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0:32: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制药行业趋势,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医疗服务行业一直是一种高风险行业,国家已经重视和接受依法进行的新概念医疗活动。所以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优质和方便的服务之外,也要确立自己的法律角色,以便保护自己和病人的合法权益。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导致死亡只是个别的,但是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当引起重视,由于家庭输液是在患者家庭进行的,缺乏抢救设备和急救人员,其风险比在医院里输液更大,所以患者和护士都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在进行家庭输液时,应当借鉴手术前的签字规定,实行家庭输液告知书。以下对家庭输液告知书进行了一些探讨分析。1 实行家庭输液告知书的必要性
家庭输液告知书对保障患者输液治疗的安全,满足治疗的需要,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防范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医疗护理在安全上有一定的隐患,操作者的不当行为极易损坏病人的健康、生命。所以家庭输液告知书是很必要实行的,这样让家属和病人在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输液治疗,与此同时可以明确患者及院方的责任和义务,确实起到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作用。实行家庭输液告知书是维护患者和护士的合法权利。家庭输液的主流是年老行动不便的患者,针对这些患者,在进行家庭输液时,首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单护理知识的宣传,指导家属在遇到异常情况时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控制输液速度等。如遇到突况应当及时与相关医疗单位取得联系。2 家庭输液告知书相关内容
2.1 预约前必需告知输液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①药物过敏;①发热反应;③心脏负荷过重;④空气栓塞反应;⑤输液渗漏;⑥药物的副作用。
2.2 根据上海市卫生局颁发的规定必须是本社区管辖内病人方可上门家庭输液。
2.3 外院用药应在就诊医院完成,不宜在家中补液。
2.4 血制品、生物制品、抗肿瘤药、硝酸甘油、甘露醇、皂甙类、抗生素、外院自制药物应在就诊医院完成。
2.5 由于在病人家中进行输液与在医院输液条件不同,医护人员不在病人身边,需要病人家属协助完成静脉输液的全过程以确保安全,故请家属慎重考虑是否选择家庭输液。
2.6 预约后家属按预约治疗时间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①必须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看护。②看护人员必须密切注意静脉输液的全过程,观察滴速是否异常。③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除针头,用静脉输液敷贴按住针眼1-3分钟,直至不再渗血为止。④家庭病床病人绝大多数已年老体弱,滴速不能过快,一般控制在30-60滴,不可随意调快滴速。⑤在输液中如出现下列情况,看护人员立即拔除针头,随即与医护人员联系,作重新注射或另行处理,甚至送上级医院处理:①突然畏寒、发抖、气促等异常症状。②输液不滴或注射部位肿胀、隆起、剧痛。③发现输液皮条内有气泡或皮条、输液瓶有异常发现。
引言
营销渠道作为市场营销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是产品到达消费者之间流动的载体,是连接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在市场运作中具有产品分销、服务传递、信息沟通及资金流动等功能,是企业实现销售目标的工具,也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一个对目标市场全方位覆盖、全渠道控制的营销渠道是绝大多数产品取得成功的先决因素。
营销渠道已经变成了企业核心竟争力的一个源泉,对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渠道资产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但我国企业的营销渠道方式选择对公司业绩增长是否有正面促进作用还缺乏科学和一致的实证研究结论支持,所以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人研究。医药行业是一个高利润的特殊行业,它的渠道模式也与其它行业有所差异。为此,本文选择医药行业进行研究,考察营销渠道决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2相关理论
2.1营销渠道治理理论
营销渠道治理的研究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早期的研究一般认为,Weld是渠道管理结构研究的奠基人(刘伟宇,2000)。他论及营销渠道管理的效率,认为职能专业化产生经济效益,因而专业化的中间商所从事的分销是合理的。Converse等(1940)研究了营销纵向一体化的潜在优势,即营销费用的降低和原材料或商品销路的确定性;同时指出,一体化也带来了相应的管理和协调间题。
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营销渠道治理理论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1954一1973年间,渠道治理结构理论研究达到一个高峰。营销学者利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营销渠道管理产生、结构演变、渠道管理设计等问题。Balderston(1958)提出了一种显示了专业化经济性和竞争过程之间的互动模型,指出设立在一组买卖双方之间的中间商如何通过减少交易的数量来减少系统成本。Cox等(1965)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了分销渠道管理的结构,使用‘、营销流程(marketing flows )”这一概念来描述通过分销网络发生的营销活动。McCammon (1965)认为,协调营销体系的潜在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可以用公司型、管理型和契约型3种方式有效地协调营销渠道管理体系。Baligh等(1967)进一步扩展了Bolderston (1958)的有关渠道管理结构的经济分析,涉及了更多种类的营销活动。还有一些学者试图了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渠道管理网络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如何影响渠道管理的变化(Moyer等,1968 )
近期的研究中提出治理决策是在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之间做出的,本质上与交易费用理论中所使用的方式相似(Hei-de,1994)。这些模型的基本决策标准是经济效率( b4allen ,1973)和效益。于是,渠道管理结构治理的重点是优化渠道管理结构来提高效率和效益。而本文研究讨论的正是医药行业采取哪种治理结构更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
2.2渠道结构模式分类
按照国内家电行业具体情况,本文对渠道结构进行了划分,其具体结构形式如下:
(1)常规渠道。按照科特勒(1999)的说法,传统或常规渠道由一个或一组独立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每个成员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实体追求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即使它是以损害系统整体利益为代价也在所不惜。没有一个渠道成员对于其他成员拥有全部的或者足够的控制权。
(2)垂直渠道。为了解决常规渠道所存在的不足,产生了垂直渠道形式,又称纵向一体化公司渠道形式。如果制造商向分销职能整合,由自己的员工完成分销工作,这被称之为从生产向前整合或向下游整合;如果下游的渠道成员,如分销商和零售商,向后承担生产供应职能,这被称之为从分销或终端的后向整合。不论是制造商向前整合还是下游渠道成员向后整合,结果都是由一个组织来承担所有的工作,这就被称之为纵向一体化或内部一体化或一体化公司渠道。这里,分销角色虽然被替代,但分销的职能却是相同的。
(3)混合渠道。为了获得两种渠道模式的好处,一些企业将常规渠道模式与一体化渠道模式混合使用,产生了所谓的混合渠道模式,即一个企业的渠道模式中既有一体化渠道又有常规渠道,两种渠道各自对应于不同的销售对象与目标,在实现一定程度的控制的同时,达到较大的市场覆盖面。
3实证研究
在这部分研究中,为了具体考察渠道治理决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对医药行业企业效益和营销渠道结构选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文中选取了医药行业的134家上市公司,对这些上市公司的几个主要效益指标进行了提取,并且利用SPSS应用统计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综合后得到了对企业的最终效益考察指标,然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对这个效益值与渠道结构分类相关性做出了分析,得出行业的效益与营销渠道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数据,进而验证医药行业营销渠道结构与绩效关系。
3.1数据来源
文中所采纳的医药行业的各项原始指标数据均来自于上市A股公司近一段时间提供的数据,而其营销渠道指标则是在对每个企业的资料进行查询分析后归类确定的。以行业上市公司为代表研究行业渠道治理抉择方向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规模和成熟度相对高一些,研究结果就会有代表性,并且上市公司的原始数据比较容易获取,同时也便于综合整理。
3.2变量设定
原始变量:企业股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为便于运算将这些变量所对应数值记为Xi,XZ,XS.xa,XSo
因子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提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因子记为f},fz>f3,’二。
综合指标:对因子变量进行加权运算后得到的最终指标即是综合指标,记为y。
定量变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fi,fz,fs’二为原始变量xi,xz,x;,xa,xs的第一、第二、…第m个主成分。其中f;在总方差中所占比例最大,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也最强,其余成分综合原变量的能力依次减弱。主成分分析就是选取前面几个方差较大的主成分(本文选取其相应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xi,xz,xs,xa,xs对应的系数向量是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Total Variance Explained的第一列)对应的特征向量二
综合指标与因子变量的关系:Y-wife十wzfz+...}y}
其中因子变量的系数(即权重)来自于Total Variance Ex-plainedo
定性变量的设定,由于渠道选择模式均为定性变量,为使之便于考察,按照常规将其定量化为:1代表垂直营销渠道,2代表常规营销渠道,3代表混合营销渠道。
3.3模型假设
W所分析的医药行业选取的A股上市公司具有行业代表性,基本上可以体现行业整体营销渠道治理状况。
(2)模型提取的企业近期股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值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该企业的运营状况。
(3)医药行业中比较成功的企业选取的营销渠道是有利于企业绩效的,该渠道是适于企业使用的渠道。
(4)医药行业中大多数绩效较好的企业都使用的营销渠道治理方式是与该行业相匹配的方式。
(s)如果最终获得的综合指标与营销渠道相关性比较高,
则可以说明在医药行业里营销模式有趋同性,也就是说适合该行业整体的营销产品销售模式相近。
(6)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推断医药行业企业效益与渠道相关性不会存在相关性。
首先根据已有数据对医药行业做一个初步的分析,考察一下各原始变量与营销渠道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4统计分析
步骤1
表1医药行业相关性数据表
从表1可以发现营销渠道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8 ,0.015 ,0.057 ,0.078 ,-0.017,从*标记可见营销渠道的选取与企业考察指标相关性都较弱。从这些数据初步推断出医药行业的营销渠道与效益间不存在相关规律性,但仍需要进一步进行综合考察以明确验证这一点。
步骤2
为了进行因子分析,首先检验已知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为此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
表2医药行业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表
表2分别给出了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其中K&10值为0.479,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取值小于0.6,不是很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零假设,认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步骤3
由表2检验知所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接下来进行因子提取。
表3反映了初始解按照一定标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I)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
表中是因子分析后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的结果。其中,Component列和Initial Eigenvalue,列(第一gIJ到第四列)描述了因子分析初始解对原始变量总体描述情况。
第五列至第七列则是从初始解中按照一定标准(在前面的分析中,设定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1)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它反映了原变量的约一半的信息。第九列(% of Variance)的数值是最后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的系数,对应着F1是45.162。由于所提取的公因子反映初始变量的程度太小,所以根据表中第二列特征值基本情况重新设定特征值为0.97,重新提取后得到表4a
步骤4
表4反映了初始解按照一定标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0.97)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后,它们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第九列(% of Variance)的数值是最后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的系数,对应着Fl ,F2和F3分别是38.646 ,23.805和22.1500
步骤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因子1解释了每股公积金和每股净资产两个原始变量,因子2解释了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两个原始变量,因子3解释了主营收人增长率。
步骤6
表6是输出的因子挛量的协方差矩阵,该矩阵为一个单位矩阵,恰好证明了3个因子变量之间是不相关的。这也正好满足了因子变量应该是正交、不相关的条件。
步骤7
表7是最终的综合指标与营销渠道相关性表,综合指标是由公式(2)计算得到的。在本行业中,二者的相关性系数是0.047,相关性很低。通过该相关性数据说明了在医药行业企业的效益与其采取的销售渠道是没有关系的,这证明了假设(5)是错误的,同时证明了假设(6是正确的。并且事实上在本文中所考察的所有企业中只有三种渠道模式,而且其数量差别不大,也就是说采取垂直型、常规型和混合型营销渠道的企业比例均衡,而且经营状况也没有太大差别,根据对医药行业资料的查证发现这个结果直接与我国的行业情况有关系。多年来,医药行业依靠一些保护政策运作的情况很严重,这导致了渠道结构对其效益没有很明显的影响,就出现了本文调查所得的结论。但在反商业贿赂的政策旗帜下,2006年医药行业已经加速进人行业规范阶段,同时多年以来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加剧,导致利润不断稀薄,整体行业在政策的洗礼下进人洗牌阶段,胜者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在战略上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在此环境背景下,医药企业纷纷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企业可持续运作的经营模式,而营销模式的转变是经营模式转型的重要课题。所以医药行业营销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医药行业整体面临转型的今天,也更需要对医药行业结构模式进行研究,以求获取更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方式。
4结论
通过对医药行业企业的样本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营销渠道治理机制和医药行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人探讨,并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新版GMP的实施,关键在于增强企业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保障能力,实现药品生产质量的均一性和重现性,保障用药安全。企业实施新版GMP,关键在于依据自身产品的工艺特性,进行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造。
由于新版GMP对药品生产企业的上游供应商没有进行明确要求,而是由药品生产企业自行选购供应商,并掌控实施GMP改造,这对药企的要求与压力明显加大。事实上,多数药品生产企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通常选购不同档次的供应商的产品来组合生产,导致GMP改造完成后,生产不配套、协调性差,认证过程中一般缺陷多,使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无菌保障风险加大,没有实现新版GMP改造的预期目的。作为药企的上游供应商,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楚天科技”)积极响应、深入研究新版GMP,为药企提供技术升级方案,为药企新版GMP认证保驾护航。
1 无菌药品冻干制剂生产设计的常见问题
无菌冻干制剂生产设备主要包括抗生素瓶洗烘灌塞联动线、冻干机、自动进出料系统、轧盖机、胶塞(铝盖)清洗机及配套的配液系统。有国外专家论证,以上设备在无菌药品生产中,对无菌药品保障水平可产生80%的风险。目前这些主要设备大多由药品生产企业分开采购、自行组合,厂房设计如图1所示。
图1所示总面积约700 m2,其中B级区面积126 m2。这种设计布局容易带来以下问题:(1)人流与物流相互交叉,尤其是在B级区内,抗生素瓶洗烘灌塞联动线采用直线式结构,灌装加塞机前后两侧均为操作面,灌装加塞机操作人员至少2名,B级操作人员需穿越固定式自动进出料轨道区域(A级区)进入灌装加塞机后端进行操作,其产生微粒和微生物的风险很大。灌装加塞机操作与维修均在B级区完成,其维修对B级区污染风险较大,并可能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控。(2)操作区与维护区均在B级区内,维护对B级环境影响大,B级区域面积大,建造及运行成本高。(3)灌装联动线与冻干机之间物料传输交接点多,交叉污染的风险大。(4)客户前期考察中,需分别对各个药机设备供应商进行考察,增加考察成本,降低考察效率,且各个供应商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各有差异,造成需方选型时,其技术和工艺设计对接协调性差,加大了企业管理难度,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5)根据新版GMP附录一第三条:无菌药品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特别是药企在做无菌药品培养基模拟灌装的验证确认和风险评估时,若存在重大缺陷,则各供应商往往会互相推责,导致药企技术人员难以评判是哪个供应商出了问题,严重制约了药企管理效率和效益。(6)在设计院的最终设计中,因药企主要设备来自不同的供应商,加大了设计管理成本,比如其联动生产协调性差,主要生产数据不能集成管理等。(7)药企设备采购成本高。因来自不同的供应商,单体采购合同价值少,采购性价比低,导致药企采购成本升高。(8)备件供应与售后服务由多个供应商负责,加大了备件供应与售后服务的管理成本。
2 无菌药品冻干无菌制剂生产整体解决方案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的核心就是要控制生产环境中的悬浮粒子、微生物和热原污染。其中,悬浮粒子主要源于生产过程中人员活动次数及公用设施设备系统、操作系统、工艺物料系统及设备或用具;微生物主要源于操作人员及室内空中微粒。因此,在项目设计与主要设备采购过程中,应尽量考虑减少人流与物流的活动次数,重点控制交叉污染是主要验证指标。这就要求制药企业必须提高装备水平,针对药品自身工艺的特性要求,采用整体解决方案,实现自动化、无菌化、标准化与集成化生产和管理。
楚天科技自2010年已组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省级制药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致力于制药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的研究。在2010年初启动冻干工艺系统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后,经过三年多的研发试制,结合目前成熟应用的抗生素瓶洗烘灌轧联动线,成功推出冻干制剂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如图2所示),并得到成熟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药品生产无菌保障水平,降低了生产质量控制风险,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
图2总面积约590 m2,其中B级区面积88 m2。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具有以下优势:(1)人流与物流无交叉。在B级区内,抗生素瓶洗烘灌塞联动线采用L型机型,灌装加塞机采用入墙式结构、单侧操作面,操作人员为1名,仅在B级区内操作活动,且活动量少,其产生微粒和微生物的风险很小。(2)操作区与维护区有效分开,灌装加塞机操作在B级区完成,维修在D级区完成,避免了维护对B级环境的影响。同时合理利用B级区面积,车间建造成本和运行成本均相应减少。(3)灌装联动线与冻干机之间物料传输交接点小,交叉污染风险小。(4)药品工艺需求设计和整体方案的设备设计与制作,均采用同一供应商。其联动生产协调性好,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主要生产数据可进行集成管理。(5)在对供应商考察当中,可由一家企业完成,可降低考察成本,节约人力资源成本。(6)在对培养基模拟灌装与验证中,可由一家企业进行验证确认及风险评估,避免了多家提供设备企业互相扯皮之现象,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7)在进行项目前期设计当中,可由一家企业与设计院对接,减少了技术对接中的差错,降低了整体技术方案的差错概率。(8)主要核心设备集中于一家企业采购,采购成本低,性价比好,避免了与多家供应商的商务洽谈,降低了采购成本。(9)备件供应与售后服务由一家企业来承担,有利于企业备件供应与售后服务集中管理,还可与供方签订备件供应与售后服务打包式协议。既让专业的人做好专业的事,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及以后的运行管理费用。
3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