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33: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生命的感受,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课标》要求,初中生必须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名著阅读与欣赏的专题,这其实只是一个抓手,可以借此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名著阅读是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对学生语文素养,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量阅读优秀的、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名著的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感悟美,欣赏美,体会生活的乐趣和体验生命的美好。因为生命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它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教师的教学使命。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是息息相关的。那么,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名著的永恒价值、感受生命的精彩呢?
一.激发梦想 感悟理想的崇高美
理想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的精神境界。《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梦想和理想,让每一个教育角落都充满生命的活力。[1]引导学生营造梦想与理想,追求梦想与理想,实现梦想与理想,这是教育的职责。当前社会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危机、诚信危机,校园已不是净土,学生的精神领域需要净化和救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很好的教材。课本选了《筑路》和《生命的意义》两段,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可以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写读后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保尔不怕牺牲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保尔为了理想和信念,他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健康和生命,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壮!特别是他的名言,“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是如此地震撼人心。保尔的精神像火种,像路标,点燃了老一代人的理想之光,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年轻的一代。学生说,读了以后心潮澎湃,不能平静。他们在保尔身上看到了为献身理想而自强不息、抗争命运、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体会到了保尔为追求理想,飞蛾扑火、义无反顾的崇高。这样的名著阅读,借文本人物的思想言行来修养自我品德,让学生知道了人不能没有梦想和理想,有了梦想和理想,还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学生受到了很好的革命理想的教育。
二.启迪心智 体会思想的深刻美
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厚重的思想内容。在表现生活时,关心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态,批判社会黑暗势力,张扬人道正义的价值,有浓厚的时代特色。所以,体会名著就要体会它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的深刻之处。基于人生的阅历,生活积累和理解能力的局限,学生对作品的鉴赏和理解往往是肤浅和机械的。很难领会其中的蕴义[2]。教师要与文本先期对话,准确把握课文内涵。教材上有《西游记》的选文,学生特别向往孙悟空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只是比较肤浅的认识。其实《西游记》是把最枯燥的说教,融入到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和作者的思维感情产生碰撞,要借助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分辨真善美,假丑恶,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灵魂。要向学生指出,整个西天取经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的矛盾,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乐观精神和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的腐朽。要引导学生认识孙悟空要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这是它自觉意识的觉醒,体现出对人的个体价值与人格的肯定。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获得了审美教育。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问,如孙悟空的师父是谁,最后拿什么换来了真经之类,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高涨,在阅读中丰富了课外生活,生活更加充实美好。
三.燃烧激情 感受生命的坚韧美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尊重生命,向学生传递生命的气息,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精彩,应该成为教育的永恒目标。[3]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不仅要热爱自己的生命,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要善待同在一个蓝天下的其他生命。要有正确的生命观,对自己对别人对其他事物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完善的人格,才能健康成长。教师要有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教材上有《鲁滨逊漂流记》的节选,教师要结合名著阅读进行生命教育,而《鲁滨逊漂流记》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它告诉学生,当生命濒临绝境的时候,生命的火焰会燃烧得越发炽烈,它能促使人释放体内所有的潜能,包括某些最宝贵的品质。文本中的鲁滨逊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惊心动魄的生命是多么悲壮,美丽!这个故事让学生大开眼界,感受了人战胜自然的强大的力量和生命的坚韧,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在绝境中求生存,这就是生命的价值!文本告诉了学生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摆脱困境。要学习鲁滨逊的坚忍不拔,不怕困难,勇于创新,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身临绝境时,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充满激情地活下去。要辨证地对待困难和挫折,要有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这是对学生最好的生命教育,也是价值情感的升华。
四.含英咀华 品味语言的纯净美
经典就是经典,许多精彩深藏其中。学生如能深入文本,品味语言,将会获得良好的语感,带来丰富的收获和无穷的乐趣。体会语言美,就是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审美活动。教材选了《端午日》,可以把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边城》。这部小说的语言极富灵性,就像一脉纯净的、自然的、未经污染的来自远方的溪流,淡淡的,宁静的,悠远的。它既像散文,又有浓郁的诗意,是一首古朴隽永的田园牧歌。它让学生更深层地理解了生命的涵义,就是生命与大自然的和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诵读。诵读中,如诗如画的山水,如歌如梦的爱情,渡船白塔,人面桃花已融为一体。而洁净如水的语言更让学生心灵沉醉。那语言和情感水融,在学生心中刻下了挥之不去的幻觉美。营造的意境,道不明却在阅读中感受得出。阅读中,可以进一步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将语句具体情境化,在创造中体悟语言的丰富内涵。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理思考,得到了教益和启示,有真实的感受和无限的回味。既体会了语言美,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又培养了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生从有限的文字中得到丰富的旨趣,又在吟诵中品悟了语言的纯净美。名著对学生的精神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获得了宝贵的审美体验。
没有生命体验的教育,就不是完美的教育。名著的阅读,就要引导学生触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经,从而感受到名著那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体验“生如夏花之灿烂”,提升生命的质量。阅读经典,是对美好人性的开发与启蒙,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关爱与敬畏,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4],给自己生命以亮色。名著的阅读,也是一种发现与开掘,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的,未知的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学生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心灵碰撞中体验一切,要把学语文、用语文放到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中去。只有让生活充实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走进《昆虫记》,我感受到了昆虫世界的多彩,书本语言的形象优美,作者探究事物时的不懈努力……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更是引我思考,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更是让我收获颇多。故此,我想谈一谈对“生命”的理解。
法布尔认为,浩瀚的星空比不上树丛中蟋蟀演唱的小夜曲;宏大无比的宇宙比不上渺小的蟋蟀所带来的生命的颤动。为什么?他说生命是我们的灵魂,而那宇宙星空是孤寂的没有生命的,就没有灵魂。所以即使是同蟋蟀一样小的或是更小的事物,它们有生命,那它们就有充盈的灵魂。没有灵魂的只是一具躯壳,而有美妙灵魂的它们是鲜活的事物,自然比星空更加璀璨。
于法布尔来说,生命是无上珍贵的灵魂;于我来说,生命只是一颗平凡的种子,却会开出炫目的鲜花。谁会想过,出生的丑陋的毛毛虫会变成漂亮的蝴蝶,生在石缝里的松树竟也能存活生长,一个平凡的人也能获得成功。其实,无论是动物,植物乃至人类,刚出生时,都是一颗小种子。可渐渐的,种子开始抽芽,生长,慢慢孕育出漂亮的花骨朵,在经过时光的冲刷,开放出独一无二的生命的花。每个人都有开花的机会,生命的种子充满无限可能。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些许“恶魔”,亲生摧残他人生命的花朵。
近日,发生了一件令人气愤不已的事。一位女士在乘飞机时,希望狗狗能好受些,选择了飞机托运。可无良商家为了赚钱,将空运私自改为陆运,狗狗在密不透风的大巴车车厢里被活活闷死,主人伤心欲绝,从此人犬分隔两地,再不能相见。这件事里的商家为了多赚些钱,就丝毫不顾生命的脆弱,用极不负责的态度和轻视生命的行事方法,使狗狗惨死。或许狗狗死亡的最后一刻,都在希望有人能救它出去可没有。没有人知道,狗狗去世时是如何的绝望。更没有人知道,女主人看见死去的狗狗时,该是何等的伤心,何样的悲痛。每一条生命都一样重要,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你或许将他们看得很轻,可在他人眼中,他们是千金难换的珍贵。所以,尊重他们,不恶意伤害他们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力所能及的。
给孩子看看他的出生证 有一次,当我无意中拿出儿子的出生证,当儿子看到出生证上自己的脚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啊,那是我的脚印吗?怎么只有那么小啊。”这时,我和妻子就会跟儿子说起他刚出生时的样子,包括出生时的身长、体重。兴致来了,我们会让儿子站起来,和我们比比现在的身高,站到地磅上称一下现在的体重。在这样的过程中,儿子认识到了自己由“小猫”“小狗”长成现在的样子,变化是多么巨大,当然他也就能从中认识到这样的变化象征着什么。
给孩子看看他小时候用过的东西 有时,我们一起回老家,我就让儿子看看他小时候睡过的摇篮,然后跟他说,就是他奶奶用这摇篮把他摇大的。儿子看着摇篮会问起他小时候在摇篮里的故事。儿子的奶奶这时就会如数家珍般地跟儿子讲起过去的事情。比如,我和妻子因工作繁忙顾及不到儿子,儿子的奶奶为了贴补家用,一边做领带一边摇着摇篮哄儿子进入梦乡。在这样的故事中,儿子了解到了大人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很多艰辛。看着自己小时候用过的东西,他的心中自然产生了自己在大人的关爱下幸福成长的活生生的场景。而这样的场景能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底,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的想法。
与孩子一起翻看相册 有时,一家人饭后茶余闲着的时候,我还会翻出过去的相册,和儿子一起看他各个时期的相片。如果家长是个有心人,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相片按序排放好。孩子在笑着看照片的同时,也就感受到了自己成长的经历。在这样的感受中,他会进一步认识到成长的不易,更加热爱自己的生命。
家长成为孩子珍爱生命的榜样
我在一个电视栏目中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健康的小伙子来到市红十字会签署自愿捐献遗体的申请。经过了解,原来在小伙子很小的时候,他妈妈不小心从阳台上掉落一块砧板,一个老人不幸被砸中身亡。小伙子的妈妈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跳河自尽了。后来小伙子的爸爸认识了一个女人,就对小伙子不闻不问。因为不幸家庭对小伙子的冷落,更因为妈妈跳河成了他心中永远也抹不去的阴影,所以他也就产生了结束生命的念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在我生活的小镇就有这样的现象:如果家庭中有一个成员是自杀或自残的,这个家庭在若干年以后往往还会发生同样的悲剧。
可见,家长对生命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生命的态度。在珍爱生命方面,家长一定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在这方面,我和妻子是这样做的:
保持科学的生活习惯 比如,在饮食方面,我和妻子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商量我们该怎样合理饮食,并且跟儿子说,合理饮食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比如,工作繁忙缺少锻炼以后,我就当着儿子的面告诉儿子我将养成早上锻炼的习惯,并付诸行动,坚持锻炼。我告诉儿子,这样做是为了有健康的体魄,能够更好地工作,能够为儿子和他妈妈更好地服务。
为自己对生命的不负责任而道歉 由于种种原因,有时我会醉酒,有时会抽很多的烟。每次醉酒,特别是呕吐以后,我会很真诚地向儿子和他妈妈道歉,告诉他们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任,更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我尽量不当着孩子的面抽烟,偶一为之,便会真诚道歉。
家长对生命的珍爱,能成为教育孩子珍爱生命的最好教材。
引导孩子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中,有个教授讲到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学生的生活除了学习就再没有别的东西了,生活单调诱发着他们自杀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