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0:04:5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口腔医学技术设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江苏省口腔医院门诊综合楼,地上十六层,地下三层。其中地下一层为配套服务用房及自行车库,地下二层为汽车库,地下三层一部分区域为水泵房,一部分区域平时为汽车库,战时为6级人防掩蔽所;地上部分一至十层为门诊楼,十层以上为教学和办公用房。设计日门诊病人2000人次,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45043平方米,建筑高度为65.85米,属于一类高层建筑。
2 系统简介
2.1 给水系统
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从本工程东侧上海路上的市政给水管路上接入一根DN150的引入管,分两路,一路DN100的管道供应供本建筑生活用水,一路DN150的管道供应供本建筑消防用水,分别在生活和消防给水引入管上设置水表计量。市政最低水压0.20MPa。
本建筑生活给水采用分区供水,系统分区如下:-3~2层由市政供水管路直接供给;3~10层由低区变频供水设备增压供水;10层以上由高区变频供水设备增压供水。用水压力大于0.20MP的给水支管上设置减压阀减压。除此之外,冷却塔补水设有专用变频水泵,抽水增压至裙房顶冷却塔,冷却塔补水管上设置水表计量。低区、高区增压给水系统及空调补水系统设计秒流量分别为6.95l/s、3.87l/s及1.5l/s。按照业主要求,本建筑地上一至八层普通诊室分科室单独计量,九、十层VIP诊室设水表单独计量,十层以上办公区设水表单独计量,除此之外地下厨房用水单独设水表计量。给水系统示意图见图1
2.2 热水系统
热水系统采用分区供水,分区原则同冷水供给水系统。诊室及厨房生活用热水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以蒸汽作为热媒,采用汽水半容积式换热器换热后向本建筑热水管网集中供热。除此之外屋面设有太阳能集热器,集热面积约为430m2,作为生活热水的补充热源。热水设计供水温度60℃,设计回水温度55℃。热水供应系统回水管道上设回水泵,当温度低于55℃时,回水泵开启,加热至60℃关闭。其中厨房热水由单独一套半容积式热交换器供给,热水系统设置机械循环。热交换进水管上均设置水表;地上诊室部分由另外两套半容积式热交换器供给,热水系统设置机械循环,各科室热水供回水管上均设置水表计量热水用量。手术室热水采用容积式电热水器加热供给。生活热水系统高区设计秒流量为4.1l/s。热水系统示意图见图2
2.3排水系统
污水采用单立管排水系统(即设置伸顶通气管的排水系统)以及设有专用通气立管的双立管排水系统,连接6个及6个以上大便器的污水横支管和连接4个及4个以上卫生器且横支管大于12m的污水横支管上还需设置环形通气管。底层污水均单独排出;地下室水泵房、车库等处设置集水坑,用潜污泵提升污废水至室外排出。厨房上方有卫生间的地方结构降板处理。污水收集后,经整个院区集中的污水处理构筑物二级生化处理并消毒后排入东侧的市政污水干管。根据业主要求,诊室内牙科医疗设备排水采用真空排水系统,由专业厂家深化设计。地下室水泵房、车库、消防电梯等处设置集水坑,用潜污泵提升污废水至室外污水管。地下室内卫生间污水经过污水提升设备排至室外污水管,厨房内生活污水经过隔油提升一体化设备提升后排至室外污水管。
2.4 消防系统
消防水源采用市政自来水,采用一根DN150消防给水进水管。消防水池设计容积按满足一次火灾发生后,同时使用的消防系统最大设计流量和相应的火灾延续时间来计算。
在院区内本建筑南侧已有一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400 m3,距离本建筑80米,可供本建筑室外消火栓消防使用,故本建筑消防水池设计容积按储存2小时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和1小时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用水量之和计算,共计360m3。在屋面设有18 m3消防水箱1个,箱底标高为66.00米,可保证火灾初期的消防用水量。
室内消火栓消防给水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消火栓系统成环状管网,由两台消火栓消防泵(一用一备,位于消防泵房内)自消防水池抽水增压供给。室内消火栓系统竖向设高低2个供水分区:地下3层至9层为低区,10层及以上部分为高区。在低区室内消火栓供水的主管上设置静压减压阀,保证低区的静水压力在100m以内。各区凡出水压力大于等于50m的消火栓,均采用稳压减压型的消火栓。室内消火栓系统共设有2个水泵接合器。
室内消火栓设置在建筑内门厅、走道等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其间距保证同层有2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室内任何部位。室内消防给水管均联成环状,并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以保证检修时关闭的竖管不超过一条,在水平环状管网上引出的单个消火栓前均设一个DN65的检修阀门。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由两台喷淋消防泵(一用一备,位于消防泵房内)自消防水池抽水增压供给。每个防火分区的喷淋管道自成系统,在每个防火分区的水平总管上设1个水流指示器及信号阀门,消防控制中心的控制屏上显示出每个报警阀和每个防火分区的供水总管上阀门的启闭状态,以及喷头动作时火灾所在的层数和区域。报警阀及压力开关的运行情况也都能在消防控制中心的控制屏上显示出来。
闭式玻璃球喷头均采用快速响应喷头,除厨房采用93℃温级喷头外,其余均为68℃温级喷头。
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单个报警阀控制的喷头数不超过800个,系统共设有7组湿式报警阀,集中设在一层报警阀间内。
3 特点探讨
3.1 门诊楼部分给排水设备管井的设置
由于本工程门诊楼各门诊科室需要单独给水计量,且用水点较为分散。传统的给水系统是在楼层集中设置一个主管井,给水系统通过在楼层吊顶内设置的水平干管输送到门诊部的各个用水点,该种方式的特点是占用楼层的空间小,节省了医院门诊的有效建筑面积,但是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楼层只设有一个给水主管井,且给水干管均吊顶内敷设,楼层内各科室用水检修,操纵均不方便。2.由于给水干管沿楼层布置,大大增加了给水系统的管道管长,增加了系统的造价。经过与院方的沟通本建筑门诊部在楼层分科室设有设备检修管道间,且尽量保证管道维修间上下对齐,便于给水立管的安装,同时也有利于楼层给水支管的维护和管理。具体平面布置见图3
3.2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医院建筑中的应用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断成熟,培养目标逐渐明确。为了进一步强化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必要进行专业校本教材建设,使专业教学符合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目标。
一、校本教材建设的背景
“口腔疾病治疗技术”课程是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组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专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并不断修改完善。在教材的选用上,经过不断实践,发现现有教材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影响了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发编写适应高职教学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校本教材显得日益迫切和必要。[1]
二、校本教材建设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对教材其他内容的开发
首先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材内容除了理论知识外,还应包括知识的应用。其次,现有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偏重经典理论和基础知识,缺少体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的知识[2] ,这与高职专业设置要紧密联系行业服务链的要求不相适应。此外,教材内容与高职“双证书”制度中的职业资格考核标准也缺乏有效衔接。
因此,在《口腔疾病治疗技术》校本教材编写中将增添新材料、新技术知识如CAD/CAM义齿技术、种植义齿技术,补充应用性知识如牙周病牙在义齿修复设计中的影响、常见口腔病的预防等内容。
2.增加医技沟通知识,突出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职业技能分解。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义齿加工企业、口腔医疗机构、齿科器材研发与销售和口腔医学网站管理,其中义齿加工企业是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就业途径。
毕业生制作的口腔修复体进入临床,常常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不符合医师或者患者要求,从而要求返工的问题,导致了多方面的损失,医师时间和材料上的浪费,患者复诊次数增加,医患信任度下降;对技师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损失,最终将导致医技、医患关系不和谐,甚至产生矛盾。为了避免义齿的返工率,关键在于技师与医师之间良好的沟通。
为了满足现代义齿加工企业对技师拥有良好医技沟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的校本教材应增加医技沟通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校本教材建设的目标与方向
我国《国家职业标准》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标准体系,强调知识对技能的支撑作用,避免学科化或理论化倾向。我们应以此作为校本教材建设的方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规范,具有鲜明的高职高专特色
校本教材虽然不公开出版,但是编写必须科学规范。教材的编写还应建立在科学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基础之上,内容、结构都应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特色,体现课程改革与建设成果。
2.教材内容的选取遵循“实用为主,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委员会成员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于哪些理论是必要的,学到什么地步就够用了,他们非常清楚。因此在编写校本教材时,有必要请专业委员会进行指导和论证,以保证教材理论知识“必需、够用”。
3.简化基础理论,侧重知识的应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简化理论知识的阐释与推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必过度追求学科自身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着重讲清理论的应用思路、应用方法,“以例释理”,将基础理论融入实例分析中,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材内容的整体优化
“口腔疾病治疗技术”课程属于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应围绕后续核心课程的设计编写教材内容,并与职业能力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应听取后续课程和职业岗位一线专家对教材编写的意见,使教材的内容得到整体优化。在教材结构、体系和编写风格上,要突出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对传统的学科型教材编写风格要进行大力改革。运用教学目标分析法,先确定教学目标,再精选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理论内容着重介绍理论要点,应用思路和方法,并通过病例分析法,先介绍病例,再引入结论,再扩展到理论分析,从而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能力要求的掌握。
5.教材内容与形式多样化
(1)理论课教材。除教材主体内容外,可在各单元内容中设立“学习目标”“知识链接”“病例分析”“知识拓展”“课堂互动”“学习小结”“目标检测”等内容,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强化知识应用和技能培养,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训课教材。主要分为实训目的、实训内容与步骤、实训提示、实训思考、实训测试等模块。
(3)充分应用数字化资源。部分教学内容(如口腔精密附着体、种植牙技术)的理论性或操作性很强,仅有传统的文字教材是不够的,应以教材为重点,辅以其他配套资源,形成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应补充数字化资源如大量的图片、多媒体设备、教学投影仪、多功能移动录播系统等,实施多媒体教学,以便学生牢固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
6.校企联合开发教材
为了突出职业特点,有必要进行校企联合开发教材。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将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与知识引入到教材中,使最新的知识与技术充实到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业教师与一线技术人员的联合,缩小高职教材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实际有用的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四、总结与展望
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体系比传统教科书的概念要更广泛,是涉及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因此,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立足改革,突出重点,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全力编写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校本教材,推动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口腔摄影技术;老年;前牙美学修复;临床效果;满意程度
中图分类号:R7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58-0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牙齿的功能不仅局限于咀嚼,人们对牙齿美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前牙美学修复的要求。前牙美学修复的目标是使修复体与邻近天然牙齿相协调,并达到仿真效果[1],在前牙美学修复中运用口腔摄影技术能够达到取得明显的效果。为了探讨口腔摄影技术运用在老年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程度,本文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前牙美学修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前牙美学修复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美学修复基础上运用口腔摄影技术,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60-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1±6.5)岁,共修复前牙48颗,修复原因:颜色不佳15颗,牙齿折断20颗,牙间隙过宽13颗;对照组采用常规美学修复,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6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4±6.7)岁,共修复前牙48颗,修复原因:颜色不佳16颗,牙齿折断21颗,牙间隙过宽11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修复原因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修复方法
修复前对患者口腔进行检查,然后采取金铂合金烤瓷或e-max及氧化铝进行烤瓷修复[2]。对照组采用常规美学修复,通过常规比色法,根据邻牙和同名牙特点设置修复体的表面形态、颜色、透明程度等,制定比色图,再制作修复体。观察组在常规美学修复基础上运用口腔摄影技术,修复前采集比色信息,选取3-4个与天然牙颜色相近的色卡,通过佳能ESO 450D单反数码相机在18%的灰背景下摄影,将牙齿的颜色、形态、轮廓等情况制成设计单,连同摄影图像一起发给技师,然后制作修复体。
1.3观察项目
1.3.1临床效果:对前牙修复后及时进行美学评价,对修复体的整体形态、边缘密合度和颜调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
1.3.2患者满意程度:包括修复体完整度、患者使用感觉等,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临床效果上的比较
观察组修复体整体形态、边缘密合度和颜调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表1两组在临床效果上的比较
组别例数n整体形态边缘密合度颜调观察组4093.1±1.295.4±2.194.5±2.0对照组4080.6±1.384.6±1.882.7±1.9P<0.05<0.05<0.052.2两组在患者满意程度上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两组在患者满意程度上的比较
组别例数n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有效率观察组40299238(95.0%)对照组4018121030(75.0%)P<0.053讨论
在前牙美学修复中,采用比色板进行视觉比色时由于会受到光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比色不准确,而且比色板颜色较少,难以完全表达天然牙的诸多颜色,无法满足前牙美学修复的要求。而运用口腔摄影技术,能够体现修复体的细微特征,能够将同名牙的美学信息准确、客观、真实的传递给技师,而且还能够将图像进行放大,使某些特征更为直观地反映出来;此外,运用口腔摄影技术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不会受到医生主观的影响,效果显著[3]。
通过本研究发现,运用口腔摄影技术修复体整体形态、边缘密合度和颜调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美学修复,患者对修复体完整度、使用感觉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美学修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相关研究[4]结果一致,说明老年前牙美学修复中运用口腔摄影技术能够达到最佳的美学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峰,胡文杰,徐明明等.前牙美学修复电脑比色仪和数码摄影辅助个别前牙修复[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43.
[2]黄翔,郑燕丹,陈凯.镀金烤瓷冠与镍铬合金烤瓷冠用于前牙美学修复的比较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