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教资综合素质大纲

教资综合素质大纲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7:42:1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教资综合素质大纲,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教资综合素质大纲

篇1

我国每天都有几十万封平信因书写质量问题无法投递,中小学生执笔病姿相当普遍,试卷因书写不良屡被酌情扣分,大学生的字普遍难认……更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书写不过关,难登大雅之堂,更何况那些学生呢?究其根源,我认为是中学教育出了问题。目前,中学既无成规模的书法教学体制,亦无系统的高水平的指导丛书,那么,师生的书写水平也就不言而喻了。

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科,“它与音乐、美术、舞蹈完全有着相同的艺术地位和教育作用”(陈振谦《书法教育学》)。书法的教育功能应有四块,即书法知识、书写技巧、情感意志、审美创造。学校应有书法教学专用室、书法特长活动室。当然,学生的书法教育并不以培养小书法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通过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的完美人格。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书法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曾举行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写字教材,并开展师资培训和实验教学工作,使小学书法教育开始步入正轨;还联合天津市河西区教委成立了全国第一所“书法实验小学”,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提到: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书法教育事业,为源源不断地培育出大量合格的中小学书法教师,进一步普及和发展我国的书法教育事业,做出新贡献。反观中学的书法教育,不能说是一片沙漠,但也不见得怎样滋润。中学若不设置书法课,便会破坏其延续性,造成与大学书法教学的严重脱节,从而导致相当数量的教师书写不过关甚至还不如个别学生的现象发生。

篇2

(Shaan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Xi'an 710043,China)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对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地区中学体育大纲不符合教育部相关规定,且存在严重的器材、设施不足。并得出结论,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虽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及进度,但与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学内容单一化、枯燥,不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制约着学生的素质健康,影响着阳光体育的真正实施。需要增设的项目较多,体育教学设施不足。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northern Shaanxi was investigated and studied by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so on,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was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ddle school physical outline in northern Shaanxi is no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re is a serious lack of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The conclusion was obtained, namely, although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northern Shaanxi has complete teaching syllabus and progress, there is still a gap with require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standards,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simple and uninteresting,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restrict the student's qualitative health, and influe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nshine sports. In addition, the facilities of sports teaching are deficiency, and more projects should be added.

关键词: 陕北地区 中学体育课 素质健康

Key words: northern Shaanxi;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qualitative health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70-02

0引言

资料显示,自1985年以来,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0年以来,6到18岁的学生中,肥胖生高达15%,一些地区的肥胖生比例甚至突破了30%,令人担忧。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习所应具备的根本基础,而当代青年的体质却令人担忧。提高当代青年身体素质,保证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健康发展。在此前提下,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其主要内容是针对目前全国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有所下降的情况,教育部要求全国各个学校首先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工作的要求,包括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让我们的中学生每天睡眠不能少于10个小时,中学生不能少于9个小时,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关键是学生的体育活动每天不能少于一个小时。所以这次执行阳光体育运动,真正起到了增强人民体质中的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一个问题。从孩子们的长远来考虑,应该增强体质,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按照我们过去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是极重要的一个部分。这就是所谓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含义。[1]陕北地区是陕西省的重要经济发展地区,学校体育工作现状如何?怎样把国家好的政策落到实处,从陕北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校体育课教学质量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陕北地区八所中学:横山中学、横山职教中心、甘泉县初级中学和:甘泉第二中学、神木第三中学,神木第八中学,延安市宝塔区一中、延安市职业技术学院附中。

1.2 研究方法①调查问卷法。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整理了一份比较适合陕北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了64份调查问卷(每校限8份),收回有效问卷数为48份,回收率达到了75%,成为我们研究的事实根据。②文献资料法。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收集了大量的有关信息,为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③访问法。走访了陕北两地的体育界教育界相关领导,延安大学体育学院及社会界的专家和学者;走访了所调查的八所中学的领导和多名专业体育教师。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陕北地区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存在弊端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支架,它规定了各个年级的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从表1中的资料可以发现,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有教学大纲,有相应的分年级大纲,且有教学进度,这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分不开的。但是教学大纲并未按照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的相关规定来制定。学校有教学大纲,而教师根本就不按照大纲来进行教学,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上课,甚至就让学生只有活动。这样的教学形式怎么能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呢?另外从他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出教学大纲的制定没有从学生的体育健康程度出发,而是以应付对策、图省事、求安全为目的,导致阳光体育不能很好实施。

其实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从总的方面来说就是因为:①上级单位只会下发文件、作出要求,而并没有对实施的过程进行监控,对结果进行检查。②就是作为教育的实施单位――学校,并没有把这个大纲的实施当作是自己的责任,而是只认为是上级交给自己的任务,上级要是检查了就做做样子,要是不检查了就无所谓了。要知道学校体育不仅仅是教育单位对学生的责任,而且是对祖国未来健康成长的责任。

2.2 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结构单一根据表2调查结果显示,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所开设的项目单一,其中田径,球类均有开设,但田径、球类具体能开展哪些不得而知。体操仅有2所学校开设而且还只是技巧,而武术只有1所学校开设。更有甚的还有两所学校开设的是体育健康、体育理论、体育实践,这些课究竟怎么上的就不知道了。教学内容单调概念化、笼统化,使得多数学生失去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不利于学校体育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下降,阳光体育运动得不到很好的开展,阻碍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2.3 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需要增设项目较多从表3中的结果可以发现,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需要增设的项目还是有很多,这说明这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没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其中有37.5%的学校希望开设体育舞蹈;有25%的学校希望开设带有竞技性的体育项目;25%的学校希望开设体育基础知识或与体育相关的理论课;25%的学校需要开设可以拓展学生智力综合能力的项目,如定向竞技、户外运动、拓展运动等更多的新兴项目和民族体育项目,轮滑,跆拳道等也被提出。从长远来看,中学体育的教学更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把学生都带到明媚的阳光中去参加锻炼,不仅是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也是愉悦他们的身心,以便他们不仅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也使他们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应试教育所给他们带来的繁重压力。现在虽然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由于当前社会的竞争边的越来越强,促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课业负担加重,从而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或精力去参加体育锻炼。其实这也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体育活动是调节脑力活动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参加快节奏工作应具备的社会适应能力之一。其实体育活动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保持人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许多从体育活动中学到的技能可以转化为“生活技能”。勇敢、自我控制、尊重他人、爱护环境、树立目标、团结精神、耐心、成就感、自尊、不屈不扰和正义感,所有这些都能从体育运动中获得。

2.4 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器材设施严重缺乏从表4中可以发现,87.5%的学校对现有的体育设施不满意,12.5%的学校对现有的体育设施满意。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学校体育也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否则无法保证体育教学大纲的实行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要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阳光体育也就不能保证见到“阳光”。

著名教育家和前苏联心理学家巴普洛夫都曾指出:如果不锻炼身体的话,那么头脑是工作不好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要转变思想上的片面认识,端正锻炼态度。其次,体育设施的有限也是学生不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有的学生说自己想参加体育锻炼,但缺少器材,因此不知道练什么好。学生对体育有没有兴趣是他们能否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关键所在。有些运动项目对活动器材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比如说慢跑、跳绳等。再次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无兴趣,会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只要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体育锻炼视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刻苦进行锻炼,克服主、客观困难,逐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水平和健康水平。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要交给学生有效的锻炼方法。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使学生都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①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虽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及进度,但与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②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单一化,枯燥,不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制约着学生的素质健康,影响着阳光体育的真正实施。③陕北地区中学体育课需要增设的项目较多,且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3.2 建议①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专业心与责任心,加强师资培训,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学生的学习观,知识结构,个性品质等因素的差异,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志向及态度,学生会有意无意地学者是护自己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并加以侧重强化。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的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有效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效果。②加强领导,完善实施和监管与支持力度。学校体育工作要深刻理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为课程目标。开设能有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运动兴趣,习惯与能力的项目,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大课程结构体系。③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兴趣,丰富学生锻炼方式,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是指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④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场地器材设施的完善建设。对器材设施建设的发展要制定总体规划,根据教学和训练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发展。否则,盲目费资置办,必造成浪费。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建设,充分发挥校本资源,建设良好的体育环境,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并且能给教师更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让体育课更有意义。同时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建立一个自己的体育社团。

参考文献:

篇3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成绩是主要的。多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外语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外语人才。在肯定我们多年来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外语教学上和培养外语人才上的不足。特别是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对外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估体系等已远远满足不了培养高水平的外语人才。

1.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外语教师严重短缺,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据全国公共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计,目前英语教师和学生之比已达到1:130左右。面对这样的比例,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多少外语教师来完成这样重的教学任务?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保证大学外语的教学质量?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1.2以前的教学大纲规定,我国大学生的公共外语培养目标是以阅读理解为主的。1986年的文理科大纲的表述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理工科大纲为: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外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1999年修订后的大纲改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外语交流信息。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在二年大学外语学习中,由于大纲的要求及四、六级考试的指挥棒,使得很多学生只掌握了部分单词,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些语法知识,而口头交流就非常困难。虽然我们的教学大纲这些年有变化,但变化不大。与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

1.3目前大学外语大多数课堂教学模式是黑板、粉笔、书、老师加课堂的方式,有的也用一点多媒体技术,但变化不大。课堂上主要是老师讲讲语法、单词的用法,翻译课文和笔头练习,至于听和说根本谈不上。我国外语的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导致的后果首先是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下降。其次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积极性不高。最终是学生大学毕业后外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薄弱。外语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

还有就是师资水平问题。现在很多大学外语教师的工作量繁重,普遍超负荷工作。这势必影响到外语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他们没有时间进修、提高;没有时间去搞科研。另外,我国很多地方高校外语教师的门槛很低,只要外语本科学历就可以做老师,这必然会影响培养外语人才的质量。

2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2.1师资的数量与质量

在新一轮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中,保障外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首要的,因为无论多么好的教学计划都必须由教师去完成。应加强高校外语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国家应有计划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来满足目前高校外语教师奇缺的局面,另一方面应对现有的外语教师队伍加强建设,让他们去高水平的学校或国外短期进修学习。因为外语人才的培养主要靠外语教师,只有外语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才会高。

2.2教学大纲

本次《课程要求》确定我国当前大学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外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我国大学外语的教学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而不断调整,不断的完善。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由80年代的较强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到90年代的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到本次的提出的发展外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强调听说,主要因为目前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过于薄弱,不能满足实际的社会需求,更无法应对国际竞争的形势。因此,在新的《课程要求》中要求我们在教学的安排上给予更多关注。我国学生之所以外语实用能力弱,主要是平时听的太少,说的太少,所以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听说的训练。

2.3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个核心问题。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使外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应体现外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

课堂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仍起重要作用。课堂还要讲语法,讲阅读理解,讲写作,讲翻译技巧。而听说的问题,则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解决。鉴于我国高校入学人数迅速增长和师资严重不足,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来较好地缓解这方面的矛盾,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新的教学模式应是将上机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而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更不是机器取代教师的问题。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外语教学朝着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方向发展,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利于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课堂教学以及教师的辅导则具有面对面交流、富于情感、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更好地互动。现在需要把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设计出适合自己本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2.4教学评估体系

大学四、六级外语考试自1987起已有20多年的时间,它对推动我国大学外语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提高我国大学外语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二十多年来为了检验学生对大纲规定的外语单词、语法等掌握的程度,全国大学外语考试委员会设计组织了学生四、六级考试。这种考试为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能力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多年的实践表明,这种考试制度凸现出很多不足的地方,虽然多年来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相继做了不少改革,如设作文最低分、增加产出性题型从数量和权重、减少选择性题型的数量和权重、取消单句语法题等措施。但是对学生的外语实用能力检测不够,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使得很多学校老师把重点放在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实用外语能力的要求,考试考什么,上课讲什么。其余的基本就不涉及。这就违背了外语学习的规律。造成了学生单词没少学,但不会用,听不懂,不会说。然而,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这种教学评估体系还是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实际需求。教学评估体系是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改革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3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