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学历文凭提升

学历文凭提升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9:2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学历文凭提升,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学历文凭提升

篇1

由于农村大多数学生视野较狭窄,平时阅读量不大,词汇量贫乏,那写起作文来就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问题主要出现在:⑴没有什么东西可写;⑵不知道怎么写。提笔作文,言之无物,不是三言两语就是东拼西凑,遣词造句拖泥带水,表达不清。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索性找本作文选,直接抄袭,生搬硬套。教师若不加指导学生去模仿例文,学生自己一抄一仿,难免成了囫囵吞枣的通病。

要解决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下苦功夫不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个方法是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经验的结晶。我认为,教师首先应着力于不断丰富,充实学生的生活。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有了写作的内容。小学生的作文虽然称不上什么艺术作品,但要使作文言之有物,同样离不开生活。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上较重视把作文教学渗透到课文教学中。

首先要求学生一心扑在课本上,做到把课文描写的各类优美句子、片段、短文理解并背诵下来,特别是根据每单元《语文园地――习作》的具体要求,在班级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助于写作文的活动,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例如,我在指导四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六《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时,模仿例文指导方法分为五步:

1、指导习作前召开一次日常生活汇报会,要求学生动脑回忆,大胆畅谈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探索等最愉快而又最有意义或感受最深的具体事例。(教师为学生的选材起引导启发作用)

2、紧接习作开始,指出明确要求:⑴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用第一人称写);⑵运用学习过的写作方法,如按事情发展顺序或倒叙来叙述。

3、指导学生审题,启发学生弄清作文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记事)。记几件事?点明这件事的特有环境,让学生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4、复习课文《卡罗纳》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卡罗纳在遭遇到不幸时回到学校后所发生的事情写具体。引导学生运用神态描写(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心理描写(他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候……),动作描写(抓住重点词“坐下、翻开书、抱住脑袋、趴着、嚎啕大哭”),通过以上的重点词句板书设计后,指导学生模仿《卡罗纳》一文的写法,就自己做过或看到的一件事,列出段落提纲,最后让几位成绩好的同学口述,教师评议。

5、根据学生口述,以班级学生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例作具体指导。例如《发生在上学路上的一件事》,我是这样指导的:首先引导学生审题,让学生明白要写的这件事是发生在上学的路上。(可以先点明时间、地点)它既可以写自己看到的,也可以写自己做过的。其次启发学生编提纲(把提纲概括一下抄在黑板上):上学路上一件事:⑴期末来临抓紧时间复习功课――事件背景;⑵上学路上遇到意外的事:(同学胡小军被摩托车撞到脸部受伤)――略写起因;⑶护送医院――详写经过:a.找医生;b.采取措施;c.完成护送,小军深受感动;d.转告家长;⑷上学迟到受教师批评,向教师解释原委后,得到表扬。――略写结果。

由于事例是真真切切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学生提笔写起来不免有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这样指导,开拓了学生思路,解决了“没什么可写”和“不知道怎么写”的难题,又启发学生留心感悟周围世界。

篇2

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及作文教学,学生厌、教师烦、家长急、社会怨,作文无论是对老师、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都是十分头疼的话题,作文教学常常处在被动的位置,作文教学已算得上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难上之难,作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低水平、低层次徘徊的状态。探究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既与学生缺乏生活感知有联系,也与教师应试教育的导向相关联,如何化解这一难题,成为广大教师深钻细研的课题之一。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学生缺少感知,写作空洞无物,造成学生“厌”

初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一定的文学功底、一定的写作水平,自认为已是“准大人”,他们的作文往往不再是“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意”,而是通篇空话、套话、假话,文字所表述的字里行间看不出作者的思想、表达的意图,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学生的多数时间都被讲课和练习占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导致学生的词汇、典故、素材积累较少,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加之语文教学的主体作文在考试分值中较大,学生又不易拿到高分。因此,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注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写作技能的培养。

2.习作水平不高,批改工程较大,造成老师“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简要地进行点拨,就放手让学生去进行写作。这样的教学模式看似让学生自由发挥,实则导致学生作文的习作水平不高,批改工程较大,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往往有的老师呕心沥血想出的评语,学生一看而过,没有深入研究老师评语的内涵,作文教学无迹可寻、无法可依,传统的“练习写作、老师批改、课上讲评”的教学模式看似完整,实际上这一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写作训练匮乏,生活情感缺失,造成社会“怨”

在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深有体会,初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凭借主观臆断来编撰事例,要么是简单抄袭范文的事例,缺乏真情实感,缺乏思想深度和可读性,难以写出让人信服、具有一定质量的文章。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读了10多年的书,让孩子写个申请、打个报告、写张欠条,孩子都不知道如何下笔,学生所谓的习作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成为中看不中用的银枪蜡子头,作文沦为考试的得分工具。

二、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的建议与对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文学习中去。教师要创新作文教学策略,改进和优化作文教学方法,通过例文引路、文化积累、技巧点拨、客观评价、回归生活等方式、方法,催生学生的创作情感,让学生文思泉涌,下笔有神,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融入情感,例文引路,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创设一种“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做引领学生思维的启迪者、作文的引导者、难题的点拨者,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要俯下身子看孩子,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迷惑,以自己的文学素养、文化底蕴、写作功底、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作文学习中去。

2.走进自然,回归生活,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自然,看一看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小桥人家、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周围的世界,对社会生活加强感悟,获取写作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铭记节日里温馨的祝福话语,文艺节目中流畅的主持词等,开启学生的智慧,引发学生探究,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并鼓励学生把这些运用到写作中去,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学有所得,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笔者在教学一些写景类文章时,不准学生杜撰写作素材,让学生分组讨论,对自己记忆中的事例进行筛选、加工,以生活实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在全班进行即兴作文,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细致地描述下来。我还注意选取一些社会上新近发生的热点现象作为学生创作的素材,指导学生与平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寻找答案,并将这个过程写下来,使学生的作文具有一定的真情实感。

3.海量阅读,注重积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海量阅读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要有选择地帮助学生挑选一些可以拓展知识面的人文、传记、地理、历史等,让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借鉴文学大师的写作手法,丰富自己的文学积累,鼓励学生广泛涉猎报纸杂志,获取大量时效性强的信息,增强好奇心,拓宽知识面,提高信息量。在阅读方法上也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热情鼓励,重视评价,催生学生的创作热情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许与肯定,在作文讲评时,教师要毫不吝惜地多表扬、肯定学生的作文,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写作技巧、构思方法、创作意境等方面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对学生精心创作的作文给予评价,也是给学生反馈自身、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好时机。笔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再进行师评。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老师的工作强度,教师表扬的对象不仅仅限于作文优秀的学生,也包括了班级的后进生,只要他们的作文取得了进步,就要对他进行表扬,以鼓励的话语激起学生更大的创作热情。

篇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中学习,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良好的环境是情绪高昂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课本的要求科学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创设生活情境、生动幽默的语言、实物演示、图片、音乐、角色扮演、游戏等都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以做游戏为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快乐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从游戏入手,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例如:引用“剪刀、石头、布游戏”,为了增加趣味性,教师还设计了“牛刀小试”、“高手过招”、“巅峰对决”三个关卡。寓教于乐,通过游戏让孩子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孩子们写出的作文将更加有内涵。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将写作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学习写作,不但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二、创设情境,自由命题

调查研究发现:自由命题作文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写作环境,减少学生的写作束缚,鼓励学生个性表达和创意表达。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写作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命题,释放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从个人生活经历或者心理感受中选取话题。例如: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使用“梦”组词或者补充,并以此为题进行写作,这就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思维空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于是教师收到了非常多的命题,如“美梦”、“梦乡”、“梦中的妈妈”等。孩子们好奇心强,尤其是对身边的事物和未知的世界。孩子们对“人为什么会做梦?”“做梦真的会有预言效果吗?”等感到非常好奇,很多学生甚至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梦境,学生讨论的积极性非常高,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自由命题,不但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而且可以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熟悉的话题写作,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作的积极性当然会提高了。有的老师虽然也是秉持学生自由写作的理念,方式表达出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令学生摸不到头脑,更是无从下笔。如“你们写什么都可以,题材话题都不限”。这不但不会对学生写作有益,而且会增加学生心理负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释放学生心灵,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水平。如从孩子感兴趣的动画片入手,教师选取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配音,然后让学生根据配音自己写一版《喜羊羊与灰太狼》。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纷纷跃跃欲试,然后将自己写的动画片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感受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相关范文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