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2 17:37:0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校园暴力相关法律,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缺少相应的法律常识,在全国甚至我市个别学校出现了校园暴力活动,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危害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为此,学校大队部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勇于拒绝校园暴力。在受到校园暴力侵害时要勇于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报告。对高年级学生和校外青年共同实施的暴力活动和收取保护费等各种校园非法活动要勇敢揭发。
二、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积极阅读法律书籍,增强法律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沾染黄、赌、毒等恶习,不进酒吧、卡拉OK、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四、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
五、要增强友爱互助意识。积极团结同学,热情帮助同学,增强应对困难、对抗邪恶的勇气,形成抵制校园暴力的合力。
六、要认识自身不足。当你和同学闹矛盾时,不要冲动,不要急躁,一定要静下心想想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勇于向别人承认错误并改正它。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人都要有一颗包容的心,避免矛盾的激化。
七、要积极与家长、老师交流沟通。在家长、老师的健康引导下,提高防范校园暴力的意识,增强抵制校园暴力的能力。
八、要树立进取、向上的人生观。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立志做新时期的有用青年。
倡议人:XXX
2016年**月**日
拒绝校园暴力倡议书范文【2】
致广大师生家长及全社会:
近年来,校园暴力已经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国各地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事件,并且呈蔓延之势,甚至致人死亡等恶性案例有增无减。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如:20XX年6月8日,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20XX年9月20日,湖南省永州市第十二中学初一班级,历史老师李恒毅抓着女生章耀尹的头往桌子上使劲撞,随后用脚踩头,并掏出钢筋痛打该生,最后把章耀尹从座位上拖到窗边从四楼扔下致其死亡。这些事件给青少年的生理及精神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有些校园暴力的行为手段之残忍及事件发生时旁人之冷漠,让我们深感痛心和愤慨!拒绝校园暴力,迫在眉睫!
青锋侠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及正义感。在此,向广大师生、家长和全社会发出倡议和呼吁!
1,倡议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同时作为我们的反校园暴力日,让全社会警醒,关爱青少年。让每一位在校师生,从自我做起,坚定勇敢的向校园暴力说不。
2,我们抵制和坚决反对一切校园暴力行为。全体师生及家长请放下冷漠、伸出你的双手,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共同参与反校园暴力活动,守护好每一位同学健康成长的道路。
3,对于曾经历过或经常饱受欺凌的同学们,请勇于参与到我们的反校园暴力活动中来,一起批判并借助社会和法律的力量来惩治校园暴力行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4,还在欺凌学生的校霸及老师们,请收起你们的巴掌、收回你们的谩骂!你们将来也有自己的孩子,当你的孩子遇到校园暴力的时候,又做何感想!不如立即停止一切校园暴力行为,负责任的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倾注我们的爱,共同维护好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5,校园的管理者们,请立即做出行动!长期忽视,掩盖问题并不能解决校园暴力,请加强学校管理、构建校园安全,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道德观和法治观念。安全的校园、文明的校风需要校方有力的监管和行动!
6,倡议全社会共同关注校园暴力。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推进设立反校园暴力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依法惩治,让肆意施暴者受到相应的处罚。让身处欺凌环境的孩子知道他们如何寻求帮助和庇护!
也许你我身边还没有发生恶劣的校园暴力事件,但是谁能保证这种恶劣的趋势会不会蔓延到我们自己身上?因此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参与到反对校园暴力、拒绝社会冷漠的行动中,防范于未然。
法律是一个社会容忍一个人的最后底线。事实上,很多暴力制造者并不是不知道制造暴力是违法的,是不正确的,但这样的事仍在不断发生,故设立这样一条警戒线的预防意义并不大。即使制定了规范健全的法律,若不能知法守法,对年轻气盛的未成年人的约束力也不大,仅仅是在惩处时有章可循而已。
所以法律只是张网,可以防止人跌入深渊却无法杜绝失足的情形。
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
只有教育,才能让人知道为什么,才能真正让人发自内心地警醒,认识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伤害,以及对自己的伤害,最终约束自己改变自己。我相信这样的自我约束要比做错事要受处罚的法律约束有效、稳定得多。
而现在,教育更关注知识的传授,关注外在的能让生活更美好的东西,却逐渐忽视了对人格、品行的塑造,忽视了对人性本质的探求,忽视了生活的主体――人本身。
别说思想还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即使是步入成年的大学生也屡有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如“复旦投毒案”“北大弑母案”等。你可以认为他们是一时冲动,但不能否认,这些事件反映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因为不能正确了解与评估自己,所以无法冷静地控制自己。
外在教育的缺失我们无法改变,但一定不能忽视自我教育。复旦大学投毒者林森浩在狱中看完多部文学著作之后一改之前的冷漠,而是诚恳地道歉,热泪盈眶,由此可见教育对人的重要性。因为教育,他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社会,发现了人生命的宝贵,也发现了在自己世界之外的他人。如果每一位未成年人都能够受到对人本身的教育,认识到人本身的可贵,而不仅仅认为人是个活的“物体”,这些暴力事件还会发生并不断扩大吗?他们还会为一点儿小事而大打出手吗?恐怕自我反省与道歉还来不及呢!
对可以教化、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塑造比惩治更加重要。法律可以让人不沉底,而要使人重见天日,则必须要靠教育。
教师点评
文章思路清晰,优点明显。文章共10段,第1-5段是引述材料、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法律固然重要,但关键在教育。第6-9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四个段落是逐层深入地分析的,思路非常清晰:首先谈教育比法律有效且稳定;接着指出今天的教育之弊:重知识,轻品行,实际上也是指出真正的教育应是怎样的;再举大学校园伤害案为例,证明教育问题影响之深之远之烈;然后从外在教育讲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最后一段作为文章的结论,简洁有力,并且回答了标题的问题:塑造比惩治更加重要。
本文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1-5段有些零散,可以整合一下;第6-9段的论述有些地方不够充分,比如文中提到“对人性本质的探求”“忽视了生活主体――人本身”等等,都只是一带而过,实际上这个问题很重要。教育的内容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教书,一是育人,前者是教知识、教技能、教本领,后者就是所谓教“人本身”,就是教他们如何成为一个人。本文作者是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但没能说清楚、说充分,也没有明确地辩证分析。
(王雷)惩治还是塑造
一考生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并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多位“两会”代表表示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来约束未成年人,对校园暴力进行严惩。
我并不反对出台反校园暴力法,但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法律的缺失。
法律是一个社会容忍一个人的最后底线。事实上,很多暴力制造者并不是不知道制造暴力是违法的,是不正确的,但这样的事仍在不断发生,故设立这样一条警戒线的预防意义并不大。即使制定了规范健全的法律,若不能知法守法,对年轻气盛的未成年人的约束力也不大,仅仅是在惩处时有章可循而已。
所以法律只是张网,可以防止人跌入深渊却无法杜绝失足的情形。
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
只有教育,才能让人知道为什么,才能真正让人发自内心地警醒,认识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伤害,以及对自己的伤害,最终约束自己改变自己。我相信这样的自我约束要比做错事要受处罚的法律约束有效、稳定得多。
而现在,教育更关注知识的传授,关注外在的能让生活更美好的东西,却逐渐忽视了对人格、品行的塑造,忽视了对人性本质的探求,忽视了生活的主体――人本身。
别说思想还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即使是步入成年的大学生也屡有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如“复旦投毒案”“北大弑母案”等。你可以认为他们是一时冲动,但不能否认,这些事件反映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因为不能正确了解与评估自己,所以无法冷静地控制自己。
外在教育的缺失我们无法改变,但一定不能忽视自我教育。复旦大学投毒者林森浩在狱中看完多部文学著作之后一改之前的冷漠,而是诚恳地道歉,热泪盈眶,由此可见教育对人的重要性。因为教育,他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社会,发现了人生命的宝贵,也发现了在自己世界之外的他人。如果每一位未成年人都能够受到对人本身的教育,认识到人本身的可贵,而不仅仅认为人是个活的“物体”,这些暴力事件还会发生并不断扩大吗?他们还会为一点儿小事而大打出手吗?恐怕自我反省与道歉还来不及呢!
对可以教化、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塑造比惩治更加重要。法律可以让人不沉底,而要使人重见天日,则必须要靠教育。
教师点评
首先,法制不健全,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成本低是首要原因。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存在部分条款滞后、在实施过程中操作性较差等缺陷。对校园暴力的制约过于落后,打击偏轻,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缺乏快速有效的举报和救助途径,缺少有效的预防、发现、报告和处置的一整套制度。缺少可操作的有关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惩罚条款,对于伤害未成年人的许多行为,没有明确定罪,导致绝大部分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得不到应有的制裁。根据法制网舆情中心的调查,1-5月媒体报道的事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涉事者负刑事责任。
其次,在社会发生飞速变化的背景下,崇尚权力、武力,崇拜金钱的一些观念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网络、影视、书籍中的暴力手段被包装和美化,很多学生欣赏暴力并沉溺于暴力游戏,模仿影视作品中的帮派行为,在校园内为非作歹。甚至有一些施暴者看到网络上的校园暴力视频后产生了炫耀和攀比心理,导致校园暴力升级。
第三,学校教育过度重视智育,在管理中对校园暴力缺乏足够重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校忽视德育、情感教育和法制教育,导致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价值取向容易产生偏差。加之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压力较大,一些学业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容易在压力下产生对校园和同学的对立情绪,在行为上更易出现攻击性。也有一些学校管理混乱,校风校纪涣散,学生容易染上吸烟喝酒、打架斗殴的恶习;一些学校将校园暴力看作学生之间的普通摩擦,重视不足,从而导致其愈演愈烈。
为此,我们建议:加强法制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和改进学校教育三管齐下,有效遏制校园暴力伤害事件发生。
第一,增强法律中关于校园暴力伤害的条文的可操作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校园暴力猖獗,各州通过修法对参与校园暴力的青少年加强了刑事惩罚,特别是为打击群体犯罪,所有参与者都要“连坐”判罪。即使涉及校园暴力案件的青少年未满18周岁,如果后果严重并且有前科,也可以当作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按成人犯罪定案、量刑,从而有效遏制了校园暴力。建议参考这一做法,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相关法律,对校园安全的内容予以明确具体化,把遏制校园暴力纳入校园安全范畴;对校园侵害情节恶劣者依法判处严刑,对于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法律也要做出更细化的规定,便于各地司法机关在惩治该类行为时有统一标准;适当提前刑事责任年龄;同时加大校园法制宣传,加强中小学教师法律知识培训与考核,编织未成年人免遭校园暴力侵害的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