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印刷技术经验

印刷技术经验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5:57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印刷技术经验,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印刷技术经验

篇1

1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印刷生产任务和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

1.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印刷相关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印刷技术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1.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印刷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1.3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2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

我们学院开办印刷技术专业已有六年多,整个课程体系以《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培养中级平版印刷工、高级平版印刷工为目标,不断探索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模式。经过我们师生的默默耕耘,在2008年首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我们的学生取得全国决赛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我们往届的毕业生在印刷企业工作也受到一致好评。

2.1要以《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明确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培养目标。平版印刷工是使用平版印刷机(胶印机)将印版上的图文信息转印到承印物(纸张)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具备学习、判断和交流能力,颜色识辨能力,无色盲、色弱,动作协调。培养印刷技术专业学生要遵守法律、印刷行业法规和有关规定;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爱护设备及相关器材;注重环保,保持环境整洁有序,文明生产等。这些职业能力及素养贯穿于印刷技术专业理论及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全过程。

高级平版印刷工的学生工作技能目标要求。首先要掌握印刷基础知识包括:平版印刷基本原理,平版印刷工艺流程,平版胶印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印刷常用材料,色彩学基础,印刷质量管理基础等。这些内容主要在印刷技术专业理论教学中体现,也辅之于实践教学,作为一体化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其次是工作项目的操作标准及相关理论,比如准备印刷材料的工作内容要求操作者能够根据胶印机条件和印件质量要求,选用相应的纸张、油墨、润版液、橡皮布等;相关知识包括纸张、油墨、润版液等的印刷适性。这些内容主要在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体现,也辅之于理论教学,作为一体化教学内容的核心目标。

2.2按照培养目标实施以工作任务过程为导向的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1)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材内容要突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型的以工作过程中技能要求和理论知识连结的模式。教材内容中充分体现《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相关教材中要以印刷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图片配合文字形式再现印刷技能操作过程及要领;并对相关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以问答形式整理要点;另外配合教材内容制作视频CAI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学习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材内容要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操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

(2)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活动要以具体的工作任务过程为导向组织学生“做中学”。打破理论课和实践课授课相分离的传统模式,力争创设真实的印刷生产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进行。比如在学院印刷培训中心学习印刷前准备印刷材料的工作内容,首先,学生观摩企业印刷生产准备材料的视频CAI课件;其次,结合教材内容由教师强调操作要领及知识点,并给学生安排具体工作任务;再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在平版印刷机生产现场分别准备纸张、油墨、润版液、橡皮布等,遇到问题小组成员先互相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解答;最后,对各组学生准备印刷材料的工作情况由教师点评总结,做的好的给予肯定鼓励,做的不好的指出改进意见,要求所有学生写出工作小结。

(3)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师队伍要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目前,大部分印刷专业教师要么是懂理论、弱实操能力,要么是强实操、弱理论及表达能力。要根据各教师的自身特点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教学能力,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聘请印刷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作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招聘新的专职教师优先考虑在印刷企业有工作经历的人员及印刷企业离退休人员,他们都有丰富的印刷生产实践经验,熟悉印刷企业的岗位要求,可以传授给学生实用的技能知识。

3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需要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不能完全再现印刷生产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利用校企合作有助于开展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但是目前许多印刷企业不是十分乐意接受学生生产实习,一方面,担心学生到厂后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不愿意给学生提供真正上手操作的机会,或者将学生安排在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岗位上;另一方面,有些企业的工人也排斥学生,把他们视为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更别提会有师傅来传帮带了,还有一些企业对学生在生产实习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质量安全顾虑重重。

上述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技工院校与印刷企业建立良好的深层合作关系,也不利于培养印刷高技能人才。为了真正实现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势在必行。

(1)国家要建立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明确企业和学校双方在校企合作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2)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印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困难,技工院校的师生要积极帮其解决;为企业员工开展短期培训及“委培”业务,探索“订单式”印刷人才培养等。

(3)印刷专业教师可到印刷企业顶岗锻炼、技术交流、现场教学;印刷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也可邀请来校进行技术交流、开展技术讲座、讨论技术难题、协商解决技术问题。

(4)开设校办工厂,一方面承接社会业务;另一方面也和教学部门配合,满足印刷技术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的要求。

总之,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指导、行业支持、企业参与、学校投入;需要印刷专业教师长期努力探索,不断完善提高。实现印刷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培养印刷高技能人才,还有待我们共同去探讨。

篇2

提起印刷技术,大多数人都只会想到广告宣传资料、包装盒和说明书这些东西。其实,印刷技术的应用范围之宽广、适用材料之多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特别是印刷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于现代科技产品的外观装饰更是鲜为人知。

任何产品都离不开外观装饰部件。外观装饰产品的开发涉及多个学科的交互应用技术,而印刷技术则是这些技术当中的主力军。可以说,没有印刷技术的参与,工业设计的创意成果将难以实现。

在制造行业,很多人长期以来都没有认识到印刷技术对实现外观装饰设计效果的贡献,他们依然受困于传统的表面处理工艺技术范畴,意图从中寻找实现方法。然而,在所谓“表面处理工艺技术”当中是找不到日新月异的实现工艺的方法的,这些工艺技术属于印刷技术研究和应用的范畴。

一、了解印刷技术

从古代“阴图纹的镂空印花孔版印刷术”开始,历经“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等发展演变过程,到今天的“激光制版印刷术”,通过2,000 多年的历史变革,印刷技术一直都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印刷术作为承载社会文明传播的载体,推动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被誉为“文明之母”是当之无愧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时时刻刻都没有离开过印刷技术产品的陪伴,但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门类和工业经济构架中,却很难体现出印刷技术所应该有的尊重和获得应该有的尊崇地位。

一直以来,很多人持有印刷技术是配套的附属技术,是依附于其他的科学技术而发展的态度。其实,这种态度是极不公允的。

从印刷技术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出,其研究的方向是:在不同的材质上实现各种色彩、纹理(图案和符号)的创意设计效果,同时又具备快速批量复制的能力。

因而,印刷技术的应用范围是极其宽广的。

我们可以假设:制造业没有印刷技术的应用,产品将没有纹理(图案)装饰和指示文字、符号,这样的产品即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也会被视为“不合格产品”而不能上市销售。因此,在现代工业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印刷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应用技术。

二、几种常见的印刷技术及其在产品上的应用

印刷技术根据承印不同材质的应用需求和技术要求进行分类。比如:平板印刷( 胶印) 过去主要承印纸张和罐头盒、啤酒罐等金属薄片材料。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出现了采用UV 油墨印刷塑料片材的平板印刷工艺,这种工艺技术主要适合承印要求成像精度高的产品;凸版印刷过去主要采用金属或树脂作制版材料,主要承印纸张或薄膜。随着制版材料的革新,现在使用一些高分子材料作板材,其印刷精度得到提高,应用面扩大到纸张、薄膜和金属等材料;凹版印刷采用金属电雕版辊,印刷精度较高,主要承印薄膜、纸张等卷状材料;丝网印刷采用涤纶或金属网版,其应用范围极其宽广,尤其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图)。

LED 液晶电视其导光板便是通过丝网印刷技术生产出来的;我们都在使用的手机,其显示玻璃本来是一块透明无色是材料,但通过丝网印刷加工后便成为具有装饰功能又具显示功能的部件。

市面上随处可见的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和电饭煲等各种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的外观装饰部件大多数都是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及其延伸的应用技术实现的外观装饰效果。

这些外观装饰部件产品涉及玻璃、亚克力、PC 和PET 等多种材质。根据设计创意要求通过印刷工艺技术在不同材质上实现色彩、纹理的印刷加工后,再应用延伸的工艺技术(如转印、烫金、UV 印刷、真空覆膜和模内镶嵌注塑等方法)就可以实现具有金属质感和触感的拉丝纹、皮革纹和木纹等特殊的视觉效果。

三、印刷技术在实现工业设计成果方面的作用

印刷技术与其工艺设备和材料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共同进步。

在产品同质化时代,市场竞争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主要竞争手段便是产品的外观设计和装饰新工艺技术的应用。

所以,我们将工业设计根植于产品设计之中。但是,我们注重设计人才培养的时候,却忽略了工程和工艺能力的建设。因而,在当前的工业设计领域和制造业,普遍面临着创意和设计成果转化实现的难题。

篇3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7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0 引 言

2016年12月对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现场会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形成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互促、共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制造水平。有些学院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在进行重点专业建设中,着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苦练内功”、精益求精、提高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努力构建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新模式,为促进经济高速增产、迈向高端水平提供坚实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

1 按“六化”推进工学结合企业课程改革

按照学生技能成长的客观规律,通过课程与企业岗位衔接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工学结合课程基本特性,并按工学结合企业课程推进实践,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向纵深发展。

1.1 企业课程构成系统化

从课程结构上看,工学结合体系的课程既有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知识类课程,也有获得专业技能和工作过程知识的校内模拟实训类课程,更有获取真实工作经验的实践类课程,其中,以校内模拟实训类和实践类课程为主,从而构建起一个“知识―技能―经验―能力”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使学习者经历由“模拟训练到真实实践”的学习过程,实现由“知识到能力”“技能到工作经验”的升华,最终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1.2 企业课程目标综合化

工学结合企业课程的目标是“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兼有综合性目标。“显性”目标是“学会工作”。通过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过程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能够完成既定的“学习与工作任务”。以此为载体,实现更为重要的“隐性”目标,一是“学会学习”,二是“学会发展”,在学会工作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方法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迁移能力和形成职业素养,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企业课程内容一体化

工学结合的企业课程学习内容源自真实工作,经“教学化”处理后形成,其特点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过程知识、劳动组织要素、工作要求、职业素养规范等内容以完整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整合,形成一体,以学习或工作任务为载体加以呈现,其内容组成不仅仅是理论、技能、流程、方法、标准等知识性和操作性的专业化内容,同时亦包含在学习过程中,对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意识、职业操守等职业素养进行养成性培养的职业化内容。

1.4 企业课程教学组织工作化

工学结合企业课程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必须在“工作过程系统中”而不是在学科系统中实施教学组织,教学组织过程融入完整工作过程的大框架中,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高度统一,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同时考虑学生自已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反思,其特点是按工作流程排列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按工作规范制定教学要求,按工作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按劳动组织形式实施教学组织形式,根据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共同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与方法。具体来说,工学结合企业课程的教学组织是“学习场所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学习地点实训中心与职业岗位相结合”“学习形式以模拟训练和岗位真实实践相结合”。

1.5 企业课程学习环境真实化

只有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才能有效培养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环境包含职业情境、职业工作内容、职业标准、职业规范等内涵。工学结合企业课程的学习环境与真实的职业环境相比,具有“形神兼备”的特点,“形似”主要体现在学习情境上,工学结合企业课程的学习情境是高度仿真的学习情境,既有实际工作场景,同时又具涮赜薪萄Чδ埽弧吧袼啤敝饕体现在学习内涵上,工学结合企业课程的学习内容与职业工作内容相对接,学习目标与岗位工作标准相适应,教学组织形式与劳动组织形式相统一, 对学习成果的检验标准与行业质量标准相一致。

1.6 企业课程学业评价职业化

工学结合企业课程学生的学业评价是“以职业人”为定位基点,对学习者进行“职业化的评价”而“非专业化的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在对知识、技能等专业能力进行评价的同时,更注重对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操守等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标准上,“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相结合,以职业标准为主;在评价功能上,以诊断、激励的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功能。

2 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全印刷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指导机制

2.1 建立实效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印刷技术重点专业建设

印刷技术专业要与省市印刷复制业协会,印刷包装企业领导和专家定期举办印刷人才培养论证会与校企合作恳谈会,使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发展紧密对接,实现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有效克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需求断层现象的发生,实现学生高质量的就业与创业。

2.2 形成师资互换,校企相互支持、协作进步的良性合作机制

为更好地进行专业特色建设,印刷技术专业要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校内专业课程教学,创建学生认知企业前沿技术革新、工艺发展“直通车”,学校与企业合作编写具有学院特色的专业教材和培训讲议;聘请他们参与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与指导工作。同时,专业教师也可受聘为企业技术顾问,协助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此外,企业还可接纳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协助学校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校企相互协作,实现共赢。

2.3 开通印刷企业专家课堂、聚八方印刷专业人才建专业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企业对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让学生尽早和尽可能多地的感受到来自企业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的指导,积累来自企业方面的实用技术和经验,开阔专业视野,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和兴趣,调整好实习与就业的心态。印刷技术专业应该开设印刷企业专家课堂,请企业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此项工作对学生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运用、管理及企业文化,正确规划职业生涯,调整心态,调动学习积极性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 引企进校,自建校办企业、印刷技术专业生产实践教学双平台

3.1 优化“自主校中厂”功能,创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新环境

优化“自主校中厂”功能,针对高职实训基地存在师资、设备、项目、耗材四不足,教学功能单一,实训质量缩水等问题以及有效克服引进的校外印刷企业在运行上存在的诸多困难与局限,相关人员秉行“校办企业相辅、生产教学相融”的指导思想,学院注册运营了校办印刷企业。随着专业建设不断加深,“自主校中厂”资产逐年增值,经济社会效益逐年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实现学生、企业双赢的局面。

“自主校中厂”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对印刷技术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行“学、做、训、赛、鉴、培”综合服务。在实现“素质高、技能强、会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可取得显著成效。第一,应建立按生产需求执行的教学计划、职业素质养成计划等系列制度;第二,应系统组织“教学做”课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课程结合实际生产,实训加工真实产品,时间优先、耗材免费;第三,应负责大赛选手的培训、学生社F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在企业文化氛围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3.2 引企进校,使校中有厂、厂中融教成为现实

引进校外高新印刷企业的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进校,建立能满足企业研发、工程技术试验检测的印刷工程中心。引企进校,将企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被有效的吸入专业建设队伍中,从而使印刷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学生、教师的专业技能可向纵向发展。同时企业进校后,可捐赠相关设备,提高校内的实训、实践、科研的能力,为实现真实生产性实训、实践所采取的“企业内植、实境耦合”教学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

4 高融合、强平台、贴专业、同发展

4.1 设立创新中心与协同育人基地,引领专业建设纵向发展

在行业、企业的协助下,学院可成立绿色印刷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跨媒体印刷技术人才协同育人基地,为培养科技型、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省级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品牌专业同步建设与发展

印刷技术专业可依托行业、企业专业平台的建设,在专业发展上强调全面融合,联动发展,印刷技术专业可进行省级实训基地、省级重点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的建设,依托高平台,引领专业建设特色化,驱动专业、产业、行业同发展。

5 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5.1 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用融通、三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充分调研行业、企业的基础上,结合印刷行业岗位多、不同岗位必备的公共支撑课程以及不同岗位群对技能和知识的不同要求,形成“宽基础、大平台、高素质、强技能、备专能、融拓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出以文化素质课程为基础、专业通用课程为平台、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专业方向课程塑专能进行分流培养、实训实习就业对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5.2 践行学用融通、反复递进的学习与训练

专业课程与技能训练内容融入企业岗位用工标准,在课程与技能训练排序上,按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和职业成长本身所固有的逻辑关系,采取“知识与技能层层递进,工作与学习反复交替”的三段递进式实施培养。

6 结 语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动力源与“排头兵”,国内外职业教育经验告诉人们,要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办好专业,必须强有力的依托行业、企业,彰显专业特色,强化专业平台建设,才能使专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跑世界,更好的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主要参考文献

[1]吕景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实践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