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三化学概念

初三化学概念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03:0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初三化学概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初三化学概念

篇1

化学教学,乃至科学教学的宗旨就在于帮助学生转变对身边生活世界的日常观点,形成科学理解。但是,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们常常对一些基本的概念不能建正确的理解。因此,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理解就成为搞好化学教学的关键。现就初中学生化学概念理解困难的原因与对策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初中学生化学概念理解困难的原因

初中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困难,一直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效益的重要瓶颈。当化学教学进行到概念和抽象的理论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分化呢? 根据的教学实践分析,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1 初三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的关键发展阶段,个体之间的思维发展并不平衡,不少学生由于缺乏科学学习的经验积累,难以直接接受抽象概念并运用概念。

1.2 化学学科本身也有着极端感性和极端理性的特点,经常要跨越宏观与微观来实现对某一概念意义的融通,来达到两个极端的和谐统一,学生对这样的学科体系逻辑不适应。

1.3 从教师的教学来看,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往往仅立足于教材本身,目标定位在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很少考虑将学生、教材以及教师的教法有机地统一。教师们常常只关注自己怎么教、教了什么,学生应该记住什么,而很少考虑学生遇到这些内容会怎么学,在不经意之中,常常忽视引导学生探索各种因果之间的联系,去启发他们追问一些为什么,或者遇到需要深层理解的东西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1.4 有些需要理解的内容与升学考试无关,从而使一些学校和教师只是针对考试目标,强制学生识记一些概念和用法,而对学生进行概念理解所需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的要求不高,更极少关注跟日常经验的联系。有的教师甚至采用“解题”的方式教化学,学生可以不理解化学,只要能解出题。这种一时的“好成绩”,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当遇到需要寻找解决实际或复杂问题的依据和方法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便迷失了方向,甚至发现不少学生根本没有养成基本的化学素养。这种教学与评价所追求的内容效度长期两立的现状也造成教师的教学设计的自我中心和缺乏远见。在课堂上,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这不仅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利,也制约了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2.促进初中学生化学概念理解的策略

2.1 建立三个水平理解之间的联系。

初中化学概念及现象的理解有三个水平或层次:

(1)符号水平:包括图像式表征、化学式、化学术语、符号表征等。

(2)微观水平:包括可以用于描述电子、分子、离子及原子运动的特定表征。

(3)宏观水平:包括对学生日常经验的表征。

笔者在教学研究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这些水平的转变上存在困难,做出宏观水平的解释多于微观水平的解释,而微观水平的解释又多于符号水平的解释,学生们更相信在宏观水平上对化学现象的描述。经常把物质的宏观性质迁移给它的微观粒子,譬如,认为硫是黄色的,所以硫原子也是黄色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对待学生的日常经验,通过大量的例证(包括正例和反例),帮助学生们在三个水平的理解之间建立连接,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机械记忆量,引导学生寻找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在理解规则和规律的基础上,来进行识记。

2.2 做好化学实验,指导概念探究。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仔细选择的化学实验可以为所教授的化学概念提供宏观实例。由于通常是从微观和符号水平来解释化学概念及现象的,化学实验就成为学校化学学习中主要的、且往往是唯一的化学概念及现象的宏观水平表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预测,指导他们自行设计实验开展独立或相互协作性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公开表达自己的预见和探究过程,阐释科学理解的形成,让化学实验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理解化学、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

2.3 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进行概念固定。

篇2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比之传统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初中英语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在这个时期,初中生已经开始萌发一定的主体意识,对待学习和生活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主动性与进取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当作客体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呵护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并通过循循善诱与实践探究的方式,有效地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思考、体验、实践的过程中,接触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并且应用新知识,实现素质教育中“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初衷。在如下的教学探索中,我也将从以兴趣为前提、注重启发与诱导、实例解读与分析这三个角度,谈谈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几点看法,希望以此调动学生们的主体性,让我们的英语教学真正做到为了学生、发展学生。

一、以兴趣作为前提,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消极的、被动地听讲,还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作为前提,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例如,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7 Seasons,在这个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安排中,学生要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季节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进行表达,学生可能不能用丰富的语言进行形象生动的阐述。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表达欲望,引起学生兴趣。师:We are going to see some videos. Do you want to see?生:Yes.师:There are the trees without leaves, there are no flowers…生:I feel the strong wind.师:And others?生:It is cold because people wear a lot in the video.师:Yes, and now, it is snowing. Wow, it is full of snow on the ground.生:So beautiful!师:Yes, I love winter because I can have a big snowball fight with my friend. How about you, do you like winter?...

在视频的播放下,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了美丽的冬天。教师的分享,更让同学们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了冬天打雪仗的刺激,不禁想起自己在美丽的冬天的快乐的事情。这样美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分享的乐趣,鼓励学生自主表达。

二、注重启发和诱导,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相对于传统课堂上教师将学科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负责掌握和吸收这种教学模式,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主动精神。那么,在知识传授中,教师注重启发和诱导,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获得知识,用主动探索代替被动吸收,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Outdoor fun,这节课中学生要学习的语法知识是一般过去时。在一般过去时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般过去时的时态变化,学生不容易记忆和使用。如果教师能够注重启发和诱导,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去发现效果会更好。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第三人称做主语时动词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般过去时的表示也是体现在谓语动词上,请学生在课文中寻找表示一般过去时的句子,自己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探究一般过去时的奥秘。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主动学习,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三、实例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主体性教学强调要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英语学习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运用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例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也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篇3

关键词 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效率

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是学生巩固复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中考的冲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成为每一个初三教师重要的研究对象。基于此,研究提高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效率问题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在复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研究中考说明,做好知识点的总结,从化学考试热点、难点、重点出发,提升备考复习课效率,提高学生化学应考能力。

1.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是初三教学以及备考复习的关键,也是提高初三化学备考复习的有效途径。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使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教材、课堂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工具,这样才能提高化学备考复习的效率。教师在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堂上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教师通过技巧性的语言、情景等将学生引入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与复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可以设置问题情景,设计预测性问题,模拟情景以便诱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根据考试说明中的具体要求,合理把握化学课堂的深度与广度

考试说明中有明确的中考命题方向,是初三化学备考复习的主要依据,也是初三最权威的复习信息。在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过程中,将考试说明作为主要依据,并进行合理的取舍,对于提升化学复习课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考试说明的研究,能够使教师把握化学备考复习的重点以及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在研究过程中,还应该与往年的考试说明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存在差异的原因,并进行大胆取舍。另外,考试说明中往往有考试例题,这些例题既可以当做学生的强化练习题,也能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详细的剖析。通过考试说明可以发现,中考化学往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科技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留意身边化学现象的好习惯。

3.做好化学知识点的有效总结

在初三化学备考复习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点的总结工作,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的化学构架,进行系统化的备考复习。

在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如可以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与区分,避免知识点的混淆。如通过“化合物”与“混合物”的对比,可以清楚的对两者的概念进行掌握。对于两者之间的对比,主要是从其宏观组成、微观构成、性质、组成成分进行的。在宏观组成方面,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而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在微观构成方面,化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但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在其性质方面,化合物具有固定的性质,但是混合物中各个物质成分都保持原有的化学性质;在组成成分方面,化合物具有固定的组成,但混合物组成却不确定。常见的化合物有水、高锰酸钾、二氧化碳等,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碘酒、海水等。其中多种化合物可以组成混合物。

在进行对比中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点:(1)进行概念对比,要从其

关键词 出发,并适当的从两者之间的区别中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理解;(2)同时还应该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其联系也是辨别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4.从化学重点、热点、难点出发,提高课堂效率

重点、难点、热点是化学复习课堂重要的“三点”,在平时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甚至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往往讲究“面面俱到”,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考知识点漏讲,但这种复习方式缺乏重点,所以课堂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化学知识。

新课程改革后,初三化学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三点”意识,明确复习教学的重点、中考化学的热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加以训练。但是突出重点并不代表非重点知识不重要,在初三化学复习备考阶段,也需要兼顾基础知识点,只有这样,复习课效率才会提升,学生才能在更加轻松、高效的教学环境中接受并掌握化学知识,提升自身的应考能力。

除上述方法外,课前预习、课后反思也是提高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效率的重点。课前预习主要指的是课前做一些针对性的习题,并归纳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课后反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自己反思,反思本节课重点知识,并总结不懂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反思,反思自己教学方式、本节课效率等,也可以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一个小测试,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了解。

5.总结

我国教育事业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以及时代进步,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初三是学生应对中考的关键时期,在初三下学期,大部分课程会进入备考复习阶段,对于化学课程来说,由于其学习周期短、任务重,所以必须重视初三化学备考复习课效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营造宽松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升学生整体的应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明英.提高初三化学复习课效率的几点做法[J].教育教学.2012,25(7):104-105

[2]钟晓.浅谈怎样提高初三化学复习效率[J].初中化学.2012,27(4):241-24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