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7:41:38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在练习小打击乐器之前,应该做以下的几个练习:
手和脚的练习,练习的方法是,拍手和跺脚,音符在上面的拍手,音符在下面的跺脚。例如:
以上练习的节奏要稳定,拍手的时候不要太重,就像拍皮球一样,另外嘴、手、脚的节拍要协调一致。刚开始练习时,可能不太习惯,速度可以慢一点,等练好以后再加快。
下面我就讲几件小打击乐器的技巧练习:
三角铁的练习,它的演奏技巧一般有单击、滚奏及断音。单击的敲击位置一般来说有两个,即三角铁的底部和侧面。演奏滚奏时,在它的两个角部(除了开口的一面)快速晃动右手的金属棒,使它的声音绵延不断。
铃鼓的练习,所谓铃鼓,也就是带铃的鼓,敲击时,既有铃声又有鼓声。它属于擅长表现比较欢快、节奏性比较强的乐器,所以在一些舞蹈性的欢乐性的乐曲中,一般都要使用它。它的演奏方法也很多。可以用关节敲,也可以用手拿着敲,还可以用指尖敲。强奏的时候可以拍击鼓皮的中心位置,也可以用鼓皮撞击膝盖。铃鼓的演奏技巧有:用手摇,用手指肚搓鼓皮的边缘部分。还有一种不带鼓皮的铃鼓,我们叫它铃圈,有圆形,也有半圆形的,还有的是各种形状的,它的声音比铃鼓更干净,更清脆一些,演奏的方法有单击和滚奏。
在科尔沁的安代舞曲中,有一段舞蹈音乐是摔跤舞,运用铃鼓就能把这一段音乐节奏表现得很有特点。
安代舞的最后一段是欢快、热烈的红绸舞蹈,铃鼓的表现更加重要,而且,这一段的音乐是连续不断,要求的节奏也要连贯,声音统一。演奏的时候,可以根据情绪把铃鼓舞动起来。
沙锤与金属沙筒。沙锤也有叫沙球的,它起源于拉丁美洲一带,它是用一对古巴葫葫或者椰子壳,里面掏空,装上铁沙,封口后再装上一个柄。它在乐队里使用能使乐队更加欢快、热烈,既是节奏乐器,又是色彩性乐器。演奏的技巧是:用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捏住锤柄,大拇指、食指捏住壳,以手腕来晃动里面的铁沙,发出沙沙的声音,产生各种节奏。沙锤也有滚奏。演奏时,把沙锤举起来,不断转动里面的铁沙就可以了。金属沙筒也叫铁沙筒,它的作用和沙锤是一样的,只是把铁沙装在了金属筒里,演奏时,用五个手指捏住金属筒,前后晃动发出声响。它的演奏比沙锤更方便,声音也好一些。
梆子与方木枕。梆子本来是我国梆子戏中的伴奏乐器,但现在西洋管乐队、管弦乐队中经常用到它,它的声音清脆明亮,在乐队中起到增加色彩、加强重音的作用。梆子是由两块实心的红木或乌木制成。演奏时,左手手指托住稍扁的一块,右手拿住另一块进行敲击。还有一种是空心的,像一个长方形的小盒子,俗称盒梆子,一般都叫木枕,音调比实心梆子低一些,音色也要暗淡一些。
响板。响板是西班牙的民间乐器,平时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西班牙风格的乐曲及吉普赛人的舞蹈里都少不了它。它是一件特性很强的打击乐器。正常的响板是两片贝壳状的硬木片,演奏时每个大拇指套上两片,其余四指轮流敲击木片演奏各种节奏。这种响板的演奏技巧很高,难度也很大,不容易掌握,所以,我们现在都使用有手柄的一种响板。
以上就是介绍小打击乐器的用法和技巧,下面的用法供大家参考。首先是课堂的用法,在教学中,用一种或两种小打击乐器发给学生,让他们做节奏的练习,这样给音乐课堂带来很丰富的内容,对于教师的组织课堂也特别有好处。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对于演唱者和伴奏者都会带来音乐的快乐。在乐队的排练中,加入小打击乐器更是有新的色彩。例如《邮递马车》加入三种小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在合奏中配置打击乐器时,音量小的乐器可多些,音量大的可配少些。一般为伴奏配置的乐器,其种类和数量均不宜过多,若是乐队单独演奏,则乐器可多些,为了使学生演奏中正确、顺利地使用打击乐器,在一个乐段或乐句内不宜改变敲打的节奏,但为了避免单调,乐段与乐句之间的节奏,配器应有变化,注意统一与对比的原则。配置合奏时,要注意乐器的音色,根据音色、音量来选用强弱拍上所敲打的乐器。通常把高音乐器敲打在强拍和弱拍上,低音乐器敲打在强拍上。铃鼓及三角铁的震音能表现出特殊的音响效果,表现出热烈、欢乐的气氛,一般用于曲调节奏较紧,较复杂的地方,或乐句结尾时值较长的音上。双响梆子两个音的高低差别一般为纯五度,可以表现奔驰的马蹄声。
器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音乐的兴趣,对于创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器乐教学本身是一个广泛的学习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能够提供更有价值的音乐教育,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多方面需求。运用器乐教学能够使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进行民族器乐和乐曲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有很大的作用。
一、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模式的音乐教学中,一般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任务。主要是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认识五线谱,练习唱歌,教学的方式很单一,方法也比较简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体验音乐的过程,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器乐教学只是在课外进行,因为有些学校的条件有限,只能让一小部分的学生学习器乐演奏,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器乐的演出比赛,没有将器乐的学习与音乐活动同步进行,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器乐演奏的技能知识。
在现代的音乐教育当中,是以素质教育为主,把音乐教学当成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音乐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生演奏乐器,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欣赏、表现音乐。所以在现在的音乐课堂中,真正的使乐器走进来,要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器乐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表现音乐,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智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弹琴与绘画中,就要要求动作的精细,使大脑一种处于兴奋状态。通过研究调查表明,当学生在不断学习与演奏乐器时,使手指不停的运动,反应更加的敏捷,有助于智力的提升。这种锻炼能够使思维开阔、反应灵敏,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心理的角度上分析,当学生在演奏器乐的时候,美妙的声音能够促使荷尔蒙的分泌,提高大脑的分析能力,使记忆力增强,所以器乐的演奏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二、器乐教学的乐曲选择
在器乐教学中选择合适的乐曲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器乐教学的器材中限制器乐的品种,由于长度或者难度等原因,不能使学生掌握乐曲主奏乐器的技巧,所以一些价值很高的经典的曲目不能进入课堂,同时在选择的时候还要避免一些枯燥无味的练习曲,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或者乐曲作为器乐教学的曲目,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学过的歌曲作为选择的依据。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具有美感的乐曲更能够使学生增加表现的欲望,很容易让学生融入到音乐学习当中。因此,在器乐教学中,不仅选择适合学生的器乐,而且还要选择具有审美价值的乐曲,两者有效地结合,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此同时还与唱歌结合起来,在唱歌教学中的曲目,都是非常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他们的演唱,熟悉歌曲的曲调和内容,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曲目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在配合自己的乐器表现出来,不仅能够伴奏,而且还能够进行独奏,这样才能真正的使学生热爱器乐教学,热爱音乐。
三、精选乐器,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乐器的动力。在对学生进行器乐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才能够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首先要将乐器普及化,将器乐走进课堂,然后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乐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器乐教学真正的深入到音乐教学当中。在选择的时候要选择简易型的乐器,要保证在学习和演奏的基础上,质量不会出现问题,才能符合音乐审美的需求。比如在选择二胡的时候要听音色是否优美动听,听音质是否纯净无杂质,发音必须准确,同时在制作上也要有一定的工艺,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视觉的美感。在一些学校不注重这些细节,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器乐的学习失去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在器乐教学中乐器的品种有很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适当的选取一些。在《音乐课程标准》中里面提到的打击乐器、口琴、风琴都是比较经济实惠的乐器,在普通的音乐教学中比较容易操作。在器乐教学中,要根据条件的限制,最好让学生学习一些简易型的乐器演奏,不仅方便携带,而经济实惠。从培养学生的能力角度出发,可以适当的让学生自制一些简单的乐器,这样能够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把器乐教学深入到音乐教学当中,有时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使用多种器乐教学的手段,活跃课堂的气氛,比如可以选择欢快的打击乐器,在强有力的节奏感下,能够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刺激,慢慢的参与打击器乐教学当中,所以可以选择适当的乐器去调节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去理解教学的内容,而且在这种强有力的节奏感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教学手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中运用一些乐器的辅助教学手段,使课堂气氛变得非常活跃,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器乐本身具有形式美,对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展现自我的欲望有很大的作用,此外,器乐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在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记载了我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去欣赏体验传统民族音乐,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情感。通过器乐教学能够使学生接触我国传统的民族击奏乐曲和吹奏乐器,让学生体会到传统的音乐文化,继而培养他们的民族审美观和民族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一、提高教师自身演奏水平,让示范演奏吸引学生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老师每次示范演奏,教室里都非常安静,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仿佛告诉老师快给他们一次愉悦的享受。当老师演奏流畅而充满感情时,学生会给予热烈的掌声。每一次演奏结束时,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拿出竖笛自觉地模仿。每一次的演奏我们都精心准备,将音乐的风格和情感尽可能地表现出来。实践证明,我们的演奏给了学生学习竖笛的极大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小小竖笛可以演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演奏结束后,同学们总会主动讨教演奏中的一些问题。看到同学们主动学习的情形,我们的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满足感。
技能和内容融合,让技能始终为学生学习音乐服务。我们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去掉以前专门的器乐教学课,而是让器乐贯穿与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实践创作教学中。在歌唱教学中,我们主要是用竖笛为歌曲伴奏,学生学习的第一阶段,主要用单音伴奏,让学生熟悉了指法,重要的是竖笛演奏已经为歌曲教学服务了。第二阶段,学生用和声为歌曲伴奏,主要是将器乐分为两个声部,每个声部的节奏简单,主要强调和声效果和对歌曲演唱音响的丰富。第三阶段,学生基本熟悉竖笛的演奏,就可以演奏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在欣赏教学中,主要用竖笛演奏一些音乐的主题,让学生加深对音乐主题的记忆和理解。在实践创作教学中,主要是发挥竖笛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程度好的学生演奏旋律,程度不好的学生演奏节奏型和声,连音阶都演奏不好的学生可以作为BASE声部,演奏低音。再加上其它打击乐器,这样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加音乐实践和创作,让学生学到的课堂器乐演奏技法真正为音乐服务。
二、把器乐贯穿于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