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大气污染主要因子

大气污染主要因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9:04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大气污染主要因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篇1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1 大气污染物成分与臭气的时空分布

从2009年开始,区环保部门在城东的椒江一中、椒江二中,中心区枫南小区,西南区康平小区以及城西边防修船厂设置臭气监测点。3a监测臭气各为103次(d)、158次、160次。2009~2010年每月实测10次以上的分布在1~4月、9~12月。2011年臭气发生最为频繁,全年9个月超过10次。

根据人体感觉臭气浓度等级分为5个等级,Ⅰ级为臭气较轻;Ⅱ级为臭气明显;Ⅲ级为较重臭气影响;Ⅳ级严重臭气影响;Ⅴ级特别严重臭气影响。其中Ⅰ级、Ⅱ级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Ⅲ级、Ⅳ级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导致人体不适;Ⅴ级则导致接触臭气的人群产生强烈不适,少数人员会产生头疼、恶心等症状,严重影响城区居民生活。

2 天气形势对臭气发生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4月监测资料和相应时间椒江气象台预报数据的分析,发现在污染源相对平稳的时段里,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主要因素是天气形势及其控制下的局地输送扩散条件。本文通过对历史气象资料的分析,发现在臭气发生时椒江区主要处于以下几种天气形势。

2.1 高压底部型

当椒江区处在高压底部,大气层结稳定,上午极易出现灰霾与轻雾,午后易出现偏东风。根据洪家站资料统计,发生臭气日有25d出现过霾与轻雾天气现象,占总天数的55.56%;这种天气上午比较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垂直输送,下午在偏东风的引导下,污染物向下风方的城区水平输送。故在此形势下监测到城区臭气污染最为严重,共有42次。且一年四季均有分布,春、秋两季略偏多。

2.2 高压脊型

在冷空气过后,椒江区高空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冷空气下沉和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不利于臭气垂直输送,增大低层臭气浓度。椒江区臭气监测资料显示此型天气发生臭气有39次,仅次于高压底部型,主要集中在冬季与秋末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强度强的时候。

2.3 高压后部型

是指椒江区处在高压后部偏南气流区,水汽增多,空气湿润,地面气温回升明显,系统较稳定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不利。此型天气形势发生臭气有27次(d),监测臭气发生第3多,时间分布与高压底部型类似。

2.4 台风(无降水)型

是指椒江区受台风或台风影响,没有降水,以偏东风或东北偏东风为主,使臭气往城区方向水平输送。此型天气发生臭气有9次(d),臭气发生时间分布在7~9月台风季。

2.5 地面倒槽型

是指椒江区受地面倒槽影响,容易出现高温高湿天气,非常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此型天气发生臭气有7次,资料显示四季均有发生。

2.6 台风(有降水)型

是指夏季椒江区受台风或台风影响,有降水,以偏东风与东北偏东风为主,使臭气往城区方向扩散。据统计发生臭气现象3次,其中2次日降水量稀少只有0~2mm,1次达到35.8 mm,由此可见,降水量过少与过多均不利于臭气浓度稀释。

在不同的天气形势下,臭气发生的影响程度也大不相同。高压底部型天气发生Ⅴ级臭气次数最多为5次(d),其次是高压后部型与台风(有降水)型分别为3次(d)、2次(d),最值得注意的是台风(有降水)型发生臭气只有3次,但均为Ⅴ级,可见这种天气最易造成臭气扰城现象。1~4型天气形势发生Ⅲ级及以上臭气的概率极高,占总次数的77.96%,此4种形势是我们将来对企业排放预警预报的关键。

3 风、温度、降水气象因子对椒江医化园区臭气排放的影响分析

综上分析,我们得出在污染物排放没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气象条件在恶臭气体的扩散、传播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可以来分析风、温度、降水气象因子对椒江医化园区臭气排放的影响。

3.1 风向风速

风向决定恶臭气体传播方向、范围。风速则决定扩散速率,当风速大,向空间传播距离远、范围大,降低恶臭浓度;当风速越小,恶臭气体扩散范围也越小,离污染源越近浓度越大,恶臭就越严重。由于椒江医化企业主要集中城东区,所以当偏东风(东北-东南风)出现,市区位于下风向,容易造成臭气移向生活区,影响居民健康,根据监测资料分析,在2011年1月~2012年4月期间共出现177次恶臭天气, 18次等级为Ⅴ级,对比洪家站气象资料,我们发现16次Ⅴ级发生洪家站风向均为偏东风向(东北-东南风),占总数的88.89%。所以通过椒江的风向风速预报,对医化企业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时间和浓度提出建议,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椒江臭气影响扩散程度。

3.2 降水

前面提到由于椒江雨量太大、雨量太小均导致大气污染物浓度上升,利用降水的定量预报对椒江医化企业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时间和浓度提出一定建议,也是措施之一。

3.3 温度

温度主要表现为温度层结,即大气层结稳定性的影响。当大气层结稳定,特别是出现逆温时,空气对流弱,使臭气集中于下层,加剧恶臭,此种情形在冬季早晨前后最易出现,同时也多数出现在雾霾天气中。当大气层结不稳定,易产生对流天气,有利于臭气向上空传播扩散,从而降低近地面层臭气浓度,此种情形在夏季的下午到傍晚热对流有所增强或出现对流天气时常是这种情形。所以可根据大气温度层结的变化,企业可适当调整臭气排放作业时间,避免臭气大面积扩散。

同时,利用天气系统的变化对抑制臭气的发生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些都将对提高椒江区空气清洁度,减少不良环境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有效的。

篇2

大气污染和吸烟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与空气污染、吸烟密切相关。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可刺激呼吸系统引起各种肺部疾病;吸烟是小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目前我国青年人吸烟人数增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吸入性变应原增加 随着我国工业化及经济的发展,特别在都市可引起变应性疾病的变应原的种类及数量增多,如地毯、窗帘的广泛应用使室内尘螨数量增多;宠物饲养导致动物毛变应原增多;还有空调机的真菌、都市绿化的某些花粉孢子、有机或无机化工原料、药物及食物添加剂等,均是哮喘患病率增加的因素。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病原体的变异及耐药性的增加,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的重要因素。

外感寒邪 中医学认为一旦气温骤降或贪凉饮冷超出人体适应能力,即可导致人体感寒而病。体质与病因、发病、病机、辨证、治疗及养生预防都有密切的相关。所以,中医重视人的体质及其差异性,这也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及过度劳倦也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篇3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007-02

大气降尘污染危害人类生存,其中重金属污染更是给人类带来严重生存考验。查明污染源是治理污染的前提。该文介绍了解析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源的几种办法及其研究特点,结合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说明了其可行性。并就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做了探讨,希望研究得到改善。

1 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之受体模型法

扩散模型与受体模型是环境科学污染源分析的两种主要数学模型,其中受体模型以污染区域为研究对象。20世纪70年代,大气颗粒物源以受体模型进行解析。受体模型多应用于城区,以在受体与源处检测的颗粒物物理化学特性,获取受体源及其贡献值。化学法与显微分析法是常用的受体模型研究方法。

1.1 显微分析法

显微清单(源数据库)的建立是利用该方法的前提,若颗粒物具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则依据单颗粒物形状、颜色、表面特征、大小等形态特点,结合颗粒物外貌与标志性污染源矿物构成做源的判断。颗粒物污染源可由独特的颗粒物粒子外形特征反映。比如颗粒物多呈球形、表面平滑、灰褐色,则为燃煤排放物,其表面含S、Fe、Si、Al元素;颗粒物呈多孔海绵状、表面高低不整、黑色,则为燃油排放物,表面含S、V、Pb、Si元素。如果知晓污染物的形态特点,那么颗粒物来源可在单个粒子在显微镜中的显像判断。Gomez曾利用SEM法对大气颗粒物做了来源鉴别与物相组成分析。陈天虎在结合TEM与X射线衍射法,观察分析了合肥市大气降尘,证明XRD(X射线衍射仪)的成效,发现了纳米碳球、玻璃微珠、无定形SiO2、磷石灰等XRD未检测物相,这对大气颗粒物来源判断起了基础性作用。根据检测结果分析,认为地表杨尘为合肥市头号污染源,标志是粘土矿物;与污染气体排放关联的SO2、NOx、CO2等大气化学次生气溶液则排第二,标志是易容盐业、碳酸盐、石膏等;另外,以碳球为标志的汽车尾气烟尘与标志为球形玻璃珠的燃煤烟尘分别占第三、第四。

显微分析法具有费用昂贵、所需时间长的缺点,难发现无定性有机成分,做体积与密度观察是存在较大误差,在源评估中有必要慎重选择此法。

1.2 化学法

对污染物来源判别以标志性的大气颗粒物的化学元素与含量比率或有机物成分、元素化合形态作来源判断依据则为化学法。汽车尾气污染中Br、Ba与Pb为标志性元素,燃煤燃烧中Cu、Cr、Se、Co、As为标志性元素,精炼厂与农药污染重V为标志元素,钢铁厂污染重Mn为标志元素。化学法并不单用,而是在多元统计分析法、受体模型结合基础上,对污染源和对受体贡献量做判别。

化学法在假设质量守恒基础上扩大了应用范围,为质量平衡分析的典型应用。该法较为成熟,包括了FA(因子分析法)、EF(富集因子法)、CMB(化学质量平衡法)、主成分法分析法、绝对因子得分法、混合受体模式等。在我国,此法广泛应用。比如,大同市的大气颗粒物金属源富集特点分析中,细颗粒物直径《2.0 m对人体危害大,人为污染源为Cu、As、Zn、Pb,自然污染源为Ca、Fe、Al;黄辉军杭州市大气颗粒物做PM10富集因子、元素质量谱分布研究,以CMB法计量PM10受到的污染源贡献率,发现建筑尘占第一,其余为煤烟尘、土壤尘、汽车尘、冶炼尘、其他源。对兰州市的大气降尘源污染做因子分析法,显示燃煤、建材、汽车尾气、风沙扬尘为主要污染源;对成都市大气飘尘源污染做目标转换因子分析,得到煤烟是主要飘尘污染源。有人以因子分析法对拉合尔、克英布拉、伯明翰三个城市的大气污染源作分析,显示三者有类似的源。

2 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之元素同位素示踪技术

2.1 铅同位素示踪

204-208Pb为稳定的四种铅同位素,同位素组成因来源差异而不同,对同位素比率做测定,可判别铅的源污染。含铅汽油尾气、工业排放、燃煤飞灰是主要铅污染源,各污染源在206Pb与207Pb同位素中的丰度比是1.06-1.08、1.14-1.21、1.14-1.17。各污染源混合构成丰度比,则可将聚类、线型混合模型等法与铅同位素示踪判别污染源与贡献。在测定北美煤与石油铅同位素后显示,两种同位素差异较大,可以此判别与示踪铅污染源。王琬在对冬季天津大气颗粒物中铅同位素来源于组成分析后发现,铅污染源多样,包括含铅汽油、工业排放、燃煤飞灰。因受气象与季节变化影响,如温湿度、风速、风向,采集铅样品同位素组成比存在变化。如果206Pb/207Pb组成比降低,说明加铅汽油贡献更多;相反,说明土壤扬尘、燃煤飞灰贡献更多。高志友在对成都市大气降尘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显示,燃油铅是组成大气降尘铅同位素的主要,其他为燃煤铅与燃油铅之间,说明汽车尾气排放、燃煤扬尘为大气铅污染源;常向阳在对珠三角城市的气溶胶、大气尘埃、土壤、汽车尾气铅同位素组成分析显示,汽车尾气铅污染严重,工业用铊、铜、铅、锌则更严重;再如长春市公路两旁绿化带土壤铅同位素平均组成与汽油铅基本相同,说明汽车尾气为该市铅污染源。

2.2 锶同位素示踪

Sr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指示剂,土壤中煤飞灰的转移、分布可由其中的Sr同位素质量分数比值表示。在实践中应用广泛,比如James在对美国阿斯林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以87Sr/86Sr比值给予确定,发现该锶来源于大气降尘,而非岩石风化;Antonio在对大气颗粒物Sr(87Sr/86Sr)与Pb(206Pb/207Pb)含量研究中分析北美东北部重金属的污染源。

2.3 放射性核示踪技术

该技术应用也较为广泛,Rosamilia对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树皮与地衣做234U、238U比值和含量关联研究,234U/238U显示,234U来源于悬浮粒子降尘与战争中释放的尘粒,证明了导弹销毁增加了重金属含量。

3 不足与展望

环境地球化学中的PMF模型、EF法、CMB法、UNMIX模型对大气中金属污染源做研究,通过分析土壤与大气降尘里的富集因子,明确了土壤重金属的累积受大气降尘影响。但富集因子法与CMB法在大气降尘源解析时存有不足,比如不能明显区分土壤尘、冶金尘、采矿尘,选择标识元素困难;多元统计分析要求有较多的样品数量,参与计量元素变量数小于样品数量,元素浓度变动值与污染数量有关,污染源想被识别则需要样品数量多且降尘元素源只能由富集因子法定性判别,主观因素影响分析结果。UNMIX模型与PMF模型可不对源成分谱事先了解,但需以样品数据足够多方可得到源解析平均值。

因为大气污染源具复杂性与多样性,以多参数、多方法、多手段的研究很必要,综合性研究可全方面对物质来源作解释,研究结果更准确。如Pb、Sr同位素示踪和重金属形态研究,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和多元统计分析,化学统计学法与显微法间的结合,互相对比。以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PM分析大气污染源颗粒与气溶胶单颗粒物,获得Micro PIXE能谱,以模式识别法比较、统计能谱,可明确大气污染源与其贡献率。

街道灰尘参杂的重金属源繁杂,目前仅以统计学、定性描述法分析其污染源,若以Sr、Pb同位素定量分析法研究其来源,可提升我们对其的认识与控制力度。

4 结语

当前,人类生存面临诸环境污染的挑战。随着工业革命对矿产资源的大肆利用,地球环境破坏殆尽。大气降尘污染中的重金属污染给人们带来了呼吸道疾病,加大了致癌风险。当前国内多数城市笼罩在雾霾之中,空气环境恶化严重。针对此种情况,有必要做好污染源的分析,结合多种研究方法从源头治理,还天空以明净,给人类呼吸舒适。

参考文献

[1] 李湘凌,周涛发,殷汉琴,等.基于层次聚类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铜陵市大气降尘污染元素来源解析研究[J].地质论评,2010,56(2):283-288.

[2] 于瑞莲,胡恭任,袁星,等.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09,37(1):73-7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