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空气污染的重要性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0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空气污染的重要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1. 1 关注前沿问题

在讲课的过程中,减少教材中比较陈旧的内容的讲述,把通过电视广播、期刊杂志、网络媒体等手段获得的与本课程相关的最新研究动态、国内外空气污染的重大事件等,介绍给学生,也就是笔者要始终保持对空气污染气象问题的高度敏锐性,能够提供给学生相关的信息,引入实例教学,引导学生产生思考并深入理解学以致用。例如在介绍本课程的地位时,引入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实例,介绍此次事件的背景、造成的后果、形成的原因,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这也是大气扩散研究的早期阶段。

1. 2 注重学生参与

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4 ~6 人一组,自己选择和课程相关的题目,准备报告。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为了同一个题目,查阅文献、上网搜集资料、练习制作和使用 PPT 等,最终将小组的成果在课堂展示给全班同学,同学们参与讨论。通过这样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很多学生都希望能上台做报告,多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 9. 0 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1 ~ 4 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此事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学生以其高度的敏锐性把这个事件拿到此环节,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理论来分析、探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及课堂的气氛,学生们受益匪浅。

1. 3 重视讲课技巧及节奏把握

在控制好讲课节奏的同时,讲授不同重要性的内容,要用不同的语调语气,避免从头到尾一个语调,使学生感到疲劳,不容易接受。同时增加师生互动环节,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以及辩论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单纯的教师讲课转变成教师引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讲到大气污染的防治问题的时候,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把自己听到的、见到的,甚至是想到的讲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完善。

2 课程内容改革

2. 1 书本知识与相关研究相结合

课程按照《空气污染气象学教程》[1]进行,内容着重在高斯扩散计算,在此基础上增加实际气象条件与污染物浓度变化关系这部分内容,并根据系里老师的研究成果给出相关实例,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其他课程如大气边界层、大气化学等的相关知识,给予进一步拓展,使得课程内容更接近当前的研究热点。比如在讲到天气形势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时,笔者拿出自己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空气污染过程实例的分析,运用观测资料分析和模型模拟结果相结合来解释过程的成因,学生对具体的实例及使用的相关手段、软件都产生很浓厚的兴趣,使这段内容的教学很成功。

2. 2 教材及精品课程建设

本课程的教学要有较高的水平,好的教材必不可少。目前相关课程广泛使用的教材是多年前编制的,很多新的理论和成果都没有提及,而且一些内容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科研的需要,所以本课程小组从讲义做起,逐步编写与时俱进的教材,以求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另外,将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校级精品课程,并争取省级精品课程。

3 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索

3. 1 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生动等特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全部制作成 PPT 的形式,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比如在介绍第一章概述,主要内容是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物相关的基本概念,空气污染气象学的发展历史、重要性、研究方法等的时候,应用大量的图片、视频,给学生以直接的视觉冲击,很好地达到本章的教学目的。利用小段的时间给学生们播放一些视频,如《2012》、《后天》等的片段,以及气象日主题宣传片等相关内容,受到学生的喜爱。污染气象学课程开设开放的教学网站,课题组的教师都把自己的课件、有关资料放到网上,还有讨论区供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使相关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资源共享的便利。

3. 2 使用传统的板书

板书必不可少,比如在第四章理想条件下空气污染物散布的模式处理时,连续点源高斯扩散公式需要在黑板上推导,应用板书才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推导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理解该部分内容的含义。克服了使用多媒体造成教学进度快,导致学生印象不深的结果,尤其是对需要仔细推导的公式以及内容。所以要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做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使用板书教学完美的结合。

4 实践教学的创新

实践教学具有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们往往会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本课程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一些工厂的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设备及流程等,让学生分析具体的实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课堂上会讲到不同稳定度条件下的烟流,从烟囱口排出至下风方的具体形态、对下风方造成的不同影响等,学生听课之后会感到不好理解又容易忘记,带他们去工厂实地参观,烟流的形态会深刻地印在脑中,再结合理论知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全组教师的教学水平

篇2

1.2浅谈现阶段空气污染监测现状我国的空气监测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众多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它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和投资大等特点。为了能够提高全国空气监测工作的质量于效率,国内环境部门将已经在全国组织监测网络。除此之外,国家也制订了统一的监测原则,在各地方设立了环境监测站,充分发挥了各方面的技术人才的优势,同时引进众多先进设备,大幅提高了我国空气监测的工作的质量。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人员应用了科学合理地监测与测试数据的技术,使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水平不断提高,逐渐的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在我国广大空气质量监测人员的不断努力的基础上,国家仍在不断地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促进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进一步地展开与加强。现在空气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运用各种方法连续或者间断地测定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性质、浓度进行分析,并评价空气环境质量的过程。现在国内监测环境主要分为环境空气污染源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特定目的应急监测等三种。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逐渐完备,整体环境监测工作并无漏洞。但是仍然在一些细节工作存在问题,这需要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人员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作出合理的调整,争取最大程度的提高我国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质量。

1.3加强空气污染监测的办法空气污染监测工作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息息相关,做好空气污染监测工作才能制定出更为有效地保护环境方案,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空气污染监测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为了能够提高污染监测质量,监测人员首先需要对有关空气质量的法规、技术标准、污染测定方法及对测定仪器有着足够的了解。其次,监测人员要规范空气监测手段,在进行监测时一定要秉着科学的态度进行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准确、可靠。另外,空气质量监测人员要掌握进行空气污染建模的步骤,只有科学的空气污染建模,才能使污染检测更加科学、高效。影响空气污染监测的因素有很多,这需要监测人员有着足够的监测工作经验,并在工作中能够积极学习优秀的污染监测案例,总结经验,尽可能的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

2浅谈空气污染建模

2.1进行空气污染建模的意义科学、合理的布点建模工作可以大大地提高空气质量监测工作的效率,得到的监测的数据也会更加准确,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大气的污染状况。进行空气污染建模工作的重点就是合理选择空气污染监测点,它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精度,合理的检测地点可以减少监测工作的工作量,也可以提高所得数据的精准度。因此,合理的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科学的选择检测地点是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2.2进行空气污染建模的注意事项

2.2.1明确监测的目的,在空气污染监测体系中,包括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污染源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目标不同,它们的监测目的是不同的。这需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主要是为了调查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对敏感体的暴露情况,进行污染对环境影响的监测,主要是为了掌握污染源的变化趋势以及排放污染物的规律。

2.2.2确定污染源的状况,不同的污染源的建模方法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分布建模之前,需要相对调查范围内及附近范围污染源的分布、排出量等因素进行综合的调查及分析,确保空气污染建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3空气质量监测点的选择合理的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点的选择是科学的进行空气污染建模的重中之重,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点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监测点的代表性,其二是检测点的数量。从代表性来讲,由于每个监测点所代表的作用是不同的,每一个监测点都有特殊的作用如是代表一定的功能区,代表污染源的影响、代表区域环境背景等,因此,进行监测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空气污染源、污染度、地形地势、监测任务的周期等众多问题。从检测点的数目来讲,如果监测任务是暂时性的,同时需要得到精度较高的监测数据,就需要增大样点的布设范围,对于需要布设众多监测点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各种布点方法,例如规格网格法、扇形布点法等。对于长期的定点监测,则不能够设立过多的监测点,这将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采用按人口和功能区布点法。以上所述的两点因素对监测工作后期的布点建模有较大的影响,还有一些次要因素如地形特征,风力情况等也会对检测工作造成影响,。因此在监测工作中监测人员必须考虑全部因素,才能形成有代表性的布点建模,更好地完成空气污染监测工作。

篇3

一、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现状

(一)温室气体排放与热岛效应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的规模也在日益增大。城市规模的加大不仅使城市的建筑更加密集,而且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骤然升高,除此之外,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大量的城市柏油马路建成,而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的吸热能力。现实已经证明,城市内的温度普遍高于城市周边区域的温度。而由温度造成的气压差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热岛效应的长期存在会使城市内的空气质量急剧下降,污染物的长期集聚不仅会进一步加重城市内的空气污染程度、重则可能会诱发城市居民各种疾病的产生,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

(二)悬浮颗粒物与可吸入颗粒物

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满足城市人民生活的需求,大量大中型化工企业、供热企业在城市中被保留,并且发展十分迅速。化工生产与供热企业等在生产过程中都需要通过燃烧大量的燃料来获取能量,而燃料的燃烧必然会带来大量的粉尘与悬浮颗粒物。这些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对城市空气造成污染,降低了城市的可见度,其中颗粒稍大的颗粒物是人们可以用肉眼看到的粉尘,而一些微小的颗粒物人们根本看不见,并且这些微小的颗粒物能够随着人们的呼吸系统进入体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现阶段,我国空气污染物中最常见的就是PM2.5或者是PM10。例如,今年年初在北京、天津、呼和浩特以及许多其它北方的大城市都发生了雾霾,城市可见度极低,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而这主要都是由城市中悬浮颗粒物PM2.5含量过高造成的。除此之外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中含有大量的细菌、重金属和致癌物等有害物质,这些颗粒物被人们吸入体内,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人们各种呼吸道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三)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

化石燃料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能源,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各种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都会释放出大量的硫氧化物与碳氧化物,大量的化学物质进入到城市空气中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酸性沉淀物。当城市的湿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这些酸性沉淀物就会以酸雨的形式坠落到城市中。酸雨不仅会导致土地酸化、土壤贫瘠还会对城市建筑造成一定的腐蚀,降低城市建筑的安全性,具有极大的危害。

二、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人们的空气污染防护意识

城市空气污染不仅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更与城市中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市民息息相关。因此要想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就应该努力让每一个人都树立起空气环保意识,使全社会都重视起空气环境治理,提高全体市民的城市空气环保意识。而要想切实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政府与人民齐心空气环保理念,引起人们对空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而城市市民也需要大力配合政府,努力践行空气污染防治措施,提高自己低碳环保的自觉性,有效的降低各种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而城市工业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空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性,积极自主的做好空气污染的过滤回收工作,为建设好绿色城市、空气洁净城市而努力。

(二)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城市绿化带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净化城市空气,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作用。因此,为了提升城市的空气质量,缓解空气污染严重的现状,政府应该重视起城市绿化建设,不断加大对城市绿化建设的资金与人力、物力投入,在市区内、市郊与城市化工园区内大力进行城市绿化带的建设,给城市穿上绿色的新衣,努力优化城市的空气质量环境。与此同时,城市政府还需要通过不断对城市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布局,合理对城市绿化带进行建设,选择那些吸附能力强、净化能力强的植物进行培植。而要想使这项工作被更好的完成,则需要政府加大对城市绿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城市绿化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本着科学治理的原则对城市的水土进行优化、对城市的空气污染进行治理,从而有效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给人们带来的困扰。

(三)加快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用清洁能源

城市空气污染之所以如此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城市重工业,尤其是化工产业过多,而且生产方式粗放、耗能高、污染物排放量高等引起的。因此,要想彻底的治理城市的空气污染,就应该加强对这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治理,取缔一部分生产方式粗放,耗能高的产业,并极力推广清洁能源,对城市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进行科学的治理,从根源上解决城市空气污染问题。

结束语

本文在对城市空气污染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解决城市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希望能够唤醒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促进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