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5:05:49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安全生产基本概念,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安全文化既然是“外来物”,自然应该先研究国外的安全文化,特别是国外安全文化的发展史。我国企业现在一般了解到的只是安全文化现成模式和建设步骤,而对于安全文化根本理念的形成过程不甚了解。指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人,为了“工作效率”一般也不详细介绍这方面的内容。但实际上,不了解安全文化出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史,就难以理解安全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确定安全文化.的建设目标。就好像做数学题一样,如果直接从别人那里抄袭答案,而不了解计算过程,那么还是不知道如何求解。?
高压带电作业对保障我国电网的安全运行,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保障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电力安全重视程度的加强,带电作业已经成为电网建设中送电设备测试、检修和改造的重要手段,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和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新形势下,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全国联网和西电东送的实施、体制改革后安全责任主体的变化,都对电力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1、带电作业的基本概念及作业步骤
1.1带电作业的基本概念
带电作业是指在高压电工设备上不停电进行检修、测试的一种作业方法。电气设备在长期运行中需要经常测试、检查和维修。带电作业是避免检修停电,保证正常供电的有效措施。
1.2带电作业的作业步骤
(1)人员的准备。作业前应根据作业项目确定操作人员。
(2)工具的准备。作业前应根据作业项目,作业场所的需要,按数配足绝缘遮蔽用具、防护用具、操作工具、运载工具等,并检查是否完好,工器具及防护用具应分别装入规定的工具袋中带往现场。
(3)作业方案的准备。作业负责人应针对作业项目制定作业方案,对较简单的或经常性的作业,可在实施作业的当天在现场制订出作业方案,对较为复杂的作业,应在实施作业的前一天进行调查,研究制订出作业方案。
(4)工器具的检查。到达现场后,在作业前应检查确认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工具有无螺帽松动,绝缘遮蔽用具、防护用具有无破损,应检查、摇测绝缘作业工具。
(5)绝缘防护用具的穿戴。高压绝缘手套和绝缘靴在使用前要压入空气,检查有无针孔缺陷、绝缘袖套、披肩、绝缘服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刺孔、划破等缺陷。
(6)对带电部件设置绝缘遮蔽用具时,应从离身体最近的带电体依次设置,即按照从近到远的原则进行设置。
(7)在从地面向杆上作业位置吊运工具和遮蔽用具时,工具和遮蔽用具应分别装入不同的吊装袋,应避免混装。
2、带电作业的安全要求及注意事项
2.1带电作业的安全要求
(1)最小安全距离。a在配电线路上采用绝缘杆作业法(间接作业)时,人体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得小于0.4m(此距离不包括人体活动范围)。b.斗臂车的金属臂在仰起、回转运动中,与带电体问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lm。c.带电升起、下落、左右移动导线时,对与被跨物问的交叉、平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lm。
(2)绝缘工具最小有效长度。a.绝缘操作杆最小有效绝缘长度不得小于0.7m。b.起、吊、拉、支撑作用的杆、绳的最小有效长度不得小于0.4m。
(3)安全防护用具。a绝缘手套内外表面应无针孔、裂纹、砂眼。b绝缘服、袖套、披肩、绝缘手套、绝缘靴在20KV工频电压(3min)下应无击穿、无闪络、无发热。c各种专用遮蔽罩、绝缘毯、隔板在30kV工频电压(1min)下应无击穿、无闪络、无发热。
2.2带电作业时的注意事项
(1)在使用作业工具前应认真检查其表面状况,若绝缘臂、斗表面存在明显脏污,可采用清洁毛巾或棉纱擦拭,清洁完毕后应在正常工作环境下置放l5min以上,斗臂车在使用前应空斗试操作1次,确认液压传动、回转、升降、伸缩系统工作正常,操作灵活,制动装置可靠。
(2)作业人员在工作现场要仔细检查电杆及电杆拉线,以及上部的腐蚀状况,必要时要采取防止倒塌的措施。应根据地形地貌,将斗臂车定位于最适于作业位置,斗臂车应良好接地,作业人员进入工作斗应系好安全带,要充分注意周边电信线路和高低压线路及其他障碍物,选定绝缘斗的升降回转路径,平稳地操作。
(3)在工作过程中,斗臂车的发动机不得熄火,工作负责人应通过泄漏电流监测警报仪实时监测泄漏电流是否小于规定值,凡具有上、下绝缘段而中间用金属连接的绝缘伸缩臂,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应接触金属件,升降或作业过程中,应避免绝缘斗同时触及两相导线。工作斗的起升、下降速度不应大于0.5m/s,斗臂车回转机构回转时,作业斗外缘的线速度不应大于0.5m/s。
3、带电作业的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带电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1)安全意识不强。一些作业人员在工作中没有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稳定、发展、业绩的关系,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在检修、施工中不认真落实现场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违反操作规程作业和不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和电网设备损坏事故。
(2)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要求不严。没有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奖惩制度或全生产责任考核奖惩制度不严格或执行不到位,所有的规章制度只是走形式、走过场、应付上级领导。以至于在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地责任到人,造成安全生产责任混乱,引不起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3)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对于带电作业经常使用的安全工器具,例如绝缘防护服和绝缘工具,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虽然生产安全工器具的厂家比比皆是,但很多都达不到安全作用的使用标准,以至于很多单位购置和使用了外国的绝缘防护用具。但据调查,这些进口绝缘防护用具的用电参数满足不了我国《安规》的规定,如果使用,就违反了《安规》的用电标准,若不使用,国内制造商又无法提供电力单位需要的产品。并且,很多有些单位对这些安全工器具没有经过试验就投入使用,而使用者对这些工具的特性更是一无所知。
3.2加强带电作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1)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严格按照带电作业的作业步骤进行工作,做到尽职尽责,采取工作措施和手段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电力企业应该把安全生产目标真正地落实分解到企业员工,组织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具有可行性的班组经济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让制度管人,让制度管事,把所有的规章制度真正执行到位,以制度与考核的约束来开展安全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3)加强安全工器具的管理。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提高职工安全意识,避免存在侥幸心理,强制报废到期的、己损坏的和检查出不合格的工器具,并避免外流,造成其他生产单位的安全隐患;加强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理记录和验收记录等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一、基本概念及原理解释清楚,避免混淆
食品安全学课程其理论性较强,需要掌握多元化的综合背景知识体系,理论与实际应用联系广泛的学科。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轻松地去学习这门课程,首先需要解释清楚食品安全学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食品安全学的基本原理。例如,食品安全学中涉及到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两个基本概念必须严格加以区分,避免造成学生对概念混淆。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卫生是为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危害人体健康而采取的综合措施。大部分学生初涉及到这两个概念时,比较容易混淆。其实,这两者的关系就是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食品安全是食品卫生的充分条件。政府职能部门也通过执行全面的食品安全法来代替片面的食品卫生法。关于食品安全学的基本原理总结归纳包括以下四大基本原理,即“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体管理理念,风险分析理论,透明性原则,法规效益评估。对于理论性知识体系的阐述可以通过以教师授课为主,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参与课程的探索与讨论为辅助手段可能更有助于对理论知识体系的掌握。
二、与国际发展趋势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改革
与时俱进,掌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结合国内外食品安全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特点及学科特色,尽量做到教与学和实际同步,提高学科专业的实践性与创新力,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最广、最实用的信息。食品安全学涉及多个相互交叉的学科领域,要求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体系,课程内容广泛,包括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和因素、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评价和管理及安全食品的生产开发等内容。针对专业特点结合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对教学内容适当优化。目前,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看,主要是从事食品、化妆品等的分析检测、动物检验检疫以及质量控制等工作,故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强化关于食品安全检测以及安全评价管理相关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通过积极倡导多媒体教学是使食品安全学教学“活”起来的最有力的手段。如ISO系列、GMP、HACCP、食品风险分析及食品防护等内容,以前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认为知识很难理解和吸收。现在增加了教学录像和动画短片,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而且使学生感性认识增加,接受效果较好,避免陷入纯粹理论说教束缚,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三、要求学生主动关注最新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针对有代表性实时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分析
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对于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求他们去主动关注相关的最新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对于一些有代表性的实时案例可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例如,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之一,由于农残超标影响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检测手段的高端精准化以及严厉苛刻的标准法规已成为目前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首先需要对农药的种类、使用范围及检测方法包括国标方法以及一些快速检测方法等进行阐述。对于存在的这种贸易技术壁垒如何去克服,需要将我国现执行国标检测方法与国际公认的标准法规(如欧盟标准等)接轨,如何利用先进,权威,国际认可的分析手段进行检测并严格把关。另外,我们知道食品的流通范围广,流通速度快,流通环节少,对于达到老百姓手中的那些瓜果蔬菜中是否存在农药超标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等政府职能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有效采取快速安全可靠的检测手段确保这些食品的安全性,将最新的食品安全信息快速准确地反馈给消费者,人人都能吃上放心食品,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些相关最新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以满足我们日常食品安全监测需要。
四、与优秀食品企业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基地
如何实现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一体化,作为一名工科学生,不但要求他们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当前的食品安全教学除了教授专业知识以外,还要通过与生产企业相互对接,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感受具体每个环节的控制。为增加学生对食品生产现场的感性认识和安全生产过程管理知识的认识,本专业老师积极联系与周边一些优秀食品生产企业,如南京卫岗乳业、上海太太乐鸡精、上海金龙鱼等建立了学生实践实习基地,通过学生实地参观考察,学习实际生产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加深对食品安全管理控制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每次实习结束,通过学生实习报告可以看出,他们通过现场实践体验,对食品生产现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