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新古典艺术特点,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一、法国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一)时代背景
18 世纪的巴黎成为西方艺术圣殿。凡尔赛宫的建立象征着法国专制王权的强大和它在欧洲霸权地位的确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法国成为欧洲美术的中心,其原因一面是封建贵族统治,另一面则是第三等级(新兴资产阶级、市民和农民、工人等)的崛起。启蒙运动的发展使得人们思想异常活跃。18世纪末叶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新古典主义艺术迎合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以同样战斗的姿态吹响了与贵族式的罗可可艺术进行决战的号角。进入19世纪,欧洲经历着一系列不间断的艺术革命。这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生活进程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受理性思想陶冶的艺术家们则更自觉地进入了一个在艺术自身领域不断与传统决裂的阶段。西方19世纪艺术的一系列思潮演变都是社会生活发展的结果,绝不仅是艺术自身发展史,艺术家风格变化都是现代思想和哲学观念促成的。
(二)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1.新古典主义。法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古典主义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它虽然也以古代美为典范,但更注意从现实斗争中提炼精神主题,摆脱远离现实的抽象理念演绎,更加注重生活。他们以古希腊罗马艺术创作的规范和样板作为对象,认为艺术是理性的,排斥艺术家的主观感情,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古希腊的理想美。创作主题主要是借助古代英雄题材来表现现实中的事物,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新古典主义杰出代表大卫(1748-1825),在艺术中坚持以自然为原型,按照纯粹的理性美去再现自然。在艺术理念上受到普桑的影响,主张用理性来作画并将对象理想化、完美化。大卫的作品塑造古代历史英雄,歌颂雅典和罗马的市民英雄主义为题材,强调强有力的结构关系,追求简洁、质朴和庄重感。他在作品中为法国革命者的斗争精神,注入了新的血液。
2.浪漫主义。19世纪上半叶,经过18世纪的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法国经过大革命后,资产阶级走上历史的舞台,更多的是强调自我人权。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一样,也是波及全欧洲的思想和文艺运动,浪漫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在各国的表现也不同。美术上的浪漫主义以法国为代表,是在和新古典主义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卫、安格尔领衔的新古典主义已是对古代艺术的复制,同时代精神格格不入。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相反,放弃了古典广义追求的那种理想美,追寻内心世界的理想美,试图揭示心灵美和独特的个性。主要代表人物是席里柯、德拉克洛瓦。
二、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绘画争鸣
(一)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简介
1.安格尔。安格尔(1780-1867)是法国新古典主义代表画家,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融入在自然之中。主张以永恒美和自然为基础,终生浸染在追求理想化形式美的法则中,追慕理性的、理想的、非现实的、无内容的纯形式美。代表作《泉》、《里维耶夫人肖像》、《土耳其浴室》等。其中《泉》是安格尔是他毕生致力于美的追求的结晶,他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画中构图在整体上是S形,遵循古希腊雕刻的原则,但更为细腻微妙,健康柔美。他充分发挥了线条的表现作用,把人物的形体动态刻画得极其准确、简洁而概括。
2.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1798-1863)生于法国南部罗讷河畔。是19世纪法国美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德拉克洛瓦则以自己的热情为艺术之源,他在作品上不但具体地表现出浪漫的精神,并肩负着开创浪漫派的重大责任。在追求自由表现时,德拉克洛瓦以动态对抗静止;以粗犷对抗极端工整;以强烈的主观性对抗过分的客观性;认为色彩在传情达意上具有更高的价值。德拉克洛瓦不仅喜欢但丁的著作和欣赏莫扎特的歌剧,更是受米开朗琪罗、鲁本斯、伦勃朗等人的影响。他坚持浪漫主义,与法国官方学院法的古典主义相抗衡,由于他在艺术上的革新成就,加强了浪漫主义画派的地位和影响。他的画风特点是构图重气势,强调对比关系,重视人物情感和动势的描绘。
(二)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绘画争鸣的启示
承继传统而毫无新意者便为传统所湮没,即根植传统又叛逆者则有可能成为未来传统的一部分。因此如何与传统的重负抗争便成了伴随艺术家终生的核心问题。就在与这对矛盾的争斗中,多少艺术家的天分被消解掉了,尘埋了。而那剩下的少数人中的极少部分,也就是那些真正的智者,它们确实拥有众人所难以触及的天资与勤奋,它们既出色地习得了传统,又能挣脱它的束缚,那么,这些人,他们的名字,今天我们可以在艺术史册上找到——当然这个队伍现在仍在不断扩大。这就是艺术史的逻辑,残酷却令人难以回避。就像夜空如此漆黑,是为了映衬星星的明亮
1、创新绘画形式的创新:安格尔吸收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历代大师们的经验,在艺术上有一定的见解,他充分地满足于线条、形体、色调的和谐之美。安格尔的作品蕴含着他自己的一套理念——形式主义艺术观。安格尔以毕生的心力来钻研艺术本体的形式法则。他对自然界中的节奏与运动进行了探索,其仔细认真程度一如半个世纪以后印象派画家之于色彩。他对固有色和形状的发展处理,从表面上看去像照片,事实上,他在很大程度上改动了自然物体。
2、在绘画创作上,追求理想的德拉克洛瓦喜欢从文学作品中,特别是莎士比亚、歌德、拜伦的作品中去寻找题材,深厚的文学修养更开阔了他的绘画视野。他研究古典画派,赞美提香和委罗内塞,接受席里柯的影响并推崇格罗,并且在格罗逝世时著文悼念他。他最崇拜的艺术家还是鲁本斯,只因深深被那炽热的色彩、个性化造型、精妙的笔法、雄劲奔放的构图所打动。德拉克洛瓦的色彩虽然含有狂响和炫目的因素,但他也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它吸收了康斯太勃尔风景画中的光线效果,对光线开始了科学分析,提高了对补色效果的认识,这种敏感对比的分析为以后点彩派打下了理论基础。
三、结语
在19 世纪法国呈现出诸多流派,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发展演变逻辑不仅是艺术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思潮和哲学观念促成的使然。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的绘画是对传统的继承并创新。
生活在新时代,艺术家接受到的人文情怀、社会气息多元化。可以用激情和热血去书写自己的体会,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我们必须要反思自身的现状,现代西方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碰撞中有很多的内在活力,使它在汲取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中求得新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位创作者都应积极面对的问题。耐心地钻研艺术语言,琢磨油画技巧,承继先辈们孜孜以求的艺术事业。
【参考文献】
关键词:拉斐尔 安格尔 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8-0128-01
一、对古典主义油画的概述
古典的绘画,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绘画艺术,欧洲艺术史上曾经历过三次学习古典艺术的浪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二次是17世纪学院派绘画,第三次是18世纪末――19世纪的法国新古典主义。作为西方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以发掘古典文化,研究希腊、罗马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追求科学求实精神的思想为先导,古典主义大放光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都创作出感人的古典主义作品,被奉为古典绘画的鼻祖,特别是拉斐尔,被后世画家奉为不可逾越的偶像。16世纪末文艺复兴的艺术出现了衰退现象,到17世纪初,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和卡拉瓦乔画派成为了主要的艺术流派。学院派绘画主张继承先辈大师的艺术传统,并强调绘画中的最高标准便是文艺复兴的古典主义绘画写实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古典主义的发展。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崇尚古典精神,以希腊、罗马的艺术为典范表现出严正、高贵、酷爱秩序的特点,推动了古典绘画和学院派的发展。整个18世纪艺术几乎都是在古典主义思潮影响下度过的。欧洲各国纷纷效仿法国建立美术学院,学院派成了正统艺术。到了18世纪中叶,古典主义艺术思想被庞贝古城的发掘和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的发表所激励,欧洲对古代美术的兴趣又掀起了一阵。这又为西方古典主义艺术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18世纪,法国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取得了压倒一切的地位。新古典写实绘画以历史上的古希腊、罗马作为借鉴,狂热地崇拜古典艺术。
二、拉斐尔与安格尔绘画艺术中的绘画语言特点
拉斐尔(Raphael Sanzio,1483―1520),作品一直被人们视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安格尔称他是绘画之神。拉斐尔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他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平易近人、亲切自然是拉斐尔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他笔下,深刻的知识和精心的推敲全溶在用流利线条构成的轻松自如的艺术世界中,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这些古典美术最推崇的品质,在拉斐尔身上获得了最鲜明的体现。因而,那些推崇古典风尚的美术家,都把他当成理想的楷模,恰如雷诺兹说的:他本人成为所有后代画家的样板。
代表作品:《美丽的女园丁》(约1606),拉斐尔以圆润流畅的线条把圣母、耶稣和圣约翰的优美形象和谐地组合起来,创造出充满人间气息的、亲切的神的世界。这一世界远离了中世纪的精神,它那纯洁、明朗、单纯、自然的情韵更接近希腊的精神。
作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拉斐尔的崇拜者安格尔,在其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上,既固守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又有了新的突破。向文艺复兴早期艺术家学习的时候,安格尔并没有完全追随。他认为早期艺术家们没有看到中间调子,没有观察到亮部和阴影里面的一切细微之处。他认为必须使人物形象能够转动,对安格尔来说,浮雕效果是通过在物体表面的所有部分巧妙细致地上阴影的办法达到的。同时,在用色上,他不画透明的阴影,而是把阴影涂得比较厚,并且在阴影里加了白色,例如从现藏卢浮宫的油画《瓦平松的浴女》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用色就比较厚。他油画上很少用当时流行那种有光泽的褐色,并且当油画表面上的调色油被光线吸收后,就去掉了那种发紫的反光,呈现出一种金黄色的调子,同文艺复兴最出色的作品十分相似。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画益发美丽。这些油画技法从他一系列的宫女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三、拉斐尔与安格尔绘画艺术中的绘画观念异同
在拉斐尔的绘画生涯中,当时的题材即是历史插曲,是对现实中一个片段的描绘。可是,在安格尔看来,题材、自然、模特儿,都只是进行独特创作的依托而已。在一幅安格尔的作品里,题材不是轶事,而是构图。1842年安格尔的《路易十三的誓言》一画受到官方的赞赏,他对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作品倍加推崇,不惜直接借鉴其构图和形式。安格尔对政治、宗教不感兴趣,他把对美感形式的追求代替了对事件的关注。
四、总结
虽然安格尔直接师承大卫,但是在他的画面中有更多拉斐尔的情调,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是美丽的世俗妇女形象,在她们身上体现出慈爱、善良、温顺的优良品质,还略带几分贵族的高贵气质,如他的《西斯廷圣母》,就像一首优美的颂歌,将圣母的端庄和世俗的爱融为一体。拉斐尔的画面上始终洋溢着明净的色彩、柔和的光线和宁静而优雅的节奏感。拉斐尔的优美、诗一样的绘画语言启蒙了安格尔,并且这种风格影响了安格尔的一生。安格尔的绘画风格与拉斐尔如出一辙,画面上洋溢着的也是明镜的色彩、柔和的光线和宁静而优雅的节奏感,如上文提到的《瓦平松的浴女》。安格尔在罗马期间认真研究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作品,在这些绘画大师的基础上,安格尔绘画中的线条更加简练和概括,从而更多的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参考文献:
二、新古典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异同
新古典主义虽然脱胎于古典主义,但是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其一,二者都强调理性。贺拉斯认为“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这里“判断力”指理性。布瓦洛也主张在艺术领域高举起理性的旗帜。但前者认为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理性活动,和作家主体的思想深度、道德倾向、知识和经验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强调作家主体的判断力;而后者则以理性判断代替作家个体的判断。其二,二者都赞成“艺术模仿自然”这一观点,但二者所指称的“自然”含义与范围是不一样的。前者认为自然指客观现实人的生活;后者认为自然指合乎常情常理的事物,特别是指合乎常情常理的人道。其三,二者都主张模仿古典,但目的不一样。贺拉斯树立“以希腊为典范的旗帜”是为了建立能与罗马贵族战功事迹相媲美的罗马艺术;而布瓦洛打起的古希腊罗马旗帜是为了规范法兰西文艺,使法兰西文艺像罗马帝国的文艺一样,成为无愧于“太阳王朝”伟大事业的辉煌文艺。其四,二者都强调诗人的道德修养。贺拉斯要求诗人要有德行、有学识、有才华,要有认真负责的创作态度;布瓦洛也认为作家要注意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既要在人格上自尊自爱,又要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趣味。其五,二者都主张遵循历史的性格“定型”和与人物相符的类型性格。贺拉斯提出“合式”这一创作原则,倡导妥帖、合理、平易的风格。作品结构必须和谐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人物性格要遵循传统的性格“定型”,语言风格要与人物的身世和心情相符。布瓦洛强调“美即真实”“只有真的才是美的”。因此,刻画人物要同与历史传说一致的性格“定型”以及与品性、年龄相符的类型相一致。其六,二者都强调文艺的作用。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认为文艺具有教化和娱乐双重功用;布瓦洛也强调文艺的功用,他根据真、善、美三者统一的观点,主张认识、教育和审美三者功用的结合。其七,因为对造型都有非常严格的准确要求,所以新古典主义和古典主义都非常强调素描的核心地位。古典主义画家认为只有素描才能体现艺术家的思想。古典主义的杰出代表普桑主张艺术家应当理智地运用他们的材料,并提出这样的见解:色彩是绘画中迷惑视觉和思维的陷阱,就如诗歌文韵的迷惑力一样。由此可见,古典主义者是重理智而轻直觉的,认为素描比色彩更为重要和高贵。新古典主义艺术家充分继承了古典主义的这一思想,也重视造型的准确观察和光影的正确描绘,并通过理性的描绘保障结构的均衡与形式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