知识欠缺,不了解医院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加上粗心大意,使得临床实习时发生差错的风险较高。为了避免实习中发生差错,除了要培养护生的防范差错意识,更重要的是加强护生实习上岗前的培训和职业安全教育。在护生临床实习前的安全教育中,要让实习护生认识到他们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如果工作疏忽会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加强护生的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应着重强调“慎独”教育,让护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能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利益,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4]。同时,了解和熟悉临床实习医院护理工作相关规章制度,也是预防医疗护理差错的前提。在开展临床实习前安全教育时,可以组织护生对护理安全教育问题展开讨论,听取护生对岗前培训的意见,或通过个别谈话、分组交流、案例调查等形式了解护生对护理安全教育知识培训的要求,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护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5]。在进行护理安全教育过程中,既要拓宽护生临床实践知识面,也要联系临床护理工作的岗位实际开展培训教育。通过本次安全教育也提示,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在注重护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的同时,也应重视临床护理工作职业风险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并将这一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教学中,如开设医疗护理法律法规讲座、设置护理专业安全教育情境课程、增设护理安全实践教学课程等。在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时,要用实案或模拟工作岗位对护生开展护患沟通艺术的教育,如护理专业教师可选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提高护生的交流水平,如情境表演、纠错表演等,让护生在表演中根据不同的病人进行语言沟通,并适时运用一些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如目光、表情、肢体语言等[5]。同时,在学校层面上要重视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安全教育内容,规定相应课时,以培养护生护理职业安全风险意识。

作者:朱文娟 单位: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张国增,陈艳秋,王强.本科护生对优质护理态度的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1):51-53.

饶春梅,张颖,孙静.不同级别护士职业暴露现状及应对策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38-139.

篇2

本次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下面就此次精彩培训学习所得谈几点体会:

一、丰富了自己的法律素养。充分认识了学法用法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

杨阳首先介绍了对留守的儿童普法教育有助于儿童法制意识的养成以及社会稳定的维护,他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留守儿童的普法教育,二是志愿者支教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问题,三是其他法律知识交流——以婚姻法为例:从结婚、财产分配以及离婚三方面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所以我认为,在接下来的支教工作中要充分把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进去,增强学生的相关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篇3

1.1法律意识模糊

一些施工单位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不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导致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合同风险,对于合同中一些不规范的条款无法进行有效规避,无法做到深入了解合同中的条款,再加上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合同管理工作进行足够的重视,施工过程中出现法律纠纷问题的概率较高[1]。除此之外,由于工程单位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没有仔细分析合同中的条款,盲目签订合同的情况较多,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违约情况,由于没有明确进行责任划分,致使合同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违约的情况较为普遍。

1.2管理队伍专业素质水平提升空间大

工程甲乙双方之间的合同签订是一项具有较强技术性和专业性的工作,但是,由于工程双方主要职能关系及相关领域人才的关系,大多缺乏专业的法律人员,因此后期的合同执行存在较大的风险。同时,由于工程管理单位合同管理工作负责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较弱,对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缺乏必要的了解,缺乏对合同管理的专业素养以及管理经验,非常容易导致工程双方单位合同管理混乱的问题,严重影响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

1.3合同履行存在不到位的现象

工程单位在中标之后,会在第一时间签订施工合同,接着就会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程的施工方面,在此过程中,很少有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会主动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认真分析合同中对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致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没有全面的履行合同中规定的情况[2]。除此之外,部分工程单位的监理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没有高质量的监理自己的职责,不仅会影响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也会加大工程甲乙双方合同履行到位问题的发生概率。

2工程建设中施工合同管理的几点应对策略

2.1全面提高法律责任意识

为了加强工程单位管理人员对合同管理问题的重视,使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新形势和新情况的需要,就需要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在对工程单位的合同管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即工程单位自行组织培训活动的方式或聘请专家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合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的方式。工程单位自行组织培训活动的方式主要针对一段时间之内,企业在施工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合同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主动总结经验,规避合同风险[3]。而聘请专家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则主要通过邀请合同管理专业人员,对企业负责相关工作的员工进行培训,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基于企业工程管理人员必要的指导,提升工程管理人员工作开展的规范性。通过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使工程单位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合同对于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不断通过学习与实践,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在施工工作正式开始之前,深入分析合同条款,把握合同中提出的需要注意的施工问题,在此过程中,有效提升合同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

2.2切实提升管理队伍素质

为了有效提升工程单位的合同管理水平,工程单位工程管理人员就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工程单位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安排专人参与合同管理工作,提升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工程单位也可以对现有的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促进本单位工程管理人员合同方面的专业素养的提升,提高工程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由于工程施工合同与其他行业的合同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涉及到很多专业问题,有较高的专业性与严谨性,因此,在对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法律知识的传输,还要做好工程建设专业知识的传输工作,在此基础上,有提升工程单位工程管理人员的合同风险防范意识,使他们能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合同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

2.3严格履行合同相关规定

在保证合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严格履行合同的相关规定对于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意义。在正式制定合同之前,首先要充分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进行条款设置,避免完全照抄其他工程合同条款的情况出现,使合同的条款能够更好的满足工程的施工需要,进而有效的指导工程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此基础上,工程双方一旦签订了合同,就要严格履行合同规定,依照合同中的相关要求开展施工工作,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最大限度的减少因违背合同条款规定而导致的违约问题,保证工程单位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施工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合同管理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在实际落实相关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有充分的认识,不断发现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合同条款进行完善,最大限度地避免因违约问题给工程甲乙双方单位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