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3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三数学概率,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中考试卷特点
1.试卷注重基础,体现了基础性和普及性特点
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内容涵盖了课程标准的全部一级知识点和主要的二级知识点,如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变换、坐标、证明、概率与统计等主要内容,通过选用恰当的数学知识,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随机思想,以及待定系数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等初中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试题呈现形式简洁
近几年整卷的文字量比往年减少了很多,题目表述语言简练,干净利索,更多的使用了图形语言,体现了数学考试的特征与测量要求的一致性.使考生避免了阅读量过大而带来的解题障碍或无关信息的干扰,尤其使那些学困生有信心读题,从而给考生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做出准确的解答.
3.专项试题突出能力
近几年试题设计精心,立意凸现了对中学数学的通性通法的重点考查.体现了转化的思想,考查了归纳思想,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考查了函数思想,用运动变化殊数量关系寻找的研究.这使得整套试卷突出能力立意,试题立意新颖,为初中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4.注重试题的探究性,关注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倡导研究性学习
试题通过设置观察、操作、探究、应用等方面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研究空间,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数学活动过程等方面的数学素养,力求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和不同视点的设问,实现对数学思想方法不同程度的考查,考查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能否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二、中考试卷中的重难点分析
(1)初三《代数》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其图象和统计初步三章内容,其中一元二次方程一章的主要内容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的分式方程的解法;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难点是配方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函数及其图象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函数的概念、表示法、以及几种简单的函数的初步介绍;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函数的意义和函数的表示法的理解;关键是处理好新旧知识联系,尽可能减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统计初步一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是平均数、方差、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及其计算,频率分布的概念和获取方法,以及样本与总体的关系.
(2)初三《几何》包括解直角三角形和圆两章内容,其中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主要内容为锐角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也是本章重点;难点和关键是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圆一章的主要内容为圆的概念、性质、圆与直线、圆与角、圆与圆、圆与正多边形的位置、数量关系;重点是圆的有关性质、直线与圆、圆与圆相切的位置关系,以及和圆有关的计算问题;难点是运用本章及以前所学几何或代数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关键是对圆的有关性质的掌握.
(3)初三《代数》和《几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册教材包括几何部分《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代数部分《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以及与统计有关的《频率与概率》.
我认为初三数学学习的难点是几何和函数,几何一般是关于圆的,函数是二次函数,当圆和函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非常难了,但这一般是出现在最后一道题里.由于新课标对于圆的知识和难度有所削减,所以中考这种题不会太难,而且近几年来难度确实有所降低,一般来看,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与二次函数结合训练应该作为重点.
到了初三,在思想方面: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也逐渐的形成,对是非对错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同时,学生两极分化的想象也日趋严重,一些学生只要教师稍微指导就可以学的不错,也有一些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家长的管理和督促。但还有一些学生自暴自弃,对自己缺乏信心,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与要求:
1、本学期将要完成证明一、证明二、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频率与概率这五章的学习同时还要为学生步入初四毕业班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的要求:
2、能主动自觉的上好课,学好知识。做到当堂的内容当堂消化。
3、掌握科学的学习数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进步。
4、要求学生能系统的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统化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5、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但会学,还要会“教”
三、教材简析(重点、难点)
本册书的重点是,
1、能在原来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四边形的相关定理公里和证明。
2、会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学习方程的应用。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4、进一步用生活中的数据去进行实际应用。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继续抓好课堂教学。
2、继续使用讲学案,争取让学生能主动学习。
3、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
4、不断的进行业务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让自己不断进步。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教研课题:
1、继续探究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模式
2、新课标数学课堂策略的研究
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一
2.25----2.29
全等三角形
计划虽然制定好了,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将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学进度,并时刻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及时的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在保证不偏离大方向的基础上,能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工作,以教书育人为宗旨,以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为己任,以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为准绳,争取把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到实处,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应学到的知识。
二
3.3----3.7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三
3.10----3.14
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四
角分线以及本章复习
五
3.24----3.28
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六
3.31----4.4
配方法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七
4.7----4.11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八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以及本章复习
九
4.28----5.2
期中复习
十
5.5----5.9
期中复习
十一
5.12----5.16
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十二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
十三
5.26----5.30
中位线以及本章复习
十四
6.2----6.6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十五
6.9----6.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以及本章复习
十六
用频率估计概率、用列举法计算概率
十七
6.23----6.27
生活中的概率问题回顾思考
十八
6.30----7.4
第十章复习以及期末复习
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加强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联系;统计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联系紧密,概率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人们优化和决策方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它们也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应该注意所学知识从事数据处理的过程,从具体情境中体会,使学生掌握统计与概率的思想和方法,突出其应用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重复操作、实验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得出统计与概率,有效地改变教师与学生课堂地位,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统计与概率教学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生前面所学代数和几何所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是唯一性、确切性,肯定与否明确,教学时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和空间观念。而统计与概率属于“不确定性”数学,要寻找随机性中的规律,学习时主要依靠辩证思维和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概率统计这类数学问题就有局限性,受唯一答案的思想所束缚。初中阶段增加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能够使初中数学的内容结构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更加合理,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2.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抽样的方法。我们初中数学中常用的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在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中,有普查与抽样调查这两种数据的收集方式,在对某件事进行调查时,无法收集到所有的数据,通常我们利用抽样去获得数据,是实际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方式。
3.淡化概念教学,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说明,概率是刻画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统计是通过处理数据,利用分析数据的结果进行预测或决策的问题。因此,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让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如对总体、样本、样本容量教学,学生找不准研究的对象、对总体和个体的概念理解不透。如了解某某地区初三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查600名学生等,学生就不知是研究学生还是学生体质。在教学中学生说总体某某地区初三学生、个体600名学生、我就补充成绩吗?身高吗?体重吗?使感悟到自己的不准确,对考察对象认识不清而对总体和个体判断失误,考察对象应该是人或物的某种属性而不是具体的人或物。即考察的是“学生的体质”而不是学生。在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教学中,众数、平均数都不需要排序,而确定中位数确分两种情况还要排序,学生易混淆。可用体育委员集合、排队方式加深印象。如:广告公司的工资问题,学生只看到平均工资越高就感觉到职工工资高的表面现象上等,我在教学中对一个例子先示范性地找问题,然后类似资料让学生找信息。我同时出示几个公司的广告统计表让学生选择,看出要去掉特殊值的可信性。
4.概率不是频率,可能性不等同于确定性。频率是实践操作得出的不定数据,必须经过多次试验、操作得出的频率才能估计概率,概率是一个理论数据。试验频率与理论概率存在偏差,而且偏差的存在是正常的、经常的。虽然多次试验的频率渐趋稳定于其理论概率,但也不排斥无论做多少次试验,试验概率仍然是理论概率的一个近似值,而不能等同于理论概率。例如,“随意抛掷一枚硬币,落地后国徽朝上”发生的概率为2/1,但试验50次,并不能保证恰好25次国徽朝上,25次国徽朝下。只有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才算对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初步形成随机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