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机电一体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5:34:2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机电一体化在生活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机电一体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篇1

传感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化技术,就像人体的耳朵、眼睛、鼻子一样能够感知外界的变化,随后通过将这些“感觉”传给“大脑”,也就是计算机,从而做出适当的“反应动作”。在机电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传感器是信息采集系统的前置部件,它的作用是将被测的非电量信号转化为其他容易被测量的电信号,是影响系统运行的关键部件。

1 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走向

1.1 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

目前,在最先进的现代科学研究中,传感器已经成为很多智能器件、智能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其中,以传感器-计算机-效应器为核心的机电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尤为广泛。尤其在高度自动化的工厂运作流水线、各种办公智能自动化设备中更有重要影响。大大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效率不断提高,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另外,传感器作为机电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首要部位,是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转的前提。试想在一个智能化系统中,如果传感器出现故障,不能够“感知”外界发生的变化,那么接下来的一系列过程也就必然无法进行。因此,传感器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类智能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应用效果。同时,传感器技术水平越高,自动化智能系统的复杂程度也就越高,能解决的问题就越高级。

1.2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走向

根据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现状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也日渐成熟。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传感器不会止步于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它更可以应用到深水海洋探秘、太空宇宙探索、星球物质采集、地质深层探究等等一系列高科技领域,其发展方向必定会越来越新奇,为科学发展做出更加巨大的贡献。未来的世界会成为一个传感器的世界。

2 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从小到大处处存在。例如居民楼走廊中的声控灯和光控灯就是传感器应用的一种。在机电自动化智能控制中,传感器的应用表现在各种相关产品中。例如,日渐受到欢迎的工业机器人就是通过在机器人的身上安装的各类传感器使得机器人有了“感觉”。其中,内部传感器可以使得机器人准确获得自身的位置、速度、动作变化的信息;外部传感器能够准确感知温度、湿度、天气、障碍物以及操作对象等等外界环境的变化。从各方面为身体中的计算机反馈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

2.1 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传感器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在大型的工厂生产流水线中,传感器技术也处于首要地位。利用传感器测量机床、机器等重要部分相关部位的振动等来检测流水线的运转情况。在一些超精细的加工工业中,对于特别难测量的单位很小的精细部件,就必须利用具有“耳目”作用的传感器才可以进行准确的测量;对于尖细形状的的工件,在切削与磨削重要材料的过程中,砂轮、刀具的表面安装有传感器来感知工具与产品的距离和工作程度的情况,避免使得产品出现塑性变形、表面损坏;卷刀和工具被烧伤导致失去切削与磨削的功能等意外情况,同时也可以保证加工产品表面的完整性,增强加工的精密程度。另外,需要用光传感器检测机床车刀的位置;在车床中监测所用的油和液压系统的油量的液面也是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智能控制中的应用。在产品入厂之后,对产品的质量的检测也可以通过传感器来实现。

2.2 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传感器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传感器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尤为广泛。例如,在农田管理的土豆收割的流水线中,在第一位的土豆种植中,可以通过在农田中布置传感器来智能化的、实时的测量空气的温度、光照强度、土壤的湿度、土壤中的化肥分配含量,大量的减少了农民的工作量,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土豆收割机对土豆和泥土块的自动识别、对土豆大小的智能化区分、对土豆上泥土的自动清理并且装袋等等都是通过传感器完成的。

2.3 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传感器技术在交通行业中的应用

在交通行业中,传感器技术等新兴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汽车行业中的传感器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带领汽车行业进入到了科技的新领域。机电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已经取代传统的人力机械系统,使得汽车中的系统运作、能量转换、信息传递更加流畅一体化,使得各个部分都能够紧密的、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使得汽车制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汽车行业的机电自动化控制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中,压力传感器、吸气传感器、冷却水温传感器、气敏传感器以及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最为重要。另外,机电自动化控制中传感器技术在交通中的应用也表现在马路上。例如,在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处会有一块白色的钢板,里面装有压力传感器,当汽车从钢板上通过的时候,可以迅速的、智能的对每台汽车的载重进行测量,更准确、方便的进行超载重检测。

3 总结

传感器技术带领人们逐步走向智能化生活、智能化工作、智能化学习的世界,是机电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城市中,越来越多的机电自动化控制器件逐渐覆盖了大型商场、大型厂房、甚至人们的家庭中。传感器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翁武权,刘臣.传感器技术在机电技术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4,12(10):17-18.

[2]李培英.浅谈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3):83-84.

篇2

1.智能小区电气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智能小区电气设计是保障小区供电安全、稳定和可靠地主要关键。伴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房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基础设施完善、设备功能齐全、小区档次上升已成为小区建设的关键。电力资源作为小区建设和主要的基础能源之一,做好小区的供电工作对于小区建设质量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是小区的关键环节。在智能小区建设中主要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合理配置用电荷载

在小区设计中,为了能够满足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新要求和开发商对经济效益的需求,现阶段小区的弧形设计多为两室一厅或者三室两厅,同时住户面积多为60m2~150m2之间。按照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在这种家庭失重感,一般的用电计算负荷应当控制在4kw~8kw之间。同时在设计工作中还应当根据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来进行合理的电力配置和输送。

1.2充分发挥电气功能

1.2.1基础功能。电气功能的合理科学发挥是目前智能小区设计的主要重点,在现代化小区设计工作中,智能化住宅小区多为多层或者高层建筑组成的,在这种小区结构中,一般家用电器、基础设施和防火设备等电气设计与布置较为繁琐,同时各种电气设备的广泛采用也为电气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各种辅助设备、通信设备和远程操控设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2.2开放功能。楼宇自控系统应具备基本的开放功能,包括对ActiveX、DDE、ODBC、API、Access等标准技术均可实现无缝连接。系统可实现与这些系统的通讯,从而实现有关的联动控制以及方便物业管理和系统集成。

1_2.2.1系统控制器配置原则:控制器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否则将被认为是重大技术偏离,可能作为废标处理:系统应采用中央站为核心,DDC与中央站实现数据通信。DDC应设在受控对象附近,按功能和管理类别实现区域划分,每栋楼的送排风、给排水、照明和电量计量分别采用各自独立的DDC进行控制,即每栋楼至少配置4个可独立运行的DDC控制器。其中计量用DDC应提供24小时不问断电源。

1.2.2.2系统控制及监控内容

VRV空调机组;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给排水系统。(1)VRV空调机组系统。通过VRV机组通讯接口实现以下基本监控内容:启/停状态;故障报警;电量计量。通过设置环境温度传感器接入DDC,检测环境温度。(2)通风系统。风机基本监控内容:送排风机启/停状态;送排风机故障报警;送排风机开关控制;地下车库cO监测。(3)变配电系统。基本监测内容:电能计量;变压器温升状态测量;冷却风机控制。通过变配电监控系统和柴油发电机控制器提供的通信接口与楼宇自控系统连接,对变配电系统及发电机实现集成管理。(4)公共照明、道路照明及景观照明系统。监控点工作状况描述:照明线路状态;照明开关控制。照明前端设置了光照度传感器,根据传感器的照度值实现照明的自动控制。(5)电梯监控系统。监控点工作状况描述:电梯故障报警;电源开闭状态;电梯上下行状态。监控点工作状况描述:电梯故障报警;电源开闭状态;电梯上下行状态。

2.系统集成方案

2.1系统概述

作为大楼机电设备的管理平台,楼宇自控系统应是一个高效能、集成化的BMS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需要可将大厦的楼宇控制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及安保自动化系统集成在EBI平台上,并适用于大楼的建筑特点及先进的控制和管理要求: (1)网络和信息集成;BAS系统将通过中央主机与上位机IBMS系统集成。(2)数据交换和集成(采用工业标准协议对不同的计算和设施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集成)。

系统集成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将财富中心弱电子系统的信息集成于一个网络系统之中,实现整个大厦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和分配,在这个基础上谋求提高大厦管理者的工作效率,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并且追求实现最佳的物业管理模式,从而为大厦业主和使用者提供一个优化的工作、生活环境,以适应当前智能建筑管理的需要。

2.2需求分析

小区的智能化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子系统: (1)火灾报警系统接口。(2)安防系统接口(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3)一卡通管理系统接口(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4)楼宇自控系统接口。

2.3系统设计

对弱电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集成系统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弱电子系统,用相同的网络环境,相同的软件界面进行集中监视,可以看到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空调、电梯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大楼的用电、用水、通风和照明情况,以及保安、巡更的相关信息,消防系统的烟感、温感的状态,停车场系统的车位数量等等。

3.结束语

人们在经历了资源和能源危机,在饱尝了环境污染之后,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存,这关系到人的生存与发展。智能住宅不仅仅可为人们提供舒适,便利的环境,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功效。智能住宅应该满足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需要,是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建筑。

参考文献

[1]周华昌.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1丁_.才智,2011,(31).

篇3

工业一直以来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工业行业长期是国民经济建设高度重要的问题。其中,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在工业行业中处于核心位置,其发展也就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以下围绕着机械制造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并探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 机械设计制造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推动我国的工业体系的完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深入的研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虽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近些年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理论还有待于成熟,需要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机械制造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发挥出其在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2 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2.1 机电一体化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正朝着机电一体化的方向迈进。在机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基础之上机电一体化发展起来,这样不仅显著的促进机械工业的进步与发展,而且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促使其在社会中逐步发展。

2.2 模块化

基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中,其将会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不同的厂家所产生的产品在质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鉴于此,对于机械自动化产品的研究方面,工作人员需要经受更多的困难,但是不可否认关于这方面研究的重要性,其是影响工业机械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研发人员应排除万难,切实的做好各项研究工作。例如,对于动力单位的机械,如智能减速等,相关人员应加大研究的力度。除此之外,需要对控制单位展开研究,如视觉与测距等。关于这个方面研究工作人员应提高足够重视,做好这个方面的工作不仅可以推进新产品的更新速度,更可以扩大生产的规模。同时,可以实现对产品的规范化的管理,进而达到促进机械自动化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仅扩大规模,更提高销量及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3 网络化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这种形势下,机械化产品正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现构建地球村的目标,同时对于我国的工业机械产品而言,其作用在于扩大产品的应用与销售范围,而这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 网络远程控制技术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后各方面都日益成熟,为此,这项技术在自动化产品的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通过家庭网络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连接各个家庭的电器,而后构建起以计算机作为重要中心家电系统。这样一来,人们便可以感受科学技术的带来的便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网络技术的逐渐应用,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也促进了机械工业产品的销量,扩大了产品的销路。

2.4 微型化

随着机械自动化的进步与发展,其逐步的渗透至微观领域之中。自从其走进微观领域世界中,自动化产品在体积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最为显著的是体积较之前更小,同时具备运动灵活、耗能少等多方面优势。总而言之,在微观领域中发展机械自动化,不仅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目标,更可实现对资源的保护。比如,生物医疗与军事等领域中这种技术已经得到应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微机械技术是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采用该项技术生产产品并不容易,还需要深入的研究该项技术。

2.5 绿色化

近些年,温室效应问题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促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此,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推崇绿色环保理念,为此,工业属于一种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更加有必要提高对绿色产品的重视。其中,绿色产品与普通产品的区别在于它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应遵循绿色环保理念开展各种绿色产品的生产,在设计生产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工业机械而言,生产绿色产品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在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同时,推动与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的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2.6 人格化

现阶段,“以人为本”是我国生产发展所倡导的一项重要原则。为此,在推进工业机械自动化的中,应正确处理好人与产品间的关系。换言之,应重视促使机械自动化更加的人格化。工业企业主要负责生产各种产品,但是这些产品只有获得人们的接受与认可,才可以真正的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为此,企业应重视在产品中融入情感与智能等因素。这样一来,可以让产品富有人格化的特点,从而推动与促进机械制造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7 智能化

智能化指的是基于控制理念的下,先融入丰富的、先进的想法与理念,而后借助于人类智能以赋予C械产品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以便于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为此,对于机械设计自动而言,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致力于提升机械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使机械产品更加智能化。

3 结语

总而言之,工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生产效率获得较大提升,使人们感受到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人们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基于这种形势下,有关工作人员有必要深入的了解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内容,不断的扩展其应用与发展范围,从而为其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