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4:0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急诊护理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

篇1

急诊患者的病情急骤、转变迅速,对急诊科室的护理人员的综合知识、技能要求较高,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对患者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1]。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最重要的内容,是护理质量的体现。稍有遗漏就会出现医疗事故,甚至造成医疗纠纷,所以护理安全管理必不可少[2]。本文对安全管理前后90例急诊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情况进行对比观察,总结护理管理的重点和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急诊科2013年2月~4月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90例急诊患者分为对照组,将我院急诊科2013年5月~2014年7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90例急诊患者分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2~95岁,平均年龄(53.5±5.4)岁,其中有机磷中毒12例,车祸21例,心脑血管疾病21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消化系统疾病16例,其他疾病13例;观察组组男52例,女38例,年龄1~92岁,平均年龄(58.3±2.7)岁,其中有机磷中毒9例,车祸17例,心脑血管疾病24例,呼吸系统疾病13例,消化系统疾病10例,其他疾病1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护理安全管理方法 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在已有的护理安全制度下,总结临床护理经验,对遗漏的急诊护理措施采取完善、修订。规范急救流程,保证急救的有效性和有序性。详细制定急诊交接流程、记录交接重点。规范急救护理的内容、携带的急救设备药品、急救措施。

规范急救护理人员的轮班管理,保证急救患者都有急救护理人员护理,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特别是节假日、周末、夜间的值班人员要安排合理。经验丰富的急救护理人员宜督促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完全掌握急诊要点,对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行及时纠正。定期展开急救护理工作交流会,总结经验、纠正不足,解决薄弱环节中的问题,完善护理衔接工作。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让护理人员高度重视急诊护理的重要性。急诊护理不仅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还体现护理水平和医院名誉。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通过案例分析提升急诊护理人员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提升专业技术。定期让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的法律知识,让护理人员了解护理的风险从而,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提升急救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树立以"患者第一、生命至上"的护理原则,对待患者要像对待自己家人,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定期进行知识考核。让有经验、有资历的护理人员为年轻护理人员分享护理经验、总结风险事件中护理的不足和漏洞。急诊护理人员应该轮流在各个科室、国内外进修学习,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时更新急救护理理念,提高急诊护理能力。

规范急救设备的管理,保证急救设备的完整、无菌、齐全,在使用后及时消毒归还。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消毒、清理,检查机器的功能是否存在异常。对急救药品进行分类,检查药品日期,以备急救使用。

加强护患沟通,在急救护理时,及时向患者及患者家属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对待患者及患者家属要诚恳、耐心,语言要温和,引导患者配合急救。认真听取患者的想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将重要信心告知医生。准备好急救设备,沉着应对紧急情况。

1.3观察指标 护理安全指标为急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主要不良反应有:拔管不规范、跌倒、坠床、仪器操作不当所致损伤、医嘱执行失误等。

1.4统计学方式 用spss19.00处理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一般发病急骤、病情严重,所以急救护理人员要具备综合护理经验,熟悉掌握急救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急救护理措施[3]。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护理安全是体现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护理安全决定了护理的作用,所以护理安全管理十分重要[4]。护理安全管理通过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急救能力和应急准备、加强护患沟通,可以提高急救护理的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5]。

本文通过对180例急诊患者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护理安全管理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急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了护理质量。所以,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了急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急诊护理技能,减少了护理风险,提升了护理水平,建议急诊科室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颖.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864-5865.

[2]李茹冰.急诊护理风险防范与护理安全管理[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2):199.

篇2

不同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风险大,存在不可预料性,病情紧急性,状况多变性三大特征[1],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高,抢救时间紧迫,易使工作出现漏洞。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多,为此,对急诊手术进行安全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2010起对急诊手术进行安全护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完成急诊手术1438台,其中前3位为普通外科412台,骨科325台,妇产科316台。从病种分析:全身多处刀刺伤,胃肠穿孔,外伤性骨折,宫外伤、急性阑尾炎,颅脑外伤,高血压出血等急诊手术占总数的80%。无死亡病例,所有手术均顺完成,无一例差错事故。

2 安全隐患

2.1手术风险大 急诊手术中有相关一部分危重病人如车祸作伤和工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高血压脑出血中有些患者为饱食、醉洒状态下,不同于常规手术严格术前禁食、术前准备不够周全手术用物准备不完善,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

2.2院内感染几率增加 急诊手术是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之一。在急诊条件下施行手术,可因术前清洁不充分,存在开放性创口,术者为及时抢救伤患而不规范洗手等多方面原因而削弱灭菌效果;另一方面,创伤病人容易引起炎症反应异常,出血病人因血容量下降,机体防御力下降等因素,增加了感染的危险;为抢救患者,巡回护士频繁出入手术间,手术间门开闭次数增加,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减弱,影响了空气洁净度[2]。急诊手术患者未做术前常规检查,在术中,医护人员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分泌物,在术中也极易被锐器剌伤,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

2.3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与手术发展之间有一定距离。

2.4查对不全面。

2.5手术护理记录不完善。

3 管理方法及措施

3.1完善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 此为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规范护理操作,始终把安全操作放在首位。要求护士长规范管理,重视夜班护理工作安全,实施“人性化”管理。根据急诊手术护理的工作特点,合理编班,定期召开护理工作会议,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进一步完善科室相关管理规定,使不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

3.2增强防护意识,减少院内感染

3.2.1加强手术人员管理 严格要求入室的人员数量及着装,手术间固定存放常规一次性物品,充分准备特殊物品,减少巡回护士频繁出入手术间次数。

3.2.2加强自我防护 对于每位急诊病人都视为高危病人,按标准预防进行每一项操作,严格执行术后物品处理程序。

3.2.3加强环境管理 对急诊手术患者尽量安排在离手术室入口较近处。

3.2.4加强对患者的管理 将由绿色通道接送到手术室的患者,根据病情选对在术前接受进行初处理,包括更换病人衣裤等,对术中患者的呕吐物,肠内容物等及时清除,封闭入袋,减少对手术间空气的污染。

3.3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只有具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才能高质量地实施护理。为此,我们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掌握各种新设备新仪器的使用的使用,同时针对急诊和危重病人手术配合及抢救进行规范操作。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充分认识自己的职责,在急救中始终把病人利益在首位。

3.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认真核对每台手术,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始终把安全医疗放在首位。例如手术患者的十二查对;主刀医生、巡回护士、麻醉医生三方再次确定手术部位;术中切下的组织标本按规定程序来执行,做到每一项都要有签名,责任到人。

3.5严格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文字反映,作为客观病历资料,具有法律效力。手术室护士应高度重视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术语要规范,字迹要清楚,数据要统一,术中抢救及更改手术等特殊情况记录应及时、客观,巡回和洗手护士核对器械、敷料无误后签全名。

4 小结

急诊手术是手术室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对急诊手术护理实施安全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在手术急救过程中,完善流物的抢救程序,熟练的操作流程和合理的人员配置,护士高度责任和使命感,是确保手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和环节。

篇3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51-01

急诊的护理工作包含院前、转运及院内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患者安全隐患,因为工作环节多、工作量大,治疗时间集中、突发事件多以及患者就诊时间没规律、患者求医心切等特点的科室。急诊护理的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疏忽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1 急诊科特点

1.1 急诊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和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工作特点是急、忙、杂,患者人数多、随机性大,每天24h,随时都有可能接收不同患者。特别是遇到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时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批需要同时就诊的伤病员救治时。需要急诊护士应急反应要快,应变能力要强[1]。

1.2 急诊患者病情变化性快、患者流动性大急诊患者因病情紧急,病情复杂危重、大多需要抢救,要求急诊护士时刻保持紧张的应激状态,因此护理风险比较大。

2 急诊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患者因素:①患者和家属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容易产生投诉行为。②期望值过高:急诊患者病情危急,家属对急诊医疗的期望值特别高,易出现情绪激动、对病情了解不够,而发生过激行为。③医疗费用问题④救治“三无”患者多:在患者没有家属甚至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走失、坠床、摔伤等不良事件[2]。

2.2 护理人员的因素

2.2.1 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差和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服务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无意中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和隐私权,医疗急救知识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能力差,观察病情不及时,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等。服务态度冷漠、不能及时地与家属良好的沟通,造成患者的误解,从而引起争端发生纠纷。

2.2.2 院前急救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呼救电话接听内容不详细,具体地址不清晰,出诊速度慢延误患者的抢救时机;急救车内抢救物品准备不齐全、抢救物品不够;出诊护士技术操作不过硬,如果多次静脉穿刺不成功,直接影响院前抢救质量;转运患者过程中接诊医生交代病情不详,患者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未向家属交,途中一旦出现危机如窒息、呼吸心跳骤停等,易引发纠纷。

2.2.3 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工作不严谨:急救物品准备不充分。急诊抢救室与其他科室交接患者工作时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由于病历书写不完善或交接不清楚,交接者双方缺乏沟通也会增加医患矛盾。

2.2.4 医护之间以及护患之间沟通不到位在向危重患者交待病情时,给患者做的解释不一致,交代病情轻重,注意事项等不同一, 这样就会造成医患之间的矛盾;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引起不必要的护理风险。

3 防范措施

3.1 增强急诊护理人员法律、风险意识:培养护士的审慎作风和慎独能力。让护士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养成工作中遵章守则,一丝不苟,慎独的精神,保障护理安全我们护理工作人员就要学法、知法和懂法,组织全体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法律法规学习及护理文件书写培训班要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尤其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并真实、客观、准确、及时和规范的记录及患者或家属签名。做到都能知法、懂法、用法,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患者的同时也保护自己。使护士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变为自觉维

护和遵守法律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凡是对患者施行的侵入性操作或高费用的检查项目,在实施前必定向患者或家属讲清楚并在手术同意书或特殊检查同意书上签名后,方可施行。

3.2 加强急诊护士的院前急救意识:在有关人员认真接昕呼救电话时,应确保地点准确,并尽可能详细问清患者病情、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栋号及附近有无明显标志性建筑物,并针对患者的病情备齐抢救物品,到达后应及时向患者家属详细交代病情以及途中转运过程可能出现的危险,如遇重大突发事件应及时与医院联系,以求支援。

3.3 认真贯彻和执行各种护理规章制度:建立护理应急预案处理程序,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和遵守的规则,并加强监督检查,是避免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

3.4 转运患者的安全防护:①急诊患者经初步抢救、复苏后,因诊断、治疗的需要常需进行院内转运,确保在院内转运中的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虽然院内转运患者时间短暂,但转运途中的风险始终存在。②为达到安全转运的目的。做好转运患者的准备:认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明确护送医务人员的分工,制定临时风险预案。保证运转时一路畅通。

3.5 加强急救药品、设备的管理:对于急诊工作特点要熟练掌握,对药品、物品仪器放置位置要明确,做到定位、定量、定专人管理。为了使急诊患者的抢救顺利进行,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的检查、维修、保养制度,护士需每班对器械的备用状态进行检查,挂上仪器状态标识牌,抢救药品、物品及各个设施要处于100%完好率。

3.6 要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发挥团队合作作用在急诊科这个纠纷多的地方,加强团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医护团结协作,密切听从指挥,才能在有效的时问内及时挽救人的生命。

总之,在实施急救患者护理安全防护措施中,做好安全防范尤为重要,首先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和急救业务知识学习,急诊护理工作,突出“急”,训练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时查找安全隐患,

防患于未然;在对危重患者需要转运时,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