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环卫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

环卫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8:54:4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环卫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环卫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

篇1

二、龙海市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现状。据调查,龙海市现有人口七十万人左右,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大约是一公斤计算,每天约产生七百吨生活垃圾。目前龙海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主要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每天运往漳州蒲姜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量约270吨:白水镇约12吨、浮宫镇约16吨、东泗乡约9吨、东园镇约14吨、海澄镇约33吨、石码镇约60吨、榜山镇约29吨、紫泥镇约17吨、港尾镇约15吨、颜厝镇约28吨、九湖镇约22吨、程溪镇约15吨。并有隆教乡约20吨、双第农场约4吨,自行处理。此外,全市每天还有约400吨垃圾没有运到焚烧发电厂处理。市区基本都能做到日产日清。第二,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较低,方式单一。目前,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由于垃圾填埋场容量有限、而且处理方式相对单一,没有进行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有些种类的垃圾(如餐厨垃圾)也尚未找到更为合适的处理方式,只能混在生活垃圾中。第三,投资渠道单一,科研开发建设投入不足,宣传力度薄弱。龙海市目前的情况是:环卫工人队伍老龄化严重,专业化程度不高;环卫工人文化程度低,固定工比例小。第四,经费缺口大,观念薄弱。环卫工人普遍认为自己的工作“又脏又累”,缺乏主人翁意识。环卫工作的经费不足,宣传效果不佳,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龙海环卫城乡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做法及效果

(一)垃圾中转站的管理

垃圾中转站配备专职管理员、垃圾中转站操作工及垃圾中转站环卫工,负责中转站管理维护、保养、卫生整洁。对各个岗位的职责都上墙公示,如垃圾中转站管理员岗位职责:1.负责垃圾中转站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站内环卫车辆日常工作调度;2.负责垃圾中转站设备的不定期维修和保养工作;3.负责突发事件的紧急报告,如垃圾中转站发生机械故障或停电、环卫车辆事故等,要及时报告、报修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4.负责统计站内环卫车辆运输次数,统计站内垃圾日清运量并进行月汇总,于月底上报。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二)石码镇、榜山镇的具体做法

龙海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部依托蒲姜岭生活垃圾处理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分阶段实施。先期在石码城区及周边镇、街道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试点,实施的范围包括石码及海澄、榜山镇等生活垃圾场集中处理的村庄,解东街道、新华街道,龙海城区及周边街道,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试点工作,由石码环卫所具体组织实施。就目前而言,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主要工作内容是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石码环卫所加快新建垃圾中转站的施工,确保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正常开展。榜山环卫所对拟建垃圾中转站的场址进行选择,完成环评及其他各项准备工作。龙海市的活动以整治环境卫生为主、市政设施为辅,重点向支路街巷、边边角角等部位和区域延伸。从影响城市形象和群众关心的地方抓起,从环境卫生入手,精细化、高标准整治。坚决做到整治一处,提升一处,以集中整治保障长效管理,以局部整治带动综合整治,以点带面,力争做到让广大群众共享美好城市环境。

四、龙海市近期整改方案

在“城乡整洁”行动一体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龙海市“建设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组”反馈的整改意见,龙海环境卫生管理处提出以下整改方案:

(一)加强管理、强化责任

1.作业路段保证在规定作业时间内有专人保洁,确保保洁时段分别为:市中心区18小时,次中心区16小时,市区边缘区12小时;2.强化作业人员管理:所有保洁作业地段配齐配强一线工人,分为“三班”滚动作业,确保作业地段不间断有专人保洁;3.强化责任制度落实:按作业标准与要求分段责任到人,并实行滚动式轮换,在地段交接班定点定时保洁制度。针对街路清扫,在重点时间进行管理,即实行错时上班制,以减少因清扫作业而带给市民的不便;对重点路段进行管理,采用加强保洁力量、延长作业时间、增加运力等方式确保重点路段卫生质量;对突出的、市民反映强烈的卫生脏乱现象进行跟踪管理,针对乱涂乱画、随意乱放、乱扔、投垃圾等现象,死看死守。

(二)加强整治、巩固成果

在周末、节日期间人流密集、人流量大的高峰时段,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保洁工作难度增大时,我们加大清扫力度,增加机扫频次,重点针对人流量较集中的街路和片区增加保洁人员,增设垃圾收集容器,适当延长工作时间。我们采用加大垃圾清运力度,增加清运次数,加大街路洒水、除尘工作,以达到最好效果。

篇2

今年以来,我旗以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垃圾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为主线,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农村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工作。

一是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治理因地制宜。要优先将国家和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和公路铁路延边的嘎查村、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域嘎查村纳入试点范围;充分考虑农牧民居住分布情况、区域地形地貌、清理转运距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转运点位及处理模式。要根据不同地域、人口、生产和自然环境,按照“城乡一体、区域统筹、适度超前、分类指导、经济适用”的原则,科学确定农村牧区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推进农村牧区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探索科学的农牧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及资源利用方法;探索建立嘎查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农村和牧区实行不同的治理措施。在农区设立垃圾收集集中点,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模式;苏木乡镇要安排专人负责区域内生活垃圾治理的指导、督查、服务等工作;嘎查村要按照服务人口合理配备保洁人员数量。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嘎查村民委员会可以采取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优先从低收入农牧户和低保户中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为嘎查村配备环卫协管员或者保洁员,组建稳定的农村牧区保洁队伍。要结合实际制定严格可行的垃圾治理管理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按保洁责任区域和保洁质量要求实施严格监管,确保达到垃圾“日产日清”的作业要求,同时对污损的设施及时进行清洁、修缮。在牧区居住分散、人口规模小、生活垃圾总量少的偏远地区,推行“户分类减量、组回收利用、嘎查村集中处理”的就地处理模式。目前,建成垃圾处理厂1座,达到环评标准垃圾填埋场4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6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二是落实“政府组织、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责任落实机制,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各部门各苏木镇深入推进辖区整洁行动,做到责任范围全面覆盖。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保洁队伍建设和垃圾转运站的日常维护管理,建立实施保洁和垃圾收运管理制度。嘎查村民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环卫保洁的村规民约,维护环卫设施正常运行,加强对保洁工作的日常管理,并做好对村民的宣传引导工作。要充分发挥村民的自治作用,发动农牧民主动参与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推行院户门前卫生、秩序、绿化“三包”,并定期开展卫生评比,调动农牧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提高农村牧区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革除陈规陋习,养成文明习惯。各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农村牧区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常识,强化以农村牧区垃圾治理为重点的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科学普及和舆论宣传。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农村牧区垃圾治理的先进典型。积极组织开展苏木乡镇、嘎查村干部和村民培训教育活动,引导农牧民增强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政府主导、农牧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嘎查村、社区的组织带动作用,提高全社会对环境卫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引导农牧民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美丽庭院”评选活动,不断激发农牧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目前垃圾得到治理的行政村数量占行政村总数量的93.44%。

篇3

今天能在这里向各位做汇报,我首先感谢关心、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感激风雨同舟、勠力同心、无私奉献的环卫事业同仁们!更加感恩环卫工作给了我奉献事业的广阔天地。

回首5年来***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发展历程,我由一名小鸟依人的***成长成雷厉风行的“女汉子”,内心有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的喜悦,有德州市***第一的自豪,更有保洁***、清扫***、清运***但更多的是奉献环卫事业的充实和快乐。

一、挑战偏见,岁月流芳(顾全大局,勇挑重担)。

我于2014年1月开始分管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在接手该项工作前领导曾找我谈话,当时我既激动又有所顾虑,激动的是自己多年来在工作中的辛勤付出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认可,愿意把这样的重担交给自己;顾虑的是自身条件有所限制,对象在乡镇学校任教,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来照顾家庭和孩子,而且当时孩子年龄尚小,照顾孩子这样的事都是由自己来做的。我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干好这项工作。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环卫处郭主任找我谈话,告诉我城乡环卫一体化是“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关系全市人民的大事,能接受这样的重任是自己的荣幸,并且给予我很大的鼓励。最终我克服了自身的各种困难接受了这项工作,当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的承担。我决心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做好,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和信任。我始终秉承“干一行爱一行” 的工作信条,对于需要做的工作“马上就干、干就干好”。在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慢慢找到了工作思路,懂得了如何利用有限时间高效率完成任务,在不断工作学习生活中,自己工作技能有了明显提高,做每一项工作都有了明确的计划和步骤,工作有了目标,基本能做到忙而不乱,紧而不散,条理清楚,工作中做到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项工作,持之以恒。

二、立足本职,开拓创新。

2014年初,**正式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市里成立了由副书记为组长、市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部、宣传部分管部长合署办公、建立市级领导包保乡镇制度,完善了乡村生态文明办组织检查、考核,市**局协同**、***两个公司运行,乡、村两级政府监督,市民共同参与的上下分级体制系统,深入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的重视给我们带来了工作动力,工作中,突出抓好“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一个关键、两个保障、三个创新、四个结合、五个延伸),本着“规划先行、五化配套、文化提升”的工作理念,积极运用 “七动”工作法,既“心动、脑动、嘴动、手动、腿动、耳动、眼珠动”,讲起来通俗易懂,用起来得心应手。我严格遵循“勤说、勤转、勤学、勤干”的工作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情感管理,率先垂范,带头突击,和工人打成一片,把工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在一体化工作中,对于不理解的村民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有的村庄垃圾桶已摆放到位,但有些村民就是把垃圾倒在路边不往垃圾桶里倒,清扫的人员非常气愤,要求用武力来和村民对抗,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安慰清扫人员并且要求他们不要赌气,即使倒在路边的垃圾也要及时清理干净,久而久之,那些不配合的村民自己也不好意思往外面倒垃圾了。慢慢的好的习惯就养成了,好的风气也随之形成了。

三、奉献环卫,终生无悔。

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从事清扫、保洁工作的多是一些乡村中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需要体谅和尊重。工作中我从来没有以一个管理者自居,我总是去和大家打成一片,共同突击劳动。郭家项目部的一位同事曾和我提到一件趣事:一位保洁员崔福新大爷有一次问她,怎么好几天没见到我闺女了呢?当时这位同事一头雾水,不知大爷所云,随后大爷补充道:就是程主任啊!怎么好几天没见到她来这边检查工作了?同事恍然大悟!回答道:“最近她在其他乡镇忙着呢!”这是很小的一件事却是对我工作的极大认可!我和这些年迈的环卫人之间已不仅仅是同事或上下级的关系,而是融入了一份亲情在里面!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借鉴的是**模式,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考虑都需要处理,辛苦自不必说。去年夏天,由于连日的工作加上天气的炎热,我的身体终于吃不消了。那段时间我感到自己浑身乏力,腹部经常疼痛,结果到医院检查发现由于工作劳累、作息毫无规律导致了肝囊肿和胆结石。很多同事都替我担心,认为可能会因病影响工作。但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在医院只住了三天,减轻病痛后又重新投入了工作,当时大家都劝我多休息些日子,可是一体化的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哪有心思在家安心养着啊?

工作不会总是一帆风顺、风平浪静的,在一体化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除了做好日常的工作外,还需要帮助各个项目部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有时候为了妥善处理好一个问题我也是费尽心思、绞尽脑汁!比如我在帮助大孙项目部处理了一起纠纷时就曾使自己费尽口舌、大费周折。事情是这样的:大孙项目部在初期清理“三大堆”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件难题,村里有位老大娘因和本村的支部书记有嫌隙,故意把自家的柴草摆放到村里的主街道上,不让清理。经大孙项目部多次协调未果。我知道这件事后叫上项目部的人员又三次去拜访老大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动提出帮助老大娘把柴草运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最终老大娘被我的真诚所打动,痛快地接受了这件事情。再比如今年的大年初二,当人们都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里消遣娱乐、走亲访友的时候,我却已经开始上班了,初二早上8点出发,一天时间我自己驾车走遍了14个乡镇,检查各处的垃圾清运是否及时,垃圾桶有无出现涨桶满桶等情况,下午6点本打算下班回家吃晚饭,却接到了一个事故电话,杨安镇项目部的一辆垃圾清运车在躲避车辆时侧翻到了沟里。接到电话我立刻赶往现场协调处理,当处理停当后,已是晚上10点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