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5:05: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低血压健康教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1]。我国高血压人群的特点可以用“三高”和“三低”描述即患病率高、危害高、增长趋势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2]。高血压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过程,做好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居家护理,对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现就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居家护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1评估
社区护士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社区调查、社区讨论会等各种方式系统地收集社区居民资料和信息,确定居家护理对象: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均达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的高血压患者。2009年本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内共有59位患者,其中男21例,女38例,最小24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60岁。详细询问病人患病的有关因素,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家庭环境情况,社会经济情况,资源使用情况,对疾病及居家护理的认识。
2确定问题
社区护士认真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从而确认护理对象或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和学习需要。
3计划
在评估和确定问题后,开始制定计划。在制定计划时,一定要以病人为中心,满足其需要。护理计划包括决定护理活动的先后顺序、制定预期目标、选择适当的措施等几个部分。鼓励病人及家属充分参与计划,使护士与居家病人、家属及相关人员密切配合,以确保护理计划的实施。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目标]:a病人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b病人能坚持遵医嘱合理用药.c病人能说出非药物疗法对高血压控制的作用.d病人每日膳食中食盐量不超过5g.e病人情绪稳定.f病人无合并症发生
4实施
在实施护理计划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并注意充分调动居家病人、家属的积极性,让病人充分参与护理过程,才能保证病人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护理实施内容有
4.1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提醒患者少生气,多交流,保持心态平和,安排安静的环境,减少可能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解释要做的诊断检查和治疗措施,减轻病人的焦虑不安,协助病人合理安排生活,保持活动与休息平衡,放松身心,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
4.2合理营养低盐饮食,病人每日膳食中食盐量不超过5g。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补充适量蛋白质,限制饮酒,多吃水果、蔬菜,少食多餐
4.3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个人喜好和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不宜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项目,每周至少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锻炼强度因人而异,以运动后不出现过度疲劳,或明显不适为限。对于年龄较大、血压较高或有其它合并症者,适当减少运动强度,避免运动中发生意外,急性期患者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4.4健康教育: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实施居家护理的主要内容,健康教育立足于引导和促使居家病人建立自我保健意识,掌握基本的保健知识和技能,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居家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4.4.1健康教育方法:常用的有语言健康教育如交谈、健康咨询、专题讲座。文字健康教育如手册、墙报、专栏,及其他电化、网络教育等方法。
4.4.2建立健康教育档案:按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疾病社区管理35-2-1高血压患者随访记录表,编制健康档案号,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电话、随访日期、血压值、体重、身高、目前症状及并发症情况、配药记录、目前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未规律服药的原因、目前采取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指导干预及建议等。设计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制定表格式的教育计划和阶段性健康教育效果分析[3]。
4.5家庭访视:是指在服务对象家庭里,为了维护和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而对访视对象及其家庭成员所提供的护理服务活动。根据重点疾病社区管理35-1-1,高血压病人随访管理一览表,记录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地址、电话、随访次数、血压值、并发症。血压填写Ⅰ级、Ⅱ级、或Ⅲ级。Ⅰ级: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Ⅱ级: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Ⅲ级: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4.5.1指导血压计的使用帮助病人创造在家中自测血压的条件,教会病人家属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方法并准确判断血压数值,以便能动态监测血压变化,正确判断降压效果。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定血压计,告知影响血压的因素,防止外来因素影响,
4.5.2病情监测定期监测血压。告知病人如出现明显头晕、剧烈头痛、鼻出血、视物模糊、短暂意识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活动障碍、言语不清、恶心吐等应视为急诊指征,及时电话联系并就医治疗
4.6、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准时服药,药物剂量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避免突然停药,反复强调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坚持长期规律用药,根据不同药物的起效时间,选择每日最佳服药时间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4]。
4..7预防和处理性低血压性低血压的发生频率随年龄、心血管病变程度和基础血压的增高而增加,常出现于突然改变时,是老年患者晕厥和昏倒的危险因素之一[5]。应避免洗热水澡及大量饮酒,变换姿势宜缓漫,避免站立太久,预防便秘,下床活动时应穿弹性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发生性低血压时的处理方法立即采取仰卧位,下肢抬高,增加脑血流量。若经常发生性低血压,指导病人起床活动时应先穿上弹性袜再离床活动。
5评价
本社区卫生服务站2009年通过对辖区内59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居家护理,患者血压稳定地维持于目标水平以下,病人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能坚持遵医嘱合理用药,能说出非药物疗法对高血压控制的作用低盐饮食,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病人情绪稳定,无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得到了连续性的治疗和护理,增进了病人及家属的安全感,增加了家属照顾病人的意识,减少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降低了高血压病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2.
[2]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319
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我国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49%,且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有血压波动大,容易发生性低血压、并发症多等特点,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必须细心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和进行健康教育,才能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心血管的死亡率。
临床资料
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年龄64~90岁。
护 理
一般护理:①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指导患者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乐观情绪,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提供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②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饮食、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的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每天应
病情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除有头痛、眩晕、易疲劳、心悸等症状外,还有血压波动大,易发生性低血压、并发症多特点,因此要特别注意观察病情、患者卧位与站立,早晨与晚上,休息活动时血压变化的规律,以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并发糖尿病、冠心病等,病情变化复杂多变,要注意观察血糖、血脂、尿素氮、肌酐、心电图、眼底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各种先兆症状,及时配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程长、心、脑、肾等器管受累的机会多,且严重,常为多器官损伤并存,极易出现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多是由于精神创伤、紧张、劳累、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因素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尤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常有心率增快,剧烈头痛、耳鸣、恶心、呕吐、气急,视力模糊等现象。高血压脑病是脑细小动脉持久而严重痉挛,脑循环急,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或惊厥,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各种先兆症状,能减少病死率。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服用降压药嘱患者要严格执行医嘱,要从小剂量开始,使血压缓慢逐步降低到最适合的水平,防止血压迅速下降,导致不良后果。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发生性的低血压,应预先向患者说明从坐位或卧位起床时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排尿,更应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昏厥。现有的降压药种类和品种很多,各种抗高血压药作用机理不同,用药因人而异,应在医生指导下,必须坚持长期服药。了解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如利尿剂,易引起脱水、低钾和低钠血症,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尿量,定期检测血电解质,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的种类及伴发疾病、经济状况实行个体化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坚持治疗的必要性,同时注意合理饮食、适当的活动,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避免情绪激动,指导患者正确的服用药物,不能擅自停药,突然停药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冠心患者突然停用β-交体阻滞剂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出院后指导患者要定期测量血压,以了解血压的情况。测血压时要做到定、定部位、定时间,定血压计。同时定期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特别告知患者血压突然升高的应急处理,要全身放松,静卧休息,立即舌下含化或口服降血压药,并及时去医院就诊,以防心血管意外发生。
结 果
1.1.1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在患者及家属休息区刊出文字宣传展板;集体授课,半年1次,每次30~60min,家属同时参加。健康教育内容为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内瘘血管护理等一般性指导。
1.1.2干预组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即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个案教育方式,根据不同患者、不同阶段出现的具体情况及心理需求制订出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具体如下。
1.1.2.1提高血液透析中心护师健康教育能力血液透析中心护师更需加强加深血液净化专科理论知识、心血管疾病知识的学习、培训,关注血透临床治疗护理新进展、查阅新文献,不断更新知识。其次,还应注重医学营养学、心理学、语言学的学习,针对MHD新患者不同阶段出现、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
1.1.2.2连续评估患者健康状况MHD护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贯穿每周3次、每次4h的透析治疗中,有目标、有计划、有评价、有针对性、有连续性、重点突出。与患者互动,鼓励患者提问,表达真实感受。本次血透治疗中,MHD护师与患者面对面、床边交流,询问患者前次透析结束后居家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解决方案,并对前次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提问,评价患者执行的效果;对存在的问题或新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再教育和指导。在患者下次的透析时再进行信息反馈及效果评价,直到患者此问题得以解决。教会患者及家属学会记录透析日志(内容包括每次透析前、透析后体重,血压,每次透析用药,抗凝剂剂量,残余尿量等),每次透析上机前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是否服用降压药、糖尿病患者是否用胰岛素、患者是否便秘、进餐情况、皮肤有无紫斑、眼睛球结膜有无充血等),根据患者每次透析治疗的具体情况对透析治疗参数进行调整,并保持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健康教育时应做到具体、详细、通俗易懂,尤其老年、文化低、接受力差的患者,更应耐心、细致,直到患者领悟。针对患者提出与治疗方案、治疗用药有关等特殊问题,与医生协商后再给患者回复并进行相应指导。
1.2评价指标
1.2.1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水平采用自制统一调查表调查透析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内容包括对尿毒症、透析治疗的认知,何为肾功能、血常规;相关简明透析知识的掌握(透析前、透析后体重、透析器作用、体外循环、凝血概念、动静脉内瘘概念、抗凝剂作用);临时导管居家护理方法、感染诱因及如何预防感染;饮食结构是否合理(透析过程中及居家);水盐如何控制、正确饮水方法;遵医如何用药;知晓常用药药物名称、作用;掌握新内瘘拆线后健瘘操的方法、新内瘘启用后正确压迫止血方法(三步法)及居家内瘘自我护理方法;居家自我病情监测(低血压、低血糖表现及防治方法);了解内瘘闭塞的各种诱发因素。问卷满分为100分,得分≥80分视为健康教育知识良好。
1.2.2透析相关并发症统计两组透析中低血压、低血糖、肌肉痉挛发生情况,透析后动脉穿刺点出血情况及穿刺前新内瘘功能情况。诊断标准:低血压,血压<90/60mmHg;低血糖,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值低于2.8mmol/L(50g/dl);肌肉痉挛,四肢肌肉痉挛疼痛;动脉穿刺点出血,压迫纱布块全部浸透;新瘘闭塞,穿刺前评估触摸内瘘口无震颤、听诊无杂音。
1.2.3患者满意度根据医院护理部设制的护士服务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并结合血液透析中心透析患者的病情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对血液透析中心护士的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
2.2两组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3。
3讨论
3.1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重要方法。血液透析新患者是指从开始诱导透析再转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这类患者,每周3次,每次4h。要让MHD新患者有良好的透析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MHD的基础。而护理健康教育又是MHD新患者获得关于自身疾病及透析知识的主要途径。丁品荣等研究认为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MHD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对刚进入MHD的新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从表1可以看出,个体化健康教育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好于传统健康教育组(P<0.05);表2可以看出,个体化健康教育组患者透析中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健康教育组,且个体化健康教育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临时导管感染、新瘘闭塞及压迫方法不当引起动脉穿刺点出血。传统健康教育组中3例新内瘘闭塞原因:1例是透析后在家中有低血压情况发生,患者未及时自救、未自查内瘘振颤情况;1例是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睡觉时内瘘侧上肢枕在头下压迫所致;1例是患者乘公交车时内瘘侧上肢用力抓握扶杆牵拉导致。由此可见,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缺乏对患者的全面了解,无针对性、无连续性,存在片面性、阶段性进行、泛泛而谈。而个体化健康教育方式充分了解每位新患者的具体情况,注重观察患者透析中的行为习惯,透析中进餐的饮食结构及加餐时间,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给予科学正确指导。健康教育在患者每一次的透析治疗中,体现护理的连续性。在与患者的互动沟通中,注重语言沟通艺术,鼓励患者提问、表达,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对相关疾病健康知识的知晓度,全面评估患者,针对性强、有的放矢,注重细节教育,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