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43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房屋建筑学住宅设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房屋建筑学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整个课程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一个教学过程。随着国内各个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以及国内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涵盖内容和要求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
1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既是房屋建筑学课讲授内容的综合体现,又是建筑与结构两大教学内容相互衔接的交点,教学的核心是建筑设计能力的培养。然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即使到了毕业设计阶段也常常为不知如何设计而苦恼。这主要是由于在作为设计启蒙的课程设计阶段,学生未能顺利地进入建筑设计之门;同时,作为教师,未能切实掌握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心态,未能对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引导,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我们认为,学生在课程设计阶段存在以下三种心理状态。
1.1 不适应心理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其他工程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所强调的是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设计技能的培养,这一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对于已经习惯逻辑思维的工民建学生来说,他们认识不到课程设计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显著不同,他们把课程设计想象成为学习其他工程学科一样进行假设、演算、结论,以这种心理进入课程设计自然极度不适应。他们只看到“设计原理”、“功能分区”等简单的字眼,而未认清其深刻的内涵,这种心理势必妨碍学生尽快进入设计者的角色。
1.2 知识预支心理
一般情况下,设计学科以外的其它工程设计是在学生接受了大密度专业授课、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这样学生在设计阶段感到游刃有余。但是,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却不然,学生在接触建筑设计时,往往处于严重的知识预支阶段。从知识结构来看,建筑设计所需要的文化修养、工程技术和社会知识结构,正是他们最大的不足,这就给课程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此时学生只能从房屋建筑学的课堂授课以及其他渠道得到不全面的而又非系统的知识,以这种“虚”的状态进入“实”的设计,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1.3 先松后紧心理
由于学生对课程设计的不适应,而又力不从心,往往在开始阶段浑浑然而不知如何进入设计,等到了教师检查方案才发觉自己在设计前期用时太多,于是在设计后期,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却盲目地急于求成。这种不科学的方法如果不加以引导,势必影响学生课程设计的水平。
2 通过近几年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归纳出了该课程设计的几种教学方法
2.1 学生课后收集各类户型图,上课组织讨论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对于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第一次做建筑设计。在课程设计之前,做住宅设计的同学可到各个新建或在建小区收集小区户型图,课下学生对户型图进行比较分析,上课后组织学生对不同户型设计进行讨论。
2.2 增加题目类型,将实际的环境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学生选题范围可灵活多变,比如老师可以自己先设计一个总平面图,学生可以选取图中的建筑进行设计,当然总平面图最好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比如学校内部各类建筑。将课程设计与学校各种功能建筑结合,便于学生参观,学生做课程设计时也能考虑到平时接触频繁的这些建筑不合理的地方。课程设计还可以与实际的工程结合起来,近两年学院正在准备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老师便将实训基地设计作为题目让每个学生进行设计,最后对设计方案进行评选,优秀的学生可参与到实际项目中。
2.3 建筑模型制作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综合性较强,大学期间学生对建筑的认识并不深刻,模型的制作可以使图纸上的建筑立体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建筑意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讲解相关知识,让学生对于难以记住的知识点有深刻的印象。在我院举行的模型展中学生制作了大量在现实中就能看到的建筑模型,比如上海世博会场馆,这些模型在展出后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并在多地展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计中学生能够将一些创新的想法表现在图纸上。
2.4 手绘图与CAD相结合
课程设计共两周时间,第阶段主要进行初步方案设计,第二阶段绘制建筑施工图。第一周课程设计可安排在制图室进行,让学生手绘平面图和立面图,有利于学生与老师沟通,便于老师指出方案中不合理的部分并及时修改。由于现在建筑图纸均为计算机出图,最终成果可要求学生用计算机进行绘制。这样学生既能与老师较好的沟通,又能提高计算机绘图能力。
总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过程管理,严格把握学生的设计质量,要学生做到多看、多记、多画,不断的关注最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62-02
房屋建筑学是跟建筑工程相关的各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学生初步了解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基本构造、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做铺垫和进行必备的知识储备。房屋建筑学这门课具有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的特点。课程结束后,为了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基本构造,同时培养学生查阅、运用各种规范、图集和设计参考资料的能力,特地安排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建筑设计和绘图能力。但实际情况是:房屋建筑学部分内容琐碎枯燥,学生学习主动性不佳;课程设计中问题层出不穷,设计成果较差。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形成以下教学思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热情以及课程设计的能力。
一、优化教学内容和顺序
目前,市面上针对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编写的教材很多,但不少教材内容陈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陈旧或已淘汰的构造做法(如油毡防水、施工缝的处理等内容)加以撇除,换之为新的、实用的构造处理手法加以讲解。对于教材中部分琐碎、枯燥的构造内容(如吊顶、栏杆扶手、木门窗的构造等)大胆删除,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部位构造(如墙体、楼梯、屋顶等)重点讲解。
调整教学内容的讲课次序:先讲授建筑构造部分的内容,在学生对建筑基本构造有了大致了解后再进行建筑设计原理的讲授,避免发生学生在开学初期学习的设计原理到期末课程设计时已经大部分被遗忘。为了引导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补充讲解建筑发展史,以及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和西方典型建筑(如中国的四合院、西方欧式建筑的特点等)。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建筑历史、典型建筑分析更有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拓展知识的讲解,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这些建筑在当代如何设计,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将满足功能需求和体现建筑的艺术美结合起来。通过类似的换位思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精心准备教学PPT,根据教学需要在PPT中放入大量的工程实例照片,到不同的施工现场拍摄,收集重点部位(基础、墙体、楼板、楼梯、屋顶等)的实际施工处理手法。教学实践证明对某些构造如屋面防水、地下室防水防潮处理等,在课堂讲授中先播放实际工程施工录像,再讲解对应的构造处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
对于比较抽象的建筑设计原理,采用天正建筑以及SkechUp软件自建典型的建筑模型,充分利用这两个软件自带的人物、家具、设备库以及仿真动态实时观察的优势,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从外到内观察建筑模型,感受不同设计理念所带来的变化。例如,在讲授房间高度确定时,用SkechUp软件自建不同高度的房间模型,并在其中放入相同的虚拟人物、家具设备和灯具等模型,让学生观察房间高度对实际使用的影响。此外,自建相同高度不同面积、相同面积不同高度的房间模型,并放入虚拟人物、家具设备,让学生体会房间高而窄、宽而矮所带来的视觉区别。在讲解建筑立面设计时,事先采用天正建筑软件绘制建筑平面图并生成立面图。在讲课过程中,利用天正建筑软件的立面门窗、阳台替换,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立面门窗和阳台造型,引起整个建筑立面在建筑美学方面上的变化。课堂上的这一系列模型演示,让学生感觉非常新奇,不但能够充分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也能激发学生课外自学这两个软件的热情。不少学生会在课外主动自学这两个软件,在学习和使用这两个软件的过程中对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有深入的理解。
三、重视绘图能力的训练
我校学生在大一上学期就已经学习《建筑制图》这门课,但直到大二下学期期末时才开始进行第一次独立的课程设计。时隔一年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对基本的建筑制图要求,如建筑平、立、剖图上哪些部位需要用粗实线绘制,哪些部位需要用中实线或细实线绘制,粗、中、细实线的线宽是多少,尺寸线间距是多少,轴号的直径是多少,文字标注该用几号字等,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不做任何准备直接让学生在期末进行课程设计,在学生交上来的设计图中皆可能出现草书和行书,更不要提所绘制的设计图符合建筑制图的要求了。
针对学生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就应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后练长仿宋字。为了避免学生不好好练字,特别要准备长仿宋字的字帖,字帖中有0~9这10个阿拉伯数字,还有常用的建筑术语。学生用半透明的临摹纸进行临摹,每周交两张练字纸,写得不好的重写。期中进行随堂写字测试,划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写字评为差的学生重点管理,强化练字。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写字成绩也应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对于学生绘图不符合制图要求这一现象,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补充讲解建筑制图的基本要求。同时,结合授课内容,分次要求学生对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墙身剖面、楼梯剖面等内容进行抄绘。对学生抄绘的图,要进行逐一指正,对不符合制图要求的退回修改。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第一张抄绘图往往问题百出,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被退修,情况严重的甚至重画。但经过这一严格要求的抄绘后,会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为了避免抄绘图退修或重绘,在后继的抄绘中,学生会严格按照制图规范进行绘图,杜绝期末课程设计图纸不符合制图规范的现象。学生在抄绘图纸的过程中,会初步掌握建筑方案表达的基本方法,为课程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
学校房屋建筑学期末课程设计三个题目,分别是单元式多层住宅楼设计、十二班中学教学楼设计以及全日制六班幼儿园设计。对于单元式多层住宅楼,学生日常生活接触得比较多,设计难度相对较小;而十二班中学教学楼设计,尤其是全日制六班幼儿园设计,存在一定的设计难度。因此,在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讲授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以上两种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拓展讲解,让学生熟悉它们各自的功能要求、不同功能的房间或空间设计的要点、单个房间或空间如何串联形成建筑整体、哪些造型手法会使功能需求得以满足并体现建筑的审美需求。在理论讲解的同时,给学生展示不同建筑大师设计的方案,引导学生对大师的设计进行分析,理解设计意图并学习设计手法。
课程教学结束前三周,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每班学生按照设计题目分为三大组完成“身边的建筑”调研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根据设计题目对校园周边指定的住宅楼、中学楼或幼儿园进行实地探访、调查体验、拍照记录,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学生提交调研报告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指定设计题目的方案构思,为课程设计做准备。
五、重视初步设计审查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为期两周,第一周进行初步设计,分为两个阶段:方案构思评价和草图设计。在课程设计开始前,学生应完成方案初步构思,即完成建筑平面组合,绘制方案构思简图。课程设计的第一天,以组为单位,先是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对方案进行讨论,然后由教师根据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点评。
课程设计第二天,学生开始进行草图设计。由于方案构思比较粗略,很多具体尺寸并没有被确定,因此在草图设计阶段,为方便学生修改,不必要求学生设计的草图符合制图规范,所有线条一律用细线绘制。在草图设计过程中,强调学生要查阅设计规范,尤其要注意《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以及设计题目对应的《住宅设计规范》、《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设计规范》等规范要求。这些和设计有关的规范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应事先讲解,但考虑到知识的遗忘性,在设计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给予不断强调。草图设计阶段不需要绘制全套图纸,只需要绘制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以及正立面图。学生绘制完毕的设计草图,教师要逐一审查,直到设计合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绘制正式图纸。
在绘制正式图纸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严格按照建筑制图规范绘图,由于有了前期抄绘图纸的经验,学生在该阶段普遍能顺利完成任务。
六、结语
房屋建筑学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对学生第一次独立完成的课程设计任务,不能只依靠课程设计的短短两周时间,而要从学期初始就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精心地备课,在课堂上要吸引学生注意力。此外,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设计、绘图能力的准备和训练。对于学生的每次作业,教师都应认真批改,及时返回给学生,才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除学生的努力之外,教师也应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广泛阅读,不断进修,掌握最新技术以及有过硬的设计能力,才能上好房建课,指导好学生的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51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Tarim University, As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uilding architecture course design. From training students design thinking ability, reasonable choice, to guide design, preparation of knowledge, overcome their knowledge advance fully exert his spare time, fully exert his spare time, and increase course design defense reform, establish characteristic, to adapt to our civil engineer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 "housing architecture" course design mode, through the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practical skills. Achieve the goal of curriculum reform
Keywords building architecture; course design; reform and practice
房屋建筑学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强,也是其主干课程之一。房屋建筑学课程体系主要是由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构成。按建筑性质讲,房屋建筑学理论教学主要包括民用建筑设计和工业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主要讲授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两部分内容。虽然房屋建筑学在土木工程教学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建筑设计这部分内容在土木专业教学计划中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这部分教学的目的是要是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设计的方法及步骤。实践部分包括房屋建筑学认知实习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房屋建筑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理论的全面体现,同时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理论、了解建筑设计步骤、学习建筑设计规范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学生的工程表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1 课程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在提高学生建筑设计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房屋建筑学设计包括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设计技能的培养,但建筑背景知识和建筑文化相关知识配套课程设置欠缺。(2)设计时间短,由于课程学时的压缩,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也由以往的三周调整到两周,而且为业余时间设计,与其它课程学习及设计互相干扰,致使降低了课程设计效果,有些没有达到课程设计目标要求,甚至有些学生还没有理清设计思路,对建筑设计还没有入门。(3)学生对建筑设计兴趣较低,有些学生仅为应付,为完成作业而了事。(4)学生对知识的储备不足。(5)在教师指导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指导方法与手段灵活性不够,建筑设计的指导脱离实际等。
2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2.1 培养学生设计兴趣,提高学生设计思维能力
建筑设计的内容只占房屋建筑学的一部分,主要讲述建筑功能设计,在以往的土木工程教学体系中,对于必要的建筑背景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建筑鉴赏能力的培养较少,关于这方面课程的安排较少甚至没有,而这对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应建议对调整现行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适当地开设一些建筑设计方面的课程,也可以开设一些这方面的选修课。例如“中外建筑史”“建筑概论”或“建筑初步”等等,通过城市历史、形态脉络的寻访,形成对建筑文化的体验,积淀建筑文化背景知识,逐渐形成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建筑创作灵感的形成。其次,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除了在建筑制图中进行基本的训练外,还应提高学生的建筑表达基本能力,如通过 “建筑表达”方面课程的开设,既提高学生的建筑表达能力,同时使建筑设计训练变得生动,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同时由于我校学生来源不同,文化差异较大,不同文化背景所形成的建筑风格不一,在授课时鼓励学生对自己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进行调查,赏析,并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加强相互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
2.2 选题符合实际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范围的大小,难易程度适宜的题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课程设计效果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题目既要满足教学要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题目应该理论联系实际,脱离实践的题目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也会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以往我校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题目主要以中小学教学楼设计、住宅楼设计、办公楼设计和幼儿园设计为主,这些题目的设计要求一般能够符合教学要求,但这些题目一般为虚拟题目,脱离实际,降低了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今后的课程设计题目的确定,应按照当前的建筑设计市场的和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来选择,并建立与周边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长期合作关系,学生按照设计院的设计任务完成设计。任务书来自设计院的设计的实际设计任务,在一定程度能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在学生设计时,首先教师应仔细分析及讲解课程设计任务书,引导学生形成设计思路,让学生根据任务书搜集相关设计资料,掌握建筑设计方案构思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进行设计。
2.3 知识准备充分,克服知识预支心理
一般课程设计在课程完成后能具备足够的基础知识,一般一个课程设计应该安排在相关必要的专业课程、在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之后进行,这样学生设计阶段感到水到渠成、设计起来游刃有余。但我校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课程设计随课程安排,这个阶段,相关专业课学生正在接触的初期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直接进行课程设计,学生往往感觉相关知识储备少,知识处于严重预支状态,因而设计时会出现茫然或想当然的情况,进而影响到设计质量。所以在这个阶段老师应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第一,根据不同的设计任务书,教师应在任务书上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要求学生收集和查阅资料;第二,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第三,让学生形成设计前进行调研的好习惯,教师首先列出调研提纲,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学校周边新建和在建的相关建筑类型进行走访和调研。在以上知识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始方案构思。通过设计相关知识搜集与整理,不仅让学生养成了设计前进行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好习惯。同时,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学生还了解到建筑发展的现状,动态和趋势;了解到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新技术;同时通过调查,进一步理解建筑功能对建筑设计影响。建筑与周围建筑、地物地貌等周围环境的协调及融合。同时通过调查,让学生了解到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这样,学生设计的作品就既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同时与周围环境和谐、能反映时代需求及居民生活习惯需要的作品。
2.4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克服时间不足
一般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安排在第16-17教学周,历史时间为2周,时间安排晚,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联系不够紧密。另外,我校课程设计没有留单独的设计周,对于学生来说,学期末要复习考试,还有其它的设计同时进行,难以保证学生的精力集中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上。同时课程设计时间较短,在这样的时间内要完成对设计任务书的理解领会、设计资料的查阅及相关调研、进行方案构思、修改及最终方案确定、绘制,达到作图规范,最后完成图纸,要圆满的完成每个阶段任务时间比较紧张。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设计效果,同时有些为了完成任务,出现抄袭现象。
在此建议充分挖掘业余时间,将设计任务书时间及课程设计动员时间提前,一般在房屋建筑学的建筑设计内容授课完成后下发,加大了课程设计的时间跨度,时间拉长后,将设计资料的查阅、实际工程考察、方案的酝酿这些阶段可以放在理论教学的业余时段、分阶段按计划分配任务,在原教学计划的设计时短内再进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图纸绘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甚至有部分同学到规定的设计周时已经完成了设计任务。这样的安排还可促进学生联系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房屋建筑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理论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W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终提高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质量。
2.5 设置课程设计答辩环节,增进学生间设计思想交流
当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课程设计成果做成PPT进行汇报及答辩。由于在前面布置任务时,学生的任务虽然有的相同,但要求每个人的设计方案不同,所以答辩汇报时要求每个同学都对自己的设计思路及设计过程进行汇报及答辩。答辩评委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房屋建筑学课程组老师及本班级其他同学构成。答辩环节由学生陈述及评委提问两部分构成。最后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学生平时表现占20%,指导教师及课程组老师评分占30%,其他同学评分占10%,设计成果占40%。这种评定方式不仅使设计成果的成绩评定更加客观、公正,同时学生通过对听众陈述自己的设计思维和回答他人的问题,提高了自我的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对其自我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是一次很好的培养。同过课题组老师点评,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改革,实践证明,上述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扩大了学生对建筑设计背景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学生课程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掌握了建筑设计的步骤、构思方法及设计方法,增强了学生建筑设计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达到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涛.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4(1):50-52.
[2] 钱晓丽,吴国祥,韩雪.房屋建筑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鸡西大学学报,2002(3):13-14.
[3] 唐敢,赵新铭.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139-141.
[4] 朱启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嘉兴学院学报,2006.18(6):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