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34:0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生命与尊严,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现在的毒气室和焚化炉,已经是一片废墟,德军撤退的时候,为了毁灭罪证,用炸药把毒气室和焚化炉全部炸毁。我到达废墟现场的时候,天空下着飘飘扬扬的小雨,我没有打伞,伫立雨中,任由雨水打湿我的头发和衣服。面对看上去并不是很大的这片废墟,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用毒气毒死过一百多万人,焚烧过同样多的尸体。你也很难想象人类能够心狠手辣到这种地步,不管儿童妇女,能够心安理得地统统把他们处死。然而,这就是事实。德国的旅游者到这里来,常常为他们前人所犯的罪行痛哭流涕,甚至长跪不起。但这样灭绝人性的事情,人类确保不会再犯吗?只要人类互相还有仇恨,只要有人为了权力和利益不惜一切,杀戮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世界上不同民族之间的互相冲突和残杀,甚至同一民族之间的互相冲突和残杀,依然每天都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上演。一个民族不为自己犯过的错误和罪行真诚检讨,这个民族就不会进步,一旦有合适的土壤,历史一定会重复自己。
周末下午,我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去寻找于丹老师的讲座。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看完了于丹老师精彩绝伦的讲座,这使我受益匪浅。
于丹老师一开始就问了我们小学生快乐吗?我觉得不快乐,因为我们没有玩的时间,因为我们有写不完的作业,因为学校不组织实践活动……这个时候我觉得我非常的不快乐,但是又听了于丹老师引用古人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觉得不快乐是我的态度不对,因为我没有把学习当做一种爱好,没有在知识的海洋里去钻研去遨游。于丹老师还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还要学习人如何去生存的本领,学习如何去劳动,学习如何去感恩,学习如何与人交流,学习如何自力更生等等。在一些调查报告中,这些方面我们都不如美国的小学生。
于丹老师讲了一个寓言:“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色难’。”但什么是“色难”呢?也就是晚辈孝顺长辈,千难万难,也难不过晚辈给长辈一个好脸色看。想想自己,平时总觉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自己稍微有不如意的地方,就会顶撞父母,还对父母吆三喝四,想到这里,我就觉得自己对父母不孝顺,脸都红了起来。今后对父母孝顺首先要做到“色难。”
通过这次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在学校如何去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在家里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在社会上如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五年级:978891798
今日之中国“师道尊严”已经严重沉沦:首先,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蜕变,师生间因为缺乏共同信仰,更缺乏情感沟通,使“道尊”传统黯然不彰。其次,部分教师品行不端、学术腐败、不安心“传道授业解惑”本职工作等不良现象,成为侵蚀“师道尊严”的公害和毒瘤。第三,似是而非的师生平等观以及独生子女渐多等现象,弱化了尊师重道的传统,颠覆了尊师的风尚和礼仪,老师的“他尊”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没有“师道尊严”的民族是没有未来和希望的民族。为师不尊、为生不敬的不良风气,会使我们的教育失去传统的同时,失去未来。
作为教师,我们急切地呼唤师道尊严的回归。尽管,我们无力挽回传统意义上的“道尊”和“他尊”,我们唯一能做到的便是“自尊”。
教师何以自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的八字校训简约而准确的诠释了为师之道。“传道、受业、解惑”,践行这三者,也离不开“学高”、“身正”。如果能以如此“师道”规范教师,治学育人,何愁“师严道尊,民知敬学”?
教师捍卫自身尊严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谓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专业成长的终极目标也便是“学高身正”,是教师的职业尊严乃至生命价值的体现。
1.学识渊博,儒雅大气——教师赢得尊严的首要资本
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学识。争做学习型教师是现下校园里提得最响亮的口号,其目的也无非是提升教师专业文化知识。
教到老,学到老。教师只有拥有渊博的学识,才能具备赢得尊严的资本!
校本培训,拓宽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度。沙梁中学开办了“师德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名师前来主讲,讲座内容涉及课改理念、课堂教学、教育动态等,让全体老师接受先进理念的引领,让教师丰富内涵,积蓄儒气。
阅读,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我们常说,教师是一个文人,一个读书人,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多读书,看杂书,厚积薄发。学校广泛组织教师读书沙龙活动,老师们通过相互交流,谈体会,谈收获,谈心得,相互碰撞,引发教育智慧的火花。
如果说“沙中师德建设”,是自上而下,代表了学校的意志,读书沙龙则是自下而上,代表教师自身的喜好,而我们每学期进行的各种论坛则是中间开花,是观点的交峰,思维的碰撞。我们组织青年教师论坛、班主任工作论坛、德育论坛等。
上述各种活动的开展,对于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学术的氛围,研究的氛围,使教师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学习阅读练就的是内在的儒雅之气,而教师的外在形象同样是一本教科书。
教师教书,手上拿的是教科书,课堂上教的也是教科书,每一个教师,自身也是一本教科书。教师的形象,从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仪表特征,到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甚至坐、立、行的姿势等举止信号,还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手段——语言,以及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礼仪水准,都能够充分展现教师的风采,体现教师的尊严。教师的一举一动,足以让人效仿;一言一行,堪为师表典范。
如果说教科书,传授给学生的是知识,使学生更聪明,那么教师的言行举止,则在潜移默化中熏导着学生的做人,给学生以人格上的健全和完善。
2.教学自如,轻负高效——教师赢得尊严的坚挺脊梁
学识渊博、儒雅大气使教师挺直腰板站稳讲台,得心应手,深入浅出,入木三分,通透流畅,自如驾驭课堂教学。
课堂是体现教师尊严,展现教师专业水准的主阵地。关注课堂就是关注教师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成长。“高质量,轻负担”评判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沙中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三个层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准:课上好,这是基本要求,体现教师的职业素养;好上课,这是价值认同,呈现教师的职业归属;上好课,这是目标追寻,实现教师的事业追求。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要素,不是他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基本功,而是他的生命之爱、民主思想和人文情怀。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能上公开课,能写论文,能辅导学生获奖,更多的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以人为本,以心换心,真诚沟通,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