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城镇环卫一体化,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X799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武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十二五”时期,在这一新的发展时期内,根据“村收集、镇清运、市区处理”的要求,被忽视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问题必须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受到足够的重视,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就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发表浅见。
一、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尚未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从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高度进行分析与评价,武汉市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发展显然跟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跟不上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需要,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明显。全市尚未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市垃圾收运处理远未实现全覆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环卫设施设备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环卫设施运行环境影响问题突出,环卫作业效率不高,建设运营经费不足。
(二)分层实施的市容环卫行政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武汉市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和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必须结合实际,转变垃圾管理思路。首先是重心前移,尽量避免和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最大化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其次是从源头的垃圾投放、中间的垃圾收集和运输、末端的垃圾处理各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根据“村收集、镇清运、市区处理”的要求,当前要以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武汉市城乡将基本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分层实施的市容环卫行政管理体系与有序、有效竞争的作业(服务)市场体系。中心城区垃圾收运处理“十二五”期间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包括:人均垃圾产生量减量比例达到1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50%,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率达到60%等。远城区2011年实现全市农村地区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2009年试点;2010年覆盖率达60%,2011覆盖率达100%);2015年建立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布局合理、机制健全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三)源头分类是现阶段生活垃圾分类的首选模式。
根据近年来垃圾成分构成和产生量,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参考试点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采取“大类粗分,因地制宜,厨余垃圾可就地处理”的原则,将垃圾按可回收物、纸类或瓶罐、厨余垃圾、可生化有机垃圾、电池(危险废物)、其它垃圾等不同类别,按居住区、单位办公区、公共场、农村地区等区域属性不同,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类别。2015年,垃圾分类收集目标为分类收集率达到50%,分类收取的可回收垃圾量达到424.35吨,需要设置垃圾分类收集桶、有机垃圾生化处理间、分选回收中心等设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主要通过发挥废品回收站和农村社区自治机制的作用来实现。
(四)武汉三镇相对独立的结构及多处垃圾处理设施的现状决定了垃圾收运系统多种方式存在的适宜性。
新老城区、人口分布、道路交通条件的不同,也决定着垃圾收运方式的不同。武汉市垃圾收运系统的发展方向为:(1)垃圾收集方式向分类收集、袋装化、容器化发展;(2)垃圾收集作业向机械化、密闭化发展;(3)垃圾转运站向环保型、压缩化发展,大中型转运站占重要地位;(4)垃圾运输车辆向高吨位、高环保性能方向发展;(5)因地制宜,多种收运方式并存,系统效率高、社会效益显著。首先是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其次是建立中小型转运站与大型分选压缩转运站相结构的垃圾转运系统,满足至2015年需新增中小转运站转运规模为6300吨/天的要求;第三,建立健全远城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远城区中心街镇完善垃圾收运系统,按照服务半径1~2公里分散设置中小型封闭式垃圾转运站,逐步淘汰破旧板车等落后垃圾收集车辆,垃圾收集与转运实行密闭式、机械化作业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其他城镇地区居民点、社会单位、道路行人垃圾采用沿路设置垃圾桶综合垃圾收集服务系统,每个城镇集中设置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与转运采用人力交通工具收集、机动车转运的卫生作业方式,实行垃圾收集容器化;建立全覆盖的自然村垃圾收集点和行政村垃圾集中点;第四,完善水上垃圾收捞和清运转运系统。
二、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武汉市原有环卫体制与城市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卫管理体制大多还沿袭了传统模式,管理效率不高。推进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针对现在武汉市城乡垃圾收运处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下列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工作网络。
推进城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一体化,需要一个健全的工作网络。区、镇两级必须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理顺城乡管理体制,实行区、镇、村三位一体的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走村收集、镇中转、区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实现长效管理。
(二)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等,大力宣传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意义,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组织文艺宣传队,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谷易懂的形式,进行巡回演出,引导广大群众克服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行为
习惯和生活习俗。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激发群众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自觉性。
(三)构建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投入保障机制。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经费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各村委会负责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收集清运,各镇负责辖区内垃圾中转站建设,设备、配套车辆以及生活垃圾运到中转站后的清运、处理等运行、维护经费由区级保障。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城乡一体化工作,对建成村级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经验收合格后,区、镇实行以奖代补。二是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城区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建立垃圾清扫、收集、转运保洁管理责任制。乡镇要以村为单位,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不留空白。三是督查考核机制。制订城乡一体化考核办法,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并将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四)加快完善环卫基础设施。
统筹考虑城乡环卫设施发展相对不平衡的实际情意,逐步完善区、镇、村环卫基础设施。要大力提高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收集设施上,逐步淘汰简易垃圾堆放点、露天垃圾桶点,实现垃圾收运的分类化、容器化、密闭化和机械化。要继续加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设,提高垃圾中转能力,大力完善农村垃圾收集设施,提高垃圾收集能力。在处理设施上,加快垃圾焚烧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新扩建工程建设。参照国内最先进的无害化处理标准,按照“一步到位、分期实施”的原则,解决今后较长时期的垃圾处理问题。
(五)稳步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
既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环卫事业改革作为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特殊性,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转移风险”为目标,按照“监督管理与环卫作业”相分离的原则,逐步把环卫作业服务中经营性和竞争性项目推向市场,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环卫事业,分阶段有序推进环卫体制改革。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考评奖罚体系,防止出现因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公共利益,使“脏、乱、差”现象反弹。其次是合理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公开招标,以实现环卫保洁的全覆盖。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形成稳定的收入、投入机制,培育垃圾处理市场主体,推动城乡环卫保洁工作的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2012年科研计划项目《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建设研究》(立项号:B201289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参考文献:
为搞好环卫一体化工作,____镇在强化环卫宣传、健全体制机制、基础设施投入和责任监督考核上下功夫,努力提供工作质量和成效。
一是加大宣传提高群众的环卫意识。工作开展之初,为了让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我们先后印发了《铲除废旧塑料刻不容缓》、《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还群众碧水蓝天》、《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共同维护整洁优美新____》三封致群众的公开信、在县电视台《视点》栏目宣传、各村签订村规民约、以及广播喇叭播放、宣传标语条幅张贴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宣传,同时通过我们实实在在的工作,让事实来说话,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开展环境卫生治理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近期,我们又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在群众中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先后印发各类宣传材料10000余份,在主干道及背街小巷等显著位置张贴宣传标语、喷绘300余处,利用宣传车、广播喇叭播放宣传材料600余次,在群众中营造了人人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是创新机制实现工作全覆盖。作为在全县较早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的乡镇,____镇在全镇23个村实现了环卫保洁全覆盖,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自己管自己,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在整治效果和推进力度上难以统筹兼顾,环卫工作常态化监督考核的管理机制和环卫资金统筹保障的机制还不够健全,环卫工作处于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不良循环状态。为此,我们在原有的工作模式的基础上,组织机关干部、各村负责人到兰陵、昌邑等先进地区实地学习考察他们的工作模式,探索创新适合____实际的环卫运作机制。今年6月,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启动以来,我们又学习借鉴了4个统一托管乡镇的市场化运作经验,探索面向市场聘请有资质的保洁公司进行统一托管,将成熟的运作模式和保洁公司请进____来。10月份,镇政府与县环卫保洁服务中心签订了托管合同,将全镇日常保洁进行了“外包”,同时结合我镇之前环卫工作开展中好的做法,形成了新的运作模式。目前我镇环境卫生工作日常运行模式是:由县环卫保洁服务中心负责各村日常保洁,镇环卫中心负责镇驻地及主要道路日常保洁,各村保洁协会负责对日常保洁进行监督以及村庄“五堆”的清理,镇政府负责对全镇环境卫生总体情况进行考核监督。这种工作模式既为政府“松了绑”,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现在全镇每个村、每个垃圾箱都能够实现一天一清理、处处无死角,政府的监管职能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推行以来,全镇已转运垃圾2500余吨,群众的生活环境有了充分的保障。
三是加强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为更好的促进垃圾收集工作,我镇为每户居民发放了手提式垃圾桶,目前10314个垃圾桶已全部发放到位。我镇根据群众的生活习惯以及人流情况对垃圾箱放置点进行了重新布局,按照每17户设置1个垃圾箱的标准,共投资27.5万元添置高标准塑料垃圾箱1150个,放置到全镇各处。同时,对之前使用的320个铁制垃圾箱进行了部分回收及重新放置,对各村自建的115个土坯垃圾池全部进行了拆除,使全镇垃圾箱放置点更加科学、密集,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的日常需求。此外,我镇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村级道路硬化、排水管网改造工程进度,为更好的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夯实基础。今年以来,先后对____三村、____四村、停庙村等12处道路及排水管网进行了施工改造,村级环境基础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四是舍得投入落实经费保障。____镇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环卫一体化工作,____0年,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补贴各村工作经费,累计发出专项资金30余万元。____1年开始,我镇每月拨付专项经费8000元用于环境执法中队日常保洁。同时,每周点评,每季度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3000、____0、1000元。在年度总结表彰会上,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先进村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分别奖励现金5000元、3000元、____0元、1000元,全镇23个村全部拿到了奖励。____2年,进一步完善了村级长效机制。镇政府每月拿出1万元作为专项经费,设村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基金,由镇财政按月发放,并在半年小结、年终总结时进行更大幅度的专项奖励。今年以来,扫除活动,为促进“爱我家园·清洁郯城”大扫除活动深入开展,
镇财政累计拨付给村级的奖补资金达到近50万。在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机制以后,我镇每月拨付给县环卫保洁服务中心的保洁费用7.35万元,拨付给镇环卫中心的保洁费用1.3万元。目前,我镇每月用于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经费平均在10万元以上,充足的经费保障有力推动了工作的有序开展。五是强化监管确保工作效果。按照“权责明晰、独立运转、制度健全”的要求,我镇建立了镇、村、保洁公司“三方考核”体系。由镇政府组织实施总体考核,镇环卫中心对保洁公司保洁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各村保洁协会每天对村内保洁情况进行监督考核,通过交叉检查实现环境卫生无缝监管。同时,我们采取每周一调度、每月一考核、半年一考评的方式,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将每月的考核结果直接与拨付的保洁费用进行挂钩,在半年考评中由镇内“两代表一委员”进行现场观摩打分,考评不合格直接更换保洁公司,确保保洁队伍能够在政府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开展扎实工作。
一是环卫资金短缺。作为农业为主的经济小镇,____镇今年财税收入1____万,将日常保洁工作外包后,镇财政每年要拿出专项资金100多万元用于支付保洁费用,而镇内主要道路的保洁工作依然需要镇环卫中队完成,此项费用每年在15万元以上,另外村内五堆清理、水域清理仍需要村级自行清理,目前各村村级财政收入很少,主要依靠镇财政给予补贴。以上花费总计每年在150万元以上,占到全镇财政的13%,而镇财政还要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这对于____镇这样的基础设施薄弱的小镇来说,负担过重,压力太大。
二是专业人员缺乏。保洁人员和机械操作人员缺乏。虽然目前村内保洁工作外包给了保洁公司,但主要道路和五堆清理仍然靠镇政府,目前镇垃圾处理厂有三名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工资低,人员工作积极性低,严重影响环卫工作的开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城镇和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保”原则,借鉴外地环卫工作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存量垃圾全部清除,增量垃圾全部收集,保洁公司一杆到底,清运管理相互分离,垃圾清运全面覆盖,乡村美丽长效保洁”的标准,选聘专业保洁公司,对镇、村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托管,实现城乡垃圾统一收集运输处理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镇、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状,有效提升城镇和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管理”、“作业”分离、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自2014年7月1日起,将镇驻地和全镇37个村庄的环境卫生保洁及生活垃圾清运任务整体打包,委托专业保洁公司管理运营,建立“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新模式,实现“垃圾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的目标。镇政府负责对保洁公司服务质量的日常监管、检查和考核,保洁公司提供有偿服务,强化内部运营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建立起科学长效的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
1、村庄保洁。纳入托管的村庄37个,保洁范围为村庄内的道路、街巷、广场、坑塘、路边沟、绿化带及道路上的附属公共设施,以及村庄周边100米范围内的区域。由保洁公司按照每100户1名保洁员、每1500户1名村庄管理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和管理员,实行常态化保洁。按照每15户配备1个240升垃圾桶,人均日产垃圾0.8公斤、每车每天运输8吨垃圾的标准配备垃圾清运车,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村内道路及进出村道路保持路面干净,村内坑塘、排水沟、绿化带、路边空闲地、墙角等无杂草、垃圾和漂浮物,电线杆、墙面等保持整洁,无乱贴乱画。
2、镇驻地保洁。保洁范围为镇驻地的主要道路、辅路、人行道、绿化带以及道路上的附属公共设施,保洁公司按每1.2万平方米1名保洁员、12万平方米1名管理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和管理员。主干道路实行机械化吸尘、洒水、冲洗,辅道、人行道实行人工保洁。保洁公司按作业面积配备洒水车、高压冲洗车、清扫车,按镇街驻地人口垃圾产生量配备垃圾收集设施。镇驻地道路保持卫生整洁,绿化带内无垃圾污物,电线杆、墙面等保持整洁,无乱贴乱画。
3、垃圾中转站运营。由保洁公司接管镇区内现有1处垃圾中转站,由保洁公司配备工作人员,保障中转站正常运行。站内外保持环境整洁,站内定时消毒,不影响周边环境。
三、资金筹集
城乡环卫一体化所需资金实行统筹制度,遵循“政府主导、分级负担”的总体原则,卫生托管费用由镇、村居(村民)共同负担,原则上村级保洁员工资和垃圾桶配置费用由村居(村民)负担,垃圾清运、转运和无害化处理的费用,以及对应的人工、机械等费用。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1〕9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已实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镇村,由县(市)、乡(镇)政府参照城市居民收费标准确定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标准和办法”,经县物价局核准,按照“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以2013年统计年报村庄人口数为准,村民每人每月缴纳2元保洁费用,(由各村负责筹集)。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筹备阶段(2014年5月1日至6月5日)。对全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确定环境卫生托管范围,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对保洁公司进行资质认定,选定保洁公司,签订镇、村环境卫生托管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