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学中医的途径

学中医的途径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7 15:42:3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学中医的途径,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学中医的途径

篇1

1.引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空气污染、水污染、金属废弃物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相关环境污染特别严重,已威胁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生存。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淡水资源紧缺和污染、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加剧、森林锐减、洪涝干旱等环境灾害常有发生。特别是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发生的罕见旱灾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1]。课堂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特别是在地理、生物和化学学科上,因为现在大部分的环境污染都与这些学科有密切相关,这些学科的中学教材中有潜在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把它科学地、巧妙地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到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是中学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中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培养问题。

2.在中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途径

2.1在教学中渗透空气污染意识教育。

2.1.1空气污染的现状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SO2、NO、NO2等有毒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近10年来,经常出现酸雨,雨雪中酸度也增高,造成土壤酸化、森林发育受影响、鱼类减少甚至灭绝、一些文物遗址遭受破坏,等等。这些现象均与大气污染有密切关系。此外,温室气体含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温室效应;现代电器的使用产生了氟利昂等有害气体,致使臭氧空洞加大,照射到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增加,从而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所以,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结合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空气污染意识的教育。

2.1.2在教学中渗透空气污染意识教育的途径

例如,在化学课中学习空气和氧气这个内容时,首先,我给学生同时看一幅绿树蓝天和一幅大气污染的图片,两幅图形成鲜明对比。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上课,播放一幅工厂排放出废气,天空是乌黑一片,树木只剩枯枝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思考。最后,经过分组讨论分析,得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和防治途径。我经过分析使学生明白,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SO2、NO、NO2等有毒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使天空变浑浊,并形成酸雨,从而使学生明白工厂排出的废气可引发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等,可导致人体患病,动植物死亡等。另外,教师还可带学生到附近污染比较严重的工厂看看当地周边的环境状况。也可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此外,教师应提醒学生实验完毕,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地理学科中,我讲述了当今面临的环境、资源等问题和“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时,向学生介绍伦敦烟雾、酸雨的危害等空气污染的典型事例[2],一方面渗透学生的环保意识,减少空气污染,另一方面,教育他们尽量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种草、造林、退耕还林等,以达到保护和净化空气的目的。

2.2在教学中渗透水污染意识教育。

水是生命之源,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是绝对不能几天不喝水。没有水,人类无法生存。地球上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为1.39×1018m3,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是,在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渐严重的水污染,水体呈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颜色,水污染现状惊人[3]。

2.2.1水污染的现状

地球上虽然有很多水,但大部分都是大海中的咸水,淡水资源很少。当今世界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全球约有20亿人口正处在严重缺水状态,每年因喝了不干净的水而死亡的儿童就有5000万人,这些数字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水的危机已经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南方有水皆污,北方有河皆干”。这话虽然有些夸大,却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水污染的现状。有报道,有一河面上漂浮着大面积白色泡沫,其中的“白色泡沫”是飘着有毒的污染物。研究表明,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类型见表1。

此外,缺水造成土地沙漠化加剧、树木枯死。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的干旱,使农民颗粒无收,甚至是喝水都困难,他们喝的水是从千里之外挑来的,有些甚至是饮用污水。另外,近年来,也发生过很多的“赤潮”现象,使许多的水生动物死亡,造成水体污染。

2.2.2 在教学中渗透水污染意识教育的途径

在中学相关爱护水资源的教学内容中,首先,我介绍了当今世界水资源的状况,再引入世界水污染的情况;其次,给学生看几张水污染的图片,特别是2010年西南五省干旱的图片;再次,让学生讲出自己看到过水污染的例子或者是听到有什么地方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灾害的例子,等等;最后,结合生动的言语给学生进行讲解,再由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案。从而在这些内容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爱护水资源,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养成节约水的习惯,从使用水做起:刷牙的时候可以用口杯接水,而不是让水一直流;我们可以用洗衣服、洗菜的水拖地或者冲厕所,要使用无公害无残留的生活用品;用无磷的洗衣粉洗衣服;农民不过量使用农药;矿区的重金属、有害的化学物质、致病的微生物、油类,以及各种废弃放射性物质等各种有害的物质不要人为地排入水中,必须经过处理使它们变成无害物质后再利用……还有就是农村的牲畜的粪便随便丢弃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会使微生物繁衍,危害人类的健康。此外,平时的生活污水和垃圾都不能随意排到河流里……学生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

2.3在教学中渗透金属废弃物污染意识教育。

2.3.1金属废弃物污染的现状

金属是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材料。我们生活也离不开金属,我们住房用的钢筋、交通用具和一些食物的包装等都离不开金属。我们每年要向大自然索取数以亿计的金属矿物资源。因为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使用了大量的金属,从而导致金属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因为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目前,我国由于在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过程中,造成铅、汞、镉、钴等重金属进入大气、水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

2.3.2在教学中渗透金属废弃物污染意识教育的途径

在中学相关的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金属废弃物、重金属水体污染和金属矿厂的污染图片,再结合语言加以讲解。也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知道的相关金属污染的情况。经过讨论,学生会想出一些减少或防止金属污染的方法。并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会明白在丢弃的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汞,如果将废旧电池随意丢弃,渗出的汞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另外,体温计中的重金属水银也就是汞,如果体温计被打破后不及时处理水银,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我们常见的塑料门窗塑料门窗属于PVC异型材,PVC异型材用热稳定剂体系主要有铅盐、有机锡、钙锌及其复合稳定剂,存在重金属铅的污染[4]。

2.4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使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环保知识及相关的法规,为日常行为规范打下基础。

3.结语

综上可知,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工业在不断地发展,人民也奔了小康,以此同时环境也在不断地恶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污染,特别是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近几年出现的很多灾难(泥石流、洪灾、旱灾等)都与环境的恶化脱不了关系,因此保护环境已成了全人类的责任。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从小就要灌输环保的观念,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加入一些环保知识,通过教育,使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也让他们在生活中,做自己能所力及的保护环境的事,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为环境保护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付洪涛.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4):38-39.

[2]李钊珍.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环境意识[J].广西教育,2007,21(10):16-16.

[3]孙明伟.合理利用水资源[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8,(10):44-44.

篇2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时代,更是创新人才的时代。教育的核心是获取应用知识尤其是创新知识的能力,发展以培养获取、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为此中学音乐教学应树立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思想,发挥中学音乐在推行素质教育中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创新的特征

创新教育是指学校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并主张因材施教提倡发展个性的教育方法,主要特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新形势对高科技经济时代的挑战,应着重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素质高、能力强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各类人才。因此在中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培养创新人才的这一核心环节,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挖掘学生的潜能,依据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大胆改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参与中学音乐倡导重在参与的精神,参与是中学音乐教学创新的落脚点。中学音乐教学以集体练习为基本方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大都通过参与练习来实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充分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参与练习,参与交流,推进教学进程,保持课堂旺盛的生命力。

(二)自主中学音乐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而学生自主是创新教学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培养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探索的欲望及其成功的内在喜悦感,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三)合作创新教学的基木特点之一就是合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创造合作式学习环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二、中学音乐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思想创新中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掌握一些终身受益的艺术素养和陶冶情操的方法。

(二).中学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中学音乐教材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现代音乐教育中,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材内容,构建适合现代音乐教育思想的教材体系,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学生喜受的、难度小的题材为教材内容,以变革传统中学音乐课的枯燥和单调。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前提,而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是教材内容的创新。

(三)中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学会学习是教育终身化的要求,其本质是一种创造性学习。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自我完善,音乐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中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探索适合现代化培育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法,摒弃“填鸭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打开桎梏音乐教师发挥、修正、发展、创造的枷锁。同时,从多年的目标、计划、结果的统一标准等一系列教学详尽指令为目的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音乐作为特殊的艺术学科,只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争鸣,不同的创造,才能推陈出新得以发展。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活动,应改变过去教师占主体地位的上课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标准的诞生给中小学音乐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营造“民主、融洽、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其想象力+增强学生创造意识等新的教学理念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学习、研究、创造的目标。因此,教师可以讲清课堂的目的要求,学生可在课下自编、自导教学内容,在课内的自由练习时间,可以自定规则,组织小型多样的比赛,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热情。课外以多种形式参加学习活动,不但对音乐课起到了延伸作用,而且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音乐知识、技能得到了消化。课外活动,主题鲜明,形式灵活,有广泛的参与性。这些音乐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又发展了全面素质。音乐教师创造性地挖掘课程中的创造因素+创造性地教学+就会培育出创新人才。

(四)考核的创新

考核的创新,关键是研究出中学音乐考核的方法对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素质教育不是忽视正常的考核,关键是怎样与素质教育相吻合。既不能压制中学音乐特长生个性的发展,又要看到中学音乐差生的进步。创新教育的考核、评价要具有赏识性、激励性,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更多的肯定,赞扬和鼓励。因此我们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中学音乐成绩,即,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成绩的进步幅度。这种评价方法,不仅充分体现出学生中学音乐能力的各个方面,而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创新教育贵在教育创新,也是素质教育扬弃后的具体化、深入化。中学音乐学科作为中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学的音乐教学改革要在理论认识上去旧呈新,在实践活动中勇于突破,要充分利用中学音乐学科的独特、有利条件,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重视教学内容的革新,提倡教学方法的创新,强化考核体系的变新,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起到中学音乐教育应尽的作用和应有的贡献。

篇3

新一轮课程改革无疑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挑战,从理念到内容,从方法到模式,蕴含着古今中外杰出数学人才成长史、数学演变史、数学思维发展史的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逐渐得到认同,数学课程应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反映数学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关系,反映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美学价值,已经成为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共识。

1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悠久历史,展现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有很多事例反映了数学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了解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文化底蕴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有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此, 教师应适时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数学史实, 比如,介绍数学家的名言和故事, 让祖冲之、 陈景润、华罗庚、高斯、笛卡儿等数学大师成为同学们经常讨论和崇拜的人物;介绍《几何原本》、圆周率的历史, 并将其中涉及到的重要人物和有关史料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也可以介绍一些有关“贾宪三角”和“从结绳记数到计算器”的历史,一些重要符号的起源和演变,与幻方、七巧板、欧拉公式、黄金分割等有关的材料,方程史话、勾股定理史话、历史上的分数运算法则等内容。 通过多种途径带领学生一起去欣赏古今中外的数学史料, 我们可以让 学生了解数学原来是如此的丰富和神奇,不仅增进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更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并不是一种神化的科学。 当数学沿着历史的台阶走下神坛时,也揭开了数学文化神秘的面纱,真正向我们的学生展现数学文化应有的人文价值。

2 让学生享受数学的发展历程,凸现数学文化的科学价值

数学上的每一个发现或发明,总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某一种思考。数学教育应当努力还原、再现这一发现或发明的过程,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数学知识的源泉。学生由此可以体会到人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创造,当一个问题看来不可解时,人们可以创造一些新的字符或形式来表达一种新的概念和新的观点, 从而打开了又一扇数学王国的大门。 这就如赏析一部文学作品,只有充分了解了作品的背景,才能更全面地领会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掌握数学知识本身固然是一个目的,了解、领会知识的源泉和研究方法,将具体的知识放人宽广的文化背景下去认识,从而有一个更合理、科学的认知过程,这也许是更重要、也是更有意义的。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数学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而形成 解决考试所需要的解题能力。其实,每一个重要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获得的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能力。 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等一些数学文化的精髓都依附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创设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家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尽力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的过程中, 能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能够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原动力, 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这也正是在教学中凸现数学文化的科学价值所期待达到的目的。特别是在教学数学概念时,重要的不是对于概念内涵、外延的正确呈现与讲解,而是应通过呈现适量符合概念特征的正反例证,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逐步在学生头脑中摆脱相关数学对象的非本质属性, 进而建立相应的数学概念, 获得对概念本质属性的把握与理解。

3 让学生欣赏数学的无穷魅力,显现数学文化的美育价值

数学是美的,在大数学家克莱因的思想里: “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在繁花似锦的数学百花园,有一丛绚丽多姿、引人入胜的奇葩,这就是“世界名题” 。 它们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使人叹服, 又以匠心独具的构思模式令人陶醉。 有的题目历经几代数学家的苦心求索,得出了一些精巧绝伦的解法,赏心悦目,极富诱惑力。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一个小小的六角幻方,竟花去亚当斯 52 年的时间;马克思以演算微积分为休息;苏步青“演算万题成才”传为佳话;陈景润那传奇式的“两麻袋算题稿纸” 则成了向数论顶峰攀登的路标。 数学的美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升华学生的情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毕林斯雷曾说:“许多艺术能够美化人们的心灵,但却没有一种艺术能比数学更有效地去美化和修饰人们的心灵”。数学蕴藏的美拓展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学生会深深地被数学具有的神奇美丽所吸引, 并产生对此进行研究的浓厚兴趣和极大热情。 在教学中显现数学这种深沉的、内在的美育价值,让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去揭示、欣赏、体验美,体验到数学内在的、朴实无华的、纯洁高尚的情感,将使学生的精神得到充实,心灵得以净化,思想得以升华,素质得以提高,引发心灵深处的感悟,使其对数学的美的追求和感受与其人生的追求紧密相连。

4 让学生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呈现数学文化的创造价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